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是干硬的窝窝头和粗糙得嗓子都疼的玉米糊糊,可是慧欣却吃得格外踏实和香甜,一家人在一起就算吃糠咽菜也是幸福的。
前世慧欣的父母在家的时间很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更少,慧欣极少体会到这种平凡的幸福,也许上天让她重活一世,就是为了补偿她所不曾拥有的吧。
“明天我去镇上买点东西,分家了我们好些东西都没有。”吃饱了饭后,张氏跟家里人说明天要去镇上买东西。
林老三之前出去做工的钱,陈氏分家的时候没要。林老三工钱一天20文,干了50天,一共1000文钱,就是一贯钱,也就是说他们三房所有的身家就是这一贯钱。
“娘,明天我跟你去镇上吧,我想去看看,让小竹在家陪着爹,下次他再去。”
来这里好几天了,慧欣还没出过绿柳村呢,她要去镇上看看,有什么可以赚钱的,现在他们家可是急需钱呢。
张氏一直觉得愧对女儿,女儿很少对她提要求,以为女儿想去镇上逛逛,也就心软答应了,小竹是个懂事的孩子,答应在家里乖乖陪爹。
第二天,天刚透出一丝光亮,张氏就起来做饭了,一家人简单地吃过早饭后,慧欣就和她娘出门了。
绿柳村离沙河镇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大概有十里路的样子。
张氏要是自己去镇上的话,就走着去了,可是看着瘦弱的女儿,怎么都不忍心让女儿受这份罪,于是就带着女儿到村口坐牛车去镇上。
娘俩到村口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人在牛车上了,这些人都是要去镇上的,加上她们娘俩,牛车基本上就坐满了。
“孙大哥,这是我们俩坐车的钱。”坐车每人一文钱,张氏给了赶车的人两文钱。
“不用,你们刚分家,日子过得也不宽裕,这次就算了吧。”赶车的人拒绝收钱。
张氏口中的这位孙大哥叫孙福全,是里正的儿子。
这年头也就是里正家能有牛和牛车了。
“孙大哥,一码归一码,你是做生意的,可不能坏了规矩。”张氏是个厚道人,都是一个村的,如果孙福全不收自己的钱,收了别人的钱,他会很难做人的。
看张氏这样说,孙福全只能收下钱,然后赶着牛车往镇上出发了。
牛车走起来比较慢,牛不像马,只能慢悠悠地走,坐在“敞篷车”上,慧欣觉得自己快被颠吐了,好在路边的风景还不错。
颠簸了一个时辰之后,牛车终于到镇上了。
张氏和孙福全约好回去的时间,回去的时候还在镇口集合。
刚刚经历了洪水的洗礼,沙河镇一副百废待兴的景象,可以说,和慧欣想象的相去甚远。
张氏要去买生活必需品,所以她们就先去了商业区。
这时候对商业区和居住区划分的还是比较严格的,那些摆摊的、开铺子的就只能在商业区。
张氏领着慧欣进了一家杂货铺,狠狠心买了一斤盐。
盐是生活必需品,人长久不吃盐身上就会没力气,但在农村也是奢侈品,一斤要50文呢,分家的时候,陈氏一勺也没舍得分给他们,所以慧欣一家从昨晚开始就没吃过盐。
买完了盐,娘俩又去了集市,满集市的东西,他们家什么都缺,又什么都不缺,家里一共就一贯钱,刚刚买盐就花了50文钱,这钱可真不经花呀。
眼看市集就要逛到头了,娘俩什么都没舍得买,集头上正好有个卖猪肉的。
猪肉肥多瘦少,膘肥的猪肉上闪着诱人的油光,看了就让人抬不起脚、走不动路。
“这位大嫂,要猪肉吗,我这猪肉,您瞧瞧,全是肥肉啊,这猪肉买回去往锅里一炖,肯定香,价钱也不贵,就20文钱一斤,我给您割块好的。”卖猪肉的极力推销自己的猪肉,这年头尤其是农村人,大多都爱吃肥肉,因为肥肉油多啊,人们难得见油水。
张氏有些犯难了,自己并不馋猪肉,可是家里俩孩子都还小,丈夫又摔断了腿,都需要补补,如今他们分家了,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难道要继续苦着这一家人吗?
“给我来一斤。”张氏为了丈夫和孩子还是买了猪肉。
“大叔,你那些猪下水是怎么卖的?”慧欣看案子底下一堆的猪下水,好像都没人买的样子。
“小姑娘,这个不值什么钱,我也卖不出去,一般我都是送给别人喂狗的,你要是不嫌拿着沉,就都送给你吧。”这堆猪下水放这都快招苍蝇了,这人正愁怎么处理呢,就有人给他解决难题了。
“真的!那谢谢大叔了。”大叔还免费为她们提供了一个麻袋,慧欣喜滋滋地将猪下水装了起来。
“欣儿,你要这个干什么呀,我们家又没养狗?”张氏好奇女儿要这堆臭哄哄的东西做什么,不过她一向疼孩子,即使臭哄哄的,她也帮女儿提着。
“吃呀,这个做出来可好吃了。”慧欣笑眯眯地解释道。
“啥,这咋能吃,欣儿啊,娘今天买了肉,回去就做给你吃。”张氏觉得女儿是不是被饿坏了,怎么什么都想吃。
“娘,鱼不是也腥臭吗,上一回我做了,您不也说好吃吗?”慧欣怕张氏把猪下水扔了,连忙劝张氏。
张氏想想也是,不过她更好奇的是女儿怎么会有这么多新奇的想法,是咋知道的,不会又是看书看的吧?
“娘,我们再去杂货铺子买点东西吧,做猪下水用的。”慧欣又拉着张氏去了之前那家杂货铺。
这家铺子叫王记杂货铺,慧欣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发现,这家杂货铺卖的东西还是很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应有尽有。
慧欣要了一斤酱油,酱油这东西和盐一个价钱,也要50文一斤,又要了一斤糖,20文一斤,买了一些八角、花椒之类的香料,香料这东西买的人少,价钱也不太贵,买了一大堆才花了二十文钱。
结账的时候,把张氏吓了一跳,她是疼孩子没错,可是一下子又出去了90文,欣儿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张氏想说不要了,可是看慧欣哀求的小眼神儿,张氏又缴械投降了。
出了杂货铺子,张氏心疼地说道;“欣儿,你花这么多钱买这些干什么呀,要是为了做猪下水,这也太费钱了,还不如直接吃猪肉呢。”
不怪张氏心疼,家里一共就这么点儿钱,今天娘俩来了一次镇上,就花了160文,他们家目前可是一点儿收入来源也没有啊,真的是花一文少一文。
前世慧欣的父母在家的时间很少,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的机会更少,慧欣极少体会到这种平凡的幸福,也许上天让她重活一世,就是为了补偿她所不曾拥有的吧。
“明天我去镇上买点东西,分家了我们好些东西都没有。”吃饱了饭后,张氏跟家里人说明天要去镇上买东西。
林老三之前出去做工的钱,陈氏分家的时候没要。林老三工钱一天20文,干了50天,一共1000文钱,就是一贯钱,也就是说他们三房所有的身家就是这一贯钱。
“娘,明天我跟你去镇上吧,我想去看看,让小竹在家陪着爹,下次他再去。”
来这里好几天了,慧欣还没出过绿柳村呢,她要去镇上看看,有什么可以赚钱的,现在他们家可是急需钱呢。
张氏一直觉得愧对女儿,女儿很少对她提要求,以为女儿想去镇上逛逛,也就心软答应了,小竹是个懂事的孩子,答应在家里乖乖陪爹。
第二天,天刚透出一丝光亮,张氏就起来做饭了,一家人简单地吃过早饭后,慧欣就和她娘出门了。
绿柳村离沙河镇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大概有十里路的样子。
张氏要是自己去镇上的话,就走着去了,可是看着瘦弱的女儿,怎么都不忍心让女儿受这份罪,于是就带着女儿到村口坐牛车去镇上。
娘俩到村口的时候,已经有好几个人在牛车上了,这些人都是要去镇上的,加上她们娘俩,牛车基本上就坐满了。
“孙大哥,这是我们俩坐车的钱。”坐车每人一文钱,张氏给了赶车的人两文钱。
“不用,你们刚分家,日子过得也不宽裕,这次就算了吧。”赶车的人拒绝收钱。
张氏口中的这位孙大哥叫孙福全,是里正的儿子。
这年头也就是里正家能有牛和牛车了。
“孙大哥,一码归一码,你是做生意的,可不能坏了规矩。”张氏是个厚道人,都是一个村的,如果孙福全不收自己的钱,收了别人的钱,他会很难做人的。
看张氏这样说,孙福全只能收下钱,然后赶着牛车往镇上出发了。
牛车走起来比较慢,牛不像马,只能慢悠悠地走,坐在“敞篷车”上,慧欣觉得自己快被颠吐了,好在路边的风景还不错。
颠簸了一个时辰之后,牛车终于到镇上了。
张氏和孙福全约好回去的时间,回去的时候还在镇口集合。
刚刚经历了洪水的洗礼,沙河镇一副百废待兴的景象,可以说,和慧欣想象的相去甚远。
张氏要去买生活必需品,所以她们就先去了商业区。
这时候对商业区和居住区划分的还是比较严格的,那些摆摊的、开铺子的就只能在商业区。
张氏领着慧欣进了一家杂货铺,狠狠心买了一斤盐。
盐是生活必需品,人长久不吃盐身上就会没力气,但在农村也是奢侈品,一斤要50文呢,分家的时候,陈氏一勺也没舍得分给他们,所以慧欣一家从昨晚开始就没吃过盐。
买完了盐,娘俩又去了集市,满集市的东西,他们家什么都缺,又什么都不缺,家里一共就一贯钱,刚刚买盐就花了50文钱,这钱可真不经花呀。
眼看市集就要逛到头了,娘俩什么都没舍得买,集头上正好有个卖猪肉的。
猪肉肥多瘦少,膘肥的猪肉上闪着诱人的油光,看了就让人抬不起脚、走不动路。
“这位大嫂,要猪肉吗,我这猪肉,您瞧瞧,全是肥肉啊,这猪肉买回去往锅里一炖,肯定香,价钱也不贵,就20文钱一斤,我给您割块好的。”卖猪肉的极力推销自己的猪肉,这年头尤其是农村人,大多都爱吃肥肉,因为肥肉油多啊,人们难得见油水。
张氏有些犯难了,自己并不馋猪肉,可是家里俩孩子都还小,丈夫又摔断了腿,都需要补补,如今他们分家了,可以自己当家作主了,难道要继续苦着这一家人吗?
“给我来一斤。”张氏为了丈夫和孩子还是买了猪肉。
“大叔,你那些猪下水是怎么卖的?”慧欣看案子底下一堆的猪下水,好像都没人买的样子。
“小姑娘,这个不值什么钱,我也卖不出去,一般我都是送给别人喂狗的,你要是不嫌拿着沉,就都送给你吧。”这堆猪下水放这都快招苍蝇了,这人正愁怎么处理呢,就有人给他解决难题了。
“真的!那谢谢大叔了。”大叔还免费为她们提供了一个麻袋,慧欣喜滋滋地将猪下水装了起来。
“欣儿,你要这个干什么呀,我们家又没养狗?”张氏好奇女儿要这堆臭哄哄的东西做什么,不过她一向疼孩子,即使臭哄哄的,她也帮女儿提着。
“吃呀,这个做出来可好吃了。”慧欣笑眯眯地解释道。
“啥,这咋能吃,欣儿啊,娘今天买了肉,回去就做给你吃。”张氏觉得女儿是不是被饿坏了,怎么什么都想吃。
“娘,鱼不是也腥臭吗,上一回我做了,您不也说好吃吗?”慧欣怕张氏把猪下水扔了,连忙劝张氏。
张氏想想也是,不过她更好奇的是女儿怎么会有这么多新奇的想法,是咋知道的,不会又是看书看的吧?
“娘,我们再去杂货铺子买点东西吧,做猪下水用的。”慧欣又拉着张氏去了之前那家杂货铺。
这家铺子叫王记杂货铺,慧欣第一次来的时候就发现,这家杂货铺卖的东西还是很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应有尽有。
慧欣要了一斤酱油,酱油这东西和盐一个价钱,也要50文一斤,又要了一斤糖,20文一斤,买了一些八角、花椒之类的香料,香料这东西买的人少,价钱也不太贵,买了一大堆才花了二十文钱。
结账的时候,把张氏吓了一跳,她是疼孩子没错,可是一下子又出去了90文,欣儿花钱也太大手大脚了,张氏想说不要了,可是看慧欣哀求的小眼神儿,张氏又缴械投降了。
出了杂货铺子,张氏心疼地说道;“欣儿,你花这么多钱买这些干什么呀,要是为了做猪下水,这也太费钱了,还不如直接吃猪肉呢。”
不怪张氏心疼,家里一共就这么点儿钱,今天娘俩来了一次镇上,就花了160文,他们家目前可是一点儿收入来源也没有啊,真的是花一文少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