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难忘的日子
锣鼓喧天,红旗飞舞,游行的队伍人山人海。
1976年的十月,是“胜利的十月”,“金色的十月”,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贵子手举学校分的彩色三角旗,随着游行的队伍缓缓走动,时而振臂高呼。
打到“四人帮”!
打到王洪文!
打到张春桥!
打到**!
打到姚文元!
坚决拥护英明领袖华主席英明果断措施!
打到王、张、江、姚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声音此起彼伏,声势灼灼*人,有一种砸不烂“四人帮”不罢休的感觉。
当时好多小学年级的学生把打到王、张、江、姚“四人帮”里的“江姚”含糊不清的喊成“傋羊”。
贵子心想感情他们把王、张想成一公一母了,要不怎么喊“傋羊”,不禁暗喜。
接下来的日子里新一轮的批判“四人帮”的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批林批孔的专栏改为批判“四人帮”专栏,大家争先恐后写批判稿,写的张数越多越好,越能揭露深刻。
多数学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批判,急中生智,找来报纸勾勾画画,拼凑成章,好在当时的报纸上都是批判“四人帮”的文章,每人摘录个五七六篇的不成问题,抄重了也没关系,字写整齐了就好。
教室的专栏一个星期一换,内容是千篇一律批判“四人帮”的。
贵子天天埋头在报纸里,犹如当今的网上寻宝。
一日突然现郭沫若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格式与众不同,欣然抄下: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一枕梦荒梁。
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意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这诗当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还编成豫剧演出,再后来编入小学教材。
贵子为自己当时的新现骄傲不已。
“四人帮”的倒台同时也宣告了文化的革命的结束,视为“毒草”的《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岩》等大型歌舞剧及电影陆续开始热播。
王坤,郭兰英,田华,王玉珍等老一辈艺术家重新出山,流传至今的《绣金匾》就是郭兰英老师当时的杰出唱段。
贵子吃完早饭,嘴里哼着昨晚刚看过的影片《洪湖赤卫队》主题歌朝学校走去。
“洪湖水呀浪大浪,洪湖岸边是呀是家乡,清早儿,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还喝玉米汤哦……”贵子唱着唱着忘词了,糊弄着过去了。
落实政策。
贵子刚到学校还没落座,前排的苏阳利就拿着一份报纸走过来说道:“高主席,以后你不能叫“我羔子”了,报纸上都改叫“公社社员”了。
贵子接过报纸认真看了起来。
……
考虑到我国农村完成土地改革和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地主、富农分子经过二十多年以至三十多年的劳动改造,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对地、富分子的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的成份问题,作了适合新的情况的相应规定。中央认为,落实好这方面的规定,将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决定指出,除了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至今还没有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家分子以及反、坏分子,经过群众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家分子以及反、坏分子,经过群众评审,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一律摘掉帽子,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他们本人的成份一律定为公社社员,享有同其他社员一样的待遇。今后,他们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主要应看本人的政治表现,不得歧视。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应一律为社员,不应再作为地主、富农家庭出身。
贵子看完指着报纸上的一行字说:“看到没,要经过群众评审,县革命委员会批准才行,着什么急?好好表现,提前摘帽!”
贵子嘴上虽然这样说,但隐隐感觉到形势在生变化。
苏阳利出生在地主家庭,这种称呼是出生带来的,抹也抹不掉。从他懂事起就被大家称为“地主羔子”,但从没体会过地主儿子的享受,在一种被歧视和环境压抑中煎熬到现在能不急吗?这则消息对苏阳利来说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一点不过分。
苏阳利看到了希望,感激之情悠然而生,同时心酸的往事历历在目……
有一年秋天,大队开批斗会。
爸爸被脱下打着补定的上衣,光着膀子,脖子上挂着两个四斤多重的地瓜,两只地瓜用一根很细的铁丝拴着,细铁丝深深勒着爸爸的脖子。
村里的民兵连长使劲压爸爸的脖子,直*爸爸老实交代反革命罪行。
爸爸面对全村的社员群众,头低的很深,已经到了无法再低的程度,两只腿直打哆嗦……
在苏阳利幼小的心灵里,爸爸是一个老实本份的人,从不多言多语,只知道下地干活,脏活累活抢着干,从未见过爸爸与反革命分子有过来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阳利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原来自己的出身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任你怎么努力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每次听到“地主羔子’的称呼时犹如一根钢钉刺进自己的心中,一种欲死不能,欲哭含泪的日子伴随着自己从记事到现在。
大家看到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陆续平凡了冤假错案,恢复了高考制度,延续了十几年“臭老九”称呼的知识分子逐渐演变为当今的“香老三”。
一日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贵子看到一辆崭新的摩托车从眼前飞驶过,然后停在了高有家的门口,贵子好生羡慕。
更吸引眼球的是车后座上坐着一位二十刚出头的妇女,怀抱一婴儿。
妇女着装新潮,秀飘肩,眉目清秀。
骑车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人长的清瘦干练,穿戴干净利落,远处看,着装衬托下的岁数比实际年龄年轻好多。
贵子心想,这一家三代其乐融融,够浪漫的。
其实贵子想错了,不是三代,是两代。
下午听高有讲述了一段关于他亲娘舅的故事……
舅舅家住县城,原来在一个农场任会计,人老实本份,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原则性很强,后来被提拔为农场党支部书记。
文革开始后,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舅舅也未能逃脱厄运。
舅舅从此离开了辛勤工作的岗位,带着凄凉和无奈一人独自去了北大荒,多年不见音信,后来舅母也带着孩子改嫁他人。
四人帮被粉碎后,随着老干部平反昭雪,舅舅很快被安排在乡粮管所担任主任,多年的压抑和愤怒释放后,舅舅拼命的为党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下属的一致好评。
舅舅多年独身无家室,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已成习惯,做饭洗补样样都行。
由于舅舅夜以继日的工作,生活已无规律,一次因为胃疼的厉害,难以招驾去了县医院,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穿孔,需要住院手术。
在手术和疗养期间,本所的出纳员胡小芳跑前跑后,倒水送饭,日夜精心照料。
舅舅出院上班后,胡小芳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仍然抽空帮舅舅作些日常生活的杂事,照顾着舅舅。
日久天长两人互有好感,舅舅的同学一日前来看望多年未能见面的舅舅,看出了两人之间的心思,挺身而出,愿做鸳鸯桥。
开始舅舅顾虑很多,自己已大把年纪,小芳还是一姑娘,悬殊太大,周围影响也不好。
说起来这胡小芳胆子也够大的,那年代不顾风言风语,顶着家庭、社会的种种压力痴心不改,一直追随着舅舅到今天也算得上女流之辈。
舅舅举行婚礼的时候,小芳家的父母没有到场,小芳的父母不愿让女婿的年龄和自己不分上下,会很尴尬,很没面子。
听完故事,贵子陷入了深思…………
锣鼓喧天,红旗飞舞,游行的队伍人山人海。
1976年的十月,是“胜利的十月”,“金色的十月”,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贵子手举学校分的彩色三角旗,随着游行的队伍缓缓走动,时而振臂高呼。
打到“四人帮”!
打到王洪文!
打到张春桥!
打到**!
打到姚文元!
坚决拥护英明领袖华主席英明果断措施!
打到王、张、江、姚四人帮反革命集团!
声音此起彼伏,声势灼灼*人,有一种砸不烂“四人帮”不罢休的感觉。
当时好多小学年级的学生把打到王、张、江、姚“四人帮”里的“江姚”含糊不清的喊成“傋羊”。
贵子心想感情他们把王、张想成一公一母了,要不怎么喊“傋羊”,不禁暗喜。
接下来的日子里新一轮的批判“四人帮”的运动就此拉开序幕。
批林批孔的专栏改为批判“四人帮”专栏,大家争先恐后写批判稿,写的张数越多越好,越能揭露深刻。
多数学生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批判,急中生智,找来报纸勾勾画画,拼凑成章,好在当时的报纸上都是批判“四人帮”的文章,每人摘录个五七六篇的不成问题,抄重了也没关系,字写整齐了就好。
教室的专栏一个星期一换,内容是千篇一律批判“四人帮”的。
贵子天天埋头在报纸里,犹如当今的网上寻宝。
一日突然现郭沫若的《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格式与众不同,欣然抄下: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一枕梦荒梁。
野心大,阴谋毒,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意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这诗当时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还编成豫剧演出,再后来编入小学教材。
贵子为自己当时的新现骄傲不已。
“四人帮”的倒台同时也宣告了文化的革命的结束,视为“毒草”的《东方红》,《洪湖赤卫队》,《红岩》等大型歌舞剧及电影陆续开始热播。
王坤,郭兰英,田华,王玉珍等老一辈艺术家重新出山,流传至今的《绣金匾》就是郭兰英老师当时的杰出唱段。
贵子吃完早饭,嘴里哼着昨晚刚看过的影片《洪湖赤卫队》主题歌朝学校走去。
“洪湖水呀浪大浪,洪湖岸边是呀是家乡,清早儿,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还喝玉米汤哦……”贵子唱着唱着忘词了,糊弄着过去了。
落实政策。
贵子刚到学校还没落座,前排的苏阳利就拿着一份报纸走过来说道:“高主席,以后你不能叫“我羔子”了,报纸上都改叫“公社社员”了。
贵子接过报纸认真看了起来。
……
考虑到我国农村完成土地改革和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地主、富农分子经过二十多年以至三十多年的劳动改造,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对地、富分子的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的成份问题,作了适合新的情况的相应规定。中央认为,落实好这方面的规定,将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决定指出,除了极少数坚持反动立场、至今还没有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家分子以及反、坏分子,经过群众改造好的以外,凡是多年来遵守政府法令、老实劳动、不做坏事的地主、富家分子以及反、坏分子,经过群众评审,县革命委员会批准,一律摘掉帽子,予农村人民公社社员的待遇。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农村人民公社社员,他们本人的成份一律定为公社社员,享有同其他社员一样的待遇。今后,他们在入学、招工、参军、入团、入党和分配工作等方面,主要应看本人的政治表现,不得歧视。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社员的子女,他们的家庭出身应一律为社员,不应再作为地主、富农家庭出身。
贵子看完指着报纸上的一行字说:“看到没,要经过群众评审,县革命委员会批准才行,着什么急?好好表现,提前摘帽!”
贵子嘴上虽然这样说,但隐隐感觉到形势在生变化。
苏阳利出生在地主家庭,这种称呼是出生带来的,抹也抹不掉。从他懂事起就被大家称为“地主羔子”,但从没体会过地主儿子的享受,在一种被歧视和环境压抑中煎熬到现在能不急吗?这则消息对苏阳利来说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一点不过分。
苏阳利看到了希望,感激之情悠然而生,同时心酸的往事历历在目……
有一年秋天,大队开批斗会。
爸爸被脱下打着补定的上衣,光着膀子,脖子上挂着两个四斤多重的地瓜,两只地瓜用一根很细的铁丝拴着,细铁丝深深勒着爸爸的脖子。
村里的民兵连长使劲压爸爸的脖子,直*爸爸老实交代反革命罪行。
爸爸面对全村的社员群众,头低的很深,已经到了无法再低的程度,两只腿直打哆嗦……
在苏阳利幼小的心灵里,爸爸是一个老实本份的人,从不多言多语,只知道下地干活,脏活累活抢着干,从未见过爸爸与反革命分子有过来往。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阳利渐渐明白了一些道理,原来自己的出身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任你怎么努力都是改变不了的事实,每次听到“地主羔子’的称呼时犹如一根钢钉刺进自己的心中,一种欲死不能,欲哭含泪的日子伴随着自己从记事到现在。
大家看到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陆续平凡了冤假错案,恢复了高考制度,延续了十几年“臭老九”称呼的知识分子逐渐演变为当今的“香老三”。
一日中午放学,回家的路上,贵子看到一辆崭新的摩托车从眼前飞驶过,然后停在了高有家的门口,贵子好生羡慕。
更吸引眼球的是车后座上坐着一位二十刚出头的妇女,怀抱一婴儿。
妇女着装新潮,秀飘肩,眉目清秀。
骑车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男人,人长的清瘦干练,穿戴干净利落,远处看,着装衬托下的岁数比实际年龄年轻好多。
贵子心想,这一家三代其乐融融,够浪漫的。
其实贵子想错了,不是三代,是两代。
下午听高有讲述了一段关于他亲娘舅的故事……
舅舅家住县城,原来在一个农场任会计,人老实本份,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原则性很强,后来被提拔为农场党支部书记。
文革开始后,一大批老干部被打倒,舅舅也未能逃脱厄运。
舅舅从此离开了辛勤工作的岗位,带着凄凉和无奈一人独自去了北大荒,多年不见音信,后来舅母也带着孩子改嫁他人。
四人帮被粉碎后,随着老干部平反昭雪,舅舅很快被安排在乡粮管所担任主任,多年的压抑和愤怒释放后,舅舅拼命的为党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和下属的一致好评。
舅舅多年独身无家室,生活上自己照顾自己已成习惯,做饭洗补样样都行。
由于舅舅夜以继日的工作,生活已无规律,一次因为胃疼的厉害,难以招驾去了县医院,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穿孔,需要住院手术。
在手术和疗养期间,本所的出纳员胡小芳跑前跑后,倒水送饭,日夜精心照料。
舅舅出院上班后,胡小芳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仍然抽空帮舅舅作些日常生活的杂事,照顾着舅舅。
日久天长两人互有好感,舅舅的同学一日前来看望多年未能见面的舅舅,看出了两人之间的心思,挺身而出,愿做鸳鸯桥。
开始舅舅顾虑很多,自己已大把年纪,小芳还是一姑娘,悬殊太大,周围影响也不好。
说起来这胡小芳胆子也够大的,那年代不顾风言风语,顶着家庭、社会的种种压力痴心不改,一直追随着舅舅到今天也算得上女流之辈。
舅舅举行婚礼的时候,小芳家的父母没有到场,小芳的父母不愿让女婿的年龄和自己不分上下,会很尴尬,很没面子。
听完故事,贵子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