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的十天之内一场巨大的民潮风暴袭卷了大唐天下。从直接面对吐蕃的西川、凤翔等地到朝廷中央所在的关内长安再到山南、江南甚至是正在闹叛乱的淮西、河北等地。只要是大唐的子民此刻都在讨论同一个话题——与吐蕃是战是和。当然所谓的和其实是蒙受羞辱的屈膝退让。

    西川成为了举国注目的焦点汉王成了全天下人都在翘观望的核心。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却在汉王府后院的凉亭里轻拂筝琴安之若素。他微闭着眼睛不急不徐的拔动筝弦让一曲《高山流水》倾泄而出。墨衣在一旁奏箫合鸣音如天籁。吴月琳在一旁静静的倾听苏菲儿静静的伺候侍奉茶水。

    一切看起来都十分的悠闲。与外界的狂热与激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

    一曲终了吴月琳轻轻的鼓声掌来说道:“殿下与独孤姐姐的合奏果然出神入化。令人佩服!”

    李世民微微一笑:“哪比得上你的舞姿优美。说起来已经有些日子没有看你跳舞了。今日难得如此悠闲不如舞一曲来看看?”

    吴月琳略看了墨衣一眼说道:“殿下……你当真一点也不急吗?”

    李世民笑了一笑:“有些事情急是急不来的。只有等火候到了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那些公事你们就不要过问了。平常是什么样子现在也应该是什么样子。要是我自己的家人都惊慌的乱了起来汉王府还怎么能镇得住阵角?”

    墨衣虽然心乱如麻这时也强作镇定说道:“殿下说得是。月儿妹妹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伺候好殿下别的不要去过问了。殿下其实压力很大心中已经郁结成一片了。回到家中就让他舒坦一些吧。没必要让他又想起那些事情。”

    吴月琳也是聪明伶俐之人这时幡然醒悟说道:“姐姐说得是。好吧我去更衣。今日就为殿下和姐姐献上一舞。”说罢就回房更换舞服去了。

    李世民长长的吁了一口气看向墨衣:“谢谢你。”

    墨衣坐到他身边来:“何以言谢?要说谢我整个人都是你救回来的岂不是要一天谢到晚了?”

    正在这时。俱文珍跑了进来说武元衡和薛存诚求见。

    李世民微一省神心中激荡了一下想道:他们二人有一阵子没来过了。相信应该是有大事生了才是。

    “请他们到我书房。”李世民拍了一下墨衣的手。“你和月琳就在这里歇着。我去办些事情。”

    墨衣点了点头心里却是一阵突突地跳。她知道虽然这十天以来。汉王都深藏在王府里没有出过门但是外面却一刻也没有安静过。武元衡和薛存诚这两个最重要的幕僚这时候来访肯定是与吐蕃的事情到了决断的时刻了。

    不管事情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墨衣都清楚自己将被推到风口浪尖暴露在大唐所有人的眼前。不管汉王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她都会有一种拖累了汉王的感觉。这种感觉曾一度让他差点崩溃。好在汉王和吴月琳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旁边劝慰安抚她。才让她安静了下来。也就是在这时候她自己心中也有了一些想法和念头觉得不应该自暴自弃要积极地去帮汉王一些什么才对。

    李世民到了书房武元衡和薛存诚已经在此等候。

    “什么事情?”李世民单刀直入的问。他看得出。二人今天的神色也略有一些紧张。

    薛存诚上前一步说道:“殿下应该是时机到了。现在。蜀中的抗战情绪极度高涨。仕人百姓们全都自的团结了起来强烈支持汉王殿下抗旨与吐蕃一战。青壮们自带军器粮草踊跃参军。各州县地军镇衙门全都人满为患军营里根本容纳不下了。老弱妇孺都自的为军队做起了后勤搬运粮草缝制军服军被。不管是仕人百姓都在慷慨的捐献钱粮。十天以来成都府里聚集了十几万外地涌来的百姓全是声援殿下并来请战的。成都地大街小巷上每天都有不少于二十批次群情激昂的人潮在奔涌。为了防止引混乱成都尹韦皋只得下令暂时关闭了成都大门并派出了近万名官兵在城内维护治安。就算如此成都城外现在也聚集了近十万人。仕人百姓们在城外扎下了临时帐篷每天都在城下高喊要殿下抗旨与吐蕃一战。”

    李世民略微点了点头:“这是我们西川自己的情况。其实就算是所有地蜀人全都团结成了一块也是拗不过朝廷的。毕竟西川只是大唐版图上的很小一块。如果仅仅是动西川就能与吐蕃一战我早就不会安坐在府中不动弹了。伯苍是不是有外面的消息到了?”

    武元衡一拱手:“殿下英明!今日臣下收到了三个军镇送来的密信殿下请看。”

    李世民心中一激动:“好!”

    展开信笺来看果然是李晟、浑、李怀光等三人送来的密信。信中他们说在凤翔、泾原以及朔方这些地方军民群情如潮反战情绪极度高涨。他们说只要汉王肯挺身而出抗旨迎击吐蕃他们三人都会舍弃一切誓死追随汉王与吐蕃决一死战!

    李世民一掌重重拍在桌上:“实在是太好了!有了这三员大将相助从旁牵制或是威胁吐蕃我西川的胜算将大增!”

    “不仅如此!”武元衡也略有些激动又拿出了一叠折子说道:“以山南西道节度使严震为剑南道、山南道、关内道甚至包括江南道的二十余位节度使、观察使、团练全都来了帖子。他们都表示会暗中支持汉王与吐蕃决一死战。以严震为例他就慷慨表示。宁原蒙受朝廷与皇帝地重处也要强力支持汉王。现在他已派大将马勋整点好了二万人马带足了粮食辎重整装待。只要汉王振臂一呼山南西道节度将会竭尽全力的帮助殿下抗击吐蕃。”

    薛存诚连忙补充道:“还有其他的许多节度使。虽然没有像严震那样明确表示会派兵相助但都愿意资助粮草军器。相信到了必要的时候他们也会派兵马前来。只不过远近不同这些不能作为真正的依靠。重要地是这一次汉王如果真的抗旨而行。也至少可以得到最大地舆论支持。真的是人心所向民心不可违啊!我远远没有想到这一次居然在整个大唐境内都掀起了一股如此强烈的抗战风潮。据闻连远在淮西和河北的那些叛王。都已经表示如果大唐真的要跟吐蕃决战他们也会自去王号重归大唐。现在看来。这已经不是一场简单地战争了。而是真的演变成了华夏民族抗击外辱的一场生死决战。”

    “还有这种事情?连李希烈那些叛将都声称表示支持我与吐蕃一战了?”李世民愕然一惊寻思了半晌说道“看来这一次的事情已经是闹得足够大了。大到已经让皇帝下不了台阶。同样我也再没了选择和后退的余地。”

    “既然没了后退地余地那就绝对反击吧!”薛存诚颇有几分激动的说道“圣旨。相对于整个民族的利益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殿下这时候正是斩获天下人心的大好时机!”

    武元衡却是一如既往的冷静他说道:“殿下刚刚那句话说得有道理。事情闹得越大。皇帝越没了台阶可下。既然他没了台阶殿下何不给他一个?”

    李世民微眯着眼睛。目光一阵闪烁。寻思了片刻说道:“言之有理。不管怎么样不能让大唐陷入无朝廷或是反朝廷状态。全国上下民意如潮皇帝没理由不知道。这个时候我不如再次上书一回请求皇帝收回成命下令让我与吐蕃决一死战。这样一来大唐地子民才会更有凝聚力。而我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了。无论如何天下大局地安定才是最重要的。纵然我可以抗旨逆行而且还能收获大量的人心。但是与此同时也会让仕人百姓对皇帝和朝廷失去信任。看到没有李希烈等人其实也是在借这件事情大做文章。如果我真的鲁莽的抗旨胡来就会给这些叛臣们可趁之机。到时候外敌未除我大唐自己肯定会乱成一团。眼下朝廷虽然黯弱但我们还需要他的给的一面旗号以号令天下。名正则言顺这对我们才会更加有利。”

    武元衡与薛存诚各自思索了一下齐声说道:“言之有理!”

    “事不宜迟我即刻修书!”李世民坐了下来马上挥动了笔墨。一边写一边说道“下令:让韦皋一定要安抚好成都府的百姓。越是战乱越不能荒废了民生。疏散集中在成都地百姓让他们各归家园操持生活。就算是要打起仗来我们也还需要百姓们提供后续供给。所以民生不可荒废。”

    武元衡与薛存诚也坐了下来将李世民说的话全都拿笔记下。

    “再令:剑南西川节度治下所有军镇即日起进入紧急备战状态。与此同时各州县衙门要加强治安、安抚百姓严防有歹人趁机作乱防止出民变和大规模的百姓恐慌。”

    “资明你以汉王的名义回书给李晟、浑、李怀光与严震等节度使。让他们全都稍安勿躁静等半月。在此之前不要有任何的异常举动。如果我所料不错地话这一回皇帝和朝廷肯定会准了我的请求。所以让他们按捺下来静候佳音。”

    “伯苍你今天就可以去维州了接替代理刺史高固掌维州刺史之职统辖汉、维二州地所有军政民生。时间过得很快吐蕃人要纠集三十万大军然后从高原杀扑过来相信也用不了两个月的时间。之前我们定下的军事作战计划现在可以渐渐的暗中执行了。记住不要让汉、维二地出现什么流言说本王已经抗旨决定与吐蕃一战了。”

    书信写完李世民放下笔下吁了一口气说道:“这份奏折事关重大。六百里加急直递长安。务必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让皇帝看到。”

    武元衡与薛存诚一起领命各自忙碌去了。

    书房里李世民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却忍不住一阵热血沸腾。时候终于到了。从一场突变的维州战事到引大唐与吐蕃全面一战……不得不说的确是有些点意外。但是也正是从这点意外之中李世民看到了大唐的希望。

    不管大唐已经是如何的衰败了但华夏民族的魂魄仍然坚强、仍然挺立。在遭受外敌欺辱的时候大唐的子民们空前的团结了起来。众志成城一致对外。果真是多难兴国。大唐繁荣富庶了数十年百姓子民们都有些难免耽于享乐没了危机意识。现在江山残败社稷蒙尘世人又都幡然警醒开始了绝地反击。

    唯一可恨的是连番的失败和战乱已经将李适为代表的那些皇族贵戚吓破了胆。他们害怕战争、不敢抗争只想着堪受凌辱的苟且偷生以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和安逸生活。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徐徐吐出喃喃自语道:“李适为了天下大局和保住李氏王朝的威仪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台阶为你挽救颜面了。希望你……能体会到我的苦心。说得不好听一点如果你还想在皇位上多呆几天就不要再犯傻了。”

章节目录

残唐重生李世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寻香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97章 最后一次-残唐重生李世民 寻香帅,残唐重生李世民,笔趣阁并收藏残唐重生李世民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