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中的诸人,听得道信忽然发难,都是悚然一惊,有些手足无措的看向法台之上的李子秋,却见李子秋毫不动容,脸上尤自挂着淡淡的笑意,倒似是道信的反就早在他的意料之中。
只看道信在这西林寺中的反应,便可知道眼前这僧人是个真正执迷于佛法的真和尚。而只要人心对于某种事物有着特别的执着,那就难免会在遭遇到这一所执之事的特定情境之下,按着固化了的思维模式去想去做,无论这种执着是名是利,抑或是佛法慈悲,都是一样。
是以在佛教的传说之中,菩萨果位比佛要低上一层,就是因为菩萨的心还被所谓的第九种牵绊心念的“风”,亦即慈悲之念所牵系束缚,从而不能得证涅?解脱的大自在境界。
在现代社会的心理学家,已经有很多都注意到了佛教对于人类心理模式独到的洞察,李子秋也下过一番功夫,对于这样的结论深以为然。
无论是执着于名缰利锁,还是执着于慈悲佛法,只要有着这种欲求,思路就难免有迹可寻,就难免被外缘牵引,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只要能够把得准心理脉络,就同样可以运用他们所执着的东西,达到左右他们思想行为的目的。如同《天龙八部》之中保定帝役使黄眉和尚一样,其实同他役使手下并无区别,只不过是换了种报酬,换了套说辞,换了个不同的驾驭手法罢了。
当然李子秋并不是人间帝王,他对道信的心理定位,原也不是准备套上那套以驭人之术为能事的帝王心术,他要的是道信对他真正发自内心的信仰,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道信最执着最投入的事情上面彻底地压倒他。
对于道信的发难,他确实不惊反喜,以这个和尚一直以来的表现,如若不是内心对他的佛陀身份已然出现困惑与动摇,原也不用以这样宣之以口的形式,来坚定他的决心与信念。整理提供
在那一刻,在李子秋所安排一系列意外的连续冲击之下,道信那澄明的道心已然出现了一丝破绽,李子秋现下要做的,只是如何捉住扩大这个裂痕。
这一切来得,似乎比他料想的还要容易。
“道信”,他微微点头,向道信说道:“你心中有惑,何不说来?”
“道成肉身,转世佛陀?”道信抬头,向李子秋问道:“那我来问你,如何是佛?”
除了对佛法不甚了了的慧彦之外,玄难、玄悟与法明,听得道信问出这一句,都自合什低首,轻喧佛号。
“如何是佛”这个话头大有来历,相传是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在临入灭前,亲口询问他的四位亲传弟子,以确定谁有继承禅法衣钵,成为禅门二祖的一个考验,已然成为了禅门祖师之间衣钵相承的一场印证。
据传当时其余三位弟子各自口占一偈,只有慧可沉默不语,起身向达摩行礼叩首,由是被达摩印可,得传衣钵,成为禅门二祖。
玄难、玄悟与法明他们,虽然都熟知这个典故,但站在李子秋这个转世佛陀的角度想来,实在是想不出他应如何应对,不由得心下都是暗暗着急。
李子秋也不起身动作,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应了一句:“我即是佛!”
关于这个问题,后世禅门公案有千百种解释,有千百种说法,但李子秋能拈来说出,却只有他自己的答案,毕竟在站在他眼前发问的道信,是后世传扬的禅门四祖,是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禅宗佛学巅峰的人物。
“你若是佛”,道信隐身帷帽之下的脸上,蓦然双目爆起一团精芒,他戟手直指法台之上的李子秋,高声喝问:“那我为何不是?!”
李子秋的回答虽然看似蛮横儿戏,但落在道信的耳中,却是能近乎全部地理解李子秋的话中之意。
自竺道生传出“一阐提人俱可成佛”的说法以来,延至大隋年间,已经逐渐成为大部份佛教徒所能接受的通论,“一阐提人”是指悛恶不迁、善根尽断的无药可救的恶人,而这样的人都还存在着成佛的可能,事实上也就是说明所有有情众生,身上都有着有生俱来的具足佛性,都可以成佛。
后世南宗禅法的“见性成佛”也就是从这个话头衍生出来的说法,无论出家在家,无论富贵贫贱,无论老幼尊卑,甚至无论是不是看得懂佛经,是不是学习过佛法,只要你能启发出你身上原本具足的佛性,那你也就能够顿悟成佛。
这种方便法门固然是佛教学说的一大发展,而且也以其直指人心的魅力成了中国文化上传承不绝的一道独特景观,但也难免给纯粹的佛教徒带来一个极大的困惑,那就是顿悟这种事情,本来就只面对自己的本心,根本难以验证拣选,如果僧人辛苦修持,却不及得某些人轻飘飘的所谓顿悟,那僧人持斋守戒,弃世修行的意义在哪里?如果人人某日偶得一偈而能契合佛理,就可以公开宣称自己已然顿悟成佛,那么佛陀的宝贵庄严又在哪里?
在眼前这个大隋年间的时代,这个问题本还不应成为问题,但站在李子秋身前的和尚毕竟是禅门宗祖,所思所想,自然不会局限于眼前成法,而是已经隐隐触摸到了禅门后世发展可能的方向,再加上李子秋的启发诱导,却让道信提前喝出了这一句原本应该出现在百余年之后的问话。
既然众生皆有具足佛性,则你若是佛,那我为什么不应该也是佛?!而如果人人都是佛陀,那佛陀岂不就成了与芸芸众生一般无二的存在了么?!这样一来何谈佛法?何谈佛学?甚至连佛教教团存在的根基都难以解释得通!
玄难他们数人早已听得目瞪口呆,无论是李子秋的回答,还是道信的问话,都远远出乎于他们的理解范畴之外,只能睁大眼睛看着李子秋与道信那无声而紧张的对峙。
哪怕是他们对于话中之意一无所知,也可以直观地感觉得到弥漫在殿中那股简直要崩断人心弦的紧张气息。
“你不是佛”,李子秋居高临下地直视着道信的眼睛,一字一句地缓缓说道:“因为你不敢承担!”
玄难他们都觉得这句回答很有些莫名其妙,但李子秋此话一出,道信却是猛然周身剧震,如遭雷殛,居然就这么踉踉跄跄地连连退出好几步。
“道信”,李子秋的声音又自传来,却是在厉声喝问:“你告诉我,如何是佛?!”
如何是佛,下回分解,求票求点求推荐
只看道信在这西林寺中的反应,便可知道眼前这僧人是个真正执迷于佛法的真和尚。而只要人心对于某种事物有着特别的执着,那就难免会在遭遇到这一所执之事的特定情境之下,按着固化了的思维模式去想去做,无论这种执着是名是利,抑或是佛法慈悲,都是一样。
是以在佛教的传说之中,菩萨果位比佛要低上一层,就是因为菩萨的心还被所谓的第九种牵绊心念的“风”,亦即慈悲之念所牵系束缚,从而不能得证涅?解脱的大自在境界。
在现代社会的心理学家,已经有很多都注意到了佛教对于人类心理模式独到的洞察,李子秋也下过一番功夫,对于这样的结论深以为然。
无论是执着于名缰利锁,还是执着于慈悲佛法,只要有着这种欲求,思路就难免有迹可寻,就难免被外缘牵引,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只要能够把得准心理脉络,就同样可以运用他们所执着的东西,达到左右他们思想行为的目的。如同《天龙八部》之中保定帝役使黄眉和尚一样,其实同他役使手下并无区别,只不过是换了种报酬,换了套说辞,换了个不同的驾驭手法罢了。
当然李子秋并不是人间帝王,他对道信的心理定位,原也不是准备套上那套以驭人之术为能事的帝王心术,他要的是道信对他真正发自内心的信仰,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在道信最执着最投入的事情上面彻底地压倒他。
对于道信的发难,他确实不惊反喜,以这个和尚一直以来的表现,如若不是内心对他的佛陀身份已然出现困惑与动摇,原也不用以这样宣之以口的形式,来坚定他的决心与信念。整理提供
在那一刻,在李子秋所安排一系列意外的连续冲击之下,道信那澄明的道心已然出现了一丝破绽,李子秋现下要做的,只是如何捉住扩大这个裂痕。
这一切来得,似乎比他料想的还要容易。
“道信”,他微微点头,向道信说道:“你心中有惑,何不说来?”
“道成肉身,转世佛陀?”道信抬头,向李子秋问道:“那我来问你,如何是佛?”
除了对佛法不甚了了的慧彦之外,玄难、玄悟与法明,听得道信问出这一句,都自合什低首,轻喧佛号。
“如何是佛”这个话头大有来历,相传是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在临入灭前,亲口询问他的四位亲传弟子,以确定谁有继承禅法衣钵,成为禅门二祖的一个考验,已然成为了禅门祖师之间衣钵相承的一场印证。
据传当时其余三位弟子各自口占一偈,只有慧可沉默不语,起身向达摩行礼叩首,由是被达摩印可,得传衣钵,成为禅门二祖。
玄难、玄悟与法明他们,虽然都熟知这个典故,但站在李子秋这个转世佛陀的角度想来,实在是想不出他应如何应对,不由得心下都是暗暗着急。
李子秋也不起身动作,只是微微一笑,淡淡地应了一句:“我即是佛!”
关于这个问题,后世禅门公案有千百种解释,有千百种说法,但李子秋能拈来说出,却只有他自己的答案,毕竟在站在他眼前发问的道信,是后世传扬的禅门四祖,是已经站在了这个时代禅宗佛学巅峰的人物。
“你若是佛”,道信隐身帷帽之下的脸上,蓦然双目爆起一团精芒,他戟手直指法台之上的李子秋,高声喝问:“那我为何不是?!”
李子秋的回答虽然看似蛮横儿戏,但落在道信的耳中,却是能近乎全部地理解李子秋的话中之意。
自竺道生传出“一阐提人俱可成佛”的说法以来,延至大隋年间,已经逐渐成为大部份佛教徒所能接受的通论,“一阐提人”是指悛恶不迁、善根尽断的无药可救的恶人,而这样的人都还存在着成佛的可能,事实上也就是说明所有有情众生,身上都有着有生俱来的具足佛性,都可以成佛。
后世南宗禅法的“见性成佛”也就是从这个话头衍生出来的说法,无论出家在家,无论富贵贫贱,无论老幼尊卑,甚至无论是不是看得懂佛经,是不是学习过佛法,只要你能启发出你身上原本具足的佛性,那你也就能够顿悟成佛。
这种方便法门固然是佛教学说的一大发展,而且也以其直指人心的魅力成了中国文化上传承不绝的一道独特景观,但也难免给纯粹的佛教徒带来一个极大的困惑,那就是顿悟这种事情,本来就只面对自己的本心,根本难以验证拣选,如果僧人辛苦修持,却不及得某些人轻飘飘的所谓顿悟,那僧人持斋守戒,弃世修行的意义在哪里?如果人人某日偶得一偈而能契合佛理,就可以公开宣称自己已然顿悟成佛,那么佛陀的宝贵庄严又在哪里?
在眼前这个大隋年间的时代,这个问题本还不应成为问题,但站在李子秋身前的和尚毕竟是禅门宗祖,所思所想,自然不会局限于眼前成法,而是已经隐隐触摸到了禅门后世发展可能的方向,再加上李子秋的启发诱导,却让道信提前喝出了这一句原本应该出现在百余年之后的问话。
既然众生皆有具足佛性,则你若是佛,那我为什么不应该也是佛?!而如果人人都是佛陀,那佛陀岂不就成了与芸芸众生一般无二的存在了么?!这样一来何谈佛法?何谈佛学?甚至连佛教教团存在的根基都难以解释得通!
玄难他们数人早已听得目瞪口呆,无论是李子秋的回答,还是道信的问话,都远远出乎于他们的理解范畴之外,只能睁大眼睛看着李子秋与道信那无声而紧张的对峙。
哪怕是他们对于话中之意一无所知,也可以直观地感觉得到弥漫在殿中那股简直要崩断人心弦的紧张气息。
“你不是佛”,李子秋居高临下地直视着道信的眼睛,一字一句地缓缓说道:“因为你不敢承担!”
玄难他们都觉得这句回答很有些莫名其妙,但李子秋此话一出,道信却是猛然周身剧震,如遭雷殛,居然就这么踉踉跄跄地连连退出好几步。
“道信”,李子秋的声音又自传来,却是在厉声喝问:“你告诉我,如何是佛?!”
如何是佛,下回分解,求票求点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