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就顺成章。两人从早到晚地腻在一起,也不觉得厌烦,勾握一下手指,都觉得很满足。

    夜里,两个小脑袋偷偷地凑在一起接吻,小手轻轻的抚摸对方,乐此不彼。床上还有别人,小女孩的身体常常紧张得僵硬,怕动的幅度大了被陈军和陈姨察觉。

    更多的时候,两人则骑着车跑得远远的,找个树荫小河,席地而坐。搂在一起探索对方的身体。陈华还是很朦胧的年龄,被姜斌摸得狠了,就吃吃笑着叫痒,把姜斌刻意营造的气氛全部笑没掉……

    其实周围的人都或多或少有发现他们的异常。陈姨倒没说什么,常看着姜斌微微带笑,老师只要他们成绩不落下,也不来管,反正姜斌也呆不长了,再说,那么小的小孩,能做什么名堂出来?只有几个男同偶尔看到他们手拉手在一起,惊天动地的起哄,结果被姜斌三下五除二打趴一地,之后也不敢多说了。

    姜斌在新疆沉迷女色、荒淫终日(这也算吧),姚美琪和姜克俭则很辛苦地在给儿子打工而不知。

    上海是直辖市,相当于省级,各区相当县级,下面还有街道,相当于乡了吧,还有最后一级是居委,就算村了。实际上可能比普通的省市还高那么半级左右。(笔者不是官场中人,对这些不是很熟,有错的地方请指正)

    姚美琪直接找了街道办,有港资证明,很容易就弄到了一片空余的房产,原本这里是街道的一个小厂。使用条件也很简单,帮街道解决一部分待业青年。当然还需要按时上交街道一定的管费用,税务自。姚美琪用比在普通工厂上班的平均工资略高的基数,召集了一批裁缝的工人。也不都是女工,相对来说,做裁缝的女工比较多,但有一定手艺有名气的,大都是男师傅。就像厨师,在家庭里大多是女人烧饭烧菜,可是饭店里掌大勺的却都是男性。

    街道给待业青年找到工作,应该是有成的。因为工资都不直接发给工人,而是交到街道,工人则每月到街道去领薪水,这叫临时工。街道统计本社区的待业者,让居委上门通知他们到指定的单位上班。你也可以不去,那么下次有招工机,你的名字就排在后面。

    做过一段时间后,如果单位觉得你还合适,可以申请转正。如果是国营单位,那么档案什么的就从街道转到单位了。(集体单位怎样处档案我不知道。私人单位则是不可能接触到个人档案的)这以后,才开始在本单位领工资。

    姚美琪现在招的,还都是临时工,账面上的工资是按照街道办设定的标准支付给街道。另外,也跟职工说明,除此外,另外再按照工作成绩发送奖金。这笔奖金,远远超过工资额度。

    姚美琪自己是回沪知青,深知这批人在上海生计艰难,因此都尽量挑选了街道里的同类人。同时,还联系了在新疆相识的同朋友,有愿意工作的,都尽量招了来。有些路程比较远的,也记录在案,看以后发展是否需要。

    很快,工已经要达到1来人。有很多返沪的,听说有工作机,情愿大老远地赶过来,并愿意降低工资待遇,也要进入这家小厂。姚美琪都尽量合地安置。

    工厂的设备,没有全部在香港购买,上海的工业缝纫机畅销全国,远销海外。没必要再给别人赚一笔钱去。只有一些比较高级新式的设备,需要进口。最后花了1多万人民币购买设备,安置下这1来号人。终于可以开工了。

    工厂的名字,由街道起了个很符合当时情况的:“成北服装厂”……因为设在成都北路上。

    姚美琪没有异议,叫什么不都一样,这个名字,还算顺口……总比什么“姚氏”“姜记”的好。

    严怡君在香港这里,只是雇了些销售人,到各个服装公司接来料定做的单子,虽然上海远了点,但是人工绝对便宜,只有几十分之一,按照香港的成衣费用,再降低三成,而且严怡君说明可以延后付款,因此很轻易就拿下了一堆单子,足够上海开工几个月。

    按照姜斌的要求,上海的工厂专门拉了传真线路,用来和香港联系订单。费用昂贵怕什么,信息流畅快捷才是第一生产力。此时上海不允许个人私自安装传真机,由是影响电话线路的正常传输云云。别的没什么,不就是要付钱嘛。

    那些有海外关系的家庭,很多都私自在家里的电话线上接了传真机,以后写信都不用邮递了,直接传过去,当场就收到,费用还便宜。如果现在eail不是免费的话,很多公司还是更喜欢传真的方式,主要就是快,而且不丢失,有数据错误也当场显示,重新传就是。

    随着资金的回笼,姚美琪牵挂着其他的回沪同伴,鼓励他们在各自的社区办类似的加工作坊,有些直接就在家里踩着家用缝纫机开工,家里的小孩子课余的时候就充作送货,到姚美琪的“成北服装厂”把裁剪好的衣料带回家,父母完成工序后,再送回工厂,顺便再带回下一批原料。姚美琪还排着名单,免费让工厂的技术给他们这些外编工人上门改装电动缝纫机,减少工作强度的同时,也高了工作效率。

    工厂内外工作人的数量扩大,产量也日益增强。姜克俭发扬当年走南闯北推销汽笛的大无畏精神,拿着生产出来的港版服装成品,在各大服装商店上门推销,同样,他也承诺可以代销,按期付款就行。斩获颇丰。(此时没有服装款式版权一说,实际上,到21世纪的今天,也很少有人查这个)

    这就是良性循环啊。这样一步步下来,资金根本不需要再补充,就能一点点做大了。姜斌可是知道,在浙江的服装工厂还没有风靡之前,一直到8年代末,上海都是国内流行服饰的生产集散地。稍用心做,这家工厂就可以吃十年。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大不了把工厂搬去浙江……再说,到了9年代,还有别的生意可干呢。

章节目录

重生之积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搭积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二十九章 成北服装厂-重生之积木的图片,重生之积木,笔趣阁并收藏重生之积木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