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金水和荣王阿宝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讲了出来,在场的吕芳、严嵩和高拱等人都是无比震惊而又无比愤怒;而且,他们都是位居朝政中枢之人,因而也都跟朱厚?一样,清楚地看到了国势的危难,也敏锐地嗅到了一丝亡国气息的临近,一时之间都没有象往常那样愤君父之慨,靠声讨江南那些乱臣贼子来表现自己的忠心,而是都陷入了犹豫和彷徨之中。
一直掌控着大明王朝情报系统,却因一时麻痹犯下了误国大罪的吕芳最先清醒过来,赶紧跪地请罪,恳请皇上依国法家规将自己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朱厚?还未说话,严嵩便跪了下来:“臣启奏皇上,江南叛乱,吕公公确有失察之过,但事突然,更因南都镇守太监赵勇与南直隶锦衣卫指挥使汤正中附逆罔行,蒙蔽圣听,却非吕公公之罪,请皇上明察。”
朱厚?也已从那可怕的幻想中摆脱出来,渐渐恢复了冷静,说道:“此事日后再议,都起来吧。黄锦,你带荣王殿下和杨金水下去更衣用膳。荣王殿下不肯附逆谋乱,还千里迢迢进京给朕报讯,可谓居功甚伟,你从内府拨出内侍宫女各二十名给他,着那些奴才悉心侍侯。荣王千岁有什么事情,你要即刻奏报于朕。”
皇上的最后一句话格外加重了语气,显然是要加强对荣王的监视,黄锦心领神会地说:“奴婢遵旨,奴婢一定悉心伺候荣王千岁爷。”
朱厚?却不放心这个率性而又愚笨的“宝王爷”,便又对他说:“阿宝,你且好生将息休养,有什么需要只管向黄锦开口。城外战事正酣,京城也不安宁,你不要随意出去走动,。”
阿宝跪了下来,说:“皇帝哥哥,高拱、戚继光等人凌虐天亲之事,皇帝哥哥一定要为臣弟做主啊!”
朱厚?不耐烦地摆摆手:“不就是没有给你排出藩王仪仗,用十六人抬的大轿子把你恭送入城嘛!待日后若得闲暇,朕自会置酒让他们给你赔罪。”
阿宝还想再说什么,跪在他身后的杨金水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襟,他也只好给朱厚?磕了个头,闷闷不乐地跟着黄锦走了。
云台里只剩下了吕芳、严嵩和高拱三人,朱厚?便直接点名:“严阁老。”
严嵩赶紧跪了下来,应道:“臣在。”
朱厚?道:“君臣议事,严阁老不必拘礼,请起来说话。”说着,他目视吕芳。吕芳赶紧搬过了一只绣凳,放在了严嵩的身后,说:“严阁老,皇上赐你座呢。”
严嵩将头在地上轻轻一碰:“谢皇上。”起身又向吕芳拱拱手:“谢吕公公。”
吕芳躬身还礼。两人对视之时,严嵩分明从他眼中看到了一丝感激之色。
朱厚?问道:“眼下国朝内忧外患,局势危亡至斯,不知你有何良策?”
“臣老朽愚钝,不敢称‘良策’二字,但君父有问,臣但有所,不敢不答。”严嵩自绣凳之上欠欠身:“请皇上恕愚臣冒昧胡言,亵渎圣听。朝廷目下大患,一为鞑虏,一为逆贼。鞑虏以俺答部势力最盛,酋俺答承袭其祖父达延汗右翼鄂尔多斯、永谢布、土默特等三部,以河套为巢**,内修农耕,外行侵伐,十数年间已占据塞外广袤之地。且西收乌梁海,东征朵颜、福余、泰宁等兀良哈三卫,势力东及辽东,西至青海,羽翼之势已成。彼每每请开马市,佯示就抚之意,实则鹰扬虎视,无日不图南进。嘉靖十三年至今,已数度入寇,晋、陕数省之地悉遭蹂躏,杀掠极惨。如今更举倾族之师,寇犯国门,围困京畿,虎狼之心已昭然若揭!至于江南逆贼,为着一已之私利竟辜负圣恩,犯上作乱,狂悖之志不下于鞑虏,令人闻之不胜骇然之至……”
见皇上闻言面露不悦之色,严嵩忙提高了声调:“诚然,国步维艰,于今为盛。但若说国事真已到了不可为之地步,却是言过其实。想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开国,迄今已传一十一世,祖宗一百七十年基业,仁德广被,恩泽深厚,百官万民感恩图报之心处处可见,此其一;其二,圣明天子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忠臣良辅鼎力扶持,直言谋国;仁人志士上下用命,效死疆场,可谓朝廷正气不堕,军心可用,御寇平叛赖此,家国中兴赖此;其三,一干宵小借富民强国强之新政为题,妄加攻讦,以图危倾社稷,可谓蝼蚁撼树,不知自量!且不说君君臣臣乃千古不移之大节大义,但凡心存家国社稷之人,也断不会于寇犯国门之时起兵作乱,干出这种亲痛仇快之事!那些乱臣贼子逆天而行,必遭天谴,竟还敢妄称什么‘祖宗成法’、‘春秋大义’,岂不可笑!有此三点,臣可以身家性命断言,时下虽有鞑虏、逆贼交相为患,绝不至动摇我大明之天下一统!”
说到这里,严嵩微微叹了口气,话锋又是一转:“请皇上恕臣斗胆放言。时至今日,外患未除,更添内忧,国势之危,实为历代所罕见。朝廷若不急图良策,中兴之业,只恐终难有望。然自古以来,未有国乱于内而能攘夷狄于外者,江南叛乱虽为疥癣之疾,若不及时根治,终将成心腹之大患;况且江南乃是国朝根基之所在,天下财赋之重地,断不可任逆贼蹂躏恣虐。依臣之愚见,朝廷应兴兵征剿讨伐,惩戒谋逆之宗室勋贵,威慑江南臣民百姓,使其不敢再生叛逆之心。如此,则国内可定;国内定,朝廷便可专力而北向,鞑虏虽强,诚不足虑也!”
严嵩一席话百转千回,既不夸大其辞,又非泛泛而论,句句都说到了朱厚?的心里,他不禁连连点头,说:“严阁老所言深契朕心,江南叛乱确应尽早处置,攘外必先安内方是上策。”他略微停顿了一下,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严嵩:“但眼下鞑靼屯兵城外,围攻日甚,朝廷又如何能腾得出手整军讨伐逆贼?”
严嵩自以为已经将话说得很透彻,皇上却直接问到了这个要害问题,情知皇上是要让他说出来那层意思,尽管话一出口,便要承担责任,更要承受朝野清议的诘难,但到了这个时候,若是再和皇上耍心眼,恐怕会招致不测之祸,只得咬咬牙说:“臣恳请皇上俯允鞑靼求贡之请,令其退兵,还军塞上。”
朱厚?闻言沉默不语,只将眼光投向了一旁的高拱。高拱虽为天子近臣,负有顾问之责,但那只能是私下晤对之时才可如此,而以他的品秩,却没有当着内阁学士的面就军国大事随意置喙的资格。不过,御前奏对,皇上的眼睛看着谁,谁就得要表意见,高拱只好跪了下来:“微臣以为严阁老所言乃是当今救时救难之良策,恳请皇上准允施行。”
又沉默了一会儿,朱厚?缓缓地说:“事急从权,大概也只能如此了。严阁老,封贡是礼部的差事,朕委你为特命宣慰大使,全权处置此事。”
性命攸关,严嵩忙起身应道:“谢皇上隆恩。翟阁老建议将此事六部九卿公议……”
朱厚?厉声打断了他的话:“还嫌朕的脸丢得还不够吗?”
其实严嵩又怎能不知,寻常之事尽可六部九卿公议,但象临城求和这样屈辱之事若是传到外廷,不但会闹得沸沸扬扬,更有损于皇上的颜面。不过他本就是在试探皇上的态度,更是在不经意间给翟銮那个“甘草次相”上眼药,因此,对于皇上的雷霆大作,他心中窃喜,表面上仍装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赶紧跪下,叩头道:“臣愚钝,请皇上恕罪。不过,兹事体大,恳请皇上赐下方略,臣方敢领旨。”
朱厚?毫不犹豫地说:“寸寸河山皆是祖宗基业,绝不能弃于敌手。至于其他的条件,只要不损我天朝上国之声威,且对国家有利,就由你参酌着办。”
皇上既然已经定下了调子,俺答《求贡书》上所提出的五项条件,第一条“止干戈”,即退出已收复的河套地区;以及第二条“息边争”,即割让辽东沈阳中卫、广宁卫、兰万卫三卫,这两个条件自然就无从谈起;至于第三条“议封赏”、第四条“通贡使”和第五条“开互市”,则需要自己一点一点的跟俺答去磨嘴皮子,至于皇上所说的“不损我天朝上国之声威,且对国家有利”的要求,固然肯定要大费一番周章,却也未尝不是自己崭露头角,显示自己本事的一个好机会!因此,严嵩便又叩头,应道:“臣遵旨。”
略微停顿一下,他又说:“臣愚钝,恐不能体察圣心而贻误国事,恳请皇上准允巡城御史、监营团军高拱为副使,与臣同行。”
朱厚?知道,严嵩终归还是怕承担责任,就想拉着夏言的门生高拱当挡箭牌了,但高拱是他一直悉心培养,日后更要大用之人,他可舍不得让高拱成为朝野清议的众矢之的,便装做轻描淡写地说:“塞外夷狄求贡求赏不过是寻常之事,有你内阁学士、礼部尚书一人出马,已尽显我朝恩遇之隆,何需什么副使?你是老臣,又有大才,朕自是信得过你。”
“谢皇上。”严嵩这一声很明显的比刚才低多了。
一直掌控着大明王朝情报系统,却因一时麻痹犯下了误国大罪的吕芳最先清醒过来,赶紧跪地请罪,恳请皇上依国法家规将自己明正典刑以谢天下。
朱厚?还未说话,严嵩便跪了下来:“臣启奏皇上,江南叛乱,吕公公确有失察之过,但事突然,更因南都镇守太监赵勇与南直隶锦衣卫指挥使汤正中附逆罔行,蒙蔽圣听,却非吕公公之罪,请皇上明察。”
朱厚?也已从那可怕的幻想中摆脱出来,渐渐恢复了冷静,说道:“此事日后再议,都起来吧。黄锦,你带荣王殿下和杨金水下去更衣用膳。荣王殿下不肯附逆谋乱,还千里迢迢进京给朕报讯,可谓居功甚伟,你从内府拨出内侍宫女各二十名给他,着那些奴才悉心侍侯。荣王千岁有什么事情,你要即刻奏报于朕。”
皇上的最后一句话格外加重了语气,显然是要加强对荣王的监视,黄锦心领神会地说:“奴婢遵旨,奴婢一定悉心伺候荣王千岁爷。”
朱厚?却不放心这个率性而又愚笨的“宝王爷”,便又对他说:“阿宝,你且好生将息休养,有什么需要只管向黄锦开口。城外战事正酣,京城也不安宁,你不要随意出去走动,。”
阿宝跪了下来,说:“皇帝哥哥,高拱、戚继光等人凌虐天亲之事,皇帝哥哥一定要为臣弟做主啊!”
朱厚?不耐烦地摆摆手:“不就是没有给你排出藩王仪仗,用十六人抬的大轿子把你恭送入城嘛!待日后若得闲暇,朕自会置酒让他们给你赔罪。”
阿宝还想再说什么,跪在他身后的杨金水轻轻扯了扯他的衣襟,他也只好给朱厚?磕了个头,闷闷不乐地跟着黄锦走了。
云台里只剩下了吕芳、严嵩和高拱三人,朱厚?便直接点名:“严阁老。”
严嵩赶紧跪了下来,应道:“臣在。”
朱厚?道:“君臣议事,严阁老不必拘礼,请起来说话。”说着,他目视吕芳。吕芳赶紧搬过了一只绣凳,放在了严嵩的身后,说:“严阁老,皇上赐你座呢。”
严嵩将头在地上轻轻一碰:“谢皇上。”起身又向吕芳拱拱手:“谢吕公公。”
吕芳躬身还礼。两人对视之时,严嵩分明从他眼中看到了一丝感激之色。
朱厚?问道:“眼下国朝内忧外患,局势危亡至斯,不知你有何良策?”
“臣老朽愚钝,不敢称‘良策’二字,但君父有问,臣但有所,不敢不答。”严嵩自绣凳之上欠欠身:“请皇上恕愚臣冒昧胡言,亵渎圣听。朝廷目下大患,一为鞑虏,一为逆贼。鞑虏以俺答部势力最盛,酋俺答承袭其祖父达延汗右翼鄂尔多斯、永谢布、土默特等三部,以河套为巢**,内修农耕,外行侵伐,十数年间已占据塞外广袤之地。且西收乌梁海,东征朵颜、福余、泰宁等兀良哈三卫,势力东及辽东,西至青海,羽翼之势已成。彼每每请开马市,佯示就抚之意,实则鹰扬虎视,无日不图南进。嘉靖十三年至今,已数度入寇,晋、陕数省之地悉遭蹂躏,杀掠极惨。如今更举倾族之师,寇犯国门,围困京畿,虎狼之心已昭然若揭!至于江南逆贼,为着一已之私利竟辜负圣恩,犯上作乱,狂悖之志不下于鞑虏,令人闻之不胜骇然之至……”
见皇上闻言面露不悦之色,严嵩忙提高了声调:“诚然,国步维艰,于今为盛。但若说国事真已到了不可为之地步,却是言过其实。想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开国,迄今已传一十一世,祖宗一百七十年基业,仁德广被,恩泽深厚,百官万民感恩图报之心处处可见,此其一;其二,圣明天子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忠臣良辅鼎力扶持,直言谋国;仁人志士上下用命,效死疆场,可谓朝廷正气不堕,军心可用,御寇平叛赖此,家国中兴赖此;其三,一干宵小借富民强国强之新政为题,妄加攻讦,以图危倾社稷,可谓蝼蚁撼树,不知自量!且不说君君臣臣乃千古不移之大节大义,但凡心存家国社稷之人,也断不会于寇犯国门之时起兵作乱,干出这种亲痛仇快之事!那些乱臣贼子逆天而行,必遭天谴,竟还敢妄称什么‘祖宗成法’、‘春秋大义’,岂不可笑!有此三点,臣可以身家性命断言,时下虽有鞑虏、逆贼交相为患,绝不至动摇我大明之天下一统!”
说到这里,严嵩微微叹了口气,话锋又是一转:“请皇上恕臣斗胆放言。时至今日,外患未除,更添内忧,国势之危,实为历代所罕见。朝廷若不急图良策,中兴之业,只恐终难有望。然自古以来,未有国乱于内而能攘夷狄于外者,江南叛乱虽为疥癣之疾,若不及时根治,终将成心腹之大患;况且江南乃是国朝根基之所在,天下财赋之重地,断不可任逆贼蹂躏恣虐。依臣之愚见,朝廷应兴兵征剿讨伐,惩戒谋逆之宗室勋贵,威慑江南臣民百姓,使其不敢再生叛逆之心。如此,则国内可定;国内定,朝廷便可专力而北向,鞑虏虽强,诚不足虑也!”
严嵩一席话百转千回,既不夸大其辞,又非泛泛而论,句句都说到了朱厚?的心里,他不禁连连点头,说:“严阁老所言深契朕心,江南叛乱确应尽早处置,攘外必先安内方是上策。”他略微停顿了一下,将希冀的目光投向了严嵩:“但眼下鞑靼屯兵城外,围攻日甚,朝廷又如何能腾得出手整军讨伐逆贼?”
严嵩自以为已经将话说得很透彻,皇上却直接问到了这个要害问题,情知皇上是要让他说出来那层意思,尽管话一出口,便要承担责任,更要承受朝野清议的诘难,但到了这个时候,若是再和皇上耍心眼,恐怕会招致不测之祸,只得咬咬牙说:“臣恳请皇上俯允鞑靼求贡之请,令其退兵,还军塞上。”
朱厚?闻言沉默不语,只将眼光投向了一旁的高拱。高拱虽为天子近臣,负有顾问之责,但那只能是私下晤对之时才可如此,而以他的品秩,却没有当着内阁学士的面就军国大事随意置喙的资格。不过,御前奏对,皇上的眼睛看着谁,谁就得要表意见,高拱只好跪了下来:“微臣以为严阁老所言乃是当今救时救难之良策,恳请皇上准允施行。”
又沉默了一会儿,朱厚?缓缓地说:“事急从权,大概也只能如此了。严阁老,封贡是礼部的差事,朕委你为特命宣慰大使,全权处置此事。”
性命攸关,严嵩忙起身应道:“谢皇上隆恩。翟阁老建议将此事六部九卿公议……”
朱厚?厉声打断了他的话:“还嫌朕的脸丢得还不够吗?”
其实严嵩又怎能不知,寻常之事尽可六部九卿公议,但象临城求和这样屈辱之事若是传到外廷,不但会闹得沸沸扬扬,更有损于皇上的颜面。不过他本就是在试探皇上的态度,更是在不经意间给翟銮那个“甘草次相”上眼药,因此,对于皇上的雷霆大作,他心中窃喜,表面上仍装出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赶紧跪下,叩头道:“臣愚钝,请皇上恕罪。不过,兹事体大,恳请皇上赐下方略,臣方敢领旨。”
朱厚?毫不犹豫地说:“寸寸河山皆是祖宗基业,绝不能弃于敌手。至于其他的条件,只要不损我天朝上国之声威,且对国家有利,就由你参酌着办。”
皇上既然已经定下了调子,俺答《求贡书》上所提出的五项条件,第一条“止干戈”,即退出已收复的河套地区;以及第二条“息边争”,即割让辽东沈阳中卫、广宁卫、兰万卫三卫,这两个条件自然就无从谈起;至于第三条“议封赏”、第四条“通贡使”和第五条“开互市”,则需要自己一点一点的跟俺答去磨嘴皮子,至于皇上所说的“不损我天朝上国之声威,且对国家有利”的要求,固然肯定要大费一番周章,却也未尝不是自己崭露头角,显示自己本事的一个好机会!因此,严嵩便又叩头,应道:“臣遵旨。”
略微停顿一下,他又说:“臣愚钝,恐不能体察圣心而贻误国事,恳请皇上准允巡城御史、监营团军高拱为副使,与臣同行。”
朱厚?知道,严嵩终归还是怕承担责任,就想拉着夏言的门生高拱当挡箭牌了,但高拱是他一直悉心培养,日后更要大用之人,他可舍不得让高拱成为朝野清议的众矢之的,便装做轻描淡写地说:“塞外夷狄求贡求赏不过是寻常之事,有你内阁学士、礼部尚书一人出马,已尽显我朝恩遇之隆,何需什么副使?你是老臣,又有大才,朕自是信得过你。”
“谢皇上。”严嵩这一声很明显的比刚才低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