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字元子宣城太守彝之子也。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面有七星。选尚南康长公主拜驸马都尉袭爵万宁男除琅邪太守累迁徐州刺史。温与庾翼友善恆相期以宁济之事。翼尝荐温于明帝曰:“桓温少有雄略愿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托其弘济艰难之勋。”——

    引言摘述

    曾华放出一颗重磅炸弹把众人炸得晕晕乎乎。除了桓温在那里低不语刘惔在那里闭目养神袁乔在那里点头微笑其余的人都是带着各色神情直视着曾华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可是曾华却坐在那里面不改色好像那句话不是自己说的居然安然地端起茶几前的茶杯悠然地喝起茶来了。看来刚才长篇大论着实浪费了他不少口水现在要好好补充一下。

    在一阵沉寂之后还是益州刺史周抚打破了僵局。他看了一眼旁边主座的桓温开口直问道:“曾公子为何如此说呢?”

    “做大事者必定会在青史上留下一笔。但是史书都是胜利者书写你赢了固然可以流芳百世输了就免不了遗臭万年了。成王败寇就是这么一回事。”曾华放下茶杯正色巍然回答道。

    看到众人若有所思纷纷在那里暗自点头曾华继续说道:“周公要是在流言蜚语横行时病死或者讨伐管蔡失利你说他还会流芳百世成圣人之名吗?王莽在谦恭未篡时去世或者篡位成功新朝延续他还会遗臭万年背欺世篡位之罪吗?”

    此言一出众人不由更加大惊失色有的怒有的惊有的却是暗叹。虽然晋朝的名士都是狂妄不羁但是这位从西域归来的世家子弟看上去没有一点名士风范却想不到比名士还狂妄居然说起这种谁也不敢轻言的话。但是这里最大的老大桓温却闻言抬起头愣愣地看着曾华眼睛里不停地闪烁着异样的光芒看上去一点都没有因为曾华的这句话而不高兴反而有些赞许的神色。

    既然老大都不说话大家也不好出言驳斥问罪于是屋里一片寂静只听到屋外有知了在拼命地喊叫。

    看到大家不说话了曾华好像生怕冷了场又蹦出一句话往滚开的油锅倒一碗水进去看你沸腾不沸腾。

    “曾某只想做大事却不敢担保能否成大事更加不敢去想今后能否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不过人生在世总要做点事情不能为了是不是会流芳还是遗臭就畏缩不前。成事在天但却谋事在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男儿大丈夫就当如此!”

    “好!好!好!”听完曾华的话桓温猛然连连击节大声说了三个好字神情慷慨激昂。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而袁乔却在喃喃地念着这两句诗转而抬头神情复杂地看着曾华。

    而刘惔却突然睁开微闭的眼睛含笑看着曾华谈谈地说道:“看来叙平你是语不惊人誓不休呀!”

    的确曾华的话过于惊世骇俗剩下的众人互相看了一眼传达着自己的惊恐还有按抑不住的深思遐想依然没有说话大堂又陷入一片沉寂。

    “好了这些都是闲话说过听完就算了。”最后还是桓温开口打破了沉寂看来桓温的心里对曾华的话是非常赞叹了开口把这段惊世的谈话轻轻地揭过了也给众人一个足够的暗示。“现在我们谈一下正事。”

    “三位公子都是世家忠良之后而且都是菁英栋梁。今护送流民回归我朝如此肝胆忠心自是一番功绩我等会上表朝廷请皇上传诏封赏以彰天下。”

    回过神来的众人心里明白这三人都是高门世家子弟此次南下归朝朝廷自然会有一番厚赏。毕竟是因为司马家出了乱子才让中原沦陷百家蒙尘。建康城里的那些司马家的看到这些千辛万苦还要追随过来的世家子弟估计除了愧疚就只剩下感动了。虽然这些都是大家心里猜想的但是不管皇上陛下(他才两三岁估计想的也不多)怎么想这闲职高位是少不了的。

    尤其是那位从西域万里之遥来归朝的曾家子弟带给南方晋王朝的除了天下归心恩德远播之外还能用什么词句来形容呢?朝廷不拿点东西来封赏这可感天地日月的昭然忠诚怎么说得过去呢?天下万民都可在睁着眼看着呢?

    而且还有这位刘惔彷佛改了性子一样前段时间拼命为曾华等人摇旗呐喊频频给朝中重臣好友去信为曾华、张寿、甘芮三人扬名造势。没人敢轻视这位脾气古怪的名士他可是当今名士翘在名士圈里是一言九鼎。而且不但和辅政大臣录尚书事何充关系良好更在另一位辅政大臣会稽王司马昱属下当幕僚清客多年关系不是一般的铁。

    再从今天的形势看桓温估计已经和这位曾家子弟惺惺相惜铁了心要把他拱上高位。而另一位实权派大佬江夏相袁乔和桓温的关系不错基本是跟着桓温走的。而且从今天的表现来看这位喜怒不形于色的高人应该也被曾华给打动了看上去对这位曾华也是隐隐赞许有嘉。看来曾华注定要成为晋王朝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正当各路神仙在心中暗自盘算的时候张寿、甘芮两人相视一眼互相一点头突然同时站起身来越上一步走到厅中面向桓温抱拳恭敬地说道:“回桓大人我二人不求高官厚禄只愿能为叙平兄随从!”语气异常坚决。

    此话一出众人一片愕然。

    张寿、甘芮两人可不是一般的世家子弟虽然曾华是西域过来的忠义之士但是家世背景还是不如这二人毕竟那里离得太远了。尤其是甘芮先祖父可是当朝的先梁州刺史甘卓要不是他在襄阳牵制王敦早就把建康翻了个。这是什么功劳这是拥朝廷保社稷的大功!后来虽然甘卓蒙难朝廷还是在王敦死后追赠甘卓为骠骑将军谥曰敬。现在他唯一的后人回来了自然跑不了一番厚赏。要是朝廷不赏甘卓治襄阳多年遍布荆襄的众多门生故吏也不会答应呀。这才过去多少年?这些人都还在各地充任要职。

    但是这二人却突然声明说甘为曾华随从属下这不是故意告诉朝廷曾华的官职你们自己好好考虑一下不要丢人就行了。

    桓温颇有深意地看了一眼曾华问道:“曾公子是如何想的?”

    我还能怎么想?这张寿、甘芮哥俩一声不响就把自己推到火炉上烤了。我知道你们服我想奉我做老大但是咱们哥几个关上门分大小用不着全抖在外面非把我给架上去这样很容易让人误会是拉帮结派搞小组织小党派这样是不利于团结的。

    曾华站在那里只有苦笑了。他略一沉思说道:“桓大人我听说这几年南入荆襄之地的北方流民有近十万之众我等也是流亡南归之人知道其中辛苦而且一路走来对流民也是颇有感情。曾某斗胆请桓大人为在下上表朝廷我等三人愿率领荆襄流民就地屯田也算是为朝廷报以绵薄之力。”

    好!众人不由叫了声好。

    桓温、袁乔和刘惔正为这近十万流民头痛。这些流民都是经历九死一生回归南朝一个处理不好那就寒了天下人的心。但是这些流民又各有戒心排斥朝廷官员而且和当地居民也频频有冲突如果没有得力官员约束他们时间久了早晚要出事。

    现在这三位在荆襄北地流民中传有盛名、颇有声望的世家子弟愿意出来承担这个责任这不是雪中送炭吗?桓温现在觉得曾华就象是一件贴心小棉袄。(汗!)

    不过相比桓温赞许的脸色刘惔却只是点点头然后依旧保持着关老子鸟事的无动于衷的神色真是一代名士呀!

    而且桓温还有一个心思和另外两个没有流民心事的益州刺史周抚、龙禳将军朱焘想的差不多。那就是这次朝廷封赏的话要是全给闲职的话恐怕天下人就会有闲话了。人家千辛万苦跑过来一来你就把人家晾在一边了这个“闲名”朝廷可不敢担。但是给个实缺1吧现在一个萝卜一个坑你顶上去了总有人不乐意退下来。而且还有很多世家子弟在后面排着队呢!不能因为你是“海归”就可以加塞!这样会寒了数以千计立志为大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世家子弟们的心如此下去会国将不国严重动摇晋王朝的根基。

    现在曾华却主动提出去带领流民屯田这个偏门冷场的实缺你就是给的再大也没人有意见因为现在还没有那位世家子弟愿意挺身而出接这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全心全意管理这近十万荆襄北地流民。

    这个年轻人真是不错!众人心里不由暗自赞叹道。

    但是唯独江夏相袁乔却在那里暗自沉思似乎想到了什么然后抬头看了一眼曾华眼中闪烁着一种无法言语的深意。而曾华看到袁乔的眼神心里一动脸上却谈然一笑回望了一眼。

    看来这个袁乔不是简单的人物恐怕和刘惔一样厉害已经看出了我提出统领流民是大有深意。的确老子统领流民真的别有含意。

    第一层意思要我做现在的官恐怕做不好先是不会做了。再说了这东晋的官听上去还可以只要会清淡就是扯闲打屁就可以了。但是自己千辛万苦穿越过来就是为了扯闲打屁?估计自己真要是这么做了老天爷会毫不犹豫一个雷劈死自己。就算老天爷大慈悲睁只眼闭只眼自己也不答应。自己好歹也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的热血有为青年既然自己有机会能改写历史为什么不好好地大做一番。自己这个有知识、有文化、有理想、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居然连几个他娘的胡人混混都比不上吗?

    而且自己率领流民屯田还是有一点把握。老子从哪里出来的?新疆建设兵团!那是干什么的?那是现代史上最大的屯田队伍!我是在那里长大的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又不是要我亲自去种地只要我制定出一个恰当的管理制度再完善各级管理机构这事就成了一半。

    第二层意思就有点不好意思说了。曾华看遍了历史书籍加上深刻学习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及三个代表之后从根子里领会到一个真理那就是在乱世中一定要有自己的队伍和势力。这近十万北地流民如果没有几十年的磨合就根本没有办法跟当地百姓融合老子只要用法合适管理得当把这十万流民拉拢好了就不怕这些人不跟我走。不管是上井冈山还是去陕北估计这近十万流民有大半是会跟自己走的。曹操起家的基础是什么?青州兵!那就是从青州流民中编练出来的!刘裕起家的基础是什么?北府兵也就是从北地流民中招募的!

    看来这刘惔和袁乔已经隐约看到了老子第二层深意了这两人不简单人才呀!尤其是刘惔要不是先前和他长谈过多次知道他的本事和才能不然就凭他今天这个样子差点就给蒙了。有机会多和他们亲近亲近。

    不几日桓温以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的身份很快行文荆襄各地下令统计和集中近几年南归的北地流民暂时交由曾华、张寿、甘芮管理只等朝廷诏书公文下来后正式上任。各地郡县则是配合流民屯田并收集粮种、农具支援流民队伍。

    桓温等人这么上路曾华自然要投之以李报之以桃。那留下来的二十余匹战马都是选剩下的好马虽然饿瘦了许多但是经过月余细心调养又恢复了骏马风采。南地本来就缺少优良的战马北地的好马一送上桓温、周抚、朱焘、袁乔等人顿时就乐开了花。

    永和元年十月一位门下给事中带着朝廷给曾华三人的封赏终于从下游的建康赶来了。看来安西将军、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桓温;征虏将军监沔中军事、领义成太守刘惔;督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建武将军、江夏相袁乔;益州刺史周抚等几位老大一起出手效果那是相当的不错!

    曾华拜长水校尉授荆州治屯长史、领典农中郎将。甘芮拜冗从仆射、授荆州治屯内史、领典农左卫率张寿拜羽林左监、授荆州治屯从事、领典农右卫率。

    看来朝廷这次是大出血了这冗从仆射、羽林左监都是禁宫护卫执行官官职都被拿来当高位闲职授给甘、张二人了。而长水校尉这个原本统领关中骑兵营的官职在晋室南渡之后虽然成了皇帝的护卫仪仗官了但是地位依旧很高属于秩二千石的五校之一也被批给曾华了。

    为了让曾华三人名正言顺地统领荆襄流民连前魏末年就废除了的屯田最高指挥官-典农中郎将都被恢复而授给曾华了。而左右卫率这两个典农中郎将的副职更是创造性的官职。

    更重要的是典农中郎将直接属于大司农管辖所以虽然曾华三人还是桓温这个荆州刺史的属下但是流民屯田的具体桓温还不好意思插手了只有配合协调的份了保证了流民屯田相对独立性也给了曾华拉队伍培训自己势力最大的便利。

    想不到这东晋皇帝还真是大方呀!曾华心里暗自想道。他却不知自己的“光荣事迹”已经被刘惔这位名士在东晋“高层”和名士圈里大肆宣传过再经过桓温参军记室的“妙笔生花”骤然变得非常崇高了高得有七、八十层楼那么高最后由桓温等几位重臣隆重而正式的上表曾华等三人基本上已经是名满天下声震朝野好像这三人不出天下就没有办法安定一般。按照惯例朝廷必须要用合适的高官重职招揽这三位“名士大才”不想出血大甩卖都不行了。

    注:1.这里的实缺指的是有实权的中、高阶官职不是指实际视事执行的官员。请注意参考后章的清官、浊官说明。

章节目录

华夏立国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曾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四章 受封-华夏立国传笔趣阁,华夏立国传,笔趣阁并收藏华夏立国传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