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路建立的大英王朝大概是本时空侵略性最强的国家,就跟原时空的大英帝国一样,李路的大英王朝也在全球各地四处点火,驱逐甚至是屠杀土著,好为大英治下的汉人百姓腾出空地,像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的黑蛮以及东南亚的猴子们就遭了秧。
英军一般采取的策略就是,先占领几个战略要点,并且在这里修筑城堡,然后就以这些战略支撑点为依托,逐步向内地拓展自己的势力。
在李路建立强大的皇家海军之后,皇家海军走出南亚次大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被称为葛洛富沙海峡(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六甲海峡),皇家海军在周玉林的带领下,攻占了葛洛富沙,然后在这座城市的废墟之上,建立一座叫做陆贾城的新城,并以此为基地,灭掉了盘踞在海峡西岸的三佛齐,还有马来半岛上的赤土国。
在灭掉这个土著王国之后,英军继续向东扩张,他们扩张的脚步踏上了南洋群岛中人口最密集的爪哇岛,在这里,英军与势力最强大的诃陵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虽然英军在武器装备,人员素质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因为他们是在客场作战,又是远离自己的大后方,而且诃陵人凶蛮狠辣,他们频频袭击入侵的英军,在零敲碎打之中,竟然也给英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英军之所以要进攻诃陵,除了因为这个诃陵所在的爪哇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之外,还因为这个爪哇岛非常的富裕,除了这里土壤肥沃,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之外,这里出产玳瑁、犀角、象牙和黄金和白银,是少有的肥沃之地,还有就是爪哇岛上人口众多,是南洋黑猴们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只要占领并征服这个爪哇岛,就能为处于高速发展的帝国提供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基于这样的原因,英军入侵了爪哇岛,并在后世的雅加达附近建立了一座被称作椰城的堡垒城市,英军以椰城为基地,与诃陵人进行了长达十数年的战争。
诃陵和被英军征服的那些海岸线上的三佛齐还有赤土国不同,诃陵是典型的东方式君主集权国家。霸权的基础不依靠繁荣的国际贸易,而是数量众多的农民和一望无际的田野,以及由他们供养的桀骜领地武士。诃陵占据的爪哇原本就是是南洋诸岛的主要稻米供应地,远到陆贾城、近到椰城的广大地区在英国人未来到这里之前,都依赖诃陵种植的粮食。
王都婆城更是典型的君主制大都会。每天需要宰杀牲畜四千多头和一万多头猪以供给官民肉食,城里有数千家肉铺。城市的死角还建有军事用途的钟楼。只需要敲响大钟,就可以从婆城和周围的村镇中召集几十万人来当兵。
当然,这类强权本身也很难依靠纯粹的农业收入养活。在鼓励大米出口的同时,会严格限定外来粮食的进口。而诸如砂糖、洋葱、棉花等贸易特产,都会被苛以重税。完全仰赖进口的棉布、胡椒、蜡等民生物资,一样有着不低的税率。至于牛、马和水牛等具有战略意义的牲畜,非王命也一概不准出口。连生活在国内的妇女都不得前往沿海城邦谋生。
诃陵人的存在,让李路完全控制东南亚尤其是南洋群岛的企图落空了,这让李路很是生气,他把数个天竺作战师,运往南洋群岛,尤其是椰城,与像诃陵这样不肯屈服与李路统治的猴子们作战。
诃陵人无时无刻不想着把可恶的英国人驱逐出他们眼中最美丽的爪哇岛,但是英军在爪哇岛的西北建立一座坚若磐石的椰城,诃陵的都城婆城远在爪哇腹地,从婆城出征要横穿整个爪哇的西半部。沿途道路十分崎岖难行,不但有很多荒芜不毛之地,还有危险的沼泽和泥潭。大军携带粮草通过,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爪哇当地又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每年降水都非常的多,使得道路无法通行。诃陵士兵必须在当年五月收割庄稼,带着新粮踏上征途,然后赶在师月底前返回以便播种。进攻防御并不坚固的土著城市可能时间充裕,但要进攻一座要塞化城市就胜算极其有限了。
而且英军也已经将椰城当作本土级别的要塞来精心建设。在靠近诃陵的城市东侧,挖掘了一条长壕。只是计划中的带炮台城墙,因人力不足而只能用一道直线河渠替代。长壕的东端设有通行的桥梁,所有的城门和桥梁处都加筑了半月堡或角堡。针对旧街区的沼泽通行不便的问题,用挖掘的泥土填城了一条贯通城区的主干道。主干道的西端就是椰城府的府衙、广场和道观等中枢机构,外围有壕沟的严密保护。城市的新建房屋,也多以石制为止,以防在遭到进攻时起火。
诃陵人方面虽然在人数拥有数量的优势,却还是无法攻克像椰城这样的要塞城市。国内长期的经济统制政策,让诃陵人在接触先进技术方面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面对着装备了火枪火炮,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他们还没有像样的攻城炮来对抗从海上而来的“恶魔”。
诃陵国与英军交战多年,他们的王族几乎死绝,但是出乎英军还有李路意料之外的是,无论是诃陵的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团结一致,反抗英军的入侵。
从英军入侵,到英军在椰城站稳脚跟,诃陵光国王就战死了五个,死的贵族还有百姓更是不计其数,但即使是这样,诃陵人依然没有屈服。
为了抵抗英军的入侵,诃陵的大王摩诃卡励精图治,他下令在直辖领地内进行十丁抽一的总动员,从而征集了超过十万人的新军。同时,下令在沿海各城邦搜集粮食,准备用于秋季对椰城的围攻,试图拿下椰城,把那些他眼中的魔鬼赶下海去。
接着,摩诃卡还派人拉来了两门老式加农炮。这是在之前的作战中诃陵人从英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虽然从未使用过这种大型火器,但是诃陵军队还是提前一个月,就将大炮运到了椰城附近的预设点上。另外,摩诃卡派出一名以谈判停战名义出访的间谍,企图麻痹城内英国守军的注意力。
摩诃卡的间谍开始在椰城侦察起英国人的港口情形,说来也巧,关于诃陵人正大规模囤积粮草的消息也同时抵达。椰城的英军守将毫不犹豫的将诃陵的使节逮捕,并通过严刑拷问获得了诃陵人的新作战计划。
英国人还就此得知,由于人数过于庞大,进攻者的所需粮草都来不及快速运输。他们必须动用大量征集来的商船,将粮食运抵椰城附近。但在此之前,这些补给品都堆积在各个主要港口内。
英军在获悉这个重要情报之后,马上出动海军,猛烈袭击那些囤积粮草的诃陵港口。先用舰炮一阵轰击,再派遣突击队上岸逐个扫荡,将大批军粮付之一炬。各港口因为要应付诃陵下达的沉重差役,根本无力阻止英国人的行动,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没了粮草也就断了诃陵人的后路不是?
摩诃卡在得知自己囤积的粮草被英军付之一炬之后,他气的不行,思前想后之后,他决定加快进军步伐,在他的死命催促之下,诃陵人的前锋抵达椰城郊区。除了海量的步兵、牛马和两门火炮,还有特意调来示威的骑兵和大象。但他们从一开始就面临军粮不足的危机。
英军一般采取的策略就是,先占领几个战略要点,并且在这里修筑城堡,然后就以这些战略支撑点为依托,逐步向内地拓展自己的势力。
在李路建立强大的皇家海军之后,皇家海军走出南亚次大陆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被称为葛洛富沙海峡(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马六甲海峡),皇家海军在周玉林的带领下,攻占了葛洛富沙,然后在这座城市的废墟之上,建立一座叫做陆贾城的新城,并以此为基地,灭掉了盘踞在海峡西岸的三佛齐,还有马来半岛上的赤土国。
在灭掉这个土著王国之后,英军继续向东扩张,他们扩张的脚步踏上了南洋群岛中人口最密集的爪哇岛,在这里,英军与势力最强大的诃陵人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虽然英军在武器装备,人员素质上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因为他们是在客场作战,又是远离自己的大后方,而且诃陵人凶蛮狠辣,他们频频袭击入侵的英军,在零敲碎打之中,竟然也给英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英军之所以要进攻诃陵,除了因为这个诃陵所在的爪哇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之外,还因为这个爪哇岛非常的富裕,除了这里土壤肥沃,一年四季都能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之外,这里出产玳瑁、犀角、象牙和黄金和白银,是少有的肥沃之地,还有就是爪哇岛上人口众多,是南洋黑猴们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只要占领并征服这个爪哇岛,就能为处于高速发展的帝国提供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基于这样的原因,英军入侵了爪哇岛,并在后世的雅加达附近建立了一座被称作椰城的堡垒城市,英军以椰城为基地,与诃陵人进行了长达十数年的战争。
诃陵和被英军征服的那些海岸线上的三佛齐还有赤土国不同,诃陵是典型的东方式君主集权国家。霸权的基础不依靠繁荣的国际贸易,而是数量众多的农民和一望无际的田野,以及由他们供养的桀骜领地武士。诃陵占据的爪哇原本就是是南洋诸岛的主要稻米供应地,远到陆贾城、近到椰城的广大地区在英国人未来到这里之前,都依赖诃陵种植的粮食。
王都婆城更是典型的君主制大都会。每天需要宰杀牲畜四千多头和一万多头猪以供给官民肉食,城里有数千家肉铺。城市的死角还建有军事用途的钟楼。只需要敲响大钟,就可以从婆城和周围的村镇中召集几十万人来当兵。
当然,这类强权本身也很难依靠纯粹的农业收入养活。在鼓励大米出口的同时,会严格限定外来粮食的进口。而诸如砂糖、洋葱、棉花等贸易特产,都会被苛以重税。完全仰赖进口的棉布、胡椒、蜡等民生物资,一样有着不低的税率。至于牛、马和水牛等具有战略意义的牲畜,非王命也一概不准出口。连生活在国内的妇女都不得前往沿海城邦谋生。
诃陵人的存在,让李路完全控制东南亚尤其是南洋群岛的企图落空了,这让李路很是生气,他把数个天竺作战师,运往南洋群岛,尤其是椰城,与像诃陵这样不肯屈服与李路统治的猴子们作战。
诃陵人无时无刻不想着把可恶的英国人驱逐出他们眼中最美丽的爪哇岛,但是英军在爪哇岛的西北建立一座坚若磐石的椰城,诃陵的都城婆城远在爪哇腹地,从婆城出征要横穿整个爪哇的西半部。沿途道路十分崎岖难行,不但有很多荒芜不毛之地,还有危险的沼泽和泥潭。大军携带粮草通过,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爪哇当地又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每年降水都非常的多,使得道路无法通行。诃陵士兵必须在当年五月收割庄稼,带着新粮踏上征途,然后赶在师月底前返回以便播种。进攻防御并不坚固的土著城市可能时间充裕,但要进攻一座要塞化城市就胜算极其有限了。
而且英军也已经将椰城当作本土级别的要塞来精心建设。在靠近诃陵的城市东侧,挖掘了一条长壕。只是计划中的带炮台城墙,因人力不足而只能用一道直线河渠替代。长壕的东端设有通行的桥梁,所有的城门和桥梁处都加筑了半月堡或角堡。针对旧街区的沼泽通行不便的问题,用挖掘的泥土填城了一条贯通城区的主干道。主干道的西端就是椰城府的府衙、广场和道观等中枢机构,外围有壕沟的严密保护。城市的新建房屋,也多以石制为止,以防在遭到进攻时起火。
诃陵人方面虽然在人数拥有数量的优势,却还是无法攻克像椰城这样的要塞城市。国内长期的经济统制政策,让诃陵人在接触先进技术方面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面对着装备了火枪火炮,武器装备精良的敌人,他们还没有像样的攻城炮来对抗从海上而来的“恶魔”。
诃陵国与英军交战多年,他们的王族几乎死绝,但是出乎英军还有李路意料之外的是,无论是诃陵的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团结一致,反抗英军的入侵。
从英军入侵,到英军在椰城站稳脚跟,诃陵光国王就战死了五个,死的贵族还有百姓更是不计其数,但即使是这样,诃陵人依然没有屈服。
为了抵抗英军的入侵,诃陵的大王摩诃卡励精图治,他下令在直辖领地内进行十丁抽一的总动员,从而征集了超过十万人的新军。同时,下令在沿海各城邦搜集粮食,准备用于秋季对椰城的围攻,试图拿下椰城,把那些他眼中的魔鬼赶下海去。
接着,摩诃卡还派人拉来了两门老式加农炮。这是在之前的作战中诃陵人从英军手中缴获的战利品,虽然从未使用过这种大型火器,但是诃陵军队还是提前一个月,就将大炮运到了椰城附近的预设点上。另外,摩诃卡派出一名以谈判停战名义出访的间谍,企图麻痹城内英国守军的注意力。
摩诃卡的间谍开始在椰城侦察起英国人的港口情形,说来也巧,关于诃陵人正大规模囤积粮草的消息也同时抵达。椰城的英军守将毫不犹豫的将诃陵的使节逮捕,并通过严刑拷问获得了诃陵人的新作战计划。
英国人还就此得知,由于人数过于庞大,进攻者的所需粮草都来不及快速运输。他们必须动用大量征集来的商船,将粮食运抵椰城附近。但在此之前,这些补给品都堆积在各个主要港口内。
英军在获悉这个重要情报之后,马上出动海军,猛烈袭击那些囤积粮草的诃陵港口。先用舰炮一阵轰击,再派遣突击队上岸逐个扫荡,将大批军粮付之一炬。各港口因为要应付诃陵下达的沉重差役,根本无力阻止英国人的行动,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没了粮草也就断了诃陵人的后路不是?
摩诃卡在得知自己囤积的粮草被英军付之一炬之后,他气的不行,思前想后之后,他决定加快进军步伐,在他的死命催促之下,诃陵人的前锋抵达椰城郊区。除了海量的步兵、牛马和两门火炮,还有特意调来示威的骑兵和大象。但他们从一开始就面临军粮不足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