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六年五月初四,又论到严嵩在内阁当值,一大清早他便起身,梳洗完毕,略略用了一点点心,便离开寝室,信步朝内阁值房走去。
大明王朝的中枢机构内阁又名“东阁”,位于紫禁城午门内的东南角,环境十分清幽肃穆。从朝西开的那道门进去,是一座小牌坊,上是一排七间朝南的宽敞平房。堂屋的正中设着香案,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和他四位得意门生,即被读书人公认为“亚圣”的颜渊、子思、曾参、孟轲的牌位。
这五位先圣前哲的牌位能立在这里,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明太祖朱元璋虽出身贫寒于马上得天下,对士子儒生重视而又不重视,说他重视体现在他多次下诏求贤,任用了一大批儒生做官,有的甚至一经举荐便当上了尚书、侍郎和地方布政使这样的大官,还专门设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不重视又体现在他将类似于翰林院、国子监这样的教育机构、养士之所品秩压的很低,国子监一把手祭酒只是从四品,而二把手司业已经急剧下降到了正六品。相对于国子监来说,当时的翰林院更可怜,一把手掌院学士只是正五品,翰林院领导班子成员之中的两名侍读学士和两名侍讲学士也只是从五品。这且不说,或许是因为孟子曾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话,令最重视皇权统治的朱元璋大为恼火,他竟下令将《孟子》大肆删改,还将孟子的牌位迁出孔庙,取消了孟子配享祭祀的权利。
到了嘉靖初期,因“大礼仪之争”一步登天的张?张孚敬接任内阁辅,不知什么缘故,竟然别出心裁地奏请皇上废除孔子“大成至圣先师”的封号。说起来全天下的文官,哪个不是读孔子的著作才得以鱼跃龙门服蟒腰玉的?张?张孚敬这种和尚拆庙的缺德事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大多数人惧怕他的权势敢怒却不敢言,惟有当时刚刚被点为翰林的徐阶愤然上书,引经据典予以驳斥,为此得罪了张?张孚敬,被贬到福建延平府任推官,若不是其后夏言秉政,将其调回京师任职,只怕徐阶就从此远离政治中枢,再也无有入阁拜相的机会了。这是闲话,略表即止。
五位先圣前哲的牌位下面,分左右排列着内阁阁员们集体议事用的座椅和几案。堂屋的东西两侧,各有三个套间,由每位阁臣各居一间,用以处理公务。不过,内阁阁员定制是六人,如今却只有四个,所以有两间房一直空着,引得诸多朝臣垂涎三尺,恨不得一觉醒来,就传来天子圣谕命廷推阁臣,自己也好上下打点,左右活动,挤进廷推名单,再被皇上龙爪那么一抓,从此搬进那两间“门虽设而常关”的值房之中。为此,他们都凛然奉行王命,不敢稍有懈怠。朱厚?迟迟不旨意,或许就是这样原因。
在内阁正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诰敕房和制敕房,那些负责缮写文书的内阁中书舍人平日都集中在这里办公。诰敕房上还有小楼,收藏着内阁里的一应图书典籍。
严嵩进了内阁,照例先上堂屋向孔子等五位先圣前哲的牌位行礼。看看离上朝的时间还早,就仍旧走到院子里,倒背着手,踱步缓行。
五月的天已经亮得早了,还不到卯时,便已天色大亮。四下里静悄悄的,各位阁臣都还未曾露面,只有一两个陪值留宿在内阁的中书舍人和仆役,大概是看辅大人正在散步,不便打扰他的闲情雅致,身影在门旁屋角闪动了一下,又消失不见了。
那些中书舍人和仆役想得一点也不错,这是严嵩一天之中难有的舒缓时刻,只要一进值房,那如雪片一样飞来的公文奏疏,还有那络绎不绝的前来内阁请示、回话的部衙官员,就会将他死死地钉在几案后面的那张黄梨木太师椅上,只要不是皇上传见,须臾也不得离开。六十多岁的人了,一天下来也着实疲惫不堪。尤其是这几天,皇上正在五军都督府召开军事检讨会,将大小政务都委托给了内阁处理,分管军务的次辅李春芳也奉旨一直参会,他这个揆又得承担起李春芳分管的兵部、工部和兵工总署等衙门的公务,就更忙得不亦乐乎。
多干点活,对于一心想独承顾问、威权自用的严嵩来说不算什么,甚至还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群山小”的快意――要知道,如今的内阁虽已有辅、次辅和群辅之分,且由辅总领京城各部院司寺和两京一十三省大小庶务,但每位阁员分职其责,手中都有一块实打实的权力,皇上批下来的奏疏,他可以借辅的名义握着那支枢笔不放手,旁人也不好与他去争票拟之权;但其他阁员分管的部衙,他也不好直接找部衙堂官来内阁回话、议事,久而久之,在不归他分管的部衙,他这个辅就渐渐失去了一言九鼎的权威。尤其是次辅李春芳分管的兵、工两部,因兵部尚书曾铣、工部尚书林之诠都是夏言一党中人,加之户部尚书本身就由同为夏党要员的阁员马宪成兼任,这三个部衙便成了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视他这个辅更形同虚设一般。今次代李春芳处理公务,不但让他重新找回了当日与翟銮共同主政之时那种役使六部、号令百官的感觉,更让他现了兵工总署往来帐目不清,有贪墨之情事,他已密嘱自己门下的兵科给事中方祥暗中查访,一旦找到确凿证据,便要拜上奏疏弹劾兵工总署署长魏增魁。至于最终目标,自然是兵部尚书曾铣乃至次辅李春芳,继续他借山东莱州受灾一事难而未果的倒夏大计。
正在一边踱步,一边想着这些心事,严嵩余光突然瞥到通政使司右通政赵文华的身影在内阁的门边一闪,象是朝里面窥视了一眼,接着就飞快地闪进了门里。
通政使司是大九卿衙门之一,职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时汇总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呈进大内,由司礼监转呈御览,有径自封进者则参驳;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机密则不时入奏,职责十分重要。因此,嘉靖二十三年,严嵩借薛、陈谋逆之事挽回圣心,重新进入内阁之后,便趁着调整增补十八衙门堂官佐2的机会,将自己的螟蛉义子赵文华拔擢为通政使司右通政。凡外臣上疏奏章,只要涉及朝政大事,必由赵文华将副本先送严嵩阅看,然后才上奏。严嵩因此也得以对京城各大衙门、天下各省府州县各级衙门的动向和奏议了然于心,并能事先深思熟虑、参祥谋划,皇上每每问起政事,所奏大都能契合圣意,多次赢得皇上的赞誉,对他宠信日盛一日;对于那些参劾自己的奏疏,更能早做提防,使自己辅之位坚如磐石。
不过,为了掩人耳目,更为了不致引起皇上的怀疑和猜忌,严嵩严令赵文华平日不得到内阁来,一应奏疏都交由严世蕃传递,而以严世蕃的聪明才智,看过奏疏之后,便能给严嵩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父子三人配合默契,固宠邀荣自是无人可比。
看到赵文华急冲冲地进了内阁,严嵩心里不由得起了疑:这个时辰他该整理奏疏准备呈报司礼监,为何却要到阁里来?莫非是有紧急之事要禀报?于是,他轻声咳嗽一声,转身折回到了自己的值房。
果然,他前脚刚进值房,神色慌张的赵文华也不经通报就径直闯了进来,结结巴巴地叫道:“爹……”
严嵩压低声音呵斥道:“什么爹?你真要孝顺,就不要动不动就往阁里跑,眼瞅着上朝的时辰就到了,撞着其他阁老,又该要嚼为父的舌头,说为父把持言路、蒙蔽圣听了!”
“是是是,爹训的是。”赵文华唯唯诺诺地说:“儿子也知道这样不太妥当,只是兹事体大,儿子不敢不赶紧过来禀报爹……”说着,他从袍袖之中拿出几张笺纸,递到了严嵩的案头。
严嵩目光示意赵文华关上值房的门,然后拿起了那份几张笺纸。抬头一行字映入眼帘:《请抑内官重阁责疏》。
即便是修行养气几十年的当世大儒,又是浮沉宦海几十年的内阁辅,严嵩只看到了这个题目,顿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好不容易才稳定了心神,问道:“这……这是谁上呈的奏疏?”
赵文华义愤填膺地说:“回爹的话,便是那个天杀的贼配军海瑞!”
严嵩正色说道:“什么贼配军?他如今已是朝廷命官,又是新科制科进士,且不可仍存门户之见,以旧称轻之贱之!你且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爹的话,昨日酉时许,那个海瑞将奏疏呈进东阙门我通政使司值房,恰是儿子当值……”
原来,觐见了皇上之后,高拱在遵上谕参加军事检讨会之余,将海瑞的那道《为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疏》奏疏改为就事论事的《请抑内官重阁责疏》,修改之后还给了海瑞。海瑞对于高拱奏疏中提出的那些建议无不叹服,但他还是不同意让高拱署名,与自己同担风险。而高拱因为知道皇上圣意已决,海瑞这道奏疏呈进,不但无罪,反而能一举名震天下,他便不好再坚持署名,分享海瑞的社稷之功。
嘉靖二十六年五月初三,海瑞向朝廷上呈了那道《请抑内官重阁责疏》,由于此疏事关重大,而且自度此疏一旦上达天听,或许就有杀身之祸,他于三日前便斋戒焚香沐浴,并前往翰林院修撰6树德坟墓,祭拜了那位于嘉靖二十三年上疏弹劾逆党陈以勤,被同僚逼迫自缢而死的耿骨直臣。
这份奏疏落到了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的手中,他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命人誊录,就先择其要点摘抄了下来,赶紧来到内阁禀报严嵩。
大明王朝的中枢机构内阁又名“东阁”,位于紫禁城午门内的东南角,环境十分清幽肃穆。从朝西开的那道门进去,是一座小牌坊,上是一排七间朝南的宽敞平房。堂屋的正中设着香案,供奉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和他四位得意门生,即被读书人公认为“亚圣”的颜渊、子思、曾参、孟轲的牌位。
这五位先圣前哲的牌位能立在这里,还颇费了一番周折。
明太祖朱元璋虽出身贫寒于马上得天下,对士子儒生重视而又不重视,说他重视体现在他多次下诏求贤,任用了一大批儒生做官,有的甚至一经举荐便当上了尚书、侍郎和地方布政使这样的大官,还专门设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不重视又体现在他将类似于翰林院、国子监这样的教育机构、养士之所品秩压的很低,国子监一把手祭酒只是从四品,而二把手司业已经急剧下降到了正六品。相对于国子监来说,当时的翰林院更可怜,一把手掌院学士只是正五品,翰林院领导班子成员之中的两名侍读学士和两名侍讲学士也只是从五品。这且不说,或许是因为孟子曾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的话,令最重视皇权统治的朱元璋大为恼火,他竟下令将《孟子》大肆删改,还将孟子的牌位迁出孔庙,取消了孟子配享祭祀的权利。
到了嘉靖初期,因“大礼仪之争”一步登天的张?张孚敬接任内阁辅,不知什么缘故,竟然别出心裁地奏请皇上废除孔子“大成至圣先师”的封号。说起来全天下的文官,哪个不是读孔子的著作才得以鱼跃龙门服蟒腰玉的?张?张孚敬这种和尚拆庙的缺德事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不过,大多数人惧怕他的权势敢怒却不敢言,惟有当时刚刚被点为翰林的徐阶愤然上书,引经据典予以驳斥,为此得罪了张?张孚敬,被贬到福建延平府任推官,若不是其后夏言秉政,将其调回京师任职,只怕徐阶就从此远离政治中枢,再也无有入阁拜相的机会了。这是闲话,略表即止。
五位先圣前哲的牌位下面,分左右排列着内阁阁员们集体议事用的座椅和几案。堂屋的东西两侧,各有三个套间,由每位阁臣各居一间,用以处理公务。不过,内阁阁员定制是六人,如今却只有四个,所以有两间房一直空着,引得诸多朝臣垂涎三尺,恨不得一觉醒来,就传来天子圣谕命廷推阁臣,自己也好上下打点,左右活动,挤进廷推名单,再被皇上龙爪那么一抓,从此搬进那两间“门虽设而常关”的值房之中。为此,他们都凛然奉行王命,不敢稍有懈怠。朱厚?迟迟不旨意,或许就是这样原因。
在内阁正房的东西两侧,分别是诰敕房和制敕房,那些负责缮写文书的内阁中书舍人平日都集中在这里办公。诰敕房上还有小楼,收藏着内阁里的一应图书典籍。
严嵩进了内阁,照例先上堂屋向孔子等五位先圣前哲的牌位行礼。看看离上朝的时间还早,就仍旧走到院子里,倒背着手,踱步缓行。
五月的天已经亮得早了,还不到卯时,便已天色大亮。四下里静悄悄的,各位阁臣都还未曾露面,只有一两个陪值留宿在内阁的中书舍人和仆役,大概是看辅大人正在散步,不便打扰他的闲情雅致,身影在门旁屋角闪动了一下,又消失不见了。
那些中书舍人和仆役想得一点也不错,这是严嵩一天之中难有的舒缓时刻,只要一进值房,那如雪片一样飞来的公文奏疏,还有那络绎不绝的前来内阁请示、回话的部衙官员,就会将他死死地钉在几案后面的那张黄梨木太师椅上,只要不是皇上传见,须臾也不得离开。六十多岁的人了,一天下来也着实疲惫不堪。尤其是这几天,皇上正在五军都督府召开军事检讨会,将大小政务都委托给了内阁处理,分管军务的次辅李春芳也奉旨一直参会,他这个揆又得承担起李春芳分管的兵部、工部和兵工总署等衙门的公务,就更忙得不亦乐乎。
多干点活,对于一心想独承顾问、威权自用的严嵩来说不算什么,甚至还有一种“会当临绝顶,一览群山小”的快意――要知道,如今的内阁虽已有辅、次辅和群辅之分,且由辅总领京城各部院司寺和两京一十三省大小庶务,但每位阁员分职其责,手中都有一块实打实的权力,皇上批下来的奏疏,他可以借辅的名义握着那支枢笔不放手,旁人也不好与他去争票拟之权;但其他阁员分管的部衙,他也不好直接找部衙堂官来内阁回话、议事,久而久之,在不归他分管的部衙,他这个辅就渐渐失去了一言九鼎的权威。尤其是次辅李春芳分管的兵、工两部,因兵部尚书曾铣、工部尚书林之诠都是夏言一党中人,加之户部尚书本身就由同为夏党要员的阁员马宪成兼任,这三个部衙便成了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独立王国,视他这个辅更形同虚设一般。今次代李春芳处理公务,不但让他重新找回了当日与翟銮共同主政之时那种役使六部、号令百官的感觉,更让他现了兵工总署往来帐目不清,有贪墨之情事,他已密嘱自己门下的兵科给事中方祥暗中查访,一旦找到确凿证据,便要拜上奏疏弹劾兵工总署署长魏增魁。至于最终目标,自然是兵部尚书曾铣乃至次辅李春芳,继续他借山东莱州受灾一事难而未果的倒夏大计。
正在一边踱步,一边想着这些心事,严嵩余光突然瞥到通政使司右通政赵文华的身影在内阁的门边一闪,象是朝里面窥视了一眼,接着就飞快地闪进了门里。
通政使司是大九卿衙门之一,职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臣民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早朝时汇总在外之题本奏本,在京之奏本呈进大内,由司礼监转呈御览,有径自封进者则参驳;午朝引奏臣民之言事者,有机密则不时入奏,职责十分重要。因此,嘉靖二十三年,严嵩借薛、陈谋逆之事挽回圣心,重新进入内阁之后,便趁着调整增补十八衙门堂官佐2的机会,将自己的螟蛉义子赵文华拔擢为通政使司右通政。凡外臣上疏奏章,只要涉及朝政大事,必由赵文华将副本先送严嵩阅看,然后才上奏。严嵩因此也得以对京城各大衙门、天下各省府州县各级衙门的动向和奏议了然于心,并能事先深思熟虑、参祥谋划,皇上每每问起政事,所奏大都能契合圣意,多次赢得皇上的赞誉,对他宠信日盛一日;对于那些参劾自己的奏疏,更能早做提防,使自己辅之位坚如磐石。
不过,为了掩人耳目,更为了不致引起皇上的怀疑和猜忌,严嵩严令赵文华平日不得到内阁来,一应奏疏都交由严世蕃传递,而以严世蕃的聪明才智,看过奏疏之后,便能给严嵩提出许多很好的建议,父子三人配合默契,固宠邀荣自是无人可比。
看到赵文华急冲冲地进了内阁,严嵩心里不由得起了疑:这个时辰他该整理奏疏准备呈报司礼监,为何却要到阁里来?莫非是有紧急之事要禀报?于是,他轻声咳嗽一声,转身折回到了自己的值房。
果然,他前脚刚进值房,神色慌张的赵文华也不经通报就径直闯了进来,结结巴巴地叫道:“爹……”
严嵩压低声音呵斥道:“什么爹?你真要孝顺,就不要动不动就往阁里跑,眼瞅着上朝的时辰就到了,撞着其他阁老,又该要嚼为父的舌头,说为父把持言路、蒙蔽圣听了!”
“是是是,爹训的是。”赵文华唯唯诺诺地说:“儿子也知道这样不太妥当,只是兹事体大,儿子不敢不赶紧过来禀报爹……”说着,他从袍袖之中拿出几张笺纸,递到了严嵩的案头。
严嵩目光示意赵文华关上值房的门,然后拿起了那份几张笺纸。抬头一行字映入眼帘:《请抑内官重阁责疏》。
即便是修行养气几十年的当世大儒,又是浮沉宦海几十年的内阁辅,严嵩只看到了这个题目,顿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好不容易才稳定了心神,问道:“这……这是谁上呈的奏疏?”
赵文华义愤填膺地说:“回爹的话,便是那个天杀的贼配军海瑞!”
严嵩正色说道:“什么贼配军?他如今已是朝廷命官,又是新科制科进士,且不可仍存门户之见,以旧称轻之贱之!你且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回爹的话,昨日酉时许,那个海瑞将奏疏呈进东阙门我通政使司值房,恰是儿子当值……”
原来,觐见了皇上之后,高拱在遵上谕参加军事检讨会之余,将海瑞的那道《为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疏》奏疏改为就事论事的《请抑内官重阁责疏》,修改之后还给了海瑞。海瑞对于高拱奏疏中提出的那些建议无不叹服,但他还是不同意让高拱署名,与自己同担风险。而高拱因为知道皇上圣意已决,海瑞这道奏疏呈进,不但无罪,反而能一举名震天下,他便不好再坚持署名,分享海瑞的社稷之功。
嘉靖二十六年五月初三,海瑞向朝廷上呈了那道《请抑内官重阁责疏》,由于此疏事关重大,而且自度此疏一旦上达天听,或许就有杀身之祸,他于三日前便斋戒焚香沐浴,并前往翰林院修撰6树德坟墓,祭拜了那位于嘉靖二十三年上疏弹劾逆党陈以勤,被同僚逼迫自缢而死的耿骨直臣。
这份奏疏落到了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的手中,他知道事关重大,也不敢命人誊录,就先择其要点摘抄了下来,赶紧来到内阁禀报严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