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整了几天之后,从首里派来的官员和几百个士兵到达了今归仁,于是他便将部队分为五个小队,以两百人和四门火炮为一队,由北向南各自确认了行军路线以后,带上相关的任命的官员和琉球国士兵便开始齐头并进向南扫了过去。
如此一来沿途再无任何阻隔,平定一处留下琉球的官员和士兵,修整一下就接着向下一个预定目标前进,咱们的王钦差在来的时候这一路上,基本属于观光旅游的,偶尔策应一下左右翼。
当然观光是没什么可观的,主要是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战乱结束、张榜安民。走村串户之后其实相当不错,毕竟是海岛,民风其实相当淳朴,乱民都是给饿急了,这个当然不能算在民风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饿急了最终都会闹出乱子,只是看规模大小采用什么手段而已。
在对大明朝贡之前琉球的男女风俗是男女相悦便可以生活在一起,后来成为大明的属国之后便开始学习大明的礼俗,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和媒人的说和之后再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就是一家人了,由此再结合其它所见可以确定大明的风俗已经为琉球国民接受并已经成为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
这个其实很重要……
如此根据两翼的军情回报,他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也回到了首里,尚巴志闻讯与众臣出城十里隆重的接待了他,困扰中山国两年之久的叛乱让明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给平定了,这就是差距。
其实这时候还看不出什么恶果,若不是咱们的王钦差有北进日本的打算,也不会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决定先发展这么一个要啥没啥的弹丸之地。
历史上北山府一直闹了几十年,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而鞭长莫及,又因为南部还有个南山国兵力抽不出来,如此过了二十年之后中山国才趁着南山国内乱的时候倾尽全力灭了南山国才腾出兵力去北山府平叛。
而那时的北山府及附近的各府已经被乱民折腾了二十多年之久,其实已经彻底玩完了,基本等平叛的军队过去接收的都是无人之地。
按照琉球人口的增长速度,北山府几十年后也未恢复到被灭国前的水准,经济更不用说了。这次他来出手相助纯粹是为了将北山府平稳下来,稳定了琉球,为北进日本做前进基地和跳板。
他并未想把琉球改成大明的一个布政司,对于大明目前不重视海洋的情况,除非改成京师,否则改成什么都丢了。
所以在回首里的路上他就给尚巴志这么说,永乐皇上他知道琉球一心向明,也知道琉球非常贫弱,就很想帮助琉球,可是呢大臣们不愿意,这地方用大臣们的话说就是不毛之地,而且琉球只是象征性称臣,没理由就这么把大把的银子花到这里,这个咱们要互相理解。
大明疆土广袤也看不上你这点地方,说句难听话拿这个地方太穷了,还比不上大明一个州的收入,地里种那点粮食连人都养不活,如此下去总有一天贫弱的琉球会被他国吞并的,仅就此次所有开支一算就是几十万两白银,顶你们琉球几年的税收了。
因此永乐皇帝也是很难办,本使作为臣子当然也要为皇帝分忧,在即让皇帝有理由帮助琉球,又不损害你们琉球尚氏利益的情况下,就想出这么一个折中一个办法。
由你们琉球国上表大明永乐皇帝,将琉球所有国土献与大明,然后再由皇上下旨封你尚氏为王,世镇琉球,这之后大臣们就再也没有理由阻止永乐皇帝支援琉球了,而且只要琉球名义上是大明的国土,今后谁要是侵占琉球都要看看大明同不同意,大明必须要管,可你们现在这个情况,大明管不管都行。
这对琉球没有任何损失,比之你们称臣可划算多了,而且这事儿要是南山不同意,王子随便找个借口出兵灭了南山国,你再次上表进献国土,皇上就把南山这块土地也赐给你尚氏了,琉球国内的事情大明绝不干涉,大明只负责防卫事宜,还是按惯例朝贡即可,这样所有的事情都名正言顺了……
王子回去就和大王和群臣好好商量一下,看本使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一问便知。
尚巴志当然不傻,能听明白他说的意思,大明不要你这个地方,永乐皇帝在知道琉球穷,也知道琉球很向往大明,因此想帮助一下琉球生活的好一点,这次天使过来就是干这个的,但是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那么这就要有个合适的理由。
对琉球来说就是把地契无偿的献给了大明皇帝,这就算是大明的国土了,然后大明皇帝再把这地契赐给他们,就这么一倒手大明的就可以有正当的理由干所有的事情了,对琉球来说就是送一份国书到大明,然后大明皇帝再下一份就行了,至于称臣,琉球这不是一直在称臣。
想通这些事情之后尚巴志就说,回去之后便禀报父王,天使劳苦功高,父王已经设下酒筵等待天使归来庆贺天使平叛成功。
回到首里之后尚巴志便将与大明交换地契的这个事抛给大家议议,大多数人都能明白这是正常的,也有少部分人脑子转不过弯来,争论的焦点是咱们本来就对大明称臣了,而且对大明忠心耿耿为什么要脱裤子放屁,多一道手续,难道是大明皇帝怀疑咱们忠心吗?想不通。
那个时候琉球本身受大明的影响很大,最关键是琉球的土地粮食产出养不活超过十万以上的人口,所以琉球动乱主要就是缺乏粮食造成的,想找个大哥帮帮忙,可认了大哥之后也嫌弃穷亲戚,不怎么帮忙,现在要帮忙了可又不相信人家的诚意,非要再上一次国书,实在是令人费解,非常想不通。于是在大伙儿的耐心解释下,才算是想明白。
如此一来沿途再无任何阻隔,平定一处留下琉球的官员和士兵,修整一下就接着向下一个预定目标前进,咱们的王钦差在来的时候这一路上,基本属于观光旅游的,偶尔策应一下左右翼。
当然观光是没什么可观的,主要是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习俗。战乱结束、张榜安民。走村串户之后其实相当不错,毕竟是海岛,民风其实相当淳朴,乱民都是给饿急了,这个当然不能算在民风里,任何一个地方的人饿急了最终都会闹出乱子,只是看规模大小采用什么手段而已。
在对大明朝贡之前琉球的男女风俗是男女相悦便可以生活在一起,后来成为大明的属国之后便开始学习大明的礼俗,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和媒人的说和之后再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就是一家人了,由此再结合其它所见可以确定大明的风俗已经为琉球国民接受并已经成为他们自己的风俗习惯。
这个其实很重要……
如此根据两翼的军情回报,他一路上走走停停终于也回到了首里,尚巴志闻讯与众臣出城十里隆重的接待了他,困扰中山国两年之久的叛乱让明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给平定了,这就是差距。
其实这时候还看不出什么恶果,若不是咱们的王钦差有北进日本的打算,也不会花这么大的力气来决定先发展这么一个要啥没啥的弹丸之地。
历史上北山府一直闹了几十年,因为自身能力有限而鞭长莫及,又因为南部还有个南山国兵力抽不出来,如此过了二十年之后中山国才趁着南山国内乱的时候倾尽全力灭了南山国才腾出兵力去北山府平叛。
而那时的北山府及附近的各府已经被乱民折腾了二十多年之久,其实已经彻底玩完了,基本等平叛的军队过去接收的都是无人之地。
按照琉球人口的增长速度,北山府几十年后也未恢复到被灭国前的水准,经济更不用说了。这次他来出手相助纯粹是为了将北山府平稳下来,稳定了琉球,为北进日本做前进基地和跳板。
他并未想把琉球改成大明的一个布政司,对于大明目前不重视海洋的情况,除非改成京师,否则改成什么都丢了。
所以在回首里的路上他就给尚巴志这么说,永乐皇上他知道琉球一心向明,也知道琉球非常贫弱,就很想帮助琉球,可是呢大臣们不愿意,这地方用大臣们的话说就是不毛之地,而且琉球只是象征性称臣,没理由就这么把大把的银子花到这里,这个咱们要互相理解。
大明疆土广袤也看不上你这点地方,说句难听话拿这个地方太穷了,还比不上大明一个州的收入,地里种那点粮食连人都养不活,如此下去总有一天贫弱的琉球会被他国吞并的,仅就此次所有开支一算就是几十万两白银,顶你们琉球几年的税收了。
因此永乐皇帝也是很难办,本使作为臣子当然也要为皇帝分忧,在即让皇帝有理由帮助琉球,又不损害你们琉球尚氏利益的情况下,就想出这么一个折中一个办法。
由你们琉球国上表大明永乐皇帝,将琉球所有国土献与大明,然后再由皇上下旨封你尚氏为王,世镇琉球,这之后大臣们就再也没有理由阻止永乐皇帝支援琉球了,而且只要琉球名义上是大明的国土,今后谁要是侵占琉球都要看看大明同不同意,大明必须要管,可你们现在这个情况,大明管不管都行。
这对琉球没有任何损失,比之你们称臣可划算多了,而且这事儿要是南山不同意,王子随便找个借口出兵灭了南山国,你再次上表进献国土,皇上就把南山这块土地也赐给你尚氏了,琉球国内的事情大明绝不干涉,大明只负责防卫事宜,还是按惯例朝贡即可,这样所有的事情都名正言顺了……
王子回去就和大王和群臣好好商量一下,看本使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一问便知。
尚巴志当然不傻,能听明白他说的意思,大明不要你这个地方,永乐皇帝在知道琉球穷,也知道琉球很向往大明,因此想帮助一下琉球生活的好一点,这次天使过来就是干这个的,但是帮的了一时帮不了一世,那么这就要有个合适的理由。
对琉球来说就是把地契无偿的献给了大明皇帝,这就算是大明的国土了,然后大明皇帝再把这地契赐给他们,就这么一倒手大明的就可以有正当的理由干所有的事情了,对琉球来说就是送一份国书到大明,然后大明皇帝再下一份就行了,至于称臣,琉球这不是一直在称臣。
想通这些事情之后尚巴志就说,回去之后便禀报父王,天使劳苦功高,父王已经设下酒筵等待天使归来庆贺天使平叛成功。
回到首里之后尚巴志便将与大明交换地契的这个事抛给大家议议,大多数人都能明白这是正常的,也有少部分人脑子转不过弯来,争论的焦点是咱们本来就对大明称臣了,而且对大明忠心耿耿为什么要脱裤子放屁,多一道手续,难道是大明皇帝怀疑咱们忠心吗?想不通。
那个时候琉球本身受大明的影响很大,最关键是琉球的土地粮食产出养不活超过十万以上的人口,所以琉球动乱主要就是缺乏粮食造成的,想找个大哥帮帮忙,可认了大哥之后也嫌弃穷亲戚,不怎么帮忙,现在要帮忙了可又不相信人家的诚意,非要再上一次国书,实在是令人费解,非常想不通。于是在大伙儿的耐心解释下,才算是想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