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下是包括了四大洲的全部天下,四大洲是南赡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
佛告诉天帝,那个世界中有一位治世的圣王,叫做宝盖,当时有七宝呈现,他统治四天下。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这圣王有一千个儿子,每个都很端正,又勇敢又身体强健,无人能敌。
在中原的历史上,只有周文王有一百子,当然这是封神榜小说这么写,不是正史。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那时宝盖圣王和他的家属,供养药王如来。这又同东方有关,很少人注意这个问题,大乘佛法最后都提到东方的诸佛。为什么轮王出世的时候,也都会有教主出世?这点佛学不提的。
在中原,人类文化分成三道:君道,是统御者,如转轮圣王;师道,例如孔子、释迦牟尼佛这些教主;臣道,能够造福社会的将相。每一部佛经中写君道时代时,师道和臣道一定同样昌明;轮王衰落时,师道也会衰落。
“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药王如来和弟子的一切,都是由宝盖圣王所供养,使他们能安心修道。而且不是只供养一百年,是供养了五劫那么长的时间。
“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过了五劫,宝盖圣王吩咐他一千个儿子,我死后你们要学我,以深心,至诚恭敬供养人天师表。这一千个儿子就照着父王的命令,又供养了药王如来五劫,一切如同父王在世一般。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一千个儿子当中,有一个叫作月盖,他独自思索,还有什么样更超越的方式来供养佛?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此时空中有天人告诉他,真正的供养是法供养,胜过任何一切的供养。
用普通的话讲,就是精神的供养胜过物质的供养。当然,我这是简单地讲,法供养不能解释成是精神的供养,下面解释什么是法供养。
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天人告诉月盖王子,去找药王如来,他会详细为你解说什么是法供养。
实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
月盖王子就依言去向药王如来请示。“稽首佛足,却住一面”,这都是传统的礼法,表示对佛的恭敬。我年轻时候在家乡,还是要向父母亲行跪拜礼的,现在的年轻人当然没这一套规矩了。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
药王如来告诉他,法供养就是智慧的成就。从教育的观点来说,老师教学生,最高兴的是,学生的成就能超过老师。所以孟子说,人生三乐之一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另二乐是:父母在,兄弟无故)。
诸佛所传的法就是经,经是传法的记录。深经不是一般的经,像《维摩诘经》就是深经,我们看文字,觉得懂了,实际上能否真懂还是问题。药王如来说诸佛所传的深经,世间众生是难以相信,难以接受的。这话我们可能听了不服气,会说,我可是所有佛经都相信的。你有真正的相信吗?如果自己没有能修证到经典所讲的境界,还只能算是迷信,不是正信。因为没有证得,所以叫「微妙难见」。能证得了就能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那不是可以用分别心来思惟研究而得到的。用分别心来思惟研究,只是个方便,不是真正佛法,所以我们不要把佛法当作学问来研究。
佛告诉天帝,那个世界中有一位治世的圣王,叫做宝盖,当时有七宝呈现,他统治四天下。
“王有千子,端正勇健,能伏怨敌。”这圣王有一千个儿子,每个都很端正,又勇敢又身体强健,无人能敌。
在中原的历史上,只有周文王有一百子,当然这是封神榜小说这么写,不是正史。
尔时,宝盖与其眷属,供养药王如来。那时宝盖圣王和他的家属,供养药王如来。这又同东方有关,很少人注意这个问题,大乘佛法最后都提到东方的诸佛。为什么轮王出世的时候,也都会有教主出世?这点佛学不提的。
在中原,人类文化分成三道:君道,是统御者,如转轮圣王;师道,例如孔子、释迦牟尼佛这些教主;臣道,能够造福社会的将相。每一部佛经中写君道时代时,师道和臣道一定同样昌明;轮王衰落时,师道也会衰落。
“施诸所安,至满五劫。”药王如来和弟子的一切,都是由宝盖圣王所供养,使他们能安心修道。而且不是只供养一百年,是供养了五劫那么长的时间。
“过五劫已,告其千子:汝等亦当如我,以深心供养于佛。于是千子受父王命,供养药王如来,复满五劫,一切施安。”过了五劫,宝盖圣王吩咐他一千个儿子,我死后你们要学我,以深心,至诚恭敬供养人天师表。这一千个儿子就照着父王的命令,又供养了药王如来五劫,一切如同父王在世一般。
“其王一子,名曰月盖,独坐思惟:宁有供养殊过此者?”一千个儿子当中,有一个叫作月盖,他独自思索,还有什么样更超越的方式来供养佛?
“以佛神力,空中有天曰:善男子,法之供养,胜诸供养。”此时空中有天人告诉他,真正的供养是法供养,胜过任何一切的供养。
用普通的话讲,就是精神的供养胜过物质的供养。当然,我这是简单地讲,法供养不能解释成是精神的供养,下面解释什么是法供养。
即问:何谓法之供养?天曰:汝可往问药王如来,当广为汝说法之供养。天人告诉月盖王子,去找药王如来,他会详细为你解说什么是法供养。
实时,月盖王子行诣药王如来。稽首佛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供养中,法供养胜,云何名为法之供养?
月盖王子就依言去向药王如来请示。“稽首佛足,却住一面”,这都是传统的礼法,表示对佛的恭敬。我年轻时候在家乡,还是要向父母亲行跪拜礼的,现在的年轻人当然没这一套规矩了。
佛言:善男子,法供养者,诸佛所说深经,一切世间,难信难受,微妙难见,清净无染,非但分别思惟之所能得。
药王如来告诉他,法供养就是智慧的成就。从教育的观点来说,老师教学生,最高兴的是,学生的成就能超过老师。所以孟子说,人生三乐之一是,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另二乐是:父母在,兄弟无故)。
诸佛所传的法就是经,经是传法的记录。深经不是一般的经,像《维摩诘经》就是深经,我们看文字,觉得懂了,实际上能否真懂还是问题。药王如来说诸佛所传的深经,世间众生是难以相信,难以接受的。这话我们可能听了不服气,会说,我可是所有佛经都相信的。你有真正的相信吗?如果自己没有能修证到经典所讲的境界,还只能算是迷信,不是正信。因为没有证得,所以叫「微妙难见」。能证得了就能达到「清净无染」的境界,那不是可以用分别心来思惟研究而得到的。用分别心来思惟研究,只是个方便,不是真正佛法,所以我们不要把佛法当作学问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