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诵退位让贤朝廷的实权毫无悬念的都落在了李世民的手中。
尽管如此李世民也感觉有些举步维艰处处棘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还从来没有正式的主理过朝务。离京几年朝堂之上人员变化较大。几乎没有几个是他所熟悉的人。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要治国治民当其冲的就是要与仕人搞好关系。通过仕来帮忙。现在李世民身边几乎聚集了当今大唐天下最优秀和最有实力的将军。可是文人仕子却是寥寥可数。造成这样一个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年来他更多的是在征战中度过。在西川时倒是网罗了一些仕子但特别出色的也就只有韦皋、薛存诚二人。韦皋留守西川薛存诚与武元衡一起进了京。与之同来的仅有杜黄裳和李景略二人。
对于这个现状李世民感觉有些头疼。李适随时可以退位让太子监国但前提是李世民自己可以挑起这个担子来。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还有难道。遥想当年秦王府里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精英栋梁都位列其中组成为了秦王最出色的智囊团。现如今人丁的确是略显单薄了一点。
李世民将眼光投向了前太子李诵留下来的太子崇文馆。
翰林院中的大学士们是皇帝的智囊参谋团;而崇文馆则是太子专用的人才幕僚储备中心了。
看来李诵也是特别注重了这个方面。崇文馆里的人不在少数。
李世民约齐了德高望重的李勉和武元衡、薛存诚、杜黄裳、李景略等人对崇文馆里的人逐一比对考察。
李勉已经八十高寿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几年。但他在朝中多年加上又是李氏皇亲。至颜真卿过后世成了当仁不让的朝中泰斗人皆仰望。李世民很庆幸总算还有这样一个老师来帮助他。再加上曾在帝都当过仕官的杜黄裳和李景略李世民要通过这些人详细了解崇文馆地这些人倒是一点也不难了。
崇文馆里的学士多达六十余人。良莠不齐。经过几天的比对考察李世民会同李勉等人挑选出了最为出色的一些人。
王丕与王叔文自然是不必说了。虽然外界对这二人评价不一但他们都是前太子李诵最忠实的幕僚能力与才华也不差。于公于私。李世民都没有将这二人弃之门外。再加上王叔文的棋艺出众王丕写得一手好字这都挺对李世民的胃口。这两个人最先加入了新任太子地幕僚团。然后二人又一致举荐了韦执宜一起加入。李世民自然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更何况。韦执宜也是个很有政治主见和能耐的人。
在所有崇文馆学士中名望最为卓著的无疑是竹溪六逸之一的孔巢父。此人是孔子的后代。博学多才最擅长辩论为人儒雅而忠直也颇得李世民地好感。本来这姓孔的老头子对于挤走了李诵的新任太子并无好感甚至还托病不出但李世民对他以礼相待亲自上门讨教终于用一番诚意和自己腹中的韬略才学感化了孔巢父让他答应了重新出仕。孔巢父身份地位特殊他的出仕让天下仕人对太子地风评。顿时好了许多。长安城里的官员贵族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在其他的一些人当中能力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了。但是在地理方面特长突出地两个人特别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和兴趣。其中一个是贾耽。现年五十余岁。此人对地理颇有研究喜爱钻研前人的地理著作。从四年前开始。就在着手画一副当今天下最为详尽的地图——《海内华夷图》。地图不仅仅包括大唐的诸道州县甚至还远至日本、回鹘、西域和南诏。另外还在编者与地图配套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这两样东西如果能够完成将是一项壮举。且不说对天下的风土人情都会有个了解今后行军用兵也会大大受益。毕竟天时地利人和一项也不可缺。而李吉甫所做的与贾耽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人也是莫逆之交。李吉甫喜欢研究水利、气候与地理对大唐国内地各州县都作了许多考察和比对。包括风土人情水利天候甚至是兵力马匹部署都做了详尽的考察和记载。
这样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都是巨大的财富。李世民对贾耽和李吉甫大加赞赏和鼓励将这两个特殊的人才也网罗到了自己身边。与此同时崇文馆中三教九流地人物不在少数。从历法到医学从军事到农桑都有涉及。虽然这些人的能力水平可能还有待提高但至少现在已经具备了良好地基础。
所以对于李诵留下来的崇文馆学士李世民的做法是:照单全收。绝不让他们有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的感觉。与此同时张榜结文招贤纳仕但凡有一技之长或是学识出众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来东宫自荐。与此同时李世民也鼓励自己身边的人多为自己举荐贤能之人多多益善。举荐得好必当赏赐;就算举荐不得当也没有任何的惩罚。
东宫崇文馆就像是一颗逐渐变亮的星辰将太子的光芒撒向了华夏大地。从长安开始天下的仕人学子和有志能人如同过江之鲫向太子身边靠拢而去。
其实李诵当年也曾费尽心力招揽名士能人。可他这个太子完全没有李世民的霸道和胆魄。李诵虽然是李适的长子但是他也不敢在自己的父皇面前做得太过明显了不敢做出什么大的动作。就算招纳幕僚也是谨小慎微生怕惹了自己那个多疑的父亲不高兴。现在李世民可就不同了根本不必顾忌任何人的感受——只管狮子大开口无比贪婪的招贤纳仕就是。招得越多天下仕人对太子的评价就越好自己地地位就越稳固实力就越雄厚。他日登基之后。根基就越牢靠。
打天下要靠军马和将军治天下和稳根基还得是文人仕子们来。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李世民不仅仅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对理国治世更是轻车熟路。他清楚的知道现在是该和读书人搞好关系的时候了。
话说回来不管崇文馆里的人和太子身边的亲近慕僚变得如何再多武元衡与薛存诚。永远都是他最铁杆地心腹。许多的重大事件李世民都是先找这二人商议。
入主东宫十天以后李世民自己拟定了一份上表拿出来请德高望重的李勉裁夺。
李勉虽然老态龙钟行动都不方便了可是脑子还是很好使。眼睛看不清楚。李世民就亲自念给他听。
“什么你让老夫当太子太师?”李逸听到一处地方出声打断了李世民连连摆手说道“不行。老夫绝对不能堪当此任。至从颜老太师之后。朝中再无人敢担当此任。”
李世民以为李勉是在谦虚笑道:“玄卿公你本来就是我的恩师……这太子太师之职你不能胜任。那天底下就再没人能胜任了。”
“有。”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之外李勉居然说得十分地肯定。
“谁?”李世民自然是有些疑惑。
“太子可曾听说过——白衣宰相李泌?”李勉看着李世民昏黄的眼睛里却是精光闪耀。
“有!”李世民说道“我曾多次听说过此人。但是至从奉天之战后他就隐匿不出了。此人堪称本朝第一奇人。从安史之乱起数次鼎力相助以大智慧定策平贼居功甚伟。几位先帝与当今圣上。都对他恩宠有加奉为师友亲密之极是名符其实的帝王之师。他如果想要一般人梦里也想的高官厚禄那简直是唾手可得。但他却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远走隐退。据说让次奉天保卫之战稍停之后隐匿了多时的李泌曾出现在皇帝面前对他说起了一些事情。可是后来再没见他地人了。有人说他已经得道升仙或是隐居在名山大川之中不问世事。”
李勉却是呵呵的笑了起来:“这个老神棍年龄比我还小一些哪里会那么容易飞仙得道?李泌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不贪恋权势总是激流涌退。这也是为什么这数十年来任何一位皇帝都对他恩待有加地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此人绝对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说得最简单的也是殿下最熟悉的——此人在军事上的才能就非同一般。当年安史之乱爆时他就放出了南风一扫胡尘净的豪言并且真的对朝廷提出了剿灭安史叛军地战略和战术。郭子仪等人也正是听了他的计谋屡战屡胜最终才会成功。关于他为何在奉天之战后再不出现……还有一段密闻知道的人并不是太多。当时圣上担心身边无人可与殿下抗衡无论如何也不许李泌再度辞隐。于是下旨强令身在道门的李泌吃肉、娶妻。没多久李泌就借死而遁。”
李世民大感惊异:“恩师又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李勉呵呵地大笑:“当然是那个死道友自己告诉我的!”
“啊?”李世民惊喜过望“这么说恩师知道李泌现在身在何处?”
李勉拄着拐仗抚着长须呵呵地长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李世民听到此话顿时大喜过望。心下一寻思莫非李泌就在李勉家中?!
正要往旁边的侧厅里搜寻一番突然就听到书房侧堂的雅室里传来一阵爽朗而苍劲的大笑:“玄卿公啊玄卿公想不到你清善一世临死了也要出卖我这个朋友!”
语音未必雅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白色的身影出现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这人想必就是李泌了?李世民心中暗自惊叹:果然是修道之人有神仙之态啊!
但见这人头上束一领长冠须皆白面色红润饱满。眼睛清澈眼神睿智神色悠闲而又飘逸。身上穿着一袭白衣道袍手执一根青烟拂尘正施施然的朝李世民和李勉走来。
“贫道李泌见过太子殿下千岁。”李泌轻扬拂尘拱手施礼不卑不亢。
李世民连忙道:“先生快快免礼!请坐!”
李勉在一旁呵呵的笑道:“太子称呼他先生恐怕略有不妥。他现在可是名符其实的南岳道士这一次云游到了帝都我好不容易才留下来的。就差动用麻绳将他捆住了。”
三人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一番畅谈下来李世民感觉这个李泌果然是个非常之人神思敏捷学识渊搏温文而雅字字珠矶果然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谈到深处李世民也忍不住问起了李泌这个问题:“敢问先生当年为何要辞别皇帝隐居世外?”
“呵呵——”李泌失声长笑看着李勉说道“玄卿公你写了八封信力劝我回来……就是为了回答当今太子的这个问题么?”
“那你就回答吧。”李勉笑容可掬也有些兴灾乐祸的看着李泌。
尽管如此李世民也感觉有些举步维艰处处棘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还从来没有正式的主理过朝务。离京几年朝堂之上人员变化较大。几乎没有几个是他所熟悉的人。
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要治国治民当其冲的就是要与仕人搞好关系。通过仕来帮忙。现在李世民身边几乎聚集了当今大唐天下最优秀和最有实力的将军。可是文人仕子却是寥寥可数。造成这样一个局面的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年来他更多的是在征战中度过。在西川时倒是网罗了一些仕子但特别出色的也就只有韦皋、薛存诚二人。韦皋留守西川薛存诚与武元衡一起进了京。与之同来的仅有杜黄裳和李景略二人。
对于这个现状李世民感觉有些头疼。李适随时可以退位让太子监国但前提是李世民自己可以挑起这个担子来。就目前的情况看来还有难道。遥想当年秦王府里十八学士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精英栋梁都位列其中组成为了秦王最出色的智囊团。现如今人丁的确是略显单薄了一点。
李世民将眼光投向了前太子李诵留下来的太子崇文馆。
翰林院中的大学士们是皇帝的智囊参谋团;而崇文馆则是太子专用的人才幕僚储备中心了。
看来李诵也是特别注重了这个方面。崇文馆里的人不在少数。
李世民约齐了德高望重的李勉和武元衡、薛存诚、杜黄裳、李景略等人对崇文馆里的人逐一比对考察。
李勉已经八十高寿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几年。但他在朝中多年加上又是李氏皇亲。至颜真卿过后世成了当仁不让的朝中泰斗人皆仰望。李世民很庆幸总算还有这样一个老师来帮助他。再加上曾在帝都当过仕官的杜黄裳和李景略李世民要通过这些人详细了解崇文馆地这些人倒是一点也不难了。
崇文馆里的学士多达六十余人。良莠不齐。经过几天的比对考察李世民会同李勉等人挑选出了最为出色的一些人。
王丕与王叔文自然是不必说了。虽然外界对这二人评价不一但他们都是前太子李诵最忠实的幕僚能力与才华也不差。于公于私。李世民都没有将这二人弃之门外。再加上王叔文的棋艺出众王丕写得一手好字这都挺对李世民的胃口。这两个人最先加入了新任太子地幕僚团。然后二人又一致举荐了韦执宜一起加入。李世民自然是多多益善来者不拒。更何况。韦执宜也是个很有政治主见和能耐的人。
在所有崇文馆学士中名望最为卓著的无疑是竹溪六逸之一的孔巢父。此人是孔子的后代。博学多才最擅长辩论为人儒雅而忠直也颇得李世民地好感。本来这姓孔的老头子对于挤走了李诵的新任太子并无好感甚至还托病不出但李世民对他以礼相待亲自上门讨教终于用一番诚意和自己腹中的韬略才学感化了孔巢父让他答应了重新出仕。孔巢父身份地位特殊他的出仕让天下仕人对太子地风评。顿时好了许多。长安城里的官员贵族们也对他刮目相看。
在其他的一些人当中能力水平就有些参差不齐了。但是在地理方面特长突出地两个人特别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和兴趣。其中一个是贾耽。现年五十余岁。此人对地理颇有研究喜爱钻研前人的地理著作。从四年前开始。就在着手画一副当今天下最为详尽的地图——《海内华夷图》。地图不仅仅包括大唐的诸道州县甚至还远至日本、回鹘、西域和南诏。另外还在编者与地图配套的《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这两样东西如果能够完成将是一项壮举。且不说对天下的风土人情都会有个了解今后行军用兵也会大大受益。毕竟天时地利人和一项也不可缺。而李吉甫所做的与贾耽有异曲同工之妙二人也是莫逆之交。李吉甫喜欢研究水利、气候与地理对大唐国内地各州县都作了许多考察和比对。包括风土人情水利天候甚至是兵力马匹部署都做了详尽的考察和记载。
这样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都是巨大的财富。李世民对贾耽和李吉甫大加赞赏和鼓励将这两个特殊的人才也网罗到了自己身边。与此同时崇文馆中三教九流地人物不在少数。从历法到医学从军事到农桑都有涉及。虽然这些人的能力水平可能还有待提高但至少现在已经具备了良好地基础。
所以对于李诵留下来的崇文馆学士李世民的做法是:照单全收。绝不让他们有人走茶、凉树倒猢狲散的感觉。与此同时张榜结文招贤纳仕但凡有一技之长或是学识出众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来东宫自荐。与此同时李世民也鼓励自己身边的人多为自己举荐贤能之人多多益善。举荐得好必当赏赐;就算举荐不得当也没有任何的惩罚。
东宫崇文馆就像是一颗逐渐变亮的星辰将太子的光芒撒向了华夏大地。从长安开始天下的仕人学子和有志能人如同过江之鲫向太子身边靠拢而去。
其实李诵当年也曾费尽心力招揽名士能人。可他这个太子完全没有李世民的霸道和胆魄。李诵虽然是李适的长子但是他也不敢在自己的父皇面前做得太过明显了不敢做出什么大的动作。就算招纳幕僚也是谨小慎微生怕惹了自己那个多疑的父亲不高兴。现在李世民可就不同了根本不必顾忌任何人的感受——只管狮子大开口无比贪婪的招贤纳仕就是。招得越多天下仕人对太子的评价就越好自己地地位就越稳固实力就越雄厚。他日登基之后。根基就越牢靠。
打天下要靠军马和将军治天下和稳根基还得是文人仕子们来。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李世民不仅仅是马上得天下的皇帝对理国治世更是轻车熟路。他清楚的知道现在是该和读书人搞好关系的时候了。
话说回来不管崇文馆里的人和太子身边的亲近慕僚变得如何再多武元衡与薛存诚。永远都是他最铁杆地心腹。许多的重大事件李世民都是先找这二人商议。
入主东宫十天以后李世民自己拟定了一份上表拿出来请德高望重的李勉裁夺。
李勉虽然老态龙钟行动都不方便了可是脑子还是很好使。眼睛看不清楚。李世民就亲自念给他听。
“什么你让老夫当太子太师?”李逸听到一处地方出声打断了李世民连连摆手说道“不行。老夫绝对不能堪当此任。至从颜老太师之后。朝中再无人敢担当此任。”
李世民以为李勉是在谦虚笑道:“玄卿公你本来就是我的恩师……这太子太师之职你不能胜任。那天底下就再没人能胜任了。”
“有。”出乎李世民的意料之外李勉居然说得十分地肯定。
“谁?”李世民自然是有些疑惑。
“太子可曾听说过——白衣宰相李泌?”李勉看着李世民昏黄的眼睛里却是精光闪耀。
“有!”李世民说道“我曾多次听说过此人。但是至从奉天之战后他就隐匿不出了。此人堪称本朝第一奇人。从安史之乱起数次鼎力相助以大智慧定策平贼居功甚伟。几位先帝与当今圣上。都对他恩宠有加奉为师友亲密之极是名符其实的帝王之师。他如果想要一般人梦里也想的高官厚禄那简直是唾手可得。但他却身在朝堂。心在山川天下稍有安定。就退步抽身远走隐退。据说让次奉天保卫之战稍停之后隐匿了多时的李泌曾出现在皇帝面前对他说起了一些事情。可是后来再没见他地人了。有人说他已经得道升仙或是隐居在名山大川之中不问世事。”
李勉却是呵呵的笑了起来:“这个老神棍年龄比我还小一些哪里会那么容易飞仙得道?李泌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不贪恋权势总是激流涌退。这也是为什么这数十年来任何一位皇帝都对他恩待有加地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此人绝对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奇才!说得最简单的也是殿下最熟悉的——此人在军事上的才能就非同一般。当年安史之乱爆时他就放出了南风一扫胡尘净的豪言并且真的对朝廷提出了剿灭安史叛军地战略和战术。郭子仪等人也正是听了他的计谋屡战屡胜最终才会成功。关于他为何在奉天之战后再不出现……还有一段密闻知道的人并不是太多。当时圣上担心身边无人可与殿下抗衡无论如何也不许李泌再度辞隐。于是下旨强令身在道门的李泌吃肉、娶妻。没多久李泌就借死而遁。”
李世民大感惊异:“恩师又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李勉呵呵地大笑:“当然是那个死道友自己告诉我的!”
“啊?”李世民惊喜过望“这么说恩师知道李泌现在身在何处?”
李勉拄着拐仗抚着长须呵呵地长笑:“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李世民听到此话顿时大喜过望。心下一寻思莫非李泌就在李勉家中?!
正要往旁边的侧厅里搜寻一番突然就听到书房侧堂的雅室里传来一阵爽朗而苍劲的大笑:“玄卿公啊玄卿公想不到你清善一世临死了也要出卖我这个朋友!”
语音未必雅室的门被轻轻推开。一个白色的身影出现在了李世民的面前。
这人想必就是李泌了?李世民心中暗自惊叹:果然是修道之人有神仙之态啊!
但见这人头上束一领长冠须皆白面色红润饱满。眼睛清澈眼神睿智神色悠闲而又飘逸。身上穿着一袭白衣道袍手执一根青烟拂尘正施施然的朝李世民和李勉走来。
“贫道李泌见过太子殿下千岁。”李泌轻扬拂尘拱手施礼不卑不亢。
李世民连忙道:“先生快快免礼!请坐!”
李勉在一旁呵呵的笑道:“太子称呼他先生恐怕略有不妥。他现在可是名符其实的南岳道士这一次云游到了帝都我好不容易才留下来的。就差动用麻绳将他捆住了。”
三人都呵呵的笑了起来。
一番畅谈下来李世民感觉这个李泌果然是个非常之人神思敏捷学识渊搏温文而雅字字珠矶果然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谈到深处李世民也忍不住问起了李泌这个问题:“敢问先生当年为何要辞别皇帝隐居世外?”
“呵呵——”李泌失声长笑看着李勉说道“玄卿公你写了八封信力劝我回来……就是为了回答当今太子的这个问题么?”
“那你就回答吧。”李勉笑容可掬也有些兴灾乐祸的看着李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