贺兰石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奴才贺兰石叩见主子万岁爷!”
当初在那个时空,野蛮老婆喜欢看那些俗不可耐的清宫戏,朱厚熜不得不陪着,听多了“主子”、“奴才”这样的称呼,便以为这是辫子族的明。回到明朝之后,却听到宫里的人都这么叫,让他觉得十分别扭;还有,明明是个太监,尽管没了小弟弟,也勉强还算半个男人,却一口一个“奴婢”、“奴婢”的,让他心里更别提有多腻歪了。
后来,他偷偷问过吕芳,才知道这是宫里的规矩,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就这么叫了,说是因为宫里的人都是皇上的家奴,这么叫显得亲近,比外面那些臣子更多了一点感*彩!而且,“奴婢”这个称谓也不是宫女的专利,太监也可以这么自称。不过,大家默认只有那些有头有脸的太监才配在主子万岁爷跟前自称“奴婢”,挂乌木牌的小黄门小内侍想这么叫都不可以,不够资格……
朱厚熜听得瞠目结舌,心说原来这么恶心的称谓是辫子族帮我们汉人背了黑锅啊!不过,既然是流传了近两千年、约定俗成的东西,又无关朝政国是,他也只好听之任之。
此刻听到贺兰石自称“奴才”,朱厚熜觉得十分别扭,更不利于为下一步的谈话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就摆一摆手,说:“免礼平身。你虽挂名中官,却是在为朝廷办差,就不必跟宫里的人一样自称奴才了。”
皇上不把自己和宫里的人等而视之,贺兰石不免惊惧,但他也能听出皇上的话里疏远之中还流露出一丝尊重之意,忙改口道:“小人磕谢浩荡天恩。”
朱厚熜又摆了摆手:“也不必自称‘小人’。这几年里,你为朝廷办了许多事,朕早就想见一见你了。可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宫里也有宫里的规矩,都不容朕随随便便就召你入觐说话。今次来大同,你又动商贾踊跃捐献钱粮犒军,如此与国同体、为朕分忧,令朕不胜欣慰之至啊!朕就在想,迟早总要给你个正而八经的官身,让你可以光宗耀祖,在旁人面前也可以挺着腰杆说话。不过,你也知道,朝廷向来没有赏赐商人功名冠戴的先例,当年江南叛乱之时,诸多徽商奔走南北,说服不少附逆从叛的文官武将反正举事、并海运江南游击军南下,筹办运送军需粮饷助朝廷平叛,这么大的功劳,朕也只能赏赐给他们锦衣卫武官之职。即便如此,仍不免有人攻讦朕违背礼法祖制、玷污大明官箴。所以,你的事还得多给朕一点时间,周全谋划,徐图去办,免得招致朝臣士子的众口哓哓,更让你成为众矢之的。但私下里奏对,若无旁人在场,则可以君臣相称。”
贺兰石虽是商人出身,原来也时常在官场走动,这些年里又被授予六品中官,担任了大同市舶司提督衙门的副使,更少不了要和各级官员打交道,受够了那些科甲习气很重的清流官员的冷落和白眼,也知道朝臣士子根本不能接受被视为“贱籍”的商贾贩夫与他们并列朝班,因而完全明白皇上的话句句都是实情。不论皇上的许愿能否兑现,听皇上说的这么坦率,他的心中顿时就涌起了一股暖流,忙又跪了下来,说:“皇上天恩浩荡,泽被万民,微臣得以目睹赫赫天颜,耳闻朗朗天音,已是三生之幸;更辱蒙皇上温言抚慰、亲顾垂询,不胜感激之至。惟是微臣所做之事,不过略尽人臣草民忠君爱国之本分而已,不敢有丝毫觊觎朝廷名器之心……”
“你不必惶恐。不论你自己想不想,对朕来说,理应籍此表彰你的功劳。有功而不得其赏,朕何以服人更何以执掌九州万方?”朱厚熜说:“坐吧。朕不喜欢让别人跪着或站着回话。还有,你不是那些酸腐文人,此处也不是赫赫朝堂,就不必咬文嚼字与朕说话了,用白话回话即可。”
“是。”
“黄锦,给贺兰石上茶。”
贺兰石**刚刚挨在座椅之上,又赶紧站了起来,诚惶诚恐地说:“请皇上恕罪,微臣蒙皇上恩典,授予六品中官冠戴,便是宫里的人,黄公公便是微臣的上司,微臣岂敢劳动黄公公大驾……”
朱厚熜笑着说:“安心坐着吧。你是宫里的人,为朝廷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每年能为国家上缴赋税近百万两银子,既给宫里争了光,又给朕长了脸,还给国家缓解了财政难局。黄锦敬你一杯茶也是应该的,权当是替朕谢你了。再说来,日后你改授朝廷官职,与他便不相统属了,更不必为之惶恐。”
贺兰石感动得无以复加,喃喃地说:“微末寸功,怎能当得起皇上一个‘谢’字?皇上这么说,折杀微臣了……”
黄锦刚才引领严世蕃和贺兰石入觐之时,已扭捏着笑纳了贺兰石的“一点敬意”,又知道皇上一贯重商恤商的态度,便凑趣说道:“回主子,奴婢不必给贺兰老板敬茶,还是给他上杯白水即可。主子兴许还不知道,贺兰老板一贯讲究惜福养身,不吃茶,只喝白水。”
“哦?”朱厚熜来了兴趣,问道:“这可是真的?”
黄锦笑道:“回主子,还不止如此呢!奴婢还听说,贺兰老板平日在家也是粗茶淡饭,一月之中倒有大半个月在吃。”
朱厚熜笑着说:“呵呵,朕坐拥天子,富有四海,却每餐食不过五味,四季常服不逾八套,换干洗湿,纵有破损之处也舍不得轻易丢弃,还带累着黄锦他们跟朕一样吃苦受穷。没想到,你贺兰石家私万贯,富甲一方,每年赚的银子都有上百万两之多,却还是穿着粗布衣衫,喝白水、吃。看来你跟朕一样,也是个想不开的人啊!”
贺兰石更是惶恐难安,嗫嚅着说道:“微臣……微臣岂敢与皇上相提并论……”
“呵呵,别以为朕这么说就是在褒美你!说心里话,朕可是不希望你这样俭省。或说,朕可以这样做,你却不可以。你可知道为何?”
“微臣愚钝,恳请皇上明示。”
朱厚熜又笑道:“朕知道你们这些正经的商人都知道赚钱的辛苦,是以都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甚至被人视为天性悭吝的逐臭之徒。这个毛病,就数时下国朝实力最为雄厚的两大商帮——徽州商帮和你们山陕商帮最为典型。徽州商帮只在两件事情上大方,一是乌纱帽二是红绣鞋;你们山陕商帮则更胜一筹,赚来的银子除了买房子置地,就是窖藏起来留给儿孙。可你贺兰老板有没有想过,若是人人都象你那么俭省,有钱也舍不得花,商贸何以繁盛?国家每年产的那么多的丝绸、茶叶、瓷器,还有其他各色商品都卖给谁去?你们商人又从哪里再去赚钱?看来,你贺兰石虽深谙经商之术,却还是没有参悟经济之道啊!”
尽管皇上脸上一直挂着笑,也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贺兰石的头上还是冒出了一层冷汗,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说:“微臣不能体察圣心之深远……”
朱厚熜故意板着脸,打断了他的话:“朕跟你说这半天闲话,原是为了让你不必紧张,你却还是如此诚惶诚恐,让朕颇为失望啊!”
见贺兰石越地紧张了,又哆嗦着要站起来请罪,朱厚熜无可奈何说:“罢了罢了,看来你也是积习难改,朕说句笑话,你也如此惶恐难安,咱们还是闲话少叙,说正题吧。朕今日召你觐见,不只是为了表彰你往昔为朝廷做出的功绩,更是想请你好好跟朕说一说你们商人的难处,听一听你们可有什么经济致用之良策。此处除了严世蕃和张居正,再无旁人,出得你口,入得朕耳,没有人会给你加罪,朕更不会给你加罪。你有什么就说什么。”
刚才在来的路上,严世蕃已经向贺兰石透露了皇上召他入觐的用意,还给他出了不少主意。因此,贺兰石对于皇上的问话并不感到意外,站了起来,说:“回皇上,要说商贾的难处,是有一些,不过都是细枝末节,不足以玷污圣听、纷扰圣心。”
“真的如此吗?”朱厚熜追问道:“朝廷国策刚刚从重农轻工抑商改易为农工商并重,对你们商人也由原来的抑制打击变为抚恤扶持,其中就没有一点问题?比如说,那些贪官墨吏嗜利好财,欲壑难填,一直视你们商人如任其宰割的肥羊,吃拿卡要,恣意盘剥,还动辄借口整修公廨或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对商铺随意摊派,这些现象如今是否依然如故?而那些囿于祖制、墨守成规的清流官员,是否仍视经商为贱业,歧视你们经商之人,限制你们自由往来、货殖四方?还有,户部设于各地的税关是否依律征税?有没有随意多征、重复征税的现象?工部设于各地的抽分厂是否依律抽分?有没有多抽,甚至将那些不属于抽分范围之内的丝绸棉布、日用器皿等商品也一概抽分的现象?这些问题,可都关系着国朝推行农工商并重国策、大力展商品经济的得失成败,也关系到你们商人能否生存、展并逐步壮大,可不是你所说的‘细枝末节’,朕一直为之忧心不已啊!”
当初在那个时空,野蛮老婆喜欢看那些俗不可耐的清宫戏,朱厚熜不得不陪着,听多了“主子”、“奴才”这样的称呼,便以为这是辫子族的明。回到明朝之后,却听到宫里的人都这么叫,让他觉得十分别扭;还有,明明是个太监,尽管没了小弟弟,也勉强还算半个男人,却一口一个“奴婢”、“奴婢”的,让他心里更别提有多腻歪了。
后来,他偷偷问过吕芳,才知道这是宫里的规矩,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就这么叫了,说是因为宫里的人都是皇上的家奴,这么叫显得亲近,比外面那些臣子更多了一点感*彩!而且,“奴婢”这个称谓也不是宫女的专利,太监也可以这么自称。不过,大家默认只有那些有头有脸的太监才配在主子万岁爷跟前自称“奴婢”,挂乌木牌的小黄门小内侍想这么叫都不可以,不够资格……
朱厚熜听得瞠目结舌,心说原来这么恶心的称谓是辫子族帮我们汉人背了黑锅啊!不过,既然是流传了近两千年、约定俗成的东西,又无关朝政国是,他也只好听之任之。
此刻听到贺兰石自称“奴才”,朱厚熜觉得十分别扭,更不利于为下一步的谈话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就摆一摆手,说:“免礼平身。你虽挂名中官,却是在为朝廷办差,就不必跟宫里的人一样自称奴才了。”
皇上不把自己和宫里的人等而视之,贺兰石不免惊惧,但他也能听出皇上的话里疏远之中还流露出一丝尊重之意,忙改口道:“小人磕谢浩荡天恩。”
朱厚熜又摆了摆手:“也不必自称‘小人’。这几年里,你为朝廷办了许多事,朕早就想见一见你了。可朝廷有朝廷的规矩,宫里也有宫里的规矩,都不容朕随随便便就召你入觐说话。今次来大同,你又动商贾踊跃捐献钱粮犒军,如此与国同体、为朕分忧,令朕不胜欣慰之至啊!朕就在想,迟早总要给你个正而八经的官身,让你可以光宗耀祖,在旁人面前也可以挺着腰杆说话。不过,你也知道,朝廷向来没有赏赐商人功名冠戴的先例,当年江南叛乱之时,诸多徽商奔走南北,说服不少附逆从叛的文官武将反正举事、并海运江南游击军南下,筹办运送军需粮饷助朝廷平叛,这么大的功劳,朕也只能赏赐给他们锦衣卫武官之职。即便如此,仍不免有人攻讦朕违背礼法祖制、玷污大明官箴。所以,你的事还得多给朕一点时间,周全谋划,徐图去办,免得招致朝臣士子的众口哓哓,更让你成为众矢之的。但私下里奏对,若无旁人在场,则可以君臣相称。”
贺兰石虽是商人出身,原来也时常在官场走动,这些年里又被授予六品中官,担任了大同市舶司提督衙门的副使,更少不了要和各级官员打交道,受够了那些科甲习气很重的清流官员的冷落和白眼,也知道朝臣士子根本不能接受被视为“贱籍”的商贾贩夫与他们并列朝班,因而完全明白皇上的话句句都是实情。不论皇上的许愿能否兑现,听皇上说的这么坦率,他的心中顿时就涌起了一股暖流,忙又跪了下来,说:“皇上天恩浩荡,泽被万民,微臣得以目睹赫赫天颜,耳闻朗朗天音,已是三生之幸;更辱蒙皇上温言抚慰、亲顾垂询,不胜感激之至。惟是微臣所做之事,不过略尽人臣草民忠君爱国之本分而已,不敢有丝毫觊觎朝廷名器之心……”
“你不必惶恐。不论你自己想不想,对朕来说,理应籍此表彰你的功劳。有功而不得其赏,朕何以服人更何以执掌九州万方?”朱厚熜说:“坐吧。朕不喜欢让别人跪着或站着回话。还有,你不是那些酸腐文人,此处也不是赫赫朝堂,就不必咬文嚼字与朕说话了,用白话回话即可。”
“是。”
“黄锦,给贺兰石上茶。”
贺兰石**刚刚挨在座椅之上,又赶紧站了起来,诚惶诚恐地说:“请皇上恕罪,微臣蒙皇上恩典,授予六品中官冠戴,便是宫里的人,黄公公便是微臣的上司,微臣岂敢劳动黄公公大驾……”
朱厚熜笑着说:“安心坐着吧。你是宫里的人,为朝廷做了那么多的事情,每年能为国家上缴赋税近百万两银子,既给宫里争了光,又给朕长了脸,还给国家缓解了财政难局。黄锦敬你一杯茶也是应该的,权当是替朕谢你了。再说来,日后你改授朝廷官职,与他便不相统属了,更不必为之惶恐。”
贺兰石感动得无以复加,喃喃地说:“微末寸功,怎能当得起皇上一个‘谢’字?皇上这么说,折杀微臣了……”
黄锦刚才引领严世蕃和贺兰石入觐之时,已扭捏着笑纳了贺兰石的“一点敬意”,又知道皇上一贯重商恤商的态度,便凑趣说道:“回主子,奴婢不必给贺兰老板敬茶,还是给他上杯白水即可。主子兴许还不知道,贺兰老板一贯讲究惜福养身,不吃茶,只喝白水。”
“哦?”朱厚熜来了兴趣,问道:“这可是真的?”
黄锦笑道:“回主子,还不止如此呢!奴婢还听说,贺兰老板平日在家也是粗茶淡饭,一月之中倒有大半个月在吃。”
朱厚熜笑着说:“呵呵,朕坐拥天子,富有四海,却每餐食不过五味,四季常服不逾八套,换干洗湿,纵有破损之处也舍不得轻易丢弃,还带累着黄锦他们跟朕一样吃苦受穷。没想到,你贺兰石家私万贯,富甲一方,每年赚的银子都有上百万两之多,却还是穿着粗布衣衫,喝白水、吃。看来你跟朕一样,也是个想不开的人啊!”
贺兰石更是惶恐难安,嗫嚅着说道:“微臣……微臣岂敢与皇上相提并论……”
“呵呵,别以为朕这么说就是在褒美你!说心里话,朕可是不希望你这样俭省。或说,朕可以这样做,你却不可以。你可知道为何?”
“微臣愚钝,恳请皇上明示。”
朱厚熜又笑道:“朕知道你们这些正经的商人都知道赚钱的辛苦,是以都养成了节俭的习惯,甚至被人视为天性悭吝的逐臭之徒。这个毛病,就数时下国朝实力最为雄厚的两大商帮——徽州商帮和你们山陕商帮最为典型。徽州商帮只在两件事情上大方,一是乌纱帽二是红绣鞋;你们山陕商帮则更胜一筹,赚来的银子除了买房子置地,就是窖藏起来留给儿孙。可你贺兰老板有没有想过,若是人人都象你那么俭省,有钱也舍不得花,商贸何以繁盛?国家每年产的那么多的丝绸、茶叶、瓷器,还有其他各色商品都卖给谁去?你们商人又从哪里再去赚钱?看来,你贺兰石虽深谙经商之术,却还是没有参悟经济之道啊!”
尽管皇上脸上一直挂着笑,也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贺兰石的头上还是冒出了一层冷汗,战战兢兢地站了起来,说:“微臣不能体察圣心之深远……”
朱厚熜故意板着脸,打断了他的话:“朕跟你说这半天闲话,原是为了让你不必紧张,你却还是如此诚惶诚恐,让朕颇为失望啊!”
见贺兰石越地紧张了,又哆嗦着要站起来请罪,朱厚熜无可奈何说:“罢了罢了,看来你也是积习难改,朕说句笑话,你也如此惶恐难安,咱们还是闲话少叙,说正题吧。朕今日召你觐见,不只是为了表彰你往昔为朝廷做出的功绩,更是想请你好好跟朕说一说你们商人的难处,听一听你们可有什么经济致用之良策。此处除了严世蕃和张居正,再无旁人,出得你口,入得朕耳,没有人会给你加罪,朕更不会给你加罪。你有什么就说什么。”
刚才在来的路上,严世蕃已经向贺兰石透露了皇上召他入觐的用意,还给他出了不少主意。因此,贺兰石对于皇上的问话并不感到意外,站了起来,说:“回皇上,要说商贾的难处,是有一些,不过都是细枝末节,不足以玷污圣听、纷扰圣心。”
“真的如此吗?”朱厚熜追问道:“朝廷国策刚刚从重农轻工抑商改易为农工商并重,对你们商人也由原来的抑制打击变为抚恤扶持,其中就没有一点问题?比如说,那些贪官墨吏嗜利好财,欲壑难填,一直视你们商人如任其宰割的肥羊,吃拿卡要,恣意盘剥,还动辄借口整修公廨或兴修水利等基础设施,对商铺随意摊派,这些现象如今是否依然如故?而那些囿于祖制、墨守成规的清流官员,是否仍视经商为贱业,歧视你们经商之人,限制你们自由往来、货殖四方?还有,户部设于各地的税关是否依律征税?有没有随意多征、重复征税的现象?工部设于各地的抽分厂是否依律抽分?有没有多抽,甚至将那些不属于抽分范围之内的丝绸棉布、日用器皿等商品也一概抽分的现象?这些问题,可都关系着国朝推行农工商并重国策、大力展商品经济的得失成败,也关系到你们商人能否生存、展并逐步壮大,可不是你所说的‘细枝末节’,朕一直为之忧心不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