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这块广袤繁华的大陆,还不是大周最为强盛,南麓,西骊缩居一隅的局面。那时,大周也不过是珅暚王朝边上的一个附属小国。

    珅暚王朝是一个传奇,关于一个帝王的传奇,还是关于一个男人的传奇。

    这个男人为后瑭第一世家出身,少年时是瑭都世族中独领风骚的风流人物。

    郎艳独绝,精工笔,善诗律,看似平常最奇崛。

    风华绝代,翻过红袖,探过帘拢,阅过风花,赏过雪月,饮过琼浆,享过玉露,鸣钟击鼓,品竹弹丝,风为衫,雾做袍,于后瑭的雕栏玉砌中歌尽繁华绮丽……

    然而,这一片繁华,并未引得他一丝留恋。

    这一切的转变,只过了一个月夜。

    衣袂飘飘远走,将曾经车如流水马如龙的岁月,抛诸身后。

    也许是倦了这一首隔江犹唱的**艳曲,也许是看清了这一片繁华表象下的奢靡腐烂。

    是的,他远走了。着上一袭素袍,踏上一双草鞋,落了缕缕青丝,执一手佛经,在世人的惊诧与不理解中,只是一个漠然的转身,后瑭的过往便成云烟。

    这一夜,有多少少女在闺中呜咽。

    郎的无情,来得如此决绝。

    谁也不知他归往何处。

    月将升,日将没;弧箕,几亡瑭国。

    后瑭的最后一段靡靡迷梦终于破碎。乱世来了。

    诸侯起,山河四分五裂。

    这一场破碎山河梦,绵延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

    梦里梦外均是哀鸿遍野。

    终于,他们的黑夜迎来了一丝曙光。

    有一个人,不知从何处来,于乱世中起身。

    渐渐地,出现在他们视野中。

    如玉般的公子,着一袭素袍,踏一双草鞋,执一把宝剑,策马扬鞭,戎马倥偬,闯进他们的视线。

    诸侯笑,笑这和尚不敲木鱼不念经,不住禅房偏住营房,也想来这乱世中分一杯肉羹。

    他也笑,淡淡地笑,不卑不亢,态度从容,投鞭断流,决胜千里之外。

    诸侯笑,凄凄惨惨地笑,嘴边迤逦出一缕缕艳红的血丝,终于乱世中,谱最后一曲悲歌。

    他们笑,笑他们的黑夜散去,白天到来。

    渐渐地,他的身边总跟着一个小童。

    一个人认出他是已灭后瑭世族人,两个人认出他是已灭后瑭世族人,他们都知道了他是已灭后瑭世族人。

    拥他为帝的呼声愈来愈甚。

    他仍是从从容容地笑,皇袍加身,缓缓登上太和大殿。

    他为祈元帝,封身边的小童为太子。

    在后瑭旧址建下国都青都。

    珅暚王朝的辉煌历史由此开始。

    铁血帝王的手腕一施展,庙堂内外大兴改革,废封国,立州县,开科举,逐步完成中央集权。

    本以为民生就此安定,兵马就此休息,帝王却律令一下,徭役不减,千军万马赴边城,开始攻打边境小国,扩大疆域。

    小国于风雨中飘摇,终是败在了大国的铁蹄之下。

    一时百姓又为生计所困,在本以为又将陷入新一轮的苦难中时,帝王却再次令下,征讨路止,大军班师回朝。

    此时只留下王朝北面一个小国北周。

    谁都谓帝王心思诡谲难懂。

    百姓观望之中,帝王再次令下,大裁兵,减徭役,削苛捐杂税。

    车同轨,道同距,促往来交通;开王朝与北周的通商之路,鼓励二国联姻通婚。

    筑城防,通商路,兴水利,修学堂,开运河,膏泽民生。

    ……

    百姓等来了福音。一时愁云尽散。王朝举州盛世之兆。

    崇文尚武,学气蔚然成风,庙堂内外尽是风流人物。

    盛世临,百姓开始把目光投放在帝王身上,却发现,这么多年,帝王尽是孤身一人,后宫不仅无后,却是连嫔都无一人,三宫六院尽空置。

    前朝元老苦苦谏上,尽数子嗣于国祚的重要性。

    叹那帝王心如匪石,不可扭转。他淡笑,朕已有太子。

    人们才注意到他于乱世中便带着的小童。心中猜测,这小童到底是何身份,要说是帝王的亲子,可看着却又长得不像。莫非,此子肖母,可那生母又在何处。

    世人纷纷揣测,帝王无所解释,便渐渐成谜。

    十多年之间,帝王大修佛经,广造佛寺,传扬佛道,广结佛缘……

    佛寺在王朝如春笋林立,佛道从此兴起……

    帝王在衢山脚下开始修起了陵寝,不像历史上的诸王建造亭台楼阁,避暑别院等等享福之地,却是紧着修起了陵寝。

    本来这陵寝是为自己百年后而修,应在位时开始修建,在位期间都不能修建完成,可祈元帝却在他在位的十几年间,就将陵寝完工。

    众人已经无法猜测帝王心中所想。

    ……

    十多年过去,有多少世族女郎从情窦初开,心里便都怀着同一个美梦,梦自己有朝一日被那高大俊朗,英明睿智的帝王看中,入宫伴于君侧,不忌那位份高低,只求能一慰那少女的情怀,这样的梦从豆蔻年华,做到及笄之年,又做到出阁前夜,由懵懂,到萌动,到期盼,到失望,到无望……一个个梦碎,一个个梦又织起……可谁也没能圆梦……直至连做梦的权利都被收回……

    收回。

    一手建立王朝又开创盛世,还用将几年的时间开垦疆域,不顾百姓生怨的帝王,竟会在践祚的十多年后,禅位给少年太子,重新披上他的一袭素袍,踏上草鞋,再次落下他的满头青丝,捻上他已被磨得光滑剔透的檀香手串,远走,远走……

    于少年时期初次远走,于壮年时期再次远走,将他的盛世留在身后。

    远走的背影,如暮野四合时天边的光影,亮烈之后,尽归虚空。

    这次却是永远地离开了,没有人知道他归往了何处,就像不知他在乱世中从何处而来。

    他的传奇就此落幕,他的传奇在这片大陆上生生不息。

    他留下了无数个谜。他为何远走,他去往何处,他为何创盛世又弃盛世,他为何拓疆域又偏偏留下北周,为何留下北周又给予扶持,他的陵寝为何而建,……

    最最令人魂牵梦萦的,他的心里,有没有守着那么一个人,于寂寞中不止他漫长的思念……

    人们宁可相信有,为他谱尽长相思,为他缔造一个又一个佳话,他在乱世中邂逅一红颜,红颜逝,从此为她守尽一生……

    佳话传了千年,连同他的传奇,历久弥新。

    珅暚王朝传承十多代,在历史长河中存留了七百多年,七百多年里,王朝也免不了盛极必衰的趋势,逐渐衰落,而那北边的北周却渐渐兴起,强大起来;七百多年后,北周王周冕攻破青都,珅暚王朝就此没入历史的滚滚长河中,拉开了属于大周的新纪元。

    京都在原来的北周都城燕京的基础上兴建,改名为盛京。

    封侯论爵。荆国公府,显国公府,衍国公府成为盛京勋贵里最顶尖的三大国公府。

    繁华落尽,又是一片繁华。

    ……

    大周走过了一个甲子的时间。

    这一年,南方旱灾泛滥,河道干涸。

    南方最长的河流洛河水位不断下降,露出了河床。

    河床表面泥沙堆积,高高低低,凹凸不平。在洛河下游流过衢山脚下的地方,有一大坑,大殿那般大小,是谓泉眼,底下深浅无法探知,但是每当河道干涸时,清澈的小仍留在泉眼里,所以附近村子的居民都在此旱灾时靠该泉眼的水为生。

    可是有一天,村子里出去打水的人突然惊呼,登时跑回村子里大叫:“泉眼干涸啦,泉眼里的水没啦。”

    众人皆惊,忙道不信,毕竟那是从祖宗那会儿就没有干过的泉眼啊,可还是止不住心中的疑惑,忙放下手中的事,跑去查看。

    只见得清澈的水消失了,可那泉眼并不见得凹陷下去。有胆大的人忙下去查看。

    守在岸上的人都擦亮了眼睛围观。

    忽见得那踩在了原来泉眼那处的人,双脚止不住往内陷了进去。

    岸上的人吓得心神俱颤,有人尖叫,有人捂住了眼。

    可没一会儿周围的人就安静了下来,从指缝往外看,就发现那人只陷了一截就停住了。

    那人还往岸上的人喊,说他好像踩上了什么很坚硬的东西。

    便有好几个汉子也下了岸。

    众人一同踩上去,感觉了一下脚底,纷纷对视后,便叫岸上的去拿了锄头,开始对着上面的泥沙挖了起来。

    没一会儿,泥沙被翻开,露出了一座巨大的石台,石台表面不知用什么东西涂了一层,呈现青色。石台周围凹凸不平,仔细去看,竟像了雕刻了许多东西,像是人物,屋子,庭阁,……将其连成一片,竟像是一个个生活的场景了。

    大家正仔细研究这雕刻的时候,有人惊叫:“呀,这石台上表面折射金光啊。”

    可下可轰动了。所以人都觉这物神神秘秘。

    大伙儿一致同意报上了官府。

    一报上官府,那县令想,这该是什么年代久远的古物了吧,不敢妄动,忙报上州府,州府再继续上报,过了十多天,朝廷来人了。

    来了一钦差并盛京皇寺宁灵寺的住持明空大师。

    大师往那石台前一站,左手抚过石台上表面,突然指尖像是被那石台一烫,嗖地收了回来。

    他一惊后,忙捻指凝神,眉头越皱越紧,突然双眼霍地睁开,目里迸射出强烈的亮光,然后便激动地神神叨叨了起来。

    他说:“要来啦,要来啦。”然后再捻指一算,像围着他的满头雾水的人比了个“三”,又攥了两个拳头。

    什么意思?

    可那大师却是摇了摇头,只顾摆手。

    顿了一会,他又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眯眼盯着那石台上表面,“这,这,”他指着上表面,道“把这表面给凿开。”

    那钦差一听,忙让带来的官兵动手。

    “就上表面,细细地凿。”

    周围的人都踮起脚尖探看。

    一层一层石头被凿了下来。突然,有一道光从一小缝里射了出来。

    人群骚动。大师忙让人沿着这条缝隙往周围凿开。有越来越多束光射出来。

    倏地,不知一官兵敲中了哪里,就见得上表面的石头裂了一大缝,边上的两整块大石都往两边自动推开,像是误碰了机关,开了山石的大门。

    激动地心情已无法用言语表达,他们见证了那一盏连着一盏,闪着金光的长明灯现世。

    那长明灯坐在那巨大石台上,排成了一行行一列列,仔细看,竟是有规则地,排成了一个--“杳”字。

    更让人惊奇的是,那长明灯内的烛焰并不是往上的,竟是倒着往下的。

    他们试着用扇子扇动火焰,可那火焰不仅不灭,连倒竖着的样子都没改变,不畏水不惧风,只顾散发着它们的光芒,似是要完成它们神秘的使命。

    “我要禀上陛下,恳求将这巨石运到宁灵寺去。”大师激动地说着。

    可惜,可一切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容易。不仅是这路途遥远,使得巨石难运,更是一旦将这巨石运出此地,周围的林木竟是一夜间枯竭了一般,失去光泽。

    这样一来,明空也只得放弃原来的想法。最终,皇帝命人在这附近修建一座佛寺,赐名衢山寺,特地建一个大殿,称长明殿,将这巨石摆放于大殿中央,用于镇寺。

    衢山寺在建时,这挖出巨石的消息,早已传遍神州大地;待那佛寺建成后,上至皇族勋贵,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皆来瞻仰这传的神秘的长明灯和雕刻了的巨石。

    一时之间,衢山寺寺香火旺盛,不到一年,名声和威望就已经超过了宁灵寺。

    众人皆为那烛火倒挂的长明灯惊叹,见那石上四面雕刻的,倒像是勋贵人家生活的场景,一时各种推测纷纷出现。

    又想到了林木枯竭一事,皆认为这巨石为佛迹,对这衢山寺的灵验深信不疑。几乎所有家中有人要做官,考科举的亲眷都喜欢来衢山寺上香,或是求姻缘和平安。人一往这边来,就带动了周围的经济繁荣发展起来。

    几十年间,衢山寺一带,焕发了勃勃生机,从衢山寺所在的青州开始,庆州,江州,洛城,淮州等地一脉繁荣,又加诸此处沟通他国,交通往来频繁,很快成为了大周经济最繁荣的地方。

    一直到三百多年后,这一带繁荣不减,反而更甚。

    三百多年后,大周一直流传着的,并将一直广为流传下去的,是珅暚王朝的传奇,祁元帝的传奇,还有那摆成了“杳”字,烛焰倒立的长明灯的传奇,衢山寺已为人所知,或是还待发掘的传奇。

    ……

    三百多年后的一天凌晨,有衢山寺一小僧从长明殿跑出,跌跌撞撞,大喊,“长明灯火焰正立啦,长明灯火焰往上立起来啦。”

    ……

    这一天,有人逝,有人醒。

    谁的等待,终逢花开。

    谁和谁的故事,从一千年前结束,又从一千年后开始。

章节目录

步步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燕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楔子-步步妆,步步妆,笔趣阁并收藏步步妆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