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茜还没有说话就有女弟子过来接过昏迷的玄玉,而玄清子也已经满含微笑的站在她身边,看着眼眶湿润的玄茜,玄清子觉得就跟看到这丫头小时候撒娇时的样子,不由得会心一笑。他那种淡淡而温馨的笑容让玄茜找到了一个情感发泄的地方,下一瞬玄茜叫了一声爹爹就扑到玄清子的怀里大哭起来。

    而周围的弟子有的惊讶,有的微笑点头,有的感叹温馨,因为玄清子平常让所有人都叫他掌门,玄茜也只能私下叫他爹爹;现在证入天仙之后,玄清子内心似乎融化了一般。玄茜也没有管那么多,她就是想找个可以安心大哭一场的地方,她也不再管玄清子以前的要求,她想怎样就怎样;而这次玄清子则温和的摸摸她的秀发软语安慰起来,玄茜好久好久没有得到这样的关爱了,一时间哭的越发不可收拾。

    “好了好了,呵呵,茜儿也该哭够了吧,多大人了还哭鼻子,快看看玉儿怎么样了?”过了半刻玄茜哭的差不多时,玄清子适时拍拍玄茜的背让她起来,毕竟还有个徒弟情况不明呢;而玄清子虽然刚刚也已经以天仙神通察看,但是却觉得蹊跷,没有察出具体什么原因。

    玄茜也很关心师姐,所以也擦干泪水从玄清子怀里让开,但是却抱着玄清子的左臂没松手,好像小孩子拉着父亲一样,玄清子只是笑笑并没有阻止;一向对门人威严的他自从证入天仙之后好像已经忘记了过去的自己,但是这让门人们觉得听雨谷好像有一股自然温和的感觉遍布,虽然不是如同春天的感觉,但也相去不远,似乎有一种灵动的生机存在充满这里。

    这就是天仙在世间的影响力,他之所以如同忘记了自己,那是因为已经完全摆脱了自己,通达法性,以法性为真身,所谓圣人无名,玄清子已经踏上了正宗的天仙大道,并非笛昇那种勉强偏颇的天仙境界。玄清子这才是正宗的天仙,这是道德天尊以及一切天尊所传下的天仙意境,南宫仙费尽心机要让后辈人领悟的就是这种天仙大道。

    当然这样的天仙并非少数,可以说很多人证入天仙时都是这种正宗的境界,但是其他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偏颇的;像玄清子这种初品就是正宗的,之后的路会很顺畅,除非他的业劫太过严重,不然会很顺利的直通圆满大道。如果他之后沾染了很多孽缘,他也会自己堕转道果境界,也会成为偏颇的天仙,天国称为堕天使。

    堕天使也可以转堕为正,天仙同样可以,可以说大神通境界的得道者,他们要堕不容易,要转正更不容易,毕竟还有无数的仙人不是从堕转正的,而是由堕转灭,然后重新修证。重新从零点凡尘修起,苦修无数年岁才能恢复当初的境界,然后才能继续出发走向正宗,然后才得不退转境界,然后才有资格证入圆满无上道。所以说修道不要太刻意,也不要太随意,因为学坏三天,学好三年,稍有懈怠,则堕转心境。

    《易》中有句话说的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运行健朗之道,有德行的君子们以自强之行为而生生不息;地具备隆厚之势,有德行的君子们以隆厚的德行承载爱护万物。若人有懈怠心、依赖心,这不是君子之行,应是自堕之行,这样的人是不能自强的,他们也不可能做到生生不息。

    如果一个人有懈怠心、依赖心,他的德行是缺乏的,他不可能承载得了世间万事,也不可能爱护世间万物;正因为有这样的懈怠心,所以自己的德行就缺乏了,没有自强的能力和行为,又怎么可能有生生不息的力量来承载爱护万物呢?

    这样的道理不但先贤代代相传,南宫仙对人间修士如此说,玄清子也常常如此告诫他的弟子们;然而现在这时候身为天仙的玄清子却似乎忘记了这句话,因为此时他已经不需要解说这样的道理,他自己的行为就在日日阐述着他过去所讲说过和未讲说过的一切道理。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言传如此道理,他只需要如常的行为做事,他的弟子们看到他就会明白这些道理,这就是天仙的境界外相。

    而以前的玄清子若要让弟子们明白,需要不断的阐述细论,但是他的讲解毕竟有限,而且以他的性格也不可能天天上课一样去讲,所以他的弟子们很少能彻悟这些道理的。不但是以前的听雨谷,包括世间一切的门派和修士都是这样,但是现在玄清子根本不用讲解,他的弟子们只要境界足够,就算没有听说过这些话语,只要他们看到玄清子就能明悟在心。

    或许当时他们并不清楚,但是他们总会自己总结出来道理,如果在总结出来之前听闻见识了这些话语,立刻就能明悟这个道理,而且是实际的身心都能做到,这就是所谓的声闻修行。没有那个声闻资质也不可能有资本去领悟,就算见到天仙也只能存留心中,必须等到有声闻资格的时候才会瞬间明白,不到那一步就不能有那个见识,这就犹如不同的世界不能相见。

    而玄清子仔细察看了玄玉的状况之后皱眉沉思,玄茜急忙询问:“爹爹,师姐怎么了?有危险吗?”

    玄清子微微摇头叹息一声:“她这应是中了一种封印诅咒之术,她的意识沉入了识海深处,也可以说她的六识被封,七识又被咒术印在藏识海中;她现在就好比今生的一滴水重归大海,处在那个境地虽不是什么危险之事,但是却如溺水昏迷,于今生身也无益处。”

    玄茜关切问道:“那,那有什么危害?爹爹也不能救师姐吗?”

    玄清子苦笑:“爹爹不是说了吗,没什么危害,她的情况类似于人世间的植物人,不过她却是比植物人的意识更昧,犹如晃朗大梦。我在奇怪那人为什么会用这种咒术?如果要抓人根本用不着这么费事,如果要杀人更是无意义,此事有蹊跷啊。”

    玄茜有些着急的晃着玄清子手臂问:“爹爹,你到底能不能救师姐,要是不行就去找南宫前辈吧?”

    玄清子摇摇头:“不用麻烦他,爹爹现在刚刚证入天仙,还没有稳定领悟足够的玄妙境界,所以我现在只能让她身心安止住,等我出关之后就可以解除这封禁。”

    玄清子随手施法后就让玄茜带着玄玉去休息了,而他却隔空望着仙境门户外三弟子与夜叉将交手,但他依然没有出手,似乎在暗中思索着问题:“这是其他世界的须弥夜叉将,但是怎么也有种蹊跷的感觉?难道是我刚刚证入天仙的错觉吗?为什么?为什么呢?”他如是反复自问,但是最后还是摇摇头,甩开这些杂虑去闭关参悟,丝毫没有要出手帮玄意三人的打算。

    荒海孤岛上南宫仙依然是天女符变身的模样,不过此刻却在眺望西南远方,长长的青丝随着海风飘扬,再配上那一身云霞衣显得仙气十足;而小雅则一脸羞愧的摇着南宫仙的手臂撒娇:“师父,你别怪小雅了,是小雅太笨了。”

    小雅在练武上的资质让南宫仙都羡慕,她对于修道的资质也已经足够好,但是学习术法却略微有些缓慢;不过这是相对来讲的,跟他练武的资质比当然差,但是跟别的修道者比还是属于上乘资质的。从昨天开始学习火神符咒,最最简单的法符也需要小雅现在五气朝元的境界修为;刚达到这个境界就开始学习,也算是难为她了。

    不过南宫仙是什么眼界,他可没有当回事,照教不误,结果花了一整天的时间小雅才学会了一道最简单的法符;其实南宫仙勉强还算是比较欣慰的,但小雅却有些自满,南宫仙故意板着脸数落了她一顿。小雅很聪明,当然能明白师父的苦心,她也知道南宫仙没有真的生气,但还是撒撒娇认认错,为的就是哄南宫仙笑。

    但是她怎么哄,南宫仙这回都没有笑,他却在喃喃自语:“为什么我看着他们有危险却丝毫没有出手的意思?难道真的是业缘无明吗?我到底还有什么缘没有明?难道是它吗?”

    小雅听了师父喃喃自语就知道他在想事情,于是也乖乖的没有继续打扰,她已经习惯了南宫仙独自沉思;而且南宫仙曾经跟她说过,在师父陷入思考的时候不要打搅。她自己也有五气朝元的修为了,当然明白修道人陷入思考时就相当于参悟某些道理或者推演某些事情,这时候大多都是在运用那一线灵光,被打断就相当于断送一次机会。

    假如一个三花聚顶的修士忽然进入了返璞归真的领悟状态,那时候他可能依然在行走做事,但是并不妨碍他参悟这个境界;如果有人出现打断他,等于阻碍了他的参悟,也等于让他失去了一次归真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无数人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有的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有几次呢,这就是灵光乍现的瞬息感觉,抓的住就能尽情享受,抓不住就白白浪费。

    如果是推演事情被打断,一般要是人大度的话就会说是无缘,如果是境界突破时被打断,别说小心眼的修士,就算大度的修士也不免会远离你,他们不愿意恨你,但是也不会再愿接近损友。为什么呢?修道人都有魔难,那这些魔会是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呢?

    不可能总是以真魔具象出现,比如这种打断你突破的事情,这就是魔,而且是大魔;还有人看似无意,其实自有莫名的机缘让他出现恼乱你的道心安宁,这也是修道人的魔。这样的事件都是修道人的修行障碍力,这就是魔;而这些事件的作为者,或有意或无意,他们就是魔的载体,不能说他们本身就是魔,可能是魔在利用他们的无知恼乱你。

    那这个时候修道人就会意识到自己的魔,所以他会自动远离疏远那些染魔的人,哪怕是亲友都会远离,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染了魔,而破坏道人心境的罪过却会让他们承受无边业报。比如佛经中五逆罪中就有一个罪是破和合僧,什么是和合僧呢?

    这是佛经专用名词说是僧,其实可以笼统的称为修道者,和合的修道者是什么样的呢?和合犹如糖水混合,那和合境界的修道者,他的身心已经和合,至少是归真或者明心的境界,他们的身行就是他们内心所思行,这就是身心不二、知行合一,这就是和合。

    这样的修道者不说是心如止水也可以说是少有能够动摇他们心境的事物,但是如果他结交的有损友,或者说他们所交往的人里面有人心染有魔;那在他修行的时候,这些所交往的人就会以不同的形式恼乱他。看似无意,实际是业迷恼乱,也是这位修道者的业缘,为什么呢?谁让他结交这样的人呢?

    如果是他亲友,那也没办法,谁让他这段时间没有远离他们呢?总之不论以任何形式发作,都是要恼乱他的道心的,而且除非他的道心力量增长,否则这个劫难度不过去。度不过去会怎样呢?要么境界止步,要么境界退转!那么恼乱他的人会有什么业报呢?既然是五逆罪,就是无间地狱业报。

    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就有可能出现这么重的业报行为,那也没办法,人家好好的修道者,虽不说心如止水,你却偏要恼人家波澜狂涌,他扛不住是他自己不及格,那你作这个魔事却是挺及格的!所以古时候专心修道的人都大多独处,因为独处的时候只有天地自然会成为他的障碍,那才是尽人事而听天命;这些人大多也是不想让别人有恼乱他的行为才如此的。

    虽然中华仙道没有讲说五逆罪,但是五逆罪放之三界都是一样的,就算中国不说五逆罪,但是杀害父母所得业报跟别的世界一样,那破坏和合道人的心境也是一样,而诽谤、妄语等等罪业,各个世界都是一样的。所以那些避开人们的修士不要去非议人家,他们不愿让人破他们的心境而受罪,他们也想要突破境界而参悟真道,也想少点不必要的麻烦。

    魔并非只有这一种,多种多样,有冤家魔恼乱你,也有亲家魔诱惑你,有狂妄魔吹捧你,有懈怠魔纵容你,有执着魔粘着你,有荣辱魔争斗你,等等等等这样的魔多不可数,大事小情只要有碍正道的都是魔考。你能制住魔,那你就是修道,你制不住魔,那就是修魔,别无中间,除非你已经证得不退转无上道心,那样才会不受修道修魔的影响。

    而且不退转无上道心,那是已经离开了道、魔二相了,已经离一切相了,这种人之所以称为不退转,就是因为他们必定成就,再不退转心境;所以这样的人会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果没有这种心境的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制魔修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为什么呢?因为太容易堕转了,稍微一点点的磨难都经不住,一下子就崩溃了。

    所以如果不把自己的正念修强大起来,那是没办法与魔抗衡的,而且后世人业缘深重,魔患重重,若不修德,基本没希望走上和合境界,更不用说超凡入圣。纵然有人能够有善境界修为,但是因为无德而多魔,所以也被引诱到邪路之上,总之一句话,无德不成道,无道亦无德;心有执,菩提即魔,心不执,魔即阿罗。

    却说小雅不敢打扰南宫仙思考,而南宫仙也少有的愣了好半晌,最后还是摇摇头自叹:“唉,我终究还是不够通透,还有很多宿命没有明白,到底有什么是我该记得而又没记得的呢?”

    说完他又抬头望着虚空,最后还是苦笑着耷下脑袋,其实南宫仙也知道就算自己是玄仙也不可能尽知一切轮转因缘事物,除非立即正处圆满,不然任何未圆满者都是不能尽知自己轮转因缘的。更何况他现在只是借助火神星斗剑察知宿命,那是远远不能和他当初未转世前所比的,除非自己再此拿到灵宝如意或者紫府仙录,不然是不能清楚自己所看不见的事情的。

    不过他也没有太在意,自己已经圆满自己的愿望,那些所不能见就不去看了,看多了也累,而且前生后世都如梦幻,自己当今也如清醒梦中。他心中还想着早点死了就可以安安稳稳,安止清净,无垢无净,那种意境他常常能体会到,但是被拘束在此生身心中,他也不能随意安住其中。

    素手拂过青丝,也梳理了一下心绪,放下一切他念,转回心思重新坐在小雅身边准备继续传授秘法;小雅见师父坐回来也安静的倾听,只听南宫仙叹口气吟诵起来:“

    太一玄窍含真气,天根月窟炉鼎立,

    一气分三精气神,三花开在玄虚里,

    三花无一亦无二,三即是三亦一体,

    锈镜洗磨重三次,三镜次第一镜体,

    初磨初洗粗影现,再磨再洗影微细,

    最后洗尽铅华净,一镜圆明三次第。”

    当然南宫仙并不仅仅是口上吟诵一下就完了,同时还有他的妙语殊胜神通,小雅自然能够体会其中的微妙意境,但是还需要入定仔细体味参悟;南宫仙也诵完就忽然觉得疲惫困倦,叹了口气也没有多说话,随手把火神星斗剑送入小雅神气中,自己安静的靠在礁石上睡去;当然他睡的礁石肯定用了法力处理过,所以靠着十分舒服。

    小雅有了火神星斗剑御器自然入定更加深远,体味的更加明晰,对于小雅的修炼,南宫仙一直要求很严格,修士初期一定得精进非常,至少要等到归真之后才能随时随地的真心不退。等到真心如常,成就真人之后,那才是修道悟道的开始,也只有那时候才能时刻心境都在参悟之中,不需要刻意的打坐修炼;那时候行住坐卧都是参悟、都是修炼,所以到了后期的修士,一般表现的修炼形式都不是专注于打坐,但是前期的磨练却是必须经过的。

    再说水三少身为新时代的地仙领军人物,清灵真人对他初期的要求那是非常严格的,每天都让他入境定的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时辰;若非如此,短短六七年的修炼怎么可能成就地仙?就算他有资质和机缘,但是没有那份辛苦的付出,没有那基础的积累,也不可能有成就地仙的能力;除了资质、机缘和汗水,还要有好悟性和适当的心性。

    一个心性偏激的人相对于心性豁达开朗的人要难修行的多,但并非完全不能修行,修行人千千万万,总有那么几个幸运儿可以抓住那个机遇而成就。但是这样的人对于修行界甚至是对于人世间都没有好的影响,甚至会遗祸人间;所以对于这样的人,修行界一般是排斥的。毕竟他在犯罪之前是没罪的,就算他有危险性,但是他没有爆发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对他怎样。

    这也是世间孽缘的根蒂,潜藏的危险才是危害最大的,所以修行人第一修行就是要制住自己的险恶之心,先灭了自己的毒心,然后再把肮脏的东西慢慢清理干净。比如要打扫房间一样,你必须用清水才能打扫干净,你若是用脏水洗衣服做饭,估计你自己都不会认可;所以要用清水洗衣服做饭,清水就是正念、正思维,脏水就是恶念、毒念。

    人的身体会中毒,人的心灵也会中毒,人的神也会中毒,既然会中毒,那就有干净的,有解毒的;所以修行人修行就是给自己解毒的过程,若依然在服毒不止,你怎么修行都不可能成功。这就是修行的漏尽,若你还漏着身心,那就不可能漏尽,你的烦恼就不会停止消失;而人身心的毒必须要看见之后才能除掉,你若还不知道自己的毒是什么、在哪里,那就算你侥幸解毒,但你却不知其中奥妙,你没办法解别人的毒,甚至没办法解自己别的毒。

    人心三毒是贪嗔痴三类,但是划分具体的毒素,那就多不可数,只要这三毒根源不除,心灵就不能干净;好比一条河流中有三个毒泉,如果不除掉毒泉,河水就是毒水,所以人不除三毒,心就没有干净的时候,只是毒的强弱不等而已。

    人的身体毒素更是多不可数,内至于骨髓,外至于皮毛,一切的不正常都是病,这些病态,十有九成都是染了病毒;或精气神亏损,但根源是毒气削弱了正气,也有毒气凝聚化为毒瘤的。种种因素都是因为正气被毒气干扰,这是一种规律,身心都是如此,修行人或常人都是如此;水三少如今也是这样!

章节目录

紫府仙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开开心心小神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58章:君子心,修道制魔-紫府仙录,紫府仙录,笔趣阁并收藏紫府仙录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