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预想的一般《牡丹亭》的演在长安掀起了一股狂潮。最开始是《京华杂谭》与《京华杂谈》同时登出了相关的消息但二者侧重略有不同。《杂谭》主要介绍的是戏曲主要内容及独特的演出形式而《杂谈》则对几位主创人员的相关情况一一做了说明尤其是对出演杜丽娘的莺娘做了大篇幅的介绍。

    在其后的一个月里祖府又举办了数次集会主要内容依然是围绕着《牡丹亭》。虽然能够有幸来到园中观看这出戏曲的人数并不多但这些人几乎都有着足够高的地位代表了大唐最高层的文化精英。而这些人在欣赏完这出精美到出乎其想象的戏曲之后毫不吝啬的赞美之词再一次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

    于此同时褚行毅等人的艺刊创刊号也终于行刊物的名字颇有些恶搞地被卢鸿命名为《艺苑掇英》。但出乎卢鸿的意料之外创刊号的主要内容居然也是围绕着《牡丹亭》来做的。

    在这期创刊号中不仅次全文刊印了《牡丹亭》的全篇曲文更给出了其中曲文的格律以及尺谱。此外还专程邀请了数位诗词及制曲大家对《牡丹亭》在艺术风格上的特点进行了全方面的点评。

    褚行毅还别出心裁地请立本专门为几位主人公造像然后以木版水印的方式在刊物中单独设了彩页。立本本来就精于人物经卢鸿影响后笔墨情趣更胜往昔。几位人物画得形神兼备大有后世明星写真的风采。

    令人想不到的是褚行毅居然说动其老爹出马真的请到了当朝天子李世民为《艺苑掇英》题写了书名。认真说起来这部期刊恐怕是大唐有始以来第一个得此殊荣的书籍了。

    当然与豪华的内容相匹配的。就是其高得难以想象的价格。有多高呢?

    根本没有价格。这本创刊号压根就没有在市面上出现只印了一百份全部被赠给了朝中有足够地位的官员以及士林叫得上名号地儒林高贤们。

    因此在坊间被喊出天价收购的这本《艺苑掇英》创刊号根本是有价无市。虽然价格一再高涨。依然是见不到一本出现。有缘能得一见的都要感叹眼福不浅了。

    但是很快众人便见到了一本简版的《艺苑掇英》或者说是盗版的。

    盗版商。正是在前一段风风火火地《京华杂谈》。就在前几天《京华杂谈》的最新一期。竟然全盘照抄了《艺苑掇英》。出了一份专刊。当然印刷质量是没有办法相比的其中几份插图更是被弄得面目全非几至无法入目。

    但是这份盗版刊物的火爆却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几乎才一问世便卖得精光。之后杂谈坊又重排制版加印数次。依然是供不应求。市面上现存地数千本价格也被炒得颇高一时之间《牡丹亭》那优美的词句传遍了长安地每一个角落。又以更快地度向大唐各地传去。

    这种情况大大出乎褚行毅等人的意料之外以至于一时之间竟然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来找卢鸿诉苦。还是在卢鸿的点拨下他们才想起来大唐的《出版令》已经颁行。于是按照卢鸿的说法他们要“拿起法律地武器”维权行动开始了。

    《京华杂谈》的后台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但用脚趾头也想得到必然与朝中高官有所联系若换了寻常人家这个官司还真是没办法打。但褚行毅虽然不通世务后面可有卢鸿在支招这点小事自然还不放在眼里。除了《出版令》之外《艺苑掇英》封皮上天子手书可不光是摆设。李世民为人颇有艺术修养喜爱精美之物事实上《艺苑掇英》出版后第一批送的读者中便有他老人家。这一次当原版《艺苑掇英》和那份不堪入目盗版刊物一齐摆在他地案上的时候李天子不出意料的爆了。

    若不是有了出版法令只怕这次《京华杂谈》不死也得脱层皮。但这一次除了交付了巨额的罚款以及公开向《艺苑掇英》和有关人士道歉外倒没有更多的法外施刑。

    当卢鸿拿到那笔金额绝对不算小数的赔偿金的时候他只是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想到——好像昨天说的终南山上那套别墅不用管家里要钱了而且按照后世的说法自己似乎还可以精装一下下。

    卢鸿几乎生下来后除了第一次做文房等物以后就没想到过钱的问题。除了家

    力外他自己不知不觉间也拥有了巨大的财富当然在他自己的口袋里。以前是老爹老妈管着好象结婚后郑柔就开始行使女主人的职务这一部分当然也就是她来费心了。

    不管怎么说虽然这些钱卢鸿也不在乎但有人为自己买单也是件高兴的事。

    大唐历史上第一次盗版案就这样落下帷幕但却彻底点燃了长安民众对《牡丹亭》的热情。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呼声中《牡丹亭》的第一次公演终于开始了。

    大唐贞观十七年六月《牡丹亭》的公演是大唐文化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件大事。它影响之深流被之广只怕少有可与之比肩者直到数百年后依然余韵未尽。

    每天一场有时甚至两场足足演了一个多月直到整个剧场疲惫不堪再也无法坚持时才不得不在民众的抗议声中休息了十天。之后每月演出二十天一直到天气渐寒时迁入了专门为此兴建的戏楼之中。在后续的戏曲节目出台之前这出《牡丹亭》连续演出了足有百场有余且几乎是场场爆满。

    上至当朝天子、皇亲国戚下至贩夫走卒、奴佣乞丐长安万人空巷争相目睹这出传奇戏曲的上演为其迷人的风采所倾倒。其中的精彩唱段与词句传扬之广几乎到了人人耳熟能详的地步。每次演出时戏台下都是人满为患最后官府衙门不得不专门抽调人手维持治安——事实上这些人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就没办法再做任何事天天都在戏台下忙乱。就算是戏曲停演的时候依然有大批的人群聚集在这里不愿离去似乎只要看到这空荡荡地戏台也能感受到戏曲那迷人的魅力。

    到了演出的时候更是意外不断。经常有异常投入的观众欲图冲上戏台近距离接触到莺娘等心中的偶像或是在演出到**之时泪流满面情绪失控。甚至有相当的少女少*妇在《寻梦》一出时过于激动哭晕在戏台之下。其结果便是戏台一边专门设了数个小房间里边还专有医者应对此事。

    此外还有另一个新生事务被很快的催那就是茶馆。

    本来唐代此时并无茶馆唐人饮茶也与后世极为不同还是局限于士大夫阶层的一件高雅之事。这次先举办这茶馆的便是那《京华杂谭》的后台胡商。他最先在戏台对面盘下了一幢双层楼阁准备停当又连着在《杂谭》上登了几天的广告热热闹闹的开了张。那些不惜一掷万金的豪富便可以告别与人挤挤碴碴的看戏年代而是悠然登楼一盏香茗在手和着飘然的茶香细品对面戏台上上演的悲欢离合在缠绵的曲调声中闭目轻和无比的悠然自得。

    这样的幸福体验自然很快征服了很多人代价便是足以令人咋舌的高昂开支。

    很快周边的房间店铺便纷纷改弦易张众多茶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经过了一段惨烈的竞争之后依然是那位神秘胡商牵头成立了一家茶道商会将各茶楼的价格达成了一致分别档次明码标价才使各家茶楼的生意步入了平稳展的阶段。

    除了茶馆之外其他一些零食及杂摊也在周边很快展起来到最后身为长安令的某黑胖子都大吃一惊因为这一个戏台带来的税收几乎是其他税收加起来的一倍以上。

    也就是说光这一个戏台就可以顶以前一个长安的税收了。

    他这才想起来好象偶然听卢鸿说过什么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以前不知道搭什么台唱什么戏。现在才知道卢鸿公子果然是慧眼如炬见识过人高明啊高明。

    长安人的休闲生活很快就步入了一种新的方式。上午时早早便到了茶楼要上一壶茶到自己固定的位置与早就相熟的二三好友品茶聊天。到得《牡丹亭》开演便凭栏凝目静聆戏曲。待用罢午餐再到茶楼来吃下午茶听茶楼中专门读杂谈的先生讲一讲大唐又有了什么新鲜事或是到一楼听说书人接着讲昨天还没说完的传奇故事。

    富商巨贾自然是整日这般流连其间乐而忘返;就算是寻常百姓忙累之余也时常抽出一天来在那价格实惠的茶馆中放松心情体验一下从前没有的乐趣。

章节目录

文物贩子在唐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集古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十六章 长安的新休闲时代-文物贩子在唐朝免费阅读,文物贩子在唐朝,笔趣阁并收藏文物贩子在唐朝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