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乾清宫的门,满脸堆笑的李春芳和丁大夔都冲着夏言抱拳作揖,说:“恭喜夏阁老!”
夏言心中却是暗暗叫苦,皇上将自己的得意门生升任京师营团监军要职,摆明了是要让自己与他站在一起,共同来承担改革军制所引的后果,论说起来,自己又何喜之有!可是又一想,自己身为内阁辅,皇上呼唤来的风雨,本就应该自己来承担,如今皇上让自己的门生得了偌大彩头,也算是一种抚慰了。想到这里,他向两人拱手回礼,说:“圣上奋万世之雄心,开创嘉靖新政,这才是我等臣子最大的喜事啊!”
丁大夔媚笑着说:“阁老所言极是,下官这就回衙门,着武选司按皇上的意思将那二人报到内阁。今日内阁可是李阁老当值么?”
“是老夫当值。”李春芳说:“皇上已有口谕明示,你直接办了就是,还报我内阁做甚?”
听出手下阁员话中略微有一丝不满,夏言正色说到:“论说擢黜之恩皆出自君上,可皇上要用那二人还将你我都召了去商议,这便是尊重内阁之意。”
丁大夔谄媚地说:“是是是,夏阁老说的对!不经凤阁云台,何名为诏?这个规矩皇上还是懂得!”
看他越说的不是人臣敢言之语,夏言鄙视地瞥了他一眼,径自走了。
此刻的乾清宫里,朱厚熜的心情也如夏言一般复杂:“吕芳,你以为夏阁老方才所说的嘉靖新政可能引朝局动荡,可否危言耸听?”
吕芳沉吟了一会儿,说:“回主子的话,奴婢愚钝,不晓得会否如此,不过也觉得夏阁老之言有些道理。”
朱厚熜说:“夏阁老终归是外臣,朕晓得他有些话也不好与朕说的太过,你是朕的大伴,当无他那些忌讳,快与朕说说。”
吕芳说:“皇上厉行新政,改革税制,依奴婢看来,三大政之中,一条鞭法使各省府州县衙门的差事好做多了,又给天下百姓偌大实惠,想必会齐声称颂吾皇圣明。子粒田本是皇上所赐,将那田地岁入赐于宗室、显贵以为奉养,皇上念及天家情分,未削减其田,只抽五成收为国用,如此处置甚为相宜。以受赐最多的荆王为例,他那万顷子粒田每年缴纳钱粮不过银四万余两,粮三十万石,与他数以百万计之家财而论,这点钱不过九牛一毛,皇上又亲做表率,将三宫名下子粒田尽交还国家,谅他们即便心疼,也只能私底下牢骚,不敢公然与皇上理论。只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法,却有值得推敲斟酌之处。”他停顿了一下,说:“有功名的人无需纳税,此乃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宗成法,本意是让士子安心读书,不必为生计愁,体现我朝礼尊士子之意。那些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有田便不必纳税,无田之人由官府几十亩官田以为奉养。我大明立国百多年,这个利益已被读书人视为理所应当之权利。如今皇上却让他们纳粮当差,那些士子未必能愿意如此。”
“你的意思是朕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将全天下的官员士子都得罪了,他们必会群起攻讦新政,指责朕违背祖制,凌辱士林?”朱厚熜叹了口气:“唉!朕也晓得新政触犯了全天下士子的即得利益,可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间,士子不过万余,所有田地也不过万顷,纵是少了这些田赋粮米也无甚打紧,如今有功名的士子已逾十万,更有大批田主为偷逃国税,自愿将土地投充给可免税的士子,缴纳国税的五成给他们,或干脆自愿为奴,连丁税一起免掉,导致国家税源急剧萎缩,朝廷每年损失赋税折现银过千万。如今朝廷财政如此艰难,已几近崩溃边缘,非如此也无他法可行啊!”
“主子圣明。”吕芳说:“只是那帮官员士子未必能上体圣忧下体国难,只晓得得从自家腰包里拿出银子与白米缴纳国税。他们这些酸腐秀才最是虚伪,口口声声说‘君子好义,小人好利’,可若是让他们出这一点点血,真真比剜了他们心头肉还疼,少不得要说三道四。”
朱厚熜没好气地说:“朕马上就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骂死了,搅乱了朝局甚或动摇国朝根基也未尽可知,你还说朕‘圣明’,你诚心戏耍朕吧?”
“奴婢不敢。”
“不管你敢不敢,朕就觉得你是在戏耍朕!”朱厚熜摆出了无赖的嘴脸,说:“你是朕的大伴,更是我大明的内相,快快帮朕想个补救的法子。如今新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若是拿不出补救的法子来,乱了天下,朕也就只得跟你一起出宫讨饭去了。”
“维护主子江山永固,纵是粉身碎骨也是奴婢的福分,只是奴婢愚钝,哪能想得出什么补救之法,不过主子既有开创我大明中兴伟业之壮心宏图,奴婢有一二浅见拙识也该当说出来供主子参详。”吕芳说:“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法所伤及的,一是官员二是士子,要想补救就得分别安抚他们。论及官员,皇上已许了他们待朝廷好转之时便会给他们增加俸禄,但这终归还是镜花水月,未及眼前真金白银能动人心,还得给他们一点彩头才行。”
朱厚熜沮丧地说:“朕也晓得,可还因财政吃紧,朝廷一时也拿不出太多的银子啊!说起来朕这个皇上当得也真够窝囊,想干任何事都需要钱,可朕如今最缺的,就是那白花花的银子。”
吕芳安慰他说:“其实也并不需太多银子,依奴婢估算,只两千八百六十九顷八十四亩五分二厘的三宫子粒田交付朝廷依制起课征税,一年便有近十万石的粮赋收入,不若主子明言以此为京官俸禄贴补,不分品秩赐予群臣,算下来一人每年也得二十石,于夏秋两季征徼赋税之时,分两次赏赐,虽不甚多,却是皇上隆恩,足以抚慰臣子之心。”
对于这种借着皇帝的名义,花小钱占大便宜的事情,朱厚熜却没有太大的信心,叹了口气说:“若真能如此便好,只是官员也未必这样容易满足。”
不过,吕芳的建议突然给了他灵感。他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朝廷熬过了这三五年,财政状况自然也就有所改观。不若朕再下旨,宣布永久取消折俸旧制,并许以五年为期,将全部官员折色俸比例提高至银八铜二,你认为如何?”
明朝官员的俸禄分为本色俸和折色俸两部分,都是官员合法的工资收入。本色俸指的是朝廷定期给各级官吏的日常所需的生活必备品,也就是大米和布匹,被称为禄米和禄帛;折色俸指的是朝廷以货币形式定期放的官员工资,这一部分工资既然叫折色俸,那么在国家财政紧张、太仓没有足够的银钱可以给官吏工资的时候,库存的绸缎丝绢、胡椒苏木,甚至蜡烛香油等积压的陈年贡品都可以拿来充当折色俸给大小官吏,而且在贡品定价之时随意性很大,几乎成为朝廷合法的剥削官员的强盗手段。嘉靖前两代的明宪宗成化年间,竟出现过将市面上仅值三四钱一匹的粗布折成时价20两银子的30石大米给官员,仅此一项便近百倍地克扣了官员的工资,引得官员怨声载道。
至于折色俸禄银铜比例,明朝开国以来,明太祖朱元璋禁止用白银作为合法货币,另行印制被称为“大明宝钞”的纸币,以补充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货币的不足。后因纸币严重贬值,朝廷不得已停大明宝钞并“驰用银之禁”,使白银成为半合法的流通货币,并成为官员折色俸的一部分。自此而始,官员折色俸就包括按照一定比例放的银子和铜钱。嘉靖年间折色俸的银铜比例都很低,五品以下官员折色俸银铜比例是二八开,即二分银子八分铜钱;五品以上官员折色俸银铜比例是三七开,即三分银子七分铜钱。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通常都是铜贱银贵,时下市面上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五百文至两千文铜钱,而朝廷在折算官员俸禄的时候却依然是按照一两银子一贯钱(一千文)的官价进行计算和放,所以折色俸的银铜分配比例偏低的问题依然很为朝廷官员,尤其是一些六品至九品的低级官员和没有品秩的吏员所不满,他们多次联名上书,恳请朝廷体恤,提高折色俸中银子的占比,但因关系国家财政,任谁在内阁当家也不敢轻易答应,此事也就一直搁下了。
对于皇上这样的大手笔,吕芳吓了一跳,但想想确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也叹了口气说:“时下朝廷财政确实紧张,也只能指望着官员能心存良知了。但依奴婢看来,官员毕竟吃着朝廷俸禄,还有朝廷律法管着,也未必有那么大的胆子敢为了点蝇头小利便起那不臣之心,奴婢着厂卫盯紧点也就是了。只是要安抚那些民间士子却绝非易事……”
夏言心中却是暗暗叫苦,皇上将自己的得意门生升任京师营团监军要职,摆明了是要让自己与他站在一起,共同来承担改革军制所引的后果,论说起来,自己又何喜之有!可是又一想,自己身为内阁辅,皇上呼唤来的风雨,本就应该自己来承担,如今皇上让自己的门生得了偌大彩头,也算是一种抚慰了。想到这里,他向两人拱手回礼,说:“圣上奋万世之雄心,开创嘉靖新政,这才是我等臣子最大的喜事啊!”
丁大夔媚笑着说:“阁老所言极是,下官这就回衙门,着武选司按皇上的意思将那二人报到内阁。今日内阁可是李阁老当值么?”
“是老夫当值。”李春芳说:“皇上已有口谕明示,你直接办了就是,还报我内阁做甚?”
听出手下阁员话中略微有一丝不满,夏言正色说到:“论说擢黜之恩皆出自君上,可皇上要用那二人还将你我都召了去商议,这便是尊重内阁之意。”
丁大夔谄媚地说:“是是是,夏阁老说的对!不经凤阁云台,何名为诏?这个规矩皇上还是懂得!”
看他越说的不是人臣敢言之语,夏言鄙视地瞥了他一眼,径自走了。
此刻的乾清宫里,朱厚熜的心情也如夏言一般复杂:“吕芳,你以为夏阁老方才所说的嘉靖新政可能引朝局动荡,可否危言耸听?”
吕芳沉吟了一会儿,说:“回主子的话,奴婢愚钝,不晓得会否如此,不过也觉得夏阁老之言有些道理。”
朱厚熜说:“夏阁老终归是外臣,朕晓得他有些话也不好与朕说的太过,你是朕的大伴,当无他那些忌讳,快与朕说说。”
吕芳说:“皇上厉行新政,改革税制,依奴婢看来,三大政之中,一条鞭法使各省府州县衙门的差事好做多了,又给天下百姓偌大实惠,想必会齐声称颂吾皇圣明。子粒田本是皇上所赐,将那田地岁入赐于宗室、显贵以为奉养,皇上念及天家情分,未削减其田,只抽五成收为国用,如此处置甚为相宜。以受赐最多的荆王为例,他那万顷子粒田每年缴纳钱粮不过银四万余两,粮三十万石,与他数以百万计之家财而论,这点钱不过九牛一毛,皇上又亲做表率,将三宫名下子粒田尽交还国家,谅他们即便心疼,也只能私底下牢骚,不敢公然与皇上理论。只是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法,却有值得推敲斟酌之处。”他停顿了一下,说:“有功名的人无需纳税,此乃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宗成法,本意是让士子安心读书,不必为生计愁,体现我朝礼尊士子之意。那些读书人一旦考取功名,有田便不必纳税,无田之人由官府几十亩官田以为奉养。我大明立国百多年,这个利益已被读书人视为理所应当之权利。如今皇上却让他们纳粮当差,那些士子未必能愿意如此。”
“你的意思是朕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将全天下的官员士子都得罪了,他们必会群起攻讦新政,指责朕违背祖制,凌辱士林?”朱厚熜叹了口气:“唉!朕也晓得新政触犯了全天下士子的即得利益,可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间,士子不过万余,所有田地也不过万顷,纵是少了这些田赋粮米也无甚打紧,如今有功名的士子已逾十万,更有大批田主为偷逃国税,自愿将土地投充给可免税的士子,缴纳国税的五成给他们,或干脆自愿为奴,连丁税一起免掉,导致国家税源急剧萎缩,朝廷每年损失赋税折现银过千万。如今朝廷财政如此艰难,已几近崩溃边缘,非如此也无他法可行啊!”
“主子圣明。”吕芳说:“只是那帮官员士子未必能上体圣忧下体国难,只晓得得从自家腰包里拿出银子与白米缴纳国税。他们这些酸腐秀才最是虚伪,口口声声说‘君子好义,小人好利’,可若是让他们出这一点点血,真真比剜了他们心头肉还疼,少不得要说三道四。”
朱厚熜没好气地说:“朕马上就要被全天下的读书人骂死了,搅乱了朝局甚或动摇国朝根基也未尽可知,你还说朕‘圣明’,你诚心戏耍朕吧?”
“奴婢不敢。”
“不管你敢不敢,朕就觉得你是在戏耍朕!”朱厚熜摆出了无赖的嘴脸,说:“你是朕的大伴,更是我大明的内相,快快帮朕想个补救的法子。如今新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若是拿不出补救的法子来,乱了天下,朕也就只得跟你一起出宫讨饭去了。”
“维护主子江山永固,纵是粉身碎骨也是奴婢的福分,只是奴婢愚钝,哪能想得出什么补救之法,不过主子既有开创我大明中兴伟业之壮心宏图,奴婢有一二浅见拙识也该当说出来供主子参详。”吕芳说:“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之法所伤及的,一是官员二是士子,要想补救就得分别安抚他们。论及官员,皇上已许了他们待朝廷好转之时便会给他们增加俸禄,但这终归还是镜花水月,未及眼前真金白银能动人心,还得给他们一点彩头才行。”
朱厚熜沮丧地说:“朕也晓得,可还因财政吃紧,朝廷一时也拿不出太多的银子啊!说起来朕这个皇上当得也真够窝囊,想干任何事都需要钱,可朕如今最缺的,就是那白花花的银子。”
吕芳安慰他说:“其实也并不需太多银子,依奴婢估算,只两千八百六十九顷八十四亩五分二厘的三宫子粒田交付朝廷依制起课征税,一年便有近十万石的粮赋收入,不若主子明言以此为京官俸禄贴补,不分品秩赐予群臣,算下来一人每年也得二十石,于夏秋两季征徼赋税之时,分两次赏赐,虽不甚多,却是皇上隆恩,足以抚慰臣子之心。”
对于这种借着皇帝的名义,花小钱占大便宜的事情,朱厚熜却没有太大的信心,叹了口气说:“若真能如此便好,只是官员也未必这样容易满足。”
不过,吕芳的建议突然给了他灵感。他说:“万事开头难,只要朝廷熬过了这三五年,财政状况自然也就有所改观。不若朕再下旨,宣布永久取消折俸旧制,并许以五年为期,将全部官员折色俸比例提高至银八铜二,你认为如何?”
明朝官员的俸禄分为本色俸和折色俸两部分,都是官员合法的工资收入。本色俸指的是朝廷定期给各级官吏的日常所需的生活必备品,也就是大米和布匹,被称为禄米和禄帛;折色俸指的是朝廷以货币形式定期放的官员工资,这一部分工资既然叫折色俸,那么在国家财政紧张、太仓没有足够的银钱可以给官吏工资的时候,库存的绸缎丝绢、胡椒苏木,甚至蜡烛香油等积压的陈年贡品都可以拿来充当折色俸给大小官吏,而且在贡品定价之时随意性很大,几乎成为朝廷合法的剥削官员的强盗手段。嘉靖前两代的明宪宗成化年间,竟出现过将市面上仅值三四钱一匹的粗布折成时价20两银子的30石大米给官员,仅此一项便近百倍地克扣了官员的工资,引得官员怨声载道。
至于折色俸禄银铜比例,明朝开国以来,明太祖朱元璋禁止用白银作为合法货币,另行印制被称为“大明宝钞”的纸币,以补充市面上流通的铜钱货币的不足。后因纸币严重贬值,朝廷不得已停大明宝钞并“驰用银之禁”,使白银成为半合法的流通货币,并成为官员折色俸的一部分。自此而始,官员折色俸就包括按照一定比例放的银子和铜钱。嘉靖年间折色俸的银铜比例都很低,五品以下官员折色俸银铜比例是二八开,即二分银子八分铜钱;五品以上官员折色俸银铜比例是三七开,即三分银子七分铜钱。因为在一般情况下通常都是铜贱银贵,时下市面上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一千五百文至两千文铜钱,而朝廷在折算官员俸禄的时候却依然是按照一两银子一贯钱(一千文)的官价进行计算和放,所以折色俸的银铜分配比例偏低的问题依然很为朝廷官员,尤其是一些六品至九品的低级官员和没有品秩的吏员所不满,他们多次联名上书,恳请朝廷体恤,提高折色俸中银子的占比,但因关系国家财政,任谁在内阁当家也不敢轻易答应,此事也就一直搁下了。
对于皇上这样的大手笔,吕芳吓了一跳,但想想确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也叹了口气说:“时下朝廷财政确实紧张,也只能指望着官员能心存良知了。但依奴婢看来,官员毕竟吃着朝廷俸禄,还有朝廷律法管着,也未必有那么大的胆子敢为了点蝇头小利便起那不臣之心,奴婢着厂卫盯紧点也就是了。只是要安抚那些民间士子却绝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