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杨慎,一直挥之不去的忧郁又一次盘旋在夏言心头,使得他对眼前这位不识时务的老上司也有些不满了,言辞之中不禁**了辅的口气:“本辅窃以为此本不妥,不应上奏!”
打完官腔又拿上司的口气说话,即便他是内阁辅,以陈以勤的资历和年纪也受不了,当即亢声说:“有何不妥?”
夏言知道自己说话太直接,得罪了这个老学究,便解释说:“你我多年知交,在下也不想跟你陈大人拐弯抹角,那日早朝你也有份参与,该当知道实情。天音尚且绕梁,我等臣子再上这样的奏疏,于情于理也不合适。再者说来,所谓‘千差万差,奉命不差’,将矛头指向户部马部堂,岂不伤及无辜?”话刚出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打住了话题,说:“若在下记得不差,那6树德是贵门生,如果贸然上疏,恐有池鱼之灾啊!你既信任在下,能来征求在下的意见,那在下就劝你一句,约束贵门生好生在翰林院储才撰书,就不要妄议朝政了。”
陈以勤拿着6树德的手本求见夏言,本就是自己还拿不定主意,想来探探辅的口风,如今被夏言说破了心思,羞忿之下犯了书呆子的执拗脾气:“大丈夫处世岂能畏畏尾,贪生忘义?何况我辈士子自束以来便受圣人教诲,如今既为人臣,朝政有失自当直言进谏。哼,若非顾及朝廷体面,老夫倒想拼着这把老骨头曝尸午门,也要劝谏皇上废弛那凌辱士林动摇我大明立国之根本的乱政!”
见陈以勤将“尸谏”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更不加掩饰地称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法为“乱政”,夏言想到那原本就无孔不入如今更是活动频频的厂卫特务,心里一惊,赶紧表明立场,直截了当地说:“陈大人这话本辅不敢苟同。陈大人方才既提到圣人教诲,岂不闻圣人有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推而论之,天下更无不是的君父。我太祖高皇帝当年教导百官坐堂断案时也曾说过,父子诉讼,其曲在子不在父;兄弟诉讼,曲在弟不在兄,也是这个道理。我大明庇护九州万方、百兆臣民只有一个君父,君父奋万世之雄心,欲开我大明中兴之伟业,又忧心朝廷纲纪废弛、吏贪官横,国库亏空,入不敷出,不得已才开嘉靖新政,刷新吏治,整饬财政,又怎有乱政之说?!”他缓了缓,又加重了语气,说:“至于凌辱士林动摇国朝之根本则更是荒诞不经,非但你陈大人所掌之翰林院各职官司员得了皇上三宫子粒田之恩赏;便是在今日,皇上还专门召见本辅,言及国子监并各省府学生员奉养粮米甚薄,着内阁责令户、礼二部并两京一十三省各地衙门,自今年夏赋征收入库之后,给太学府学生员月增粮米一斗、钱一串;各地乡学也循例减半给之,圣上抚恤士子之心可谓如天之仁,本辅真真不晓得你竟有如此之说!”
陈以勤明白,夏言讲情分,自己才能倚老卖老;拿出辅的身份,自己也就是一个小九卿而已,而且是一个差不多可以算是耍龙尾的小九卿,不禁垂头丧气地说不出话来。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钦定了政府架构和百官职分权力,中央政府共分九大衙门,九小衙门。九大衙门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这九大九小衙门的掌印堂官,俗称为大小九卿。而内阁辅,自明孝宗弘治时代起,就在事实上代表皇帝,通过这十八个衙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任何辅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整顿这十八个衙门,物色更换大小九卿。官场有四句顺口溜绝妙地道出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门朝南开,堂官跟着辅走。”在这样的官场潜规则下,翰林院掌院学士要想跟内阁辅抗衡,那简直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其辱。
见陈以勤被自己震住,夏言恢复了平和的语气:“陈大人,如今国朝财政吃紧,全国官员缺禄米,军卒缺粮饷,各省府州县更缺应急备荒之粮储,这是内阁的过错,是我这辅的过错,也是连同你陈大人再内六部九卿堂官及两京一十三省各级官吏的过错,却绝非君父的过错。若是6树德及翰林院其他词臣士子甚或你陈大人不满,我向诸位,向天下的官绅士子认过。”
陈以勤怔怔地看着他,还是不说话。
“陈大人!”夏言语气越恳切了:“皇上在早朝之时说的好啊!‘母诞一子,必哺育使之活;天生一人,必给食使之活。此天道之存焉,亦人道之存焉。岂有一二人夺百人千人万人之田地使之饥寒而天道不沦人道不丧者!天道沦、人道丧,则大乱之源起。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国失其民则未见有不大乱而尚能存焉!是故失田则无民,无民则亡国!’如此鞭辟入里,比之四书五经圣贤之言也不遑多让,有这等亲民爱民的圣主明君,是你我臣子的福分啊!皇上如今为缓解国朝财政之难局,要我士子依民田之半征取赋税,对宗室勋贵子粒添也征其五成收为国用,已是将我等士子视为宗室勋贵,这莫非不能体现君父礼尊士林之心么?圣人云,君子好义,小人好利,我等士子既为臣子,又为国朝之根基,当上解君父之忧,下舒万民之困,为了我大明江山之永固,更为了我大明中兴之伟业,缴纳些许赋税又算得了什么?”
陈以勤沉默了半天,才冒出了一句话:“夏阁老,你我近三十年的交情,老夫今天就豁出老脸问你一句话,还请你以诚答之。”
夏言目光殷殷地看着胡子花白的陈以勤,说:“陈大人请讲。”
“你方才与老夫说的那些,可是真心话么?”
夏言心里叫一声苦,这个老学究真是读书读到死了,竟然问出这种话,让人怎么回答他!
其实方才所说的任何一句话,在一天甚或半天之前,夏言都说不出来,非但如此,抱着与那个翰林院编修6树德一样目的,不惜冒着批龙鳞的风险劝谏皇上的奏本,都在他的心里不晓得打了多少遍腹稿。待罪官场几十年,早已将名位看淡如过眼烟云,如今身为辅,已是位极人臣,唯一想做的该做的,便是把自己多年读书修史学到的满腹经纶用以匡时济世报效家国报效皇上,以前自己坚持以正道事君,屡屡因谏言获罪,蒙赦还朝之后,见皇上励精图治,可是天心难测,皇上竟然如此激进,锐意变法,厉行新政,一下子就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让他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见他一时答不上来,陈以勤说:“是下官唐突了,对不住夏阁老。”他叹了口气:“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君在位,悍臣满朝,我大明也只你夏阁老最难啊!”
这句动感情的体谅话一下子击中了夏言的软肋,纵是几十年的内敛养气功夫再也不管用了,他的眼泪都快流了出来:“若说难,时下却还不算最难,待明日……明日你就晓得了……”
“你夏阁老刚毅正直,深得士林景仰,下官也信你不是一意逢迎君上之人,”陈以勤说:“既然如此,下官就谨遵阁老吩咐,约束翰林院属官安心读书,不要逞书生意气,妄议国政,给朝廷给阁老添麻烦了……唉!下官告退。”
送陈以勤出门之时,“陈大人,在下记得贵门生6树德在国朝理学后进之中颇有清名人望,待忙完这段时日,在下当责吏部寻个知府的缺,让他好生历练一番,日后为朝廷所大用。”
翰林院编修只是六品,知府却是四、五品,夏言如此之说就是要给陈以勤和6树德以补偿了,这层关节陈以勤怎能看不破?却不见他喜形于色,反而又叹了一口气,说:“唉!夏阁老好意下官心领了,只是下官那门生迂直不识大体,恐不堪其用啊……”
“陈大人这话说的又不对了,你我都是翰林出身,也该当晓得在翰林院读书修史储才养望本就是为了施展,驷马风尘、经营八表,方不负圣人教诲、君父重托……”夏言说:“举荐贤士,乃内阁之责,小人气长,君子也不能气消啊!”
陈以勤站住了,盯着夏言问:“夏阁老此话怎讲?”
夏言也意识到自己一意抚慰陈以勤,想借他的年龄和资历压服翰林院那帮书呆子,不经意间将真心话说了出来,心中懊恼,但以他辅的身份,改口是绝对不行的,也只能说:“明日早朝陈大人就晓得了。”
亲自将陈以勤送出大门,夏言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转身冷冷地对管家说:“马上去羊尾巴胡同把高拱给我叫来。”
“回老爷,高大人如今在军中任职,怕是十日倒有九日也不得回家……”
夏言怒吼一声:“蠢材!他要参加明日例朝,今日又怎能不回家?再敢罗嗦,家法不饶!”
打完官腔又拿上司的口气说话,即便他是内阁辅,以陈以勤的资历和年纪也受不了,当即亢声说:“有何不妥?”
夏言知道自己说话太直接,得罪了这个老学究,便解释说:“你我多年知交,在下也不想跟你陈大人拐弯抹角,那日早朝你也有份参与,该当知道实情。天音尚且绕梁,我等臣子再上这样的奏疏,于情于理也不合适。再者说来,所谓‘千差万差,奉命不差’,将矛头指向户部马部堂,岂不伤及无辜?”话刚出口,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说漏嘴了,打住了话题,说:“若在下记得不差,那6树德是贵门生,如果贸然上疏,恐有池鱼之灾啊!你既信任在下,能来征求在下的意见,那在下就劝你一句,约束贵门生好生在翰林院储才撰书,就不要妄议朝政了。”
陈以勤拿着6树德的手本求见夏言,本就是自己还拿不定主意,想来探探辅的口风,如今被夏言说破了心思,羞忿之下犯了书呆子的执拗脾气:“大丈夫处世岂能畏畏尾,贪生忘义?何况我辈士子自束以来便受圣人教诲,如今既为人臣,朝政有失自当直言进谏。哼,若非顾及朝廷体面,老夫倒想拼着这把老骨头曝尸午门,也要劝谏皇上废弛那凌辱士林动摇我大明立国之根本的乱政!”
见陈以勤将“尸谏”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更不加掩饰地称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法为“乱政”,夏言想到那原本就无孔不入如今更是活动频频的厂卫特务,心里一惊,赶紧表明立场,直截了当地说:“陈大人这话本辅不敢苟同。陈大人方才既提到圣人教诲,岂不闻圣人有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推而论之,天下更无不是的君父。我太祖高皇帝当年教导百官坐堂断案时也曾说过,父子诉讼,其曲在子不在父;兄弟诉讼,曲在弟不在兄,也是这个道理。我大明庇护九州万方、百兆臣民只有一个君父,君父奋万世之雄心,欲开我大明中兴之伟业,又忧心朝廷纲纪废弛、吏贪官横,国库亏空,入不敷出,不得已才开嘉靖新政,刷新吏治,整饬财政,又怎有乱政之说?!”他缓了缓,又加重了语气,说:“至于凌辱士林动摇国朝之根本则更是荒诞不经,非但你陈大人所掌之翰林院各职官司员得了皇上三宫子粒田之恩赏;便是在今日,皇上还专门召见本辅,言及国子监并各省府学生员奉养粮米甚薄,着内阁责令户、礼二部并两京一十三省各地衙门,自今年夏赋征收入库之后,给太学府学生员月增粮米一斗、钱一串;各地乡学也循例减半给之,圣上抚恤士子之心可谓如天之仁,本辅真真不晓得你竟有如此之说!”
陈以勤明白,夏言讲情分,自己才能倚老卖老;拿出辅的身份,自己也就是一个小九卿而已,而且是一个差不多可以算是耍龙尾的小九卿,不禁垂头丧气地说不出话来。
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钦定了政府架构和百官职分权力,中央政府共分九大衙门,九小衙门。九大衙门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通政司和大理寺;九小衙门依次是詹事府、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翰林院、国子监、尚宝司和苑马寺。这九大九小衙门的掌印堂官,俗称为大小九卿。而内阁辅,自明孝宗弘治时代起,就在事实上代表皇帝,通过这十八个衙门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任何辅上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治理整顿这十八个衙门,物色更换大小九卿。官场有四句顺口溜绝妙地道出了他们之间的微妙关系:“大九卿有大九九,小九卿有小九九,十八衙门朝南开,堂官跟着辅走。”在这样的官场潜规则下,翰林院掌院学士要想跟内阁辅抗衡,那简直无异于以卵击石,自取其辱。
见陈以勤被自己震住,夏言恢复了平和的语气:“陈大人,如今国朝财政吃紧,全国官员缺禄米,军卒缺粮饷,各省府州县更缺应急备荒之粮储,这是内阁的过错,是我这辅的过错,也是连同你陈大人再内六部九卿堂官及两京一十三省各级官吏的过错,却绝非君父的过错。若是6树德及翰林院其他词臣士子甚或你陈大人不满,我向诸位,向天下的官绅士子认过。”
陈以勤怔怔地看着他,还是不说话。
“陈大人!”夏言语气越恳切了:“皇上在早朝之时说的好啊!‘母诞一子,必哺育使之活;天生一人,必给食使之活。此天道之存焉,亦人道之存焉。岂有一二人夺百人千人万人之田地使之饥寒而天道不沦人道不丧者!天道沦、人道丧,则大乱之源起。民失其田,国必失其民,国失其民则未见有不大乱而尚能存焉!是故失田则无民,无民则亡国!’如此鞭辟入里,比之四书五经圣贤之言也不遑多让,有这等亲民爱民的圣主明君,是你我臣子的福分啊!皇上如今为缓解国朝财政之难局,要我士子依民田之半征取赋税,对宗室勋贵子粒添也征其五成收为国用,已是将我等士子视为宗室勋贵,这莫非不能体现君父礼尊士林之心么?圣人云,君子好义,小人好利,我等士子既为臣子,又为国朝之根基,当上解君父之忧,下舒万民之困,为了我大明江山之永固,更为了我大明中兴之伟业,缴纳些许赋税又算得了什么?”
陈以勤沉默了半天,才冒出了一句话:“夏阁老,你我近三十年的交情,老夫今天就豁出老脸问你一句话,还请你以诚答之。”
夏言目光殷殷地看着胡子花白的陈以勤,说:“陈大人请讲。”
“你方才与老夫说的那些,可是真心话么?”
夏言心里叫一声苦,这个老学究真是读书读到死了,竟然问出这种话,让人怎么回答他!
其实方才所说的任何一句话,在一天甚或半天之前,夏言都说不出来,非但如此,抱着与那个翰林院编修6树德一样目的,不惜冒着批龙鳞的风险劝谏皇上的奏本,都在他的心里不晓得打了多少遍腹稿。待罪官场几十年,早已将名位看淡如过眼烟云,如今身为辅,已是位极人臣,唯一想做的该做的,便是把自己多年读书修史学到的满腹经纶用以匡时济世报效家国报效皇上,以前自己坚持以正道事君,屡屡因谏言获罪,蒙赦还朝之后,见皇上励精图治,可是天心难测,皇上竟然如此激进,锐意变法,厉行新政,一下子就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让他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见他一时答不上来,陈以勤说:“是下官唐突了,对不住夏阁老。”他叹了口气:“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明君在位,悍臣满朝,我大明也只你夏阁老最难啊!”
这句动感情的体谅话一下子击中了夏言的软肋,纵是几十年的内敛养气功夫再也不管用了,他的眼泪都快流了出来:“若说难,时下却还不算最难,待明日……明日你就晓得了……”
“你夏阁老刚毅正直,深得士林景仰,下官也信你不是一意逢迎君上之人,”陈以勤说:“既然如此,下官就谨遵阁老吩咐,约束翰林院属官安心读书,不要逞书生意气,妄议国政,给朝廷给阁老添麻烦了……唉!下官告退。”
送陈以勤出门之时,“陈大人,在下记得贵门生6树德在国朝理学后进之中颇有清名人望,待忙完这段时日,在下当责吏部寻个知府的缺,让他好生历练一番,日后为朝廷所大用。”
翰林院编修只是六品,知府却是四、五品,夏言如此之说就是要给陈以勤和6树德以补偿了,这层关节陈以勤怎能看不破?却不见他喜形于色,反而又叹了一口气,说:“唉!夏阁老好意下官心领了,只是下官那门生迂直不识大体,恐不堪其用啊……”
“陈大人这话说的又不对了,你我都是翰林出身,也该当晓得在翰林院读书修史储才养望本就是为了施展,驷马风尘、经营八表,方不负圣人教诲、君父重托……”夏言说:“举荐贤士,乃内阁之责,小人气长,君子也不能气消啊!”
陈以勤站住了,盯着夏言问:“夏阁老此话怎讲?”
夏言也意识到自己一意抚慰陈以勤,想借他的年龄和资历压服翰林院那帮书呆子,不经意间将真心话说了出来,心中懊恼,但以他辅的身份,改口是绝对不行的,也只能说:“明日早朝陈大人就晓得了。”
亲自将陈以勤送出大门,夏言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消失了,转身冷冷地对管家说:“马上去羊尾巴胡同把高拱给我叫来。”
“回老爷,高大人如今在军中任职,怕是十日倒有九日也不得回家……”
夏言怒吼一声:“蠢材!他要参加明日例朝,今日又怎能不回家?再敢罗嗦,家法不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