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经贬为庶人,还说什么藩篱不藩篱的话,严嵩怎能听不出皇上在强词夺理,但将诸多藩王宗室远适海外,实在太过匪夷所思,他不得不提醒皇上说:“益逆等一干参与谋逆的藩王宗亲虽被贬为庶民,毕竟仍是太祖血脉,西番诸国远在万里海外,此去路途艰辛,风高浪大,且有倭贼海寇横行其间,一来耗时费力,二来臣恐有不忍言之不测祸事……”
朱厚?心里一哂:那些藩王宗室被日本鬼子“死啦死啦”了,固然不符合朕利用他们海外拓殖的初衷,但正好给了朕派上十万八万人马到日本列岛找小鬼子讨个说法的借口。要不然,到时候你们又该打着朱元璋的招牌,挥舞着《皇明祖训》对我说三道四了!
朱厚?一直想不明白一点:明太祖朱元璋那么一个刻薄残忍,把开国功臣屠戮殆尽的皇帝,却偏偏讲究对外睦邻友好,主动列出了三十个“不征国”,还把小日本列为其中之一。那种死不悔改的家伙是跟你睦邻友好的人吗?刚刚统一立刻就对朝鲜动刀子,害得中国这个宗主国抗日援朝,耗费了无数人财物力,才把他们赶回日本。后来更是不象话,翅膀硬了竟然对他们一直上赶着叫爹的中国也动起了刀子,而且越闹越不象话,不象话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恨不得把他们种族灭绝的地步!还是趁着他们现在还在战国时代,国内打个不亦乐乎的时候,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把那些姓“织田”或是“德川”的有潜质统一日本的战国大名都干掉,让他们战国时代再打得久一点,打得热闹一点。对了,那个外号叫“尾张的猴子”的家伙不知道出生没有,出生了大概也还不叫“丰臣秀吉”这个名字吧?这可怎么办呢?总不能把日本的小孩子统统杀光吧?那样的话,我堂堂大明天朝、中华儿女跟那些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有什么区别?算了,反正他是织田的家臣,靠篡位夺权干掉大哥织田信长之后才上位的,把他老大先给打趴下,看他日后还怎么在日本混!
但是,这些话没必要也不能跟外人说,他便轻松地摆摆手:“这个不必担心,如今固然有倭寇海盗为祸我大明万里海疆,不过朕已废弛海禁,许开东西两洋互市,并命各处船场赶造海船,日后海商往来其间互市货殖,少不得要兵船护送,随船将他们押解西番诸国便是。凭借我朝造船航海技术,又有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海图,虽万里之遥,朝夕可至,又何惧风高浪大。”
说到这里,朱厚?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便说:“塞外山岭沟壑,松柏连抱,取之不竭,蒙元及女真诸部民众多伐木用于互市。内阁可令各处官市民市广取巨木用于造船,价钱不妨从优,多多益善嘛。”
“臣遵旨。”严嵩虽然凛然领旨,但觉得自己的思路已经跟不上皇上了:说到处置藩王宗室,怎么又扯到换木头造海船上了?事有大小之分,两者怎可相提并论?而且,皇上说的那样轻松,竟是将一干天潢贵胄弃若蔽履,天亲之亲淡薄如斯!但他也不敢为那些既谋逆又欺君的藩王宗室鸣冤叫屈,只能责怪自己没有把话说得再明白些,便又换了个角度,说:“臣之所虑,不惟如此。更因西番诸国天高海远,臣恐将诸多藩王宗室远适彼地,恐生事端。若有人再起桀骜之志,朝廷便有鞭长莫及之虞。”
“这个也不必担心!海外互市大行之后,朕便要择要地设立海外安抚司,委派属官管辖,以为羁縻,并派御史定期巡按诸番国,少不得要将他们是否安分守己之情状呈报朝廷。”朱厚?突然笑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也难免会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益逆等一干参与谋逆的藩王宗亲虽为天枝,实为弃物,他们坐拥江南富庶之地尚且难以成事,莫非你严阁老还担心他们跨海越洋,万里迢迢跑到北京来靖难不成?”
正在笑着,突然看见严嵩不顾礼仪地抬起了头,怔怔地看着自己,不由得一愣:“哦,严阁老又有什么不明白吗?”
严嵩心里苦笑一声:不是老臣不明白,而是你皇上不明白啊!但身为内阁辅弼重臣,参赞左右,以资顾问原本就是他的责任,又见皇上喜笑颜开,想必已经转怒为乐,便大着胆子说:“回皇上,臣之所虑,也不惟如此。西番诸国天高海远,虽则臣服天朝,朝贡不断,却非是我大明之地,迁徙罪官犯人,难免会滋生事端。若有人因而丧命,朝廷管是不管?若是不管,不免有损朝廷威严,更伤天家颜面;若是要管,就要派遣兵船,劳师远征。《皇明祖训》有云‘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贪一时之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故臣以为……”
变革《宗人法》,将诸位藩王宗室流放海外只是一个引子,朱厚?真正的意图是要借此机会将中国这个虽然有广袤的海疆却一直是一个典型的内6型国家逐步引向海洋,赶上已在欧洲蓬勃展的地理大现浪潮的末班车。可是,自己的这一番苦心孤诣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理解,即使费尽口舌说上三天三夜,严嵩也不会明白,他更没有那个耐心。
此外,让他出离愤怒的是,严嵩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奸佞柔媚之臣也敢这样用反诘的口气跟他说话,简直得寸进尺,蹬鼻子就上脸了!若是夏言如此,倒也罢了;你严嵩竟也敢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杀杀你的威风,你还真拿村长不当干部了!要知道,做出利用他们海外拓殖的决定,我容易吗我?你以为“殖民者”的名声好听啊?可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葡萄牙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大概过两天西班牙也会不请自来,日后还有荷兰,到了英国“日不落”的时候,可就是群狼饿虎接踵而至,开始欺负我们中国这个东方巨龙睡狮了!老人家说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何况还只剩下两三百年了,更要争分夺秒啊!
越想越生气,朱厚?当即厉声打断了严嵩的话:“如今连你严嵩也要学江南那帮乱臣贼子,拿《皇明祖训》来压朕了吗?”
正说的起劲的严嵩闻言如五雷轰顶,死死地俯在地上:“臣不敢……”
“一口一个《皇明祖训》,还说你不敢?你何不干脆直说朕变革宗人之法便是践踏了《皇明祖训》?”朱厚?厉声说:“朕自然知道《皇明祖训》乃是太祖高皇帝御制,并有遗训曰‘子孙后代万世不移’。可正所谓‘时移世异,变法亦宜’,祖宗成法合则用之,不合则改之,从古到今,哪有什么子孙后代万世不移之法?你是聪明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朕也不想多跟你废话。我大明立国已有一百七十年,时至今日,国弱兵疲,百弊丛生,若不变法改良便要改朝换代了,朕需要的是能真心辅佐朕致力中兴的辅弼重臣,夏言能助朕一力推行新政,你就不能助朕变革宗人法?”
尽管早就知道,皇上一直不许夏言致仕还乡,正是存着随时换马之心,但听到皇上当面提到夏言,严嵩还是心里一凛,忙说:“回皇上,致君尧舜,中兴大明,乃是臣之所愿。惟是臣威信人望无法与夏阁老比肩,更无一呼百应之能。值此江南初定之时,若贸然改易祖宗成法,臣深恐难以平息诸臣并天下哓哓之口。臣之荣辱进退乃至死生都无关大局,若累及圣名之于万一,则臣之大罪,百死难恕……”
朱厚?岂能听不出来严嵩这一番表白其实是在给夏言上眼药,但为了更进一步刺激严嵩,便说:“一呼百应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关键时刻便不会让朕有欲用乏人之感!”
严嵩怎能听不出皇上的弦外之音,忙说:“臣本不才,忝居辅之位,敢不舍生忘死,效犬马之劳以尽人臣之道,更报浩荡天恩!”
朱厚?说:“朕要成全你为我大明中兴名臣,不让夏阁老专美于前。你可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
严嵩明白皇上不让他把此事泄露出去的意思,心里苦笑一声:中兴名臣?不被满朝文武、天下士人骂死就算是托天之福了!不过,这样的话也只敢在心中嘀咕,他嘴里却说:“臣但知实心用事,身前之位、身后之名,皆非臣之所敢虑之。”
朱厚?点点头:“实心用事之人,朕也不会亏待他们。你那从一品的少师也当了好几个年头了吧?当初平定薛陈二逆,你居功甚伟,就该给你动一动,可是江南又起了叛乱,非是封赏群臣之时,就把此事给搁下了。委屈了你,朕一直心怀愧疚。今次王师能一举荡平江南之乱,多亏了内阁运筹庙算、居中调度,你严阁老更是功不可没,再议此事名正言顺,也算是了却了朕的一个心愿。”
严嵩原本位列“三孤”,是从一品少师,动一动自然就是晋位正一品的“三公”,太师之位向来被品一等爵的英国公张茂和成国公朱至孝占据,前任辅夏言只是太傅,至于皇上是将他晋位太保,低夏言一等;还是将他晋位太傅,与夏言平起平坐,大概就要看他这份奏疏能不能“契合圣意,深慰朕心”了。
想到这里,严嵩心里更是苦笑不已:打个巴掌当然要给个甜枣,只是,这个甜枣可真是不好吃啊!
朱厚?心里一哂:那些藩王宗室被日本鬼子“死啦死啦”了,固然不符合朕利用他们海外拓殖的初衷,但正好给了朕派上十万八万人马到日本列岛找小鬼子讨个说法的借口。要不然,到时候你们又该打着朱元璋的招牌,挥舞着《皇明祖训》对我说三道四了!
朱厚?一直想不明白一点:明太祖朱元璋那么一个刻薄残忍,把开国功臣屠戮殆尽的皇帝,却偏偏讲究对外睦邻友好,主动列出了三十个“不征国”,还把小日本列为其中之一。那种死不悔改的家伙是跟你睦邻友好的人吗?刚刚统一立刻就对朝鲜动刀子,害得中国这个宗主国抗日援朝,耗费了无数人财物力,才把他们赶回日本。后来更是不象话,翅膀硬了竟然对他们一直上赶着叫爹的中国也动起了刀子,而且越闹越不象话,不象话到了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恨不得把他们种族灭绝的地步!还是趁着他们现在还在战国时代,国内打个不亦乐乎的时候,狠狠地教训他们一顿,把那些姓“织田”或是“德川”的有潜质统一日本的战国大名都干掉,让他们战国时代再打得久一点,打得热闹一点。对了,那个外号叫“尾张的猴子”的家伙不知道出生没有,出生了大概也还不叫“丰臣秀吉”这个名字吧?这可怎么办呢?总不能把日本的小孩子统统杀光吧?那样的话,我堂堂大明天朝、中华儿女跟那些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有什么区别?算了,反正他是织田的家臣,靠篡位夺权干掉大哥织田信长之后才上位的,把他老大先给打趴下,看他日后还怎么在日本混!
但是,这些话没必要也不能跟外人说,他便轻松地摆摆手:“这个不必担心,如今固然有倭寇海盗为祸我大明万里海疆,不过朕已废弛海禁,许开东西两洋互市,并命各处船场赶造海船,日后海商往来其间互市货殖,少不得要兵船护送,随船将他们押解西番诸国便是。凭借我朝造船航海技术,又有永乐年间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的海图,虽万里之遥,朝夕可至,又何惧风高浪大。”
说到这里,朱厚?突然又想到了一个问题,便说:“塞外山岭沟壑,松柏连抱,取之不竭,蒙元及女真诸部民众多伐木用于互市。内阁可令各处官市民市广取巨木用于造船,价钱不妨从优,多多益善嘛。”
“臣遵旨。”严嵩虽然凛然领旨,但觉得自己的思路已经跟不上皇上了:说到处置藩王宗室,怎么又扯到换木头造海船上了?事有大小之分,两者怎可相提并论?而且,皇上说的那样轻松,竟是将一干天潢贵胄弃若蔽履,天亲之亲淡薄如斯!但他也不敢为那些既谋逆又欺君的藩王宗室鸣冤叫屈,只能责怪自己没有把话说得再明白些,便又换了个角度,说:“臣之所虑,不惟如此。更因西番诸国天高海远,臣恐将诸多藩王宗室远适彼地,恐生事端。若有人再起桀骜之志,朝廷便有鞭长莫及之虞。”
“这个也不必担心!海外互市大行之后,朕便要择要地设立海外安抚司,委派属官管辖,以为羁縻,并派御史定期巡按诸番国,少不得要将他们是否安分守己之情状呈报朝廷。”朱厚?突然笑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也难免会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益逆等一干参与谋逆的藩王宗亲虽为天枝,实为弃物,他们坐拥江南富庶之地尚且难以成事,莫非你严阁老还担心他们跨海越洋,万里迢迢跑到北京来靖难不成?”
正在笑着,突然看见严嵩不顾礼仪地抬起了头,怔怔地看着自己,不由得一愣:“哦,严阁老又有什么不明白吗?”
严嵩心里苦笑一声:不是老臣不明白,而是你皇上不明白啊!但身为内阁辅弼重臣,参赞左右,以资顾问原本就是他的责任,又见皇上喜笑颜开,想必已经转怒为乐,便大着胆子说:“回皇上,臣之所虑,也不惟如此。西番诸国天高海远,虽则臣服天朝,朝贡不断,却非是我大明之地,迁徙罪官犯人,难免会滋生事端。若有人因而丧命,朝廷管是不管?若是不管,不免有损朝廷威严,更伤天家颜面;若是要管,就要派遣兵船,劳师远征。《皇明祖训》有云‘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彼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贪一时之功,无故兴兵,致伤人命切记不可。’故臣以为……”
变革《宗人法》,将诸位藩王宗室流放海外只是一个引子,朱厚?真正的意图是要借此机会将中国这个虽然有广袤的海疆却一直是一个典型的内6型国家逐步引向海洋,赶上已在欧洲蓬勃展的地理大现浪潮的末班车。可是,自己的这一番苦心孤诣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理解,即使费尽口舌说上三天三夜,严嵩也不会明白,他更没有那个耐心。
此外,让他出离愤怒的是,严嵩这个历史上有名的奸佞柔媚之臣也敢这样用反诘的口气跟他说话,简直得寸进尺,蹬鼻子就上脸了!若是夏言如此,倒也罢了;你严嵩竟也敢如此,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杀杀你的威风,你还真拿村长不当干部了!要知道,做出利用他们海外拓殖的决定,我容易吗我?你以为“殖民者”的名声好听啊?可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葡萄牙已经打到了家门口,大概过两天西班牙也会不请自来,日后还有荷兰,到了英国“日不落”的时候,可就是群狼饿虎接踵而至,开始欺负我们中国这个东方巨龙睡狮了!老人家说了:“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何况还只剩下两三百年了,更要争分夺秒啊!
越想越生气,朱厚?当即厉声打断了严嵩的话:“如今连你严嵩也要学江南那帮乱臣贼子,拿《皇明祖训》来压朕了吗?”
正说的起劲的严嵩闻言如五雷轰顶,死死地俯在地上:“臣不敢……”
“一口一个《皇明祖训》,还说你不敢?你何不干脆直说朕变革宗人之法便是践踏了《皇明祖训》?”朱厚?厉声说:“朕自然知道《皇明祖训》乃是太祖高皇帝御制,并有遗训曰‘子孙后代万世不移’。可正所谓‘时移世异,变法亦宜’,祖宗成法合则用之,不合则改之,从古到今,哪有什么子孙后代万世不移之法?你是聪明人,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朕也不想多跟你废话。我大明立国已有一百七十年,时至今日,国弱兵疲,百弊丛生,若不变法改良便要改朝换代了,朕需要的是能真心辅佐朕致力中兴的辅弼重臣,夏言能助朕一力推行新政,你就不能助朕变革宗人法?”
尽管早就知道,皇上一直不许夏言致仕还乡,正是存着随时换马之心,但听到皇上当面提到夏言,严嵩还是心里一凛,忙说:“回皇上,致君尧舜,中兴大明,乃是臣之所愿。惟是臣威信人望无法与夏阁老比肩,更无一呼百应之能。值此江南初定之时,若贸然改易祖宗成法,臣深恐难以平息诸臣并天下哓哓之口。臣之荣辱进退乃至死生都无关大局,若累及圣名之于万一,则臣之大罪,百死难恕……”
朱厚?岂能听不出来严嵩这一番表白其实是在给夏言上眼药,但为了更进一步刺激严嵩,便说:“一呼百应也没什么不好,至少关键时刻便不会让朕有欲用乏人之感!”
严嵩怎能听不出皇上的弦外之音,忙说:“臣本不才,忝居辅之位,敢不舍生忘死,效犬马之劳以尽人臣之道,更报浩荡天恩!”
朱厚?说:“朕要成全你为我大明中兴名臣,不让夏阁老专美于前。你可不要辜负了朕的一片苦心!”
严嵩明白皇上不让他把此事泄露出去的意思,心里苦笑一声:中兴名臣?不被满朝文武、天下士人骂死就算是托天之福了!不过,这样的话也只敢在心中嘀咕,他嘴里却说:“臣但知实心用事,身前之位、身后之名,皆非臣之所敢虑之。”
朱厚?点点头:“实心用事之人,朕也不会亏待他们。你那从一品的少师也当了好几个年头了吧?当初平定薛陈二逆,你居功甚伟,就该给你动一动,可是江南又起了叛乱,非是封赏群臣之时,就把此事给搁下了。委屈了你,朕一直心怀愧疚。今次王师能一举荡平江南之乱,多亏了内阁运筹庙算、居中调度,你严阁老更是功不可没,再议此事名正言顺,也算是了却了朕的一个心愿。”
严嵩原本位列“三孤”,是从一品少师,动一动自然就是晋位正一品的“三公”,太师之位向来被品一等爵的英国公张茂和成国公朱至孝占据,前任辅夏言只是太傅,至于皇上是将他晋位太保,低夏言一等;还是将他晋位太傅,与夏言平起平坐,大概就要看他这份奏疏能不能“契合圣意,深慰朕心”了。
想到这里,严嵩心里更是苦笑不已:打个巴掌当然要给个甜枣,只是,这个甜枣可真是不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