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边做饭,赵公元一边清点这里的财物和珍贵的药材以及说不得什么宝物;总之赵公元略微评估了一下这间房子里可以拿出去卖的东西都价值千两银子!就说那些金创药和疗伤药都有不少的量,武林人士必不可少的东西啊,当然是热卖品,虽然不会太贵,但数量足够多也是一笔小财。

    听到叔叔说这些药可以卖很多钱,信儿就大方的让他们都搜刮走,而且还说自己可以帮忙搜刮种植的草药;在信儿的帮助下,他们还真找到不少外界很稀有的珍贵灵药。当然这些灵药都归慕容青所有了,信儿是不会要的,赵公元对她偏爱另当别论,就说她为了救信儿连自己祖传的救命丹药都用了,得一些珍惜灵药补偿也是应该的。

    搜刮完之后,赵公元又拿出三件兵器,一件是铁扇公子的铁质逍遥扇,赵公元介绍说:“这是青衣门铁扇公子的寒铁逍遥扇,虽不是掌门信物,但却也是其门中珍贵之物,我们出去后就找空还给他们。这件观星盘乃是观星派的祖传法器,必须要还的,至于那柄宝剑就给信儿吧,剑痴没有门派也没有后人,正好合适。”

    慕容青自然没有意见,她怕信儿不乐意,还劝慰道:“信儿,你练的武功应该是剑道为主,这柄宝剑你就留下吧,另外两件实在不宜我们留下,而且咱们就算拿着也没有多少用处。”

    “嗯,谢谢青姨,都按叔叔说的办嘛,反正我什么也不懂,也没想过要见江湖人。”信儿一边把玩自己的玉佩一边回话。

    这三年间,他经常把玩老师留给自己的这块玉佩,看到它就像看到老师一样,心里暖暖的;他还想着出谷之后再去老师墓前祭拜一番呢,然而慕容青眼尖,看到那玉佩,眼睛都冒光了:“信儿,你这玉从哪儿来的?给青姨看看好不好?”

    信儿很随意的把玉佩递给了慕容青,赵公元也凑过来仔细察看,最后有些不确定的苦笑:“呵呵,绝世无双璧?我不会眼花了吧?这不是君王赐予前太常令的吗?象征他绝世无双之才,这怎么会在信儿手中?”

    慕容青摇摇头,但又不敢肯定得道:“看这玉佩成色和质地应该是无双璧,但我怎么觉得好像薄了点,记得应该是很厚实的啊?”

    信儿眨眨眼,无辜的表情显露无遗:“叔叔,青姨,这是我老师去世前送给我的信物,我师兄还有一块一模一样的呢;而且,我听师兄说这是老师将一块玉璧分成了两份分别给了我和师兄。难道这就是你们说的绝世无双玉璧?虽然质地很好,但真的世上没有第二块吗?”

    慕容青苦笑:“既然你老师给分开了,那世上当然就有第二块了,乖信儿,给青姨讲讲你老师的故事行吗?青姨很想知道呢!”

    信儿看到赵公元也一副感兴趣的样子,就把自己知道的老师的一切都告诉了他们,而且还有许多老学究过去给信儿讲过的自己的故事,慕容青一对照自然已经确定老学究就是四十年前的太常令大人。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过去唐唐太常令居然会屈尊在小小的小秦镇,更没有想到这位太常大人居然会将无双璧毁掉。

    虽然老学究只是将无双璧分开成两份,但是对于原来的无双璧而言就是被毁了,这在当朝如果被举报,肯定会被追罪的,怎么说也是藐视君王;不过如果是这位太常大人亲手做的,那倒不会有任何的责罚。虽然赵公元也想知道为什么老学究将无双璧赐给了信儿,但听信儿的语气,似乎他也不知道太重要的消息,只以为是被老师宠爱的缘故。

    但是不同的人去看问题,那结果是不同的,赵公元和慕容青都知道其中肯定有隐情,终于最后信儿说出了自己娘亲的身世和外公的身份,他也想从叔叔和青姨口中得知自己外公家的事情,因为他感觉叔叔跟青姨知道很多。

    然而听到信儿身份之后,赵公元却沉默的坐了下来,慕容青也感叹万分的坐在信儿身边,双手拉着信儿右手一时也似乎不知道如何开口,在信儿催促下,慕容青叹了口气苦笑:“唉,信儿你听了可不要伤心,过去的事都过去了,谁也别怨。”

    信儿点点头,慕容青幽幽开口:“这事情啊,还得从先王在世的时候说起,先王贤明是出了名的,太学的设置让很多有才之士得以成就功名;过去的名士之中,虽然大多是各大世家中的人物,但也有不少出身贫寒的;在寒门出身的学士之中,最为有名,最为让人敬佩的就是前太常令大人吴青冥!

    说起你老师年少时被推荐选拔到太学学习,而且由于才华出众,所以做了当时太子也就是当今陛下的伴读;其实也相当于给太子找了个书童,但其身份地位却无形中很是尊贵的。当时才华不错的还有不少,而你外公伊太傅也是出类拔萃的英才,也许是惺惺相惜的缘故,伊太傅与吴太常和少年时候的陛下三人非常要好。

    后来陛下即位,你外公本就是前太傅的大公子,而且当时凭借才华已经荣任司礼卿,陛下即位时前太傅就隐退下来让你外公接任了;本来你外公的资历还是稍浅的,但有陛下的支持倒也没有什么意外。最让人意外的就是你老师,也就是陛下的伴读,居然被陛下直接任命为卿大夫;虽然最后争议很多,但还是登上了大夫之位。

    本来几乎所有世家朝臣都认为你老师是凭借陛下的关系才为大夫之位的,但之后发生的一件事却震撼了整个西丛国,乃至周围列国尽数慑服。陛下初即位时周边诸国觊觎西丛,而且还有野蛮部族入侵,本来太傅建议是要动兵的,但你老师却自荐游说诸国;当时周边九国都已经整兵待发,然而吴太常凭借自己三寸之舌,慑九国来使请罪!

    蛮族部落都纷纷接受朝廷的礼法教化,当时的吴太常百日之间就不战而屈诸国,甚至有几位国王以相国位拉拢,但太常大人却依然只身而去,只身而归。那时候陛下出城门五十里相迎,文武卿相尽数慑服,也是那时候你老师被册封为太常卿上大夫;其实衔同于相,只是当时的三公只有你外公是新任。

    另外的太师与太保都是先王时的重臣,他们秉承礼法阻止陛下乱礼封位,三公辅弼天子,不可有第四相国;而且太常大人也是贫寒出身,所以势力不够,只得升任太常令加衔上卿大夫。虽然这已经是对吴太常的贡献很大的表彰,但陛下还是觉得有负太常大人,于是就将西丛国的一块传承宝玉赐予了太常大人。

    而这块宝玉就是绝世无双璧,据说此玉是当时与国玺一同出产的玉料,虽然质地非常好,但是却不足以制作国玺,所以初代君王就命人做成一块玉璧传承于代代君王。虽然太师、太保和一些世家重臣依然反对,但这次伊太傅却支持君王将绝世无双璧赐予吴太常,伊太傅的世家势力丝毫不弱于太师、太保,所以这次的赏赐是通过了的。

    想想当时吴太常被誉为无双大夫,他的声望不但在西丛,就算在列国之中也是让人尊重的;那时候无数人都以见到无双大夫一面为荣耀,可想而知,若你老师愿意的话,他可以迅速拥有很大的势力。但是你老师孑然一身很久都没有成家,甚至没有结交任何名门望族,就连跟他私交很要好的伊太傅、你外公都不例外。”

    信儿听到此处那是满目的崇拜之色,他虽然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抄过那么多史书资料,当然知道国政的纷争复杂,能够游走之间慑服诸国,这是多大的功绩呀,就连他都觉得老师足以担当三公之位。信儿又接着问下边的故事,为什么不让他伤心呢?看到信儿疑问的目光,赵公元讪笑的摇头:“呵呵,别看我呀,那时候我才四五岁,能知道什么,我们都是听说的,你青姨家在朝廷有亲戚,知道的比我详细比我多。”

    慕容青叹气苦笑,接着给信儿讲:“唉,怎么说好呢,毕竟我也是听说来的,本来所有人都以为太常大人会成为一个新的世家,毕竟当时的他还不到三十岁,比他不及的贫寒大夫们都可以建立一个新世家,更不用说他了。但是事有凑巧,就在太常大人慑服九国后七年,北方的邙国出现了叛乱,其国主请求我国援兵;陛下亲自率兵由太师、太保的公子护卫出兵北伐。

    其实太师和太保是想凭借此事让二位公子建功来接掌自己的职位,陛下自然知道,不过他跟二位公子的关系也不错,自然不会反对。然而荆国当时是北荆和南荆两个对峙的朝廷,不过北荆国势大,就在西丛陛下北援邙国的时候,北荆对南荆用兵大胜;南荆国主战死,残兵败将却流窜到了西丛。

    当时的残兵本是打算归附西丛的,但是守将却与他们发生了冲突,最后南荆残兵居然趁着西丛精锐北援而直入京畿;当时驻守京畿的主要是太傅和太常大人。虽然太师和太保也在,但当时的京畿卫兵是太傅掌握,南荆残兵都是精锐而来,又抢了大量的辎重兵甲,所以攻入了京城,当时只有宫城还没有陷落。

    当时太常大人的声望早已是遍闻天下,他出使谈判,南荆残兵答应退出京城并且归顺西丛;这本是一件好事,但就在南荆残兵退到京畿郊外的第二天晚上就被太傅的京畿卫攻击。当时不但京畿卫,太师和太保也秘密调来数千精锐骑兵同时进行围杀;南荆将士虽然是残兵,但他们却是精锐中的精锐,结果可想而知!

    虽然南荆残兵已经只剩下三万多,但京畿卫和精骑兵也不过万余人,虽然出其不意,但南荆将兵得知自己被西丛国人骗了之后进行了亡命反击。当时京城被攻破,城内百姓和百官眷属都遭到了屠杀,甚至最后一小部分都已经把宫门攻破,但最终还是被剿灭。

    就在剿灭南荆残兵的第二天,大家清理京城时发现太常大人居然封了印绶辞官而去,当时印绶之下有一首辞别诗,非常出名,陛下回归时曾让人在朝堂上念了出来。虽然陛下试图寻回太常大人,但是这位天纵之才却隐没难觅,后来听说他收了几位名士为弟子,陛下非常偏爱他们,所以大多都成为当朝重臣。

    听过那首诗之后太师和太保当场致仕归家养老,伊太傅也被太常大人的拥护者所指责,但是大多人还是认为剿灭了南荆的残兵为好,他们固然会一时降服,但是毕竟不是西丛人,以后得了势未必不会背反,这种事过去已经很多了。但是太常大人的支持者们却一直没有放下芥蒂,就连太常大人的几位出仕弟子也一直对伊太傅抱有敌意。

    然而伊太傅却一直对待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就算太常大人的弟子也和自己的门生一样对待,奖惩如一;这在西丛已经被传为一段佳话,所以太常大人的弟子对待伊太傅也不会过份。但是就在十四年前伊太傅与君王好像闹翻了,其中到底发生什么没人知道,只是伊太傅被贬谪边疆又遭人连番暗杀好像与太常大人的弟子有关。

    最近太子监国理政,已经有人提议召回伊太傅,只是因为陛下和一些重臣的反对还没有结果;不过我听说太常大人的一些弟子都开始提议让伊太傅归朝。信儿,我想你老师肯定是有所吩咐,不然你的师兄们不会帮你外公的;现在你知道青姨为什么让你别伤心吗?唉,你外公和你老师本是交情很要好的,只是或许政见不同,所以导致这一系列的事情;你是无辜的,你老师为了你估计也放下了心中怨隙。”

    信儿确实心中纠结,心口一阵的憋闷,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回想起老师把司徒琮等师兄们召集来时说的话,今天终于算是明白当时那不解的事情。不过信儿还是有些疑惑,他问慕容青:“青姨,我老师辞官时写的诗你记得吗?”

    慕容青苦笑着点点头,不过却看着赵公元诡笑:“我当然记得,这首诗可是传扬很广的,不过我念出来没味道,还是让你公元叔叔念诵吧。”

    赵公元无奈的张了张嘴,不过叹了口气真的念了出来:“

    白露附蒹葭,子曰无违,与子携手,相约无戏,

    白露附蒹葭,子曰无离,与子同行,相约无欺,

    白露附蒹葭,子曰无背,与子衣裳,相约无弃,

    白露附蒹葭,子曰无伤,与子会飨,相约无悔,

    白露附蒹葭,子曰无怨,与子寄期,相约无媒,

    白露附蒹葭,子曰无慷,与子许诺,相约守望,

    白露附蒹葭,子曰苍苍,与子种萱,相约忘忧,

    白露附蒹葭,子曰相守,与子易璧,相约同归,

    白露附蒹葭,子曰琴瑟,与子少别,弃我独去!”

    听过这哀怨激愤犹如失恋的情诗一般的辞官诗,可见当时的太常大人的失望哀伤之意,但具体是什么意思,似乎一直被天下人所猜测,不过对于剿灭南荆残兵一事的悲愤似乎少不了。别的意思众人不知,但太常大人所说的相约恐怕就是他与南荆残兵的约定,经此一事,太常大人的威信全失,以后他若跟别人约定什么,恐怕都难以服众。

    毁诺对于某些人而言并不在乎,但是对于文明人而言,诺言比性命还重要,特别是吴太常这样的人物,那更是不能有丝毫违约的事情发生的;但是他自己也不能守护自己的约定,大势所趋不是他自己所能阻拦的。但是仅仅因为此事而放弃已经如日中天的身份地位,这让无数人感到惋惜与不解,因为这不是他的错,他是不必有任何负担的。

    然而无数人不解中,无双大夫就此消失在朝堂,更没有人想到这位大人居然会屈尊在这小小的偏僻小镇;也许是对老学究的垂怜,老人家年老将终时却收得两个中意弟子。自从知道小信子身份之后,老学究对他更是爱护,已经四十年过去,老人家早已经放下了过去的烟云;所以看到小信子和王平,简直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信儿如今回想起来也是眼圈红红的,内心中不由生起了对外公的怨艾,能够让老师怨愤之下一气辞官,那得是多么的伤心啊;所以信儿已经暗暗决定以后找到了娘亲也不会原谅外公!

    赵公元和慕容青自然看不到信儿内心是怎么想的,看到他红红的眼眶也只能多加安慰,不过慕容青把无双璧还给信儿并且嘱咐:“乖信儿,以后可不能当众把这块玉璧拿出来了,稍微懂点的人都知道这块玉价值连城,以后藏好一些,不然会惹来不少麻烦的。”

    信儿乖乖把玉璧贴身藏好,但是却并不知道若非他的玉璧,也不会遭遇这三年的经历,是福是祸也是难说;最后三人将各种值钱的东西都收集一番准备出谷,虽然信儿如今功力九成多都隐藏消失,但赵公元带他出去却是没问题的。

    出谷时信儿还把另外五柄稍显普通的剑也带走,他在这里练剑也不可能空手,只是他刚出谷时并没有打算带走这里的一草一木,所以是空手出谷才被赵公元他们欺身追赶的。现在既然知道秦大夫不是好人,那信儿也不会跟他客气,值钱的东西都搜刮走,这五把普通剑也只是相对普通,出去还是可以卖一些钱的。

    赵公元将信儿带到湖对岸,看看周围环境有些惋惜:“唉,信儿,若你的功夫还在倒是可以跟我们一起走,但是现在你还是先回家修养吧,等我有空再来找你,说不定可以帮你解毒呢。我跟你青姨还要去青衣门和观星派还宝物,看看能不能说服他们联络武林门派一起联合抵御外敌,天尸真人说不得已经回去,我们也得赶快出发了,你自己小心点啊。”

    看着慕容青跟赵公元远去,信儿心中多少有些不舍,但又知道他们这些大人都很忙,而且秦大夫整天整天的说自己忙,看来他们这些武林人士整天都是忙的,内心中愈发的不愿进入江湖武林。

    剑痴的剑没有剑鞘,信儿只能用布包裹拿着,虽然他现在内力只能发挥半成,可能连剑气都发不出,但背个几十斤东西都没问题,更何况几把剑呢。但是他看着自己身边的景象,不由得怀疑小秦镇这三年是不是遭了天灾人祸,怎么会三年时间就破败成这个样子?

    怀着忐忑的心情走回了老师原来的住所,但是却已经物是人非,这里除了一些流民之外并没有主人;他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又在破漏的房间里看了看,最后默默的离开。走到大街上虽然还能见到一些人,但几乎没有认识的,就算有一些本地的人,他也不认识,别人更不会认识他。

    三年前卖面的摊位还在,这是唯一让小信子找到了熟悉且安宁的地方,顾客只有寥寥数人;小信子一如往常的坐下要了一碗面,味道还算熟悉,喊过老板向他打听了一些事情。虽然老板认识以前的小信子,但意识里掌典大人是个英俊的小伙子,虽然面前的是真正的小信子,但老板也只以为是谁家的小姐。

    掌典玄让失踪在三年前可是大事,老板是知道的,而且小信子失踪之后的各种奇闻怪事都说了说,对于当今县令的行径,老板也是多有怨言。在说到学馆教授时,老板也讲了王平公子与县令的争执,镇上的搬家风也是从王平搬家而起的;随后是秦老爷搬家去了武平郡,然后很多人都搬走了。

    而周围的各县都有流民,所谓流民无过于失去家园的流动人口,流浪在各个城乡之间,总之遇到好的地方就停下,遇见不好的地方就流走。虽然小秦镇的有钱人家走了很多,但是还有六七成人因为山贼而没走成,更何况人走的多了,他们的田地也会多起来,所以还是有经济收入存在的。

    小信子付账的时候才知道现在的饭价比过去贵了一倍,苦笑着摇头又买了许多干粮馒头带回去给那些流民,并且打听了一下山贼的状况,晚上就在老屋子里选一块净地打坐度过。说起来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份,若不是有几堆流民的篝火彻夜燃烧,信儿肯定也不能扛得住寒气入侵。

章节目录

紫府仙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开开心心小神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89章:绝世无双璧,白露附蒹葭-紫府仙录,紫府仙录,笔趣阁并收藏紫府仙录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