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夏言那座气宇恢弘的太师府里出来,赵鼎等人都是灰头土脸,不少人眼眶之中还噙着泪水。
就在刚才,他们的恩师、内阁辅夏言将他们叫到府邸,劈头盖脸地痛骂了一顿,因在自己府邸,座下又都是自己的门生,也顾不上什么宰辅气度什么师道修养,话说的很不中听,象“酸腐秀才后生小辈不好生读书,任事不懂还要妄议朝政”这样的话都是客气的,赵鼎等人被训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虽是一肚子的委屈,却不敢出声反驳。
这也不是夏言仗势欺人,他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自东暖阁回到内阁的,更不记得如何熬到了下值时辰。此刻一整天的提心吊胆都化为满腔的怨气和冲天的怒火,全部撒在了这十六名不成器的门生头上,一直到口干舌糙才挥挥手将他们赶了出去。
出了夏府的大门,齐汉生悄悄地问赵鼎:“崇君兄,你说我等如今该如何是好?”
赵鼎把眼睛一瞪:“莫非子誉兄(齐汉生的字)怕了么?”
说真的齐汉生确实有点怕,但在一干同年面前自不能承认,便咬牙说道:“既然敢会同崇君兄一起上疏,我齐汉生便已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
“好!”赵鼎赞了一声,然后抱拳团揖,对众位同年说:“各位年兄,如今我等已无退路,只能拼着一死给皇上尽忠为士林争义了!”
有人怯生生地说:“恩师已然知晓此事……”
“知晓便知晓,莫非为怕着恩师知晓,我等便不敢为天下士子儒生做杖马之鸣么?”赵鼎说:“恩师既已知晓此事,想必是通政使司那些无胆之徒或是司礼监的阉奴们怕担干系,便偷偷将奏疏压下转给了恩师,非但有违朝廷规制,更堵塞圣听否隔君臣,其心可诛!我等便按原先议定的法子,于明日早朝过后,去午门敲那登闻鼓恭请皇上升御座接见,我等当庭宣读奏疏,劝谏吾皇!”
“这……”有人提心吊胆地说:“我们这样做岂不置恩师于尴尬之地?”
“尴尬?恩师一人之尴尬与我大明数百万士子儒生之福祗相比,孰与轻重?”赵鼎怒目圆睁:“天下士子正受那苛政之苦,士林已是积怨沸反,我等若还是瞻前顾后,岂不有背圣人教诲,更有违人臣职分!”
有人见他声音越来越大,惊恐地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夏府那两扇虚掩着的朱漆大门,忙压低了声音说:“崇君兄慎言!”
也有人似乎觉得他那样说座主实在过分,便说:“崇君兄话也不能这么说,依在下看来,恩师也是为了我们好,新政出自君上,我等非议新政便是忤逆君父,祸在不测矣!”
赵鼎慷慨激昂地说:“我等以圣贤之道事君,但有所想,不敢藏私,纵是因此获罪也能青史留名,千秋称颂,万世景仰。若有人不敢为之也由他去,但在下却要骂他一句‘遁其辞以卖友,秘其语以误君’!”
半是激励半是威胁的话令那些决心本已有所动摇的青年官员们再次燃烧起了激愤之情,嚷嚷着说:“同去,同去!”
“好!”赵鼎激动地说:“那今日就由在下做东,请各位年兄去那天香楼一醉方休,明日一起到午门递本子去!”
“天香楼?”齐汉生笑道:“天香楼是口外风味,莫非崇君兄这冠绝江南的大才子如今喜好上了这一口?”
赵鼎说:“淮扬菜肴正如江南民风一般,柔媚有余而刚劲不足,不合我等今日之心境。要在万马齐喑的朝堂上为天下士子儒生做那惊天一吼,非关外烧刀子不足以壮行色!”
听了吕芳的汇报,朱厚熜沉吟着说:“这么说,连夏言也没能劝住他们?”
“是。奴婢听说夏老先生将他们叫去训了一通,那些人当面一句话也不敢回,出了夏府却商量着明日要到午门来敲登闻鼓递折子。”吕芳说:“许是夏老先生未曾告诉他们皇上已然看过了他们的奏疏……”
朱厚熜说:“得亏他没说!要是让那帮愣头青迂书生晓得了,怕就不是敲登闻鼓递折子,而是直接诘问朕,要朕当面给他们回话了!”
“奴婢已经派人秘密围了天香楼,主子只要吩咐一声,便可将他们都拿了……”
朱厚熜冷笑一声:“拿?拿谁?怎么拿?问他们个什么罪名?”
一连串的质问劈头盖脸地砸过来,吕芳赶紧跪下,说:“那帮腐儒非议国政,扰乱视听,虽凌迟难诛,奴婢以为应即刻将其打入诏狱……”
朱厚熜厉声打断了他的话:“你以为!你以为!时至今日你还以为他们只是非议国政么?你想装糊涂那是你的事,也想让朕也继续装糊涂么?”
“奴婢……奴婢不敢……”
“死了一个6树德,又冒出来了十几个6树德,你还能把他们的嘴都堵起来不成?”朱厚熜说:“横竖这场祸事躲不过去了,今次是十六人,不把他们的气势杀下去,下次怕就是三十二人了,我大明有两万多名官员、有功名的士子数以百万计,你那镇抚司的诏狱之中能关多少人?”
吕芳拼命地叩头,说:“奴婢愚钝,不能上体圣忧……”
朱厚熜没有理他,自顾自说道:“这登闻鼓怕是自左顺门事件之后,快二十年也没有响过了,响一响也好,让他们都知道,朕还是当年的那个嘉靖!”
吕芳见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阴冷一丝残酷的光芒,不禁打了个寒噤,叫了一声“主子……”,趴在地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当年你也在朕的身边吧?”朱厚熜声音很悠远空朦,象是自那个令人紧张又令人兴奋的时刻:“几百名官员,有的还是大学士,一齐跪伏在左顺门外,说是请愿,实是给朕示威,哭声震天,让朕在深宫内院都坐不安稳,朕好言劝他们他们也不听,该是你去给他们传旨的吧!却没有人给朕这个不到弱冠之年的皇上面子,他们眼中根本就没有朕这个君父!哼哼,朕晓得他们都是前朝老臣,于朕这个旁系皇子入继大统有迎立之功,便想着朕该念着他们的好,该谦抑温和地听凭他们摆布。”缅怀着往事,他的声音突然变得高亢:“可笑!朕的皇位授之于天,传之于我朱家的列祖列宗,干他们何事!百善孝为先,那些口口声声说什么‘礼仪廉耻’说什么‘忠孝礼智信’的官员士子竟然不许朕认自己的亲生父母,真是岂有此理!好说不听,朕也没有法子,只能摆开架势跟他们斗。好在有你带着镇抚司的那些奴才帮着朕,朕一个人把他们都杀下去了!”
吕芳也渐渐地激动起来:“全赖主子洪福齐天,奴婢当日奉着主子之命,再三再四去劝他们,他们听也不听……看他们那要吃人的架势,若不是口衔天宪去宣旨的人便是主子的化身,奴婢也要吃他们打骂呢!”
朱厚熜愤然地说:“得亏有个左顺门!那些什么阁老尚书,什么御史给事中,还有那些六部郎官司员便再也不敢欺负朕这个幼冲之主了,朕的耳根也清净了近二十年,荒淫后宫、炼丹修醮没人敢管;几年不上朝,把国事全部推给内阁和司礼监也没人敢说,动辄一道中旨擢黜六部九卿、各省督抚乃至内阁辅更没人敢反对!如今朕奋万世之雄心,要做那中兴之主,开创我大明千秋之基业,不过向他们收了几两银子几斗米以补充国用,他们倒都不乐意了,‘坏祖宗之成法’、‘变春秋之大义’之类的奇谈怪论也就都出来了!可笑,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开国传至朕,不过一十一帝,朕的江山还要传给朕的儿子,朕的儿子还要传给朕的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大明的江山千秋万代都要传下去,朕之法日后也要成为祖宗之法,后世子孙当则沿袭用之,不当则改之,这又有何不可!未必他们比朕这朱家的子孙还晓得尊重祖宗?再说那变春秋之大义更是荒诞不经,他们不是一心要致君尧舜吗?尧舜之时,孔孟圣人还没有出生,哪里谈得上什么春秋大义!口口声声说什么礼仪法度,让他们给国家交点税,就比要了他们的命还要痛!这帮人竟也敢侈谈国朝根基!”
接着,他狠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更无穷!朕当年即位不久,不及弱冠之年就不曾怕过他们,如今朕已近不惑之年,御极也有二十三年之久,难道还会怕了他们不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我大明的天下苍生,朕就不相信过不去新政这道难关!”
嘉靖二十三年五月十九日早朝散了之后,朱厚熜没有象往日一样退回大内,而是将内阁各位学士、六部九卿都留了下来,却没有宣布到底要议何等大事。众人惴惴不安地偷眼看看皇上,再偷眼看看内阁辅夏言,现御座上的皇上铁青着脸,御阶下站着的辅大人面色惨白,大家心里皆是“咯噔”一声,暗道难道又有天大的事情要生了吗?都肃容站着,连口大气也不敢出。
等不多时,就听见一阵闷雷般的鼓声传来。
所有的大臣都知道,这是有人敲响了登闻鼓,心里更是一阵慌乱。但比之那激越急促的鼓声,已经自御座上站起来的皇上于冷笑声中说出的话更让他们惊恐莫名:“各位大人都是老臣,想必也知道这登闻鼓怕是自左顺门事件之后,快二十年也没有响过了,今日再次与闻,心中可有何感触?”
听到皇上提起了左顺门事件,内阁学士与六部九卿等经历过大礼仪之争的官员们不约而同地打了一个寒噤,二十年前的那一幕清晰地浮现在他们的眼前:嘉靖二十三年七月份,皇上要给父亲兴献王上皇帝的尊号,朝臣激愤,200多名官员跪伏在左顺门伏阙请愿,才18岁的嘉靖帝派人劝阻未果之后痛下决心,命令锦衣卫将参与请愿的官员姓名全部登记造册,然后按图索骥,大肆搜捕,一夜之间143名官员被打入诏狱,其余86人待罪。几天之后颁下圣旨,将为者戍边充军,四品以上官员夺俸,五品以下180余人廷杖,当场打死翰林院编修王相等17人……
众位大臣还在诧异惊恐间,就看见内阁辅夏言前跨了一步,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自鼓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夏言仿佛一下子老了至少十岁,动作已显出了老迈之态,他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说:“臣律下不严教徒无方,请皇上责罚!”
朱厚熜和颜悦色地说:“夏阁老快快请起,这不是你的过错。朕早就料到,我大明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可不止6树德一个。死了6树德,更有后来人嘛!他们眼中既没有朕这个君父,自然也就不会有你这个辅座主了。”
众位大臣此刻都明白了,原来是内阁辅夏言的门生反了水,只是不知道捅出了多大的祸事,那些有嘉靖二十年新科进士在本衙门任职的部堂长官心里都是无比的惊恐,生怕那些愣头青也参与其间,少不得要连累到自己。不过,唯一能让他们庆幸的是,听皇上和夏言的口气,敲登闻鼓上疏之人是夏言的门生,有辅在前面顶着,大不了认个“失察”之罪;若是皇上迁怒于夏言,则更可以说他们自持是夏言的门生,仰仗辅威权,所以敢于胡作非为,将罪责一股脑地推给夏言!
夏言何尝没有想到此节,登闻鼓一响,他便知道今日已没有退路,自己身为辅柄国数年,起复之后又一力辅佐皇上推行新政,无论对错得失都脱不了干系,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站在皇上这一边了。可是,想到那十六名风华正茂的门生,想到官场士林对自己的指责诘难,他的心渐渐地沉了下去……
“朝臣击鼓传折,皇上立刻就得看折子旨意,这是朝廷的规矩祖宗的家法。朕御极已二十有三年矣,这点规矩还是懂得的。”朱厚熜冷笑着说:“只是他们的折子朕已看过,本想留中不,忍气吞声换得天下太平,他们却逼到阵前来了。朕也只好遵着规矩旨意了!”他停顿了一下,环视闻声跪伏在地的众位大臣:“着镇抚司将翰林院修撰赵鼎等人拿了,枷拷示众!”
就在刚才,他们的恩师、内阁辅夏言将他们叫到府邸,劈头盖脸地痛骂了一顿,因在自己府邸,座下又都是自己的门生,也顾不上什么宰辅气度什么师道修养,话说的很不中听,象“酸腐秀才后生小辈不好生读书,任事不懂还要妄议朝政”这样的话都是客气的,赵鼎等人被训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虽是一肚子的委屈,却不敢出声反驳。
这也不是夏言仗势欺人,他都不记得自己是怎么自东暖阁回到内阁的,更不记得如何熬到了下值时辰。此刻一整天的提心吊胆都化为满腔的怨气和冲天的怒火,全部撒在了这十六名不成器的门生头上,一直到口干舌糙才挥挥手将他们赶了出去。
出了夏府的大门,齐汉生悄悄地问赵鼎:“崇君兄,你说我等如今该如何是好?”
赵鼎把眼睛一瞪:“莫非子誉兄(齐汉生的字)怕了么?”
说真的齐汉生确实有点怕,但在一干同年面前自不能承认,便咬牙说道:“既然敢会同崇君兄一起上疏,我齐汉生便已将身家性命置之度外!”
“好!”赵鼎赞了一声,然后抱拳团揖,对众位同年说:“各位年兄,如今我等已无退路,只能拼着一死给皇上尽忠为士林争义了!”
有人怯生生地说:“恩师已然知晓此事……”
“知晓便知晓,莫非为怕着恩师知晓,我等便不敢为天下士子儒生做杖马之鸣么?”赵鼎说:“恩师既已知晓此事,想必是通政使司那些无胆之徒或是司礼监的阉奴们怕担干系,便偷偷将奏疏压下转给了恩师,非但有违朝廷规制,更堵塞圣听否隔君臣,其心可诛!我等便按原先议定的法子,于明日早朝过后,去午门敲那登闻鼓恭请皇上升御座接见,我等当庭宣读奏疏,劝谏吾皇!”
“这……”有人提心吊胆地说:“我们这样做岂不置恩师于尴尬之地?”
“尴尬?恩师一人之尴尬与我大明数百万士子儒生之福祗相比,孰与轻重?”赵鼎怒目圆睁:“天下士子正受那苛政之苦,士林已是积怨沸反,我等若还是瞻前顾后,岂不有背圣人教诲,更有违人臣职分!”
有人见他声音越来越大,惊恐地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夏府那两扇虚掩着的朱漆大门,忙压低了声音说:“崇君兄慎言!”
也有人似乎觉得他那样说座主实在过分,便说:“崇君兄话也不能这么说,依在下看来,恩师也是为了我们好,新政出自君上,我等非议新政便是忤逆君父,祸在不测矣!”
赵鼎慷慨激昂地说:“我等以圣贤之道事君,但有所想,不敢藏私,纵是因此获罪也能青史留名,千秋称颂,万世景仰。若有人不敢为之也由他去,但在下却要骂他一句‘遁其辞以卖友,秘其语以误君’!”
半是激励半是威胁的话令那些决心本已有所动摇的青年官员们再次燃烧起了激愤之情,嚷嚷着说:“同去,同去!”
“好!”赵鼎激动地说:“那今日就由在下做东,请各位年兄去那天香楼一醉方休,明日一起到午门递本子去!”
“天香楼?”齐汉生笑道:“天香楼是口外风味,莫非崇君兄这冠绝江南的大才子如今喜好上了这一口?”
赵鼎说:“淮扬菜肴正如江南民风一般,柔媚有余而刚劲不足,不合我等今日之心境。要在万马齐喑的朝堂上为天下士子儒生做那惊天一吼,非关外烧刀子不足以壮行色!”
听了吕芳的汇报,朱厚熜沉吟着说:“这么说,连夏言也没能劝住他们?”
“是。奴婢听说夏老先生将他们叫去训了一通,那些人当面一句话也不敢回,出了夏府却商量着明日要到午门来敲登闻鼓递折子。”吕芳说:“许是夏老先生未曾告诉他们皇上已然看过了他们的奏疏……”
朱厚熜说:“得亏他没说!要是让那帮愣头青迂书生晓得了,怕就不是敲登闻鼓递折子,而是直接诘问朕,要朕当面给他们回话了!”
“奴婢已经派人秘密围了天香楼,主子只要吩咐一声,便可将他们都拿了……”
朱厚熜冷笑一声:“拿?拿谁?怎么拿?问他们个什么罪名?”
一连串的质问劈头盖脸地砸过来,吕芳赶紧跪下,说:“那帮腐儒非议国政,扰乱视听,虽凌迟难诛,奴婢以为应即刻将其打入诏狱……”
朱厚熜厉声打断了他的话:“你以为!你以为!时至今日你还以为他们只是非议国政么?你想装糊涂那是你的事,也想让朕也继续装糊涂么?”
“奴婢……奴婢不敢……”
“死了一个6树德,又冒出来了十几个6树德,你还能把他们的嘴都堵起来不成?”朱厚熜说:“横竖这场祸事躲不过去了,今次是十六人,不把他们的气势杀下去,下次怕就是三十二人了,我大明有两万多名官员、有功名的士子数以百万计,你那镇抚司的诏狱之中能关多少人?”
吕芳拼命地叩头,说:“奴婢愚钝,不能上体圣忧……”
朱厚熜没有理他,自顾自说道:“这登闻鼓怕是自左顺门事件之后,快二十年也没有响过了,响一响也好,让他们都知道,朕还是当年的那个嘉靖!”
吕芳见他的眼中露出了一丝阴冷一丝残酷的光芒,不禁打了个寒噤,叫了一声“主子……”,趴在地上再也说不出话来。
“当年你也在朕的身边吧?”朱厚熜声音很悠远空朦,象是自那个令人紧张又令人兴奋的时刻:“几百名官员,有的还是大学士,一齐跪伏在左顺门外,说是请愿,实是给朕示威,哭声震天,让朕在深宫内院都坐不安稳,朕好言劝他们他们也不听,该是你去给他们传旨的吧!却没有人给朕这个不到弱冠之年的皇上面子,他们眼中根本就没有朕这个君父!哼哼,朕晓得他们都是前朝老臣,于朕这个旁系皇子入继大统有迎立之功,便想着朕该念着他们的好,该谦抑温和地听凭他们摆布。”缅怀着往事,他的声音突然变得高亢:“可笑!朕的皇位授之于天,传之于我朱家的列祖列宗,干他们何事!百善孝为先,那些口口声声说什么‘礼仪廉耻’说什么‘忠孝礼智信’的官员士子竟然不许朕认自己的亲生父母,真是岂有此理!好说不听,朕也没有法子,只能摆开架势跟他们斗。好在有你带着镇抚司的那些奴才帮着朕,朕一个人把他们都杀下去了!”
吕芳也渐渐地激动起来:“全赖主子洪福齐天,奴婢当日奉着主子之命,再三再四去劝他们,他们听也不听……看他们那要吃人的架势,若不是口衔天宪去宣旨的人便是主子的化身,奴婢也要吃他们打骂呢!”
朱厚熜愤然地说:“得亏有个左顺门!那些什么阁老尚书,什么御史给事中,还有那些六部郎官司员便再也不敢欺负朕这个幼冲之主了,朕的耳根也清净了近二十年,荒淫后宫、炼丹修醮没人敢管;几年不上朝,把国事全部推给内阁和司礼监也没人敢说,动辄一道中旨擢黜六部九卿、各省督抚乃至内阁辅更没人敢反对!如今朕奋万世之雄心,要做那中兴之主,开创我大明千秋之基业,不过向他们收了几两银子几斗米以补充国用,他们倒都不乐意了,‘坏祖宗之成法’、‘变春秋之大义’之类的奇谈怪论也就都出来了!可笑,我大明自太祖高皇帝开国传至朕,不过一十一帝,朕的江山还要传给朕的儿子,朕的儿子还要传给朕的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我大明的江山千秋万代都要传下去,朕之法日后也要成为祖宗之法,后世子孙当则沿袭用之,不当则改之,这又有何不可!未必他们比朕这朱家的子孙还晓得尊重祖宗?再说那变春秋之大义更是荒诞不经,他们不是一心要致君尧舜吗?尧舜之时,孔孟圣人还没有出生,哪里谈得上什么春秋大义!口口声声说什么礼仪法度,让他们给国家交点税,就比要了他们的命还要痛!这帮人竟也敢侈谈国朝根基!”
接着,他狠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更无穷!朕当年即位不久,不及弱冠之年就不曾怕过他们,如今朕已近不惑之年,御极也有二十三年之久,难道还会怕了他们不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我大明的天下苍生,朕就不相信过不去新政这道难关!”
嘉靖二十三年五月十九日早朝散了之后,朱厚熜没有象往日一样退回大内,而是将内阁各位学士、六部九卿都留了下来,却没有宣布到底要议何等大事。众人惴惴不安地偷眼看看皇上,再偷眼看看内阁辅夏言,现御座上的皇上铁青着脸,御阶下站着的辅大人面色惨白,大家心里皆是“咯噔”一声,暗道难道又有天大的事情要生了吗?都肃容站着,连口大气也不敢出。
等不多时,就听见一阵闷雷般的鼓声传来。
所有的大臣都知道,这是有人敲响了登闻鼓,心里更是一阵慌乱。但比之那激越急促的鼓声,已经自御座上站起来的皇上于冷笑声中说出的话更让他们惊恐莫名:“各位大人都是老臣,想必也知道这登闻鼓怕是自左顺门事件之后,快二十年也没有响过了,今日再次与闻,心中可有何感触?”
听到皇上提起了左顺门事件,内阁学士与六部九卿等经历过大礼仪之争的官员们不约而同地打了一个寒噤,二十年前的那一幕清晰地浮现在他们的眼前:嘉靖二十三年七月份,皇上要给父亲兴献王上皇帝的尊号,朝臣激愤,200多名官员跪伏在左顺门伏阙请愿,才18岁的嘉靖帝派人劝阻未果之后痛下决心,命令锦衣卫将参与请愿的官员姓名全部登记造册,然后按图索骥,大肆搜捕,一夜之间143名官员被打入诏狱,其余86人待罪。几天之后颁下圣旨,将为者戍边充军,四品以上官员夺俸,五品以下180余人廷杖,当场打死翰林院编修王相等17人……
众位大臣还在诧异惊恐间,就看见内阁辅夏言前跨了一步,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觉得自鼓声响起的那一刹那,夏言仿佛一下子老了至少十岁,动作已显出了老迈之态,他颤颤巍巍地跪了下来,说:“臣律下不严教徒无方,请皇上责罚!”
朱厚熜和颜悦色地说:“夏阁老快快请起,这不是你的过错。朕早就料到,我大明无父无君、弃国弃家之人可不止6树德一个。死了6树德,更有后来人嘛!他们眼中既没有朕这个君父,自然也就不会有你这个辅座主了。”
众位大臣此刻都明白了,原来是内阁辅夏言的门生反了水,只是不知道捅出了多大的祸事,那些有嘉靖二十年新科进士在本衙门任职的部堂长官心里都是无比的惊恐,生怕那些愣头青也参与其间,少不得要连累到自己。不过,唯一能让他们庆幸的是,听皇上和夏言的口气,敲登闻鼓上疏之人是夏言的门生,有辅在前面顶着,大不了认个“失察”之罪;若是皇上迁怒于夏言,则更可以说他们自持是夏言的门生,仰仗辅威权,所以敢于胡作非为,将罪责一股脑地推给夏言!
夏言何尝没有想到此节,登闻鼓一响,他便知道今日已没有退路,自己身为辅柄国数年,起复之后又一力辅佐皇上推行新政,无论对错得失都脱不了干系,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站在皇上这一边了。可是,想到那十六名风华正茂的门生,想到官场士林对自己的指责诘难,他的心渐渐地沉了下去……
“朝臣击鼓传折,皇上立刻就得看折子旨意,这是朝廷的规矩祖宗的家法。朕御极已二十有三年矣,这点规矩还是懂得的。”朱厚熜冷笑着说:“只是他们的折子朕已看过,本想留中不,忍气吞声换得天下太平,他们却逼到阵前来了。朕也只好遵着规矩旨意了!”他停顿了一下,环视闻声跪伏在地的众位大臣:“着镇抚司将翰林院修撰赵鼎等人拿了,枷拷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