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赵令仪想了许久也不明白,按说府中现在的情况,应该是巴不得赶紧分家单过才是,难道搅合在这一趟浑水里很好吗?
若说是四太太没有别的想法,赵令仪是坚决不信,可是她却怎么都没猜透四太太的私心在哪里,难道就是为了能管着家吗?
这家里现在还有多少的利益值得人惦记?四太太怎么说也是大家出生的女子,目光就会这么短浅吗?
只不过赵令仪觉得这些事情最终也不是自己一个晚辈应该操心的,因此她想想丫就罢了。到底安抚继母的心比较要紧。
赵令仪让人送了东西去两处的消息,不过半日时间老太君和窦氏自是都知道了。
窦氏觉得,让人巴巴给自己的兄弟这么远的路送一回东西不值得,可是却也感动于赵令仪的这一番心思。自然,她对赵令仪的事情就越发上心,还对贴身的丫鬟说是自己要赶紧好起来给赵令仪备办嫁妆,连吃药都认真了三分。如此她的身体自然好的更快些。
老太君倒是很赞许赵令仪如此举动,老怀安慰的想着,这孩子如今是越来越得体了,都知道这些人情世故了。
又想到她婚事也定了,是时候该让她学着管家了,要不然将来到了燕王府怎么办?毕竟是没有亲婆婆的,汪氏又不是个好相与的,怎么会真心教她?
只可惜的是,窦氏缠绵病榻起不来,这样的身体也教不了她,还是等过完年再说的好。
转眼便是腊月三十,按规矩,这日是要祭祖的日子。
赵氏宗祠赵令仪这几年也就只有祭祖的时候才会来一次,倒是赵嬿婉前前后后也不知道进了宗祠多少回了,倒是比她去厨房还勤一些,只不过她从来都不肯改罢了。
今年大概是她最后一次来祠堂了吧,沈家已经差人来说了。看中了来年二月十五的日子,到了明年这时候,她就是沈家的人了。
只是这样早就成亲真的好吗?就算是过了年,她也才不过是十四岁。距离及笄都还有一年呢,这就要嫁人了。
不学医术的时候赵令仪不知道,过早的成婚对女孩儿的身体不好,现在学了医术知道了,对赵嬿婉倒是多了些可怜。这还没有张开的身体,怎么就能成亲?
再加上她觉得赵嬿婉这样的性格,就算是嫁到沈家,只怕也不能好好过日子,总还是要惹出许多是非来。不过,这都不是自己作为妹妹应该操心的,她还是专心祭祖就好。
赵令仪想着也就低眉顺眼的专心立在石老太君和窦氏的旁边祭拜。
祭祖的时候,不光是定国公府这三房人,还有许多之前分家出去单过的旁系也都要来府中祭祀先祖,因此。偌大的定国公府宗祠门口,男女老少站着不少的人,却都是悄无声息井然有序。
二爷赵仲康主祭,三爷赵叔祥陪祭,四爷赵季和献帛,二房无嫡子,二郎赵思齐捧香,其余旁枝只参与祭拜,依次站定,却不必靠前。
等敬献完毕。则是石老太君率众人拈香下拜。
对于祭祀,赵嬿婉深恶痛绝,她讨厌每年这时候到了这里,赵令仪都能堂而皇之的站在祖母的身边献祭。而自己只能和府中那些不相干的旁枝一样站在廊下跟着祭拜。
每每到了此时,她就埋怨母亲不争气,若是母亲能做了二太太,而不是姨娘的话,赵令仪这根位置上站的人就是自己,自己也一定能比笨手笨脚的赵令仪做的更好。
可是到了今年。她却连一个能埋怨的人都没了,姨娘已经被发卖了,如今和赵家再也没关系了,这一辈子,自己也不可能做到嫡女的位子上了。
只是,姨娘说了,她不是故意的,是有人陷害她,她根本就不知道太太已经有了身孕。
赵嬿婉虽然不知道是谁陷害的吕氏,可是她坚信这府中的人都是坏人,都看不起自己和姨娘,处心积虑要害自己和姨娘,如今她已经这样,姨娘也被发落,她们母女算是彻底完了。
好在自己也不用在这府中住多长时间了,等过完年自己也就能出嫁了。
姨娘说的对,就算是自己有些不名誉,可嫁过去还是沈家的正妻,将来的主母,只要自己不犯错,就没有人能拿自己怎么样,自己一样风风光光。若是能讨好了宫中贵妃,自己才是真的有面子,到时候有贵妃撑腰,谁不敬着自己三分?府中有小妾能如何,还不是要敬着自己?每日里不高兴了还能让她们来立规矩。
她又想起来姨娘以前每每到了祭祀的时候,都会躲在屋里哭一场,做为妾侍她不能参与到祭祀这样的大事上来,不管平日里多风光霁月,不管父亲有多么的宠爱她,不管她是不是掌握了府中一半的权利,这时候,妾侍就是比妻室矮了一等,只能在自己的屋里坐着等祭祀结束。
可如今,就连等祭祀结束这样的事也成了奢求,姨娘心中大概更加难受吧。可惜自己不能出府,不能陪着姨娘过年,今年过年,姨娘注定了要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
赵嬿婉心中委屈难过,可是她却不敢在祭祀的时候闹事,若不然便是对先祖的大不敬,这样的罪名,她不能承受也不敢承受。现在的府中差点儿就没有了她的容身之地,她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祭祀完毕,众人便要去凝晖堂给石老太君行礼。这也是府中多年以来的规矩。
其实府中其他的旁枝到了这时候,大约也都不会腆着脸去石老太君的屋里,俱是在凝晖堂院子里磕了头,然后再领了自己过年的一份东西和定国公府给下来的赏钱便各自回家过年的。
正经能到了石老太君屋里的,还是定国公府的这些人。
石老太君的上房里鎏金珐琅大火盆中,银丝炭正烧的旺旺的,让屋里整个暖融融的,似乎连府中连月以来的阴霾也驱散了不少。
尤其是在外面冷了半日,乍到了这里,自是更觉暖和。
石老太君便坐在铺着熊皮褥子的大炕上,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皮的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脚炉,这便是府中太太、姑娘、哥儿们坐的地方。
说是让太太们也坐下来,实际上,窦氏等人俱是站着伺候的。大户人家最讲究的便是规矩,在婆婆面前,她们这些做媳妇的自然没有坐的位置,但是未出阁的姑娘却是不受这些限制的,所以。这几张椅子上坐的便是赵令仪姊妹们。
今年窦氏病了好几个月,老太君便命她也坐下来,只是窦氏循着规矩,只说自己已经好多了,并不肯坐下来。
石老太君不忍心她大病初愈就在这里立规矩,也就让她各处转转,给个松散的时间。
腊月二十,定远伯府的学堂也散了学,要到正月十六才开始上学,所以二郎也能清闲一段时间。
他现在也算是老太君心坎儿上的人。所以坐在了老太君左侧的椅子上,赵令仪则早早的就被石老太君揽在自己怀中,陪着她坐在炕上。
右侧的椅子上坐着的自然是二姐儿赵穆清。这几个月,二姐儿倒是清减不少,一张小脸儿越发的没有肉,显得下巴尖尖的,让人看着就心生怜惜。
众人陪着老太君吃茶说笑一番,就连清姐儿也脸上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到了晚间时候,这才开始行礼,除了老太君之外。还有府中的三位爷和三位太太都要归坐受礼,这一趟礼少不得要花去半个时辰的时间方能结束。
这些没有出嫁的哥儿姐儿自然少不得每个人都得了丰厚的红包,赵令仪捏着沉甸甸的荷包笑的见牙不见眼,惹得众人都取消她。
行礼毕。给府中男女仆妇散押岁钱,今年府中也没有什么喜事,所以每个人不过是循着旧例发上一个月的月例银子罢了。
之后才是一家子共同用年夜饭,各处佛堂灶王爷前焚香上供,阖家坐在一起守岁等等的。
因为每年都是如此,赵令仪也找不到一点新鲜感了。不过就是机械的随着众人折腾而已。
而且三十晚上守岁,大年初一早上少不得就要睡懒觉,可府中的规矩却是大年初一一早就要给老太君请安拜见,所以赵令仪很是不喜欢守岁。
不过之后的日子,赵令仪还是喜欢的。
太太们自去应酬,不是接了帖子去别人家,就是请了人来自家府中,成日价忙的脚不沾地,再加上今年因赵令仪许配了燕王府的缘故,倒是有更多的人家送了帖子过来,因为都是以前不熟悉的人家,也就是送了年礼过去,人却没有功夫到。
今年的新年因为赵令仪定亲的关系,倒是比以往热闹了许多,连赵仲康都觉得这日子总算是有奔头了,自然他对赵令仪这个女儿也就上心许多。
桂家对大姐儿满意,所以送的年礼很丰厚,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额米有不说大姐儿有福气的。
倒是南宫湛很意外的也让人送了一份年礼过来,并不是很金贵的东西,但都是合众人心意的礼物,赵家阖府的人没有不说南宫湛懂事的。也就少不得羡慕赵令仪这个还没有出嫁的四姑娘。
如此一来,倒是显得沈家没有礼数了,不过府中的下人说了,这是因为四姑爷稀罕四姑娘,而沈家不稀罕三姑娘的缘故。赵嬿婉听到这样的闲话,少不得又在自己屋里大哭一场。
可是她现在哭的时候,也没有人来安慰她,唯一疼爱她依旧的父亲如今成日的连人都见不到,谁能知道她心里的苦楚?
倒是赵令仪心里舒畅的很,没有出嫁的姑娘是不用应酬拜会的亲友,除了几家体己的亲戚之外,也不用去拜会,又不用上学,所以有大把的时间玩。
整个过年她也就去了定远伯府和石家和桂家三家,窦家远在千里之外,也都不必去。
赵令仪便请了二郎、清姐儿等人同来自己院子里赶围棋抹骨牌,成日闹的不可开交,倒是难得的开心。
老太君听着孙子孙女们的欢声笑语倒是也精神了很多,直说他们这些孩子都玩疯了。
服侍的人看着老太君难得高兴,索性就提议,不如让哥儿姐儿们来凝晖堂玩。
老太君索性就让人去安排初九这日在大花厅摆几桌酒,专门定了酒楼里的席面送过来,再请了一台小戏到府中,说是要好生快活一日。
就有凑趣的婆子说,索性多请些亲戚再请些孙子辈的过来一同吃酒更热闹些,老太君也没有不同意的,今年府中虽然出了是,可总还算是许嫁了两个孙女儿,许的人家也都不差,热闹一日也应该。
既然石老太君安排了,自然很快就布置起来,好在也不打算请许多的人过来,所以就摆了三四桌席面,都是一色的酸枝木桌椅,成套的桌布椅搭,上面是精美的刺绣,说不出的奢华气派。又在每一席旁边都设上一个小几,几上摆着炉瓶三事,焚着茵犀香,另外摆上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插上暖棚里培育出来的新鲜花卉。又有小小的填漆茶盘,放着官窑白瓷茶杯,也算是色色齐全了。
只不过到了初九这日,几家亲近的人家都来了人,包括老太君的娘家石家,赵令仪的外家李家,三太太四太太的娘家,都是太太奶奶姑娘的来了好几个人。倒是本家的人没有来几个,这其中有些说是年纪大了,懒得走动,有些说是家中无人不方便来,更有想来凑热闹生病来不了的、胆子小不敢见人所以不来的。
赵令仪倒是看的明白,说起来这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只因为这些人都是妒富愧贫所以才不来。这一点从年三十的祭祀就能看出来,请他们一趟,也不过是白白走一遭罢了。
石老太君和这些人家走动的本来就不多,所以就算是本家只来了没几个,也没有影响她的情绪。
她只管自己热闹就是,这些旁支的虽然说是一家子,可除了祭祀之外,几乎不走动,倒是不用放在心上。(未完待续。)
若说是四太太没有别的想法,赵令仪是坚决不信,可是她却怎么都没猜透四太太的私心在哪里,难道就是为了能管着家吗?
这家里现在还有多少的利益值得人惦记?四太太怎么说也是大家出生的女子,目光就会这么短浅吗?
只不过赵令仪觉得这些事情最终也不是自己一个晚辈应该操心的,因此她想想丫就罢了。到底安抚继母的心比较要紧。
赵令仪让人送了东西去两处的消息,不过半日时间老太君和窦氏自是都知道了。
窦氏觉得,让人巴巴给自己的兄弟这么远的路送一回东西不值得,可是却也感动于赵令仪的这一番心思。自然,她对赵令仪的事情就越发上心,还对贴身的丫鬟说是自己要赶紧好起来给赵令仪备办嫁妆,连吃药都认真了三分。如此她的身体自然好的更快些。
老太君倒是很赞许赵令仪如此举动,老怀安慰的想着,这孩子如今是越来越得体了,都知道这些人情世故了。
又想到她婚事也定了,是时候该让她学着管家了,要不然将来到了燕王府怎么办?毕竟是没有亲婆婆的,汪氏又不是个好相与的,怎么会真心教她?
只可惜的是,窦氏缠绵病榻起不来,这样的身体也教不了她,还是等过完年再说的好。
转眼便是腊月三十,按规矩,这日是要祭祖的日子。
赵氏宗祠赵令仪这几年也就只有祭祖的时候才会来一次,倒是赵嬿婉前前后后也不知道进了宗祠多少回了,倒是比她去厨房还勤一些,只不过她从来都不肯改罢了。
今年大概是她最后一次来祠堂了吧,沈家已经差人来说了。看中了来年二月十五的日子,到了明年这时候,她就是沈家的人了。
只是这样早就成亲真的好吗?就算是过了年,她也才不过是十四岁。距离及笄都还有一年呢,这就要嫁人了。
不学医术的时候赵令仪不知道,过早的成婚对女孩儿的身体不好,现在学了医术知道了,对赵嬿婉倒是多了些可怜。这还没有张开的身体,怎么就能成亲?
再加上她觉得赵嬿婉这样的性格,就算是嫁到沈家,只怕也不能好好过日子,总还是要惹出许多是非来。不过,这都不是自己作为妹妹应该操心的,她还是专心祭祖就好。
赵令仪想着也就低眉顺眼的专心立在石老太君和窦氏的旁边祭拜。
祭祖的时候,不光是定国公府这三房人,还有许多之前分家出去单过的旁系也都要来府中祭祀先祖,因此。偌大的定国公府宗祠门口,男女老少站着不少的人,却都是悄无声息井然有序。
二爷赵仲康主祭,三爷赵叔祥陪祭,四爷赵季和献帛,二房无嫡子,二郎赵思齐捧香,其余旁枝只参与祭拜,依次站定,却不必靠前。
等敬献完毕。则是石老太君率众人拈香下拜。
对于祭祀,赵嬿婉深恶痛绝,她讨厌每年这时候到了这里,赵令仪都能堂而皇之的站在祖母的身边献祭。而自己只能和府中那些不相干的旁枝一样站在廊下跟着祭拜。
每每到了此时,她就埋怨母亲不争气,若是母亲能做了二太太,而不是姨娘的话,赵令仪这根位置上站的人就是自己,自己也一定能比笨手笨脚的赵令仪做的更好。
可是到了今年。她却连一个能埋怨的人都没了,姨娘已经被发卖了,如今和赵家再也没关系了,这一辈子,自己也不可能做到嫡女的位子上了。
只是,姨娘说了,她不是故意的,是有人陷害她,她根本就不知道太太已经有了身孕。
赵嬿婉虽然不知道是谁陷害的吕氏,可是她坚信这府中的人都是坏人,都看不起自己和姨娘,处心积虑要害自己和姨娘,如今她已经这样,姨娘也被发落,她们母女算是彻底完了。
好在自己也不用在这府中住多长时间了,等过完年自己也就能出嫁了。
姨娘说的对,就算是自己有些不名誉,可嫁过去还是沈家的正妻,将来的主母,只要自己不犯错,就没有人能拿自己怎么样,自己一样风风光光。若是能讨好了宫中贵妃,自己才是真的有面子,到时候有贵妃撑腰,谁不敬着自己三分?府中有小妾能如何,还不是要敬着自己?每日里不高兴了还能让她们来立规矩。
她又想起来姨娘以前每每到了祭祀的时候,都会躲在屋里哭一场,做为妾侍她不能参与到祭祀这样的大事上来,不管平日里多风光霁月,不管父亲有多么的宠爱她,不管她是不是掌握了府中一半的权利,这时候,妾侍就是比妻室矮了一等,只能在自己的屋里坐着等祭祀结束。
可如今,就连等祭祀结束这样的事也成了奢求,姨娘心中大概更加难受吧。可惜自己不能出府,不能陪着姨娘过年,今年过年,姨娘注定了要一个人孤孤单单的过。
赵嬿婉心中委屈难过,可是她却不敢在祭祀的时候闹事,若不然便是对先祖的大不敬,这样的罪名,她不能承受也不敢承受。现在的府中差点儿就没有了她的容身之地,她只能夹着尾巴做人。
祭祀完毕,众人便要去凝晖堂给石老太君行礼。这也是府中多年以来的规矩。
其实府中其他的旁枝到了这时候,大约也都不会腆着脸去石老太君的屋里,俱是在凝晖堂院子里磕了头,然后再领了自己过年的一份东西和定国公府给下来的赏钱便各自回家过年的。
正经能到了石老太君屋里的,还是定国公府的这些人。
石老太君的上房里鎏金珐琅大火盆中,银丝炭正烧的旺旺的,让屋里整个暖融融的,似乎连府中连月以来的阴霾也驱散了不少。
尤其是在外面冷了半日,乍到了这里,自是更觉暖和。
石老太君便坐在铺着熊皮褥子的大炕上,地下两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皮的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脚炉,这便是府中太太、姑娘、哥儿们坐的地方。
说是让太太们也坐下来,实际上,窦氏等人俱是站着伺候的。大户人家最讲究的便是规矩,在婆婆面前,她们这些做媳妇的自然没有坐的位置,但是未出阁的姑娘却是不受这些限制的,所以。这几张椅子上坐的便是赵令仪姊妹们。
今年窦氏病了好几个月,老太君便命她也坐下来,只是窦氏循着规矩,只说自己已经好多了,并不肯坐下来。
石老太君不忍心她大病初愈就在这里立规矩,也就让她各处转转,给个松散的时间。
腊月二十,定远伯府的学堂也散了学,要到正月十六才开始上学,所以二郎也能清闲一段时间。
他现在也算是老太君心坎儿上的人。所以坐在了老太君左侧的椅子上,赵令仪则早早的就被石老太君揽在自己怀中,陪着她坐在炕上。
右侧的椅子上坐着的自然是二姐儿赵穆清。这几个月,二姐儿倒是清减不少,一张小脸儿越发的没有肉,显得下巴尖尖的,让人看着就心生怜惜。
众人陪着老太君吃茶说笑一番,就连清姐儿也脸上也难得的露出了笑容。
到了晚间时候,这才开始行礼,除了老太君之外。还有府中的三位爷和三位太太都要归坐受礼,这一趟礼少不得要花去半个时辰的时间方能结束。
这些没有出嫁的哥儿姐儿自然少不得每个人都得了丰厚的红包,赵令仪捏着沉甸甸的荷包笑的见牙不见眼,惹得众人都取消她。
行礼毕。给府中男女仆妇散押岁钱,今年府中也没有什么喜事,所以每个人不过是循着旧例发上一个月的月例银子罢了。
之后才是一家子共同用年夜饭,各处佛堂灶王爷前焚香上供,阖家坐在一起守岁等等的。
因为每年都是如此,赵令仪也找不到一点新鲜感了。不过就是机械的随着众人折腾而已。
而且三十晚上守岁,大年初一早上少不得就要睡懒觉,可府中的规矩却是大年初一一早就要给老太君请安拜见,所以赵令仪很是不喜欢守岁。
不过之后的日子,赵令仪还是喜欢的。
太太们自去应酬,不是接了帖子去别人家,就是请了人来自家府中,成日价忙的脚不沾地,再加上今年因赵令仪许配了燕王府的缘故,倒是有更多的人家送了帖子过来,因为都是以前不熟悉的人家,也就是送了年礼过去,人却没有功夫到。
今年的新年因为赵令仪定亲的关系,倒是比以往热闹了许多,连赵仲康都觉得这日子总算是有奔头了,自然他对赵令仪这个女儿也就上心许多。
桂家对大姐儿满意,所以送的年礼很丰厚,府中上上下下的人额米有不说大姐儿有福气的。
倒是南宫湛很意外的也让人送了一份年礼过来,并不是很金贵的东西,但都是合众人心意的礼物,赵家阖府的人没有不说南宫湛懂事的。也就少不得羡慕赵令仪这个还没有出嫁的四姑娘。
如此一来,倒是显得沈家没有礼数了,不过府中的下人说了,这是因为四姑爷稀罕四姑娘,而沈家不稀罕三姑娘的缘故。赵嬿婉听到这样的闲话,少不得又在自己屋里大哭一场。
可是她现在哭的时候,也没有人来安慰她,唯一疼爱她依旧的父亲如今成日的连人都见不到,谁能知道她心里的苦楚?
倒是赵令仪心里舒畅的很,没有出嫁的姑娘是不用应酬拜会的亲友,除了几家体己的亲戚之外,也不用去拜会,又不用上学,所以有大把的时间玩。
整个过年她也就去了定远伯府和石家和桂家三家,窦家远在千里之外,也都不必去。
赵令仪便请了二郎、清姐儿等人同来自己院子里赶围棋抹骨牌,成日闹的不可开交,倒是难得的开心。
老太君听着孙子孙女们的欢声笑语倒是也精神了很多,直说他们这些孩子都玩疯了。
服侍的人看着老太君难得高兴,索性就提议,不如让哥儿姐儿们来凝晖堂玩。
老太君索性就让人去安排初九这日在大花厅摆几桌酒,专门定了酒楼里的席面送过来,再请了一台小戏到府中,说是要好生快活一日。
就有凑趣的婆子说,索性多请些亲戚再请些孙子辈的过来一同吃酒更热闹些,老太君也没有不同意的,今年府中虽然出了是,可总还算是许嫁了两个孙女儿,许的人家也都不差,热闹一日也应该。
既然石老太君安排了,自然很快就布置起来,好在也不打算请许多的人过来,所以就摆了三四桌席面,都是一色的酸枝木桌椅,成套的桌布椅搭,上面是精美的刺绣,说不出的奢华气派。又在每一席旁边都设上一个小几,几上摆着炉瓶三事,焚着茵犀香,另外摆上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插上暖棚里培育出来的新鲜花卉。又有小小的填漆茶盘,放着官窑白瓷茶杯,也算是色色齐全了。
只不过到了初九这日,几家亲近的人家都来了人,包括老太君的娘家石家,赵令仪的外家李家,三太太四太太的娘家,都是太太奶奶姑娘的来了好几个人。倒是本家的人没有来几个,这其中有些说是年纪大了,懒得走动,有些说是家中无人不方便来,更有想来凑热闹生病来不了的、胆子小不敢见人所以不来的。
赵令仪倒是看的明白,说起来这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只因为这些人都是妒富愧贫所以才不来。这一点从年三十的祭祀就能看出来,请他们一趟,也不过是白白走一遭罢了。
石老太君和这些人家走动的本来就不多,所以就算是本家只来了没几个,也没有影响她的情绪。
她只管自己热闹就是,这些旁支的虽然说是一家子,可除了祭祀之外,几乎不走动,倒是不用放在心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