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不要钱,我是最要钱的人,我要做很多的事,没有钱怎么做?
我宁可上课收费,出卖知识而不弘法。
但是如果家境不好又有心学的人,不但不收一毛钱,还要帮他。
但是对有悭吝心的人,我非要他拿钱出来不可,即使勉强他,他不高兴我也要做,这是为了使他养成布施的习惯。
维摩居士接着说,能这样布施,等于大慈悲,不是为了求果报才去法布施。
你一求果报,像是做生意的心理,就完了,是错误的。
“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时毗耶离城中有一个最可怜的人,看到维摩居士神通智慧的力量,听了他的说法,也发起了无上的道心。
要注意,现实的社会中,最富贵的人不会发心学佛学道的,因为他的环境没有痛苦,没有这个刺激嘛。
再者,富贵中人没有时间跟你学佛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有钱人太忙,可以说他们一分钟都不得空。不要说富贵的人,像我的忙碌你们就想象不到,有时眼睛在看东西,嘴里吩咐人做事。同样地,最下等人也不会发心跟你学佛,因为被生活痛苦所逼迫,心里没有一秒钟清净。
所以一个病到极点的人,你还要他念佛是外行空话,他念的只是痛,你先把他病痛解脱了,他才有时间和精神念佛。
你们这些佛婆婆佛妈妈去探病,不要乱讲外行话,病人痛得要死还能念佛的话,这个人也不用你劝了,他能把病痛丢得开,已经成功解脱一半了,他还要听你劝?他不劝你念佛已经是客气了。
记住,布施下等人、困难中的人,同供养佛一样,这是《维摩诘经》上卷最末一段的精神所在。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因此,善德菩萨也表示,他不够资格代表佛去探维摩居士的病。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其它每一位菩萨也都不敢去。
《维摩诘经》的经题是《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是这一部经的全称。
怎么叫做不可思议解脱?我们到最后再作结论。
维摩居士是一位在家佛,这是佛法大乘精神所在,真正成就不一定要出家。
当然并不是说出家不对,出家解脱固然更快更好,但是在家也一样可以得成就,得解脱,真正得解脱不在生活的形式,或一切的外表。
维摩居士以生病作为说法的因由,一个人有生命一定会有病。
正应了佛学基本的四句话: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假有的生命最后一定是死亡,由生到死之间,老病不过是死的前奏。所以生、老、病、死定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这个前因后果的关系,不需要等到后果来到才知道。
佛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对智慧高明的人,“因”一敢动就知道结果了,因里头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结果出来了才知道。
所以菩萨怕因,不轻易种因。
比如两个人讲话意见不合,彼此态度开始不对,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情绪变化,不高兴就摆出脸色,这一来就有了因,人家反应的结果当然不好。
还有,跟人讲话先皱眉头,本来很好的事,人家也不愿意听了。
你有时跟人开个玩笑,但后果怎样有没有想过?
言者无心,可是听者有意,别人不认为是玩笑。
我宁可上课收费,出卖知识而不弘法。
但是如果家境不好又有心学的人,不但不收一毛钱,还要帮他。
但是对有悭吝心的人,我非要他拿钱出来不可,即使勉强他,他不高兴我也要做,这是为了使他养成布施的习惯。
维摩居士接着说,能这样布施,等于大慈悲,不是为了求果报才去法布施。
你一求果报,像是做生意的心理,就完了,是错误的。
“城中一最下乞人,见是神力,闻其所说,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当时毗耶离城中有一个最可怜的人,看到维摩居士神通智慧的力量,听了他的说法,也发起了无上的道心。
要注意,现实的社会中,最富贵的人不会发心学佛学道的,因为他的环境没有痛苦,没有这个刺激嘛。
再者,富贵中人没有时间跟你学佛的,尤其是现代社会的有钱人太忙,可以说他们一分钟都不得空。不要说富贵的人,像我的忙碌你们就想象不到,有时眼睛在看东西,嘴里吩咐人做事。同样地,最下等人也不会发心跟你学佛,因为被生活痛苦所逼迫,心里没有一秒钟清净。
所以一个病到极点的人,你还要他念佛是外行空话,他念的只是痛,你先把他病痛解脱了,他才有时间和精神念佛。
你们这些佛婆婆佛妈妈去探病,不要乱讲外行话,病人痛得要死还能念佛的话,这个人也不用你劝了,他能把病痛丢得开,已经成功解脱一半了,他还要听你劝?他不劝你念佛已经是客气了。
记住,布施下等人、困难中的人,同供养佛一样,这是《维摩诘经》上卷最末一段的精神所在。
“故我不任诣彼问疾。”因此,善德菩萨也表示,他不够资格代表佛去探维摩居士的病。
“如是,诸菩萨各各向佛说其本缘,称述维摩诘所言,皆曰不任诣彼问疾。”其它每一位菩萨也都不敢去。
《维摩诘经》的经题是《维摩诘所说不可思议解脱经》,是这一部经的全称。
怎么叫做不可思议解脱?我们到最后再作结论。
维摩居士是一位在家佛,这是佛法大乘精神所在,真正成就不一定要出家。
当然并不是说出家不对,出家解脱固然更快更好,但是在家也一样可以得成就,得解脱,真正得解脱不在生活的形式,或一切的外表。
维摩居士以生病作为说法的因由,一个人有生命一定会有病。
正应了佛学基本的四句话:
积聚皆销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别离,有命咸归死。
假有的生命最后一定是死亡,由生到死之间,老病不过是死的前奏。所以生、老、病、死定必然的,不是偶然的,这个前因后果的关系,不需要等到后果来到才知道。
佛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对智慧高明的人,“因”一敢动就知道结果了,因里头就含有果,普通人要到结果出来了才知道。
所以菩萨怕因,不轻易种因。
比如两个人讲话意见不合,彼此态度开始不对,自己都不晓得自己情绪变化,不高兴就摆出脸色,这一来就有了因,人家反应的结果当然不好。
还有,跟人讲话先皱眉头,本来很好的事,人家也不愿意听了。
你有时跟人开个玩笑,但后果怎样有没有想过?
言者无心,可是听者有意,别人不认为是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