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是有惊无险,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还是不愿再连累何心隐等人,决意告辞南都,潜回荆州。何心隐坚决不允,声称南都诸门盘查甚严,加之新明朝廷已将他们画影造形,下海捕文书,着令江南诸省府州县侦缉捉拿他们,而湖广省自巡抚牛君儒、布政使雷泽清反戈一击之后,已落入新明朝廷之手,想必刚刚升任巡抚的雷泽清正在大肆搜捕与顾?有来往的官绅士子,他二人此时出京回乡无异于自投罗网,让他们稍安勿燥,容他再想周全之策。
经过反复商议,何心隐于次日上疏监国益王,以无辜蒙冤被搜查居所,玷污官箴、侮辱斯文为名,请求辞官归乡。在益王温言慰留和其师史梦泽好意规劝之下,何心隐才收回了辞呈,但自请改任外官,或州判或县令皆可。益王疑惑不解,追问其故。何心隐泣然奏对,坦然承认自己不愿与那些勋臣贵戚同列朝班,而且也担心那些勋臣贵戚再寻衅生事,恳请外任是为避祸。益王黯然不语,史梦泽虽厉声斥责何心隐出言无状,不该以小人之心妄加猜度朝廷依为泰山的社稷重臣,但心里也担心那些勋臣贵戚不会放过自己这个生性耿直狷狂的门生,便建议益王命何心隐以兵科给事中的身份巡按徐州,一是暂避风头,二来也可借此机会视察前线靖难之军的战备情况,看是否如同那帮手握兵权的勋臣贵戚所说的那样“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益王也正想了解前线的真实情况,便同意由忠实可靠的何心隐出巡徐州。
半年游历南都的经历恍如一梦,其间也曾有过欢笑,有过激昂,但更多的,却是不堪回的梦魇,不但是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就连如今正在得宠的何心隐也萌生了激流勇退之意,但辞官归乡未蒙恩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将两位朋友远远地送出南都再说,故慷慨接受了新的任命。
因蔡益没有自何心隐家中搜出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位钦犯,朝中正在得宠的江西籍官员对他们寻衅滋事多有非议,攻讦他们“夺威福自用”的弹章奏本无时不有,魏国公徐弘君等勋臣贵戚也不敢从中作梗,再生事端,不但为何心隐安排了远远出其官秩所配享有的礼制规格的官船和护卫,还在石城门外码头的接官厅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饯别仪式。
兵乱之后,何心隐担心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太过伤悲,一直不敢告诉他们顾?**而死,尸骨荡然无存的消息。因此,临别南都之前,他们提出要冒死为顾?收殓骸骨。何心隐百般劝说也无济于事,不得不提出以拜谒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孝陵代替那样冒险的举动。
这一提议无疑是最合理且不容反对的。孝陵埋葬着开国之君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及他的皇后马氏,近两百年来,一直是大明王朝赫赫功业的象征,以其不朽的光荣,在臣民百姓心目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时至今日,大明王朝早已度过了它欣欣向荣、蓬勃展的前期,进入了积弊横生、变乱频仍的中平守成之期,昔日无比强盛的大明王朝已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旧梦。尤其是在北虏南倭当今垂治理九重的嘉靖皇帝又一意孤行,推行玷污礼教、凌辱士林的新政,在张居正和初幼嘉这般的青年士子看来,安眠着太祖高皇帝的孝陵才是纲常大义、祖宗成法的象征,他们应该也必须前去瞻仰朝拜,献上大明忠臣诤子的一片耿耿孤忠;同时,祈求太祖高皇帝的在天之灵能为他们指点迷津,保佑他们为风雨飘摇的家国社稷找到一条救亡图存、再造中兴的康庄大道……
于是,在辞别了前来送行的官员士人之后,何心隐便命官船暂泊于码头,换乘车驾,带着随从打扮的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匆匆来到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孝陵。
穿过巨大的孝陵牌坊,走到那块镌刻着“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的石碑前,三人下了车驾,肃整了衣冠,带着香烛祭品,沿着神道向里走去。
那条神道极其宽阔,可供十匹马并辔而行,或是三十二人抬的皇帝步辇通行,笔直地向着西北方向延伸而去,两旁是参天的古柏和合抱的巨松,郁郁苍苍,遮天避日,将神道的气氛烘托得格外庄严肃穆。而在下马牌坊的百步之外,矗立着一座红砖黄瓦的门楼,这便是孝陵的正门――大金门。
到了这里,便进入了孝陵的范围。为了确保太祖陵寝的绝对安宁,防止任何外来的纷扰打搅了这里的肃穆和宁静,不但沿着陵园修建着一道绵延四十余里的红色皇墙,将孝陵封闭其中;陵园内还驻扎着重兵,严密防卫并时时巡逻。因此,当他们一行三人才行出几十步之遥,还未接近大金门,就被一队顶盔贯甲、手持刀枪的守陵军校喝令止步了。
何心隐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但因这里是太祖陵寝重地,也不敢造次,示意随从上前回话。
随从打扮的张居正冲着带队军官拱手作揖,说:“好教军爷知道,我家老爷是兵科给谏何心隐何大人,奉监国令旨巡按地方、视察军务,临行之前特来辞别太祖陵寝,求军爷行个方便。”
那位带队的军官原本见到来人是一位着圆领青袍、胸前补子上绣着七品鹭鸶图样的微末小官,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但一听说是兵科给谏,立刻收起了方才的轻慢之心,再听说是奉旨出巡的钦差大人,更是为之动容,冲着何心隐陪着笑脸说:“不是末将诚心要得罪何大人,朝廷有律法规制,要入内祭拜需请得诏命……哦,如今有监国令旨才行……”
何心隐把脸拉了下来:“寻常官员进出京师,也多来拜谒孝陵。缘何本官奉旨出巡,竟不得入内一拜?”
这就有点仗势欺人、强词夺理了。这里是最庄严神圣的皇家禁地,不是秦淮河、莫愁湖那样的游玩之地,别说是寻常缙绅百姓,就是那些出入京城的官员,未经特许,也只能在下马牌坊前摆开香案、摆上祭品,恭恭敬敬地向着郁然苍翠的独龙阜跪下来,遥祭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马娘娘一番,哪能随便进入孝陵之内!
但是,那位带队的军官却不敢和这个身居兵科给事中要职的少年新贵强辩,为难地说:“何大人忠君之忱,感人肺腑。但末将职分所在,不敢违命……”他飞快地转了转眼珠子,说:“不若请何大人便在碑亭之前瞻仰祭拜如何?”
他见何心隐沉默不语,又赶紧解释说:“这块‘太祖高皇帝神功圣德碑’在大金门之内,又是成祖文皇帝所立,碑文也是成祖文皇帝亲撰,大人在此瞻拜,既算是瞻拜了太祖高皇帝,又算是瞻拜了成祖文皇帝,两位先帝定会保佑大人官运亨通,无往不利呢!”
孝陵于洪武九年开始筹建,至永乐十一年建成“太祖高皇帝神功圣德碑”,动用10万军工,前后历时38年之久才完工。它背靠钟山,南临梅花山,东抵灵谷寺,西接南京城垣,面积极其广大。过了碑亭向西北而行,还有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才算是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与供奉有太祖高皇帝和马皇后牌位的孝陵殿之间,还隔着金水桥、文武方门和孝陵门。也就是说,到了碑亭,只不过是刚进入孝陵地界而已。
何心隐愧疚地瞥了一眼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见两人都微微闭目表示赞同,便说:“既然如此,也罢。就烦请将军在前引路。”
三人在守陵军校的带领下,穿过如同城门一样的长长的门洞,进入了孝陵之内。一进门内,他们才真正领略到了孝陵的广袤与恢宏。举目望去,只见冈峦连绵起伏,林木繁茂苍翠。宽敞的神道在脚下延伸,道旁两两相对而立的,是那高耸的华表,还有雕成狮子、大象、骏马、骆驼、麒麟、獬豸等形状的巨大石像生,一直排列到神道消失在一座小山的尽头。一座圆拱形建筑自小山的背后露出高大的明楼一角,那便是太祖高皇帝和马皇后的陵墓。
当年修建孝陵之时,不但种植了十万棵松柏,还放养着数千头梅花鹿,如今置身于松涛林海之间,听着呦呦鹿鸣,让人能感觉到一种人间净土甚至世外桃源般的寂静和安详。
不但如此,春日明媚的阳光下,孝陵的一切建筑都象是披上了一层象征着皇家尊严的金色霞光;浓浓的香烟自享殿那边缭绕升腾而起,更在其上又蒙上了一层如梦似幻般的轻纱。
看着眼前这气宇恢弘的天家气象,何心隐、张居正和初幼嘉三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大明王朝曾经有过的显赫声威和辉煌岁月,也使他们壮怀激烈地想到,只要象祖先一样勇猛无畏,不屈不挠,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克成靖难、再造中兴的丰功伟业!
被这样的心情激荡着,他们来到碑亭,在那块高达二长七尺,由成祖文皇帝亲撰碑文的“太祖高皇帝神功圣德碑”前摆开香烛果品,肃整衣冠,面向圣德碑,为自己,为全天下的士人儒生,更为家国社稷那莫测的前途命运,长久地、默默地、虔诚地祈祷着,然后,按照三跪九叩的最高礼仪,一次又一次地行下礼去……
经过反复商议,何心隐于次日上疏监国益王,以无辜蒙冤被搜查居所,玷污官箴、侮辱斯文为名,请求辞官归乡。在益王温言慰留和其师史梦泽好意规劝之下,何心隐才收回了辞呈,但自请改任外官,或州判或县令皆可。益王疑惑不解,追问其故。何心隐泣然奏对,坦然承认自己不愿与那些勋臣贵戚同列朝班,而且也担心那些勋臣贵戚再寻衅生事,恳请外任是为避祸。益王黯然不语,史梦泽虽厉声斥责何心隐出言无状,不该以小人之心妄加猜度朝廷依为泰山的社稷重臣,但心里也担心那些勋臣贵戚不会放过自己这个生性耿直狷狂的门生,便建议益王命何心隐以兵科给事中的身份巡按徐州,一是暂避风头,二来也可借此机会视察前线靖难之军的战备情况,看是否如同那帮手握兵权的勋臣贵戚所说的那样“厉兵秣马、枕戈待旦”。益王也正想了解前线的真实情况,便同意由忠实可靠的何心隐出巡徐州。
半年游历南都的经历恍如一梦,其间也曾有过欢笑,有过激昂,但更多的,却是不堪回的梦魇,不但是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就连如今正在得宠的何心隐也萌生了激流勇退之意,但辞官归乡未蒙恩准,也只能退而求其次,将两位朋友远远地送出南都再说,故慷慨接受了新的任命。
因蔡益没有自何心隐家中搜出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位钦犯,朝中正在得宠的江西籍官员对他们寻衅滋事多有非议,攻讦他们“夺威福自用”的弹章奏本无时不有,魏国公徐弘君等勋臣贵戚也不敢从中作梗,再生事端,不但为何心隐安排了远远出其官秩所配享有的礼制规格的官船和护卫,还在石城门外码头的接官厅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饯别仪式。
兵乱之后,何心隐担心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太过伤悲,一直不敢告诉他们顾?**而死,尸骨荡然无存的消息。因此,临别南都之前,他们提出要冒死为顾?收殓骸骨。何心隐百般劝说也无济于事,不得不提出以拜谒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的孝陵代替那样冒险的举动。
这一提议无疑是最合理且不容反对的。孝陵埋葬着开国之君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及他的皇后马氏,近两百年来,一直是大明王朝赫赫功业的象征,以其不朽的光荣,在臣民百姓心目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时至今日,大明王朝早已度过了它欣欣向荣、蓬勃展的前期,进入了积弊横生、变乱频仍的中平守成之期,昔日无比强盛的大明王朝已成为一个支离破碎的旧梦。尤其是在北虏南倭当今垂治理九重的嘉靖皇帝又一意孤行,推行玷污礼教、凌辱士林的新政,在张居正和初幼嘉这般的青年士子看来,安眠着太祖高皇帝的孝陵才是纲常大义、祖宗成法的象征,他们应该也必须前去瞻仰朝拜,献上大明忠臣诤子的一片耿耿孤忠;同时,祈求太祖高皇帝的在天之灵能为他们指点迷津,保佑他们为风雨飘摇的家国社稷找到一条救亡图存、再造中兴的康庄大道……
于是,在辞别了前来送行的官员士人之后,何心隐便命官船暂泊于码头,换乘车驾,带着随从打扮的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匆匆来到坐落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的孝陵。
穿过巨大的孝陵牌坊,走到那块镌刻着“诸司官员下马”六个大字的石碑前,三人下了车驾,肃整了衣冠,带着香烛祭品,沿着神道向里走去。
那条神道极其宽阔,可供十匹马并辔而行,或是三十二人抬的皇帝步辇通行,笔直地向着西北方向延伸而去,两旁是参天的古柏和合抱的巨松,郁郁苍苍,遮天避日,将神道的气氛烘托得格外庄严肃穆。而在下马牌坊的百步之外,矗立着一座红砖黄瓦的门楼,这便是孝陵的正门――大金门。
到了这里,便进入了孝陵的范围。为了确保太祖陵寝的绝对安宁,防止任何外来的纷扰打搅了这里的肃穆和宁静,不但沿着陵园修建着一道绵延四十余里的红色皇墙,将孝陵封闭其中;陵园内还驻扎着重兵,严密防卫并时时巡逻。因此,当他们一行三人才行出几十步之遥,还未接近大金门,就被一队顶盔贯甲、手持刀枪的守陵军校喝令止步了。
何心隐装出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但因这里是太祖陵寝重地,也不敢造次,示意随从上前回话。
随从打扮的张居正冲着带队军官拱手作揖,说:“好教军爷知道,我家老爷是兵科给谏何心隐何大人,奉监国令旨巡按地方、视察军务,临行之前特来辞别太祖陵寝,求军爷行个方便。”
那位带队的军官原本见到来人是一位着圆领青袍、胸前补子上绣着七品鹭鸶图样的微末小官,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但一听说是兵科给谏,立刻收起了方才的轻慢之心,再听说是奉旨出巡的钦差大人,更是为之动容,冲着何心隐陪着笑脸说:“不是末将诚心要得罪何大人,朝廷有律法规制,要入内祭拜需请得诏命……哦,如今有监国令旨才行……”
何心隐把脸拉了下来:“寻常官员进出京师,也多来拜谒孝陵。缘何本官奉旨出巡,竟不得入内一拜?”
这就有点仗势欺人、强词夺理了。这里是最庄严神圣的皇家禁地,不是秦淮河、莫愁湖那样的游玩之地,别说是寻常缙绅百姓,就是那些出入京城的官员,未经特许,也只能在下马牌坊前摆开香案、摆上祭品,恭恭敬敬地向着郁然苍翠的独龙阜跪下来,遥祭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马娘娘一番,哪能随便进入孝陵之内!
但是,那位带队的军官却不敢和这个身居兵科给事中要职的少年新贵强辩,为难地说:“何大人忠君之忱,感人肺腑。但末将职分所在,不敢违命……”他飞快地转了转眼珠子,说:“不若请何大人便在碑亭之前瞻仰祭拜如何?”
他见何心隐沉默不语,又赶紧解释说:“这块‘太祖高皇帝神功圣德碑’在大金门之内,又是成祖文皇帝所立,碑文也是成祖文皇帝亲撰,大人在此瞻拜,既算是瞻拜了太祖高皇帝,又算是瞻拜了成祖文皇帝,两位先帝定会保佑大人官运亨通,无往不利呢!”
孝陵于洪武九年开始筹建,至永乐十一年建成“太祖高皇帝神功圣德碑”,动用10万军工,前后历时38年之久才完工。它背靠钟山,南临梅花山,东抵灵谷寺,西接南京城垣,面积极其广大。过了碑亭向西北而行,还有御桥、石像路、石望柱、武将、文臣、棂星门;过棂星门折向东北,才算是进入陵园的主体部分,与供奉有太祖高皇帝和马皇后牌位的孝陵殿之间,还隔着金水桥、文武方门和孝陵门。也就是说,到了碑亭,只不过是刚进入孝陵地界而已。
何心隐愧疚地瞥了一眼张居正和初幼嘉两人,见两人都微微闭目表示赞同,便说:“既然如此,也罢。就烦请将军在前引路。”
三人在守陵军校的带领下,穿过如同城门一样的长长的门洞,进入了孝陵之内。一进门内,他们才真正领略到了孝陵的广袤与恢宏。举目望去,只见冈峦连绵起伏,林木繁茂苍翠。宽敞的神道在脚下延伸,道旁两两相对而立的,是那高耸的华表,还有雕成狮子、大象、骏马、骆驼、麒麟、獬豸等形状的巨大石像生,一直排列到神道消失在一座小山的尽头。一座圆拱形建筑自小山的背后露出高大的明楼一角,那便是太祖高皇帝和马皇后的陵墓。
当年修建孝陵之时,不但种植了十万棵松柏,还放养着数千头梅花鹿,如今置身于松涛林海之间,听着呦呦鹿鸣,让人能感觉到一种人间净土甚至世外桃源般的寂静和安详。
不但如此,春日明媚的阳光下,孝陵的一切建筑都象是披上了一层象征着皇家尊严的金色霞光;浓浓的香烟自享殿那边缭绕升腾而起,更在其上又蒙上了一层如梦似幻般的轻纱。
看着眼前这气宇恢弘的天家气象,何心隐、张居正和初幼嘉三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大明王朝曾经有过的显赫声威和辉煌岁月,也使他们壮怀激烈地想到,只要象祖先一样勇猛无畏,不屈不挠,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克成靖难、再造中兴的丰功伟业!
被这样的心情激荡着,他们来到碑亭,在那块高达二长七尺,由成祖文皇帝亲撰碑文的“太祖高皇帝神功圣德碑”前摆开香烛果品,肃整衣冠,面向圣德碑,为自己,为全天下的士人儒生,更为家国社稷那莫测的前途命运,长久地、默默地、虔诚地祈祷着,然后,按照三跪九叩的最高礼仪,一次又一次地行下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