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面实在是皆大欢喜d老安排当年刚成立的计算机总局负责和虞博士沟通并极力邀请虞博士和加入到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当中来。

    计算机工业总局的成立源于四机部的报告79年元月四机部向国务院呈报了“关于成立国家电子计算机工业总局的请求报告”三月份得到成立的批复。

    总局的成立第一项工作就是调查全国的计算机产业到底存什么问题调查的结果很明确就是三重三轻——“重主机、轻外设重硬件、轻软件重生产、轻应用”。

    说实话74年之后国产微机也不少o5o、o6o系列挨个出无奈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似乎只要生产出来之后就行鸟其他完全不管。

    而且限于工艺、技术原因关键部件只能仿制比如77年出品的o5o微机的cpu是仿8o8o的是由31块集成电路组合起来实现8o8o的功能直到79年才实现4块电路至于单片芯片还得刨片子。

    各种各样的系统互不兼容型号庞杂造成了计算机应用不广的局面。

    因此1977年9月电子部计算机工业管理局召开了第一次微型计算机专业会议确立了根据我国国情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和一切可能条件直接采用世界上新的又适合我国需要的先进技术加我国微机工业展的思路这就是当时选择的“创新战略”。

    通俗的说就是引进就是买技术。

    虞博士他们和总局的领导们交流的时候对此表示了一点忧虑出点是好的引进了先进技术就可以生产。

    但是计算机技术展很快而引进周期很长说得少点从选型到谈判到运回来组装调试投产至少也得两三年吧等第一个产品出来都驴年了谈什么工业化生产推向市场?

    一番话说得总局的领导默然引进的周期长的确是人人皆知老外甚至是故意拖延。更有甚者同意卖给你系统但要先付钱然后拿了你的钱自己研个两三年在拿研出的产品交货貌似日本人经常这么干。

    不过引进是死缓不引进则是就地枪决换了你你选哪个?

    长久对这方面不是太懂他只知道决不能一代又一代整个的买生产线因为历史证明了这是阉割了自己的研能力。

    虞博士沉思一番说出了自己的见解那就是他和长久讨论出的国内环境的弊端——研、市场和生产不配套。

    这是个大问题一般都是任务一下达研究所开始动手研制什么市场调查也没有只是紧跟国际的趋势完全没有考虑到国内能不能接受。

    实验室里的东西完全不能直接进入工厂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只能凑合用研究所完全没有市场的回馈这就是一个怪圈说到底还是体制原因。

    就拿集成电路产业来讲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工厂死气沉沉良品率低的吓人(最高只有3o%)诚然有一部分设备原因但是为什么台湾的良品率就能火箭般的窜升到9o%以上?

    这就是品管问题了一颗集成电路要生产出来从头到尾至少要三四十道工序哪怕每道工序达到99%的精度到最后能剩下多少?

    虞博士介绍了国外芯片工厂的经验一个生产主管至多干两年再长就不行了因为刚上来的时候锐意进取为了过上任的成绩努力提高良品率两年之后就会慢下来所以只有换。

    而且如果员工有什么不合格的生产主管可以马上让他走人大6可以吗?没有压力什么都干不好。

    领导如开茅塞顿时和虞博士交流起国外先进的生产经验起来。

    两人谈的兴致勃勃长久则是如听天书昏昏欲睡。

    好不容易告一段落总局领导谈起了正事。

    原来79年的时候o521没出来之前总局曾经会同国防工办、科工委联合为军用计算机进行了一次选型工作。

    当时选定的结果是以“两小两微”为展重点即仿nova和dec的小型机展兼容英特尔与摩托罗拉兼容的微型机明确了微型机和小型机展要与国际主流计算机接轨走国际兼容和开放道路。

    当时这个结果无可厚非因为大6的计算机产业只是一个萌芽全国一年造的大大小小的计算机加起来也不过五百余台。

    但是长久的cpu横空出世使得国产关键部件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就需要重新考虑了。国产的仿制机性能不稳定故障率高而且几乎全是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极大的阻碍了计算机的应用普及。

    现在看来有了o21处理器至少微机可以脱离外部进口独立生存了只要有软件大力支持完全可以抛弃已有的英特尔、摩托罗拉系统。

    而这正是军方所要求的单芯片系统稳定可靠体积小除了性能不足以外几乎完美。

    因此总局就想将以o21cpu为基础做成通用单板机。

    谁知道长久插了一句嘴说道:“如果有资金或许我可以用o21处理器做小型机成本应该比现在小型机低性能更高。”

    这让总局领导喜出望外连连追问细节。

    长久于是叙述了自己的想法就是用多个微处理器串联齐头并进提供更多的计算能力和数据吞吐量。

    计算机提高性能无非就是提升处理单元的度又或者增加处理单元搞集成多道处理。前者以cray-1为代表度达到了极限不得已使用了氟利昂冷却。

    而后者的最初代表则是71年美国人做的illiac-4机这是一台采用64个处理单元在统一控制下进行处理的阵列机名声不显。

    不过因为处理单元越多则体积越大成本成倍翻在没有微处理器的时代这就是个噩梦所以多处理单元的计算机不是太流行。

    直到微处理器的明使得集成多处理单元成为了一项便宜又简单的技术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几乎是个人就能组装出一部阵列来(有点夸张不过现在的确是这样)。

    不过在现代二者几乎无法分别多处理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标准如果不支持多处理那就是个渣。

    曹长久就是这个意思不过他思想更激进要抄袭就要抄的彻底点他直接把刀片式的架构给提出来了虽然他自己并不十分了解其中的奥妙。

    说到刀片式系统又得引出一个大英雄那就是美籍华裔科学家陈世卿。

    陈博士拿手好戏就是级计算机当年在美国开创it盛世的华人当中有两个高峰那就是王安和陈世卿。

    只不过后来王安破产郁郁而终而陈博士则宝刀不老纵横捭阖数十年未尝一败一个个创新接连而出。

    现在是79年陈博士应该刚刚进入cray公司拜入克雷祖师的门下长久清楚的记得这个段子因为陈博士是他的偶像(貌似他的偶像很多^_^)。

    当时陈世卿也算是小有名气的人物师从美国太空总署第一部级计算机的席设计师戴维-库克教授。

    而克雷给陈世卿两种选择:一是跟他一起研cray-1的第二代产品保证资金和技术不过一切都要听从他的;二是由陈世卿另组一个团队开自己的产品但是没有什么保证。

    陈世卿选择了后者。

    惊才绝艳的陈博士用他无比的创意赢得了性能那就是平行运算。要知道那时候人们还只习惯于一个运算引擎工作而陈博士则率先使用了两个向量引擎一起开动大大提高了运算度。

    于是度最快的计算机记录被由他研制的crayx-/2刷新了震惊了业界。

    技术上的成就还不足以让长久崇拜德行才是关键。

    级计算机是高科技展的要素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防和经济方面的必争利器。诸如军事密码破译风洞仿真实验氢弹、核弹、飞弹、战舰、战机和战车等各种新式武器研制以及能源、航空、汽车等方面都会大量使用级计算机技术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而国际上则对华夏实行高科技禁运如克雷级计算机则是美国对华绝对禁止输出的东西。

    克雷死后陈博士继续带领公司的团队研制世界度最快的计算机他已是公司的副总裁席设计师研制成功128个引擎的级计算机。

    此时他却萌生了回国的念头不是去台湾而是大6。

    99年的时候陈博士遇到了一个香港商人。这位香港企业家遵循其父“展民族高科技”的教诲与筹集资金的陈博士一拍即合。

    受音飞机动机的涡轮叶片所启的设计理念陈世卿又研了“级刀片计算机”并成为该项设计理念全球最早的开者和专利权拥有者。

    2oo1年第一代级刀片计算机在美国研制成功后陈世卿决定回国。因为一项技术在初始阶段转移比较容易。而一旦成熟并成为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再想转移就很难了所以陈博士决定让技术在中国生根、芽和成长。

    2oo2年陈世卿成立深圳蚬壳星盈科技有限公司带领新的华夏团队继续研更新一代的级刀片计算机。

    2oo4年深圳蚬壳星盈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成功并可大量产业化的理论上运算度可达每秒1oo万亿次的级刀片计算机。

    而在此之前华夏运算度最快的计算机是2oo4年6月研制成功的曙光4oooa而它的运算度是每秒11万亿次排列世界第十七。

    当时世界运算度最快的计算机是美国能源部的92万亿次美国太空总署的61万亿次日本的nec公司的41万亿次“地球模拟器”。

    陈博士的回归让美国人哀叹:“再也没有任何技术转移的方式所造成的影响比一位世界级专家带着他所有的知识离开更强烈、更深远。”

章节目录

往生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我我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六十七-白衣的往生记,往生记,笔趣阁并收藏往生记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