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能在宝林寺住了不久,觉得没有名师点拨,难于成大器,他更是难忘自己本誓求师的初衷,遂告别了刘志略等村人,继续朝北而去。
慧能在曹侯村的时候,听居士们说,附近的乐昌县西山石窟寺,有一位智远禅师。他精通禅法,深得坐禅三昧,经常入定一个月以上。
天哪,一个多月,兀兀坐在那里,不动不摇,不吃不喝,甚至没有呼吸,没有心跳!那是怎样一种境界?慧能很是向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慧能一字不识,肯定无法读万卷之书,但能行万里之路。行,往往比单纯的读,更为重要。何况,乐昌西山,就在曹侯村正北方向,与北上求法路线基本一致。于是,慧能决定绕道乐昌,去参谒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智远禅师。
慧能到达西山石窟寺的时候,发现眼前几十座石窟,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然而,却一律柴扉紧闭,阖无人迹。好像,这里没有人居住一样。慧能正感到疑惑不解,通往深山更深处的山路上走来一位僧人,一位肩挑柴担的老僧。樵夫出身的慧能见之格外亲切,连忙迎上前去,双手合十问讯道:“师父辛苦。”
那位老僧说:“心不苦,命苦。”慧能一愣。老僧呵呵一笑,接着说:“心若不苦,何苦之有!”慧能也被他的诙谐逗乐了。笑过之后,他问道:“请问,智远禅师住在哪里?”“智,还有远近吗?既然是禅师,哪里不能住?”禅,水灵灵,活泼泼,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而高明的禅师却随时都能用独特的动作、别有韵味的言辞启发学人,使之心有灵犀,豁然领悟。在这位老僧的激扬下,慧能禅心灵动,不禁意气风发,紧紧逼拶着追问道:“这么说,天下岂不全被禅师占遍了?那么,智远禅师也住在这里面么?”
慧能指向的,是一个圆圆的驴粪蛋子!老僧自有其转身之处:“我仅仅是个打柴僧,如何知道!”“咚!”老僧抽出柴担,往一段中空的木头上敲击了一下。声响过后,座座石窟那紧闭着的门陆续打开了,一个个禅僧从中走出来——难怪安静得如同无人呢,原来,禅僧们都在坐禅。那位挑柴的老僧,就是他们的师父——智远禅师。为了弟子们能够安心禅修,他老人家便亲自上山挑柴。
慧能一边帮他将樵柴挑到斋堂,一边开玩笑说:“我很早以前就向往智远禅师,不远千里前来拜访,谁知来到了这里,仅仅遇见了一个卖炭翁!”
智远禅师笑着嘲弄他说:“你呀,只见卖炭翁,却不见智远。”慧能故作不解,问道:“如何是智远?”这一问大有禅意,涵盖天地,风雷滚滚,蕴藏无限禅机。智远禅师知道遇到了强劲对手,但年老成精,佯装痴癫,指着柴捆叫道:“柴!柴!”柴是智远?智远是柴?
禅,就是这样活泼,就是这样意趣盎然!
智远禅师有一句口头禅“久坐有禅”。他的意思是说,只有你长期打坐,深入禅定,自然而然就会有禅——由禅定而显发出大智慧。因此,他严格要求他的弟子们,不倒单(夜间不展开铺盖,即不睡觉),昼夜坐禅。
慧能自然也每天依止智远禅师,修习禅定。
禅定,也称作“三昧”;梵语为“禅那”,也称之为“思维修”、“静虑”,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手段。它是“定”与“慧”的统称。“悟之曰慧,修之乃定。”禅离不开修,而修离不开定。后世密宗圭峰大师说:“定之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行万端,乃至神通光明,皆有定发。故,欲求圣道,必须禅修。离此无门,离此无路。”
是啊,不经过思维修、静虑,如何使自己杂乱的心沉静下来?心不清静,如何显发智慧的光芒?
其实,禅定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更非佛教独有。例如,慧能给刘志略重新诠释过的儒家经典《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怎么“明明德”呢?首先得做到“止”,止的功夫修到家之后才会有“定”,身心安定下来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静”,心静之后能安、能思虑、能思维,经过思维、静虑,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
在生活中,专心致志,即是禅定。所不同的是,平常人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禅定训练,定力暂短,很难做到浑然忘世,完全忘我。而佛教行者,他们因禅修而产生的定力,不可思议。
优波先那比丘,是佛祖释迦牟尼早期的弟子之一。有一天,他在王舍城中乞食后,就与好朋友、佛的大弟子舍利弗,一同来到城外的森林里坐禅。舍利弗在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旁铺好坐垫,就在树下打坐。优波先那比丘知道附近的山崖下有个岩洞,也是修禅的好地方,就到那个山洞中坐禅。
优波先那比丘是老修行了,很快就入定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感到身上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他身心马上从禅定状态中出来,睁开眼,发现是一条很小的毒蛇!优波先那比丘十分清楚这种毒蛇的厉害,他明白,一旦被它咬了,毒性扩散极快,任何医药都来不及救治。
这就是说,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死去。
果然,优波先那比丘已感觉到蛇毒在身体内迅速蔓延。但他毫不惊恐,像平常那样呼唤着舍利弗。舍利弗听到好友的呼唤,徐徐从禅定中起来,不紧不慢走了进来——因为,优波先那比丘的声音一点儿也没变化,丝毫没有显露出事态的严重性。优波先那比丘说:“对不起,打扰你修行了。舍利弗师兄,我被毒蛇咬了。趁着毒气尚未到达心脏,请你去找几个人来,将我从这里抬出去。”
舍利弗不相信,又认真看了看他的面色说:“不会吧?你呼唤我的声音未变,现在我看你的脸色也没有变化。我见过被毒蛇咬伤的人,他们脸上那种惊惶、恐怖、绝望、痛苦,难以形容!而你,倘若真的被毒蛇咬了,面色怎么会这样平静、这样安详、这样若无其事?”
优波先那比丘微笑着说:“舍利弗,佛陀早就说过,我们的肉体,不过是四大和合而成。对于一个已经证到本性空寂的比丘说来,他的心,时刻都处在禅定之中,如如不动,所以,我身体虽然被毒蛇所伤,脸色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舍利弗大为感动,对着优波先那比丘双手合十,说:“你说的很对,像你这样修到罗汉圣位的比丘,从精神到肉体都已得到解脱,永断轮回之苦。”
舍利弗找来众人,把优波先那比丘抬到林中空地上。
优波先那比丘身体内的剧毒开始发作了。可他端坐在那里,就像平时打坐一样,神态平静、安详,直到生命终了。
这就是一个禅者神奇的禅定之力。古往今来,有千千万万禅师曾经显示过这不可思议的奇妙!
静坐能进入禅定状态,然而,禅定并不等同于静坐。经过几个月的禅坐,慧能已经完全明白了:禅定是一种心理如如不动的状态,如果一味拘禁身体,整日坐禅,如同顽石枯木,对于觉悟人生,并没有太大的益处。
有一天,他无意听到住在隔壁的慧纪禅师诵读《头陀》。诵了一会儿后,慧纪禅师感叹道:“经意如此,令我空坐有何用处?”
慧能听见之后,就去拜访慧纪禅师。慧纪禅师从庐山大林寺来。大林寺与黄梅东山寺仅一江之隔,所以,他对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十分熟悉。他对慧能说:“你听说过弘忍大师吗?他正在黄梅大弘禅门,宣扬别具一格的东山禅法。你可以到那里参学。”
听了慧纪禅师的话,慧能决心坚持初衷,北上参禅。但慧能是一个十分厚道的人,智远禅师对他十分器重,他既不忍辜负老禅师的美意,更不能不辞而别,所以不得不又在石窟寺待了一些时日。
一天,智远禅师与他讨论禅定妙用,慧能说:“禅定,并不仅仅存在于静坐之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心无旁骛地劳动,就是禅定。人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凭借的这种定力,也就是禅定之力。人,若无坚毅专一的定力,终不能有所成就。例如,一个人在深入思考一个难题时,他的心念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不但废寝忘食,就算泰山崩于眼前,惊雷炸响耳边,他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也是禅定。还有,人们时常称赞好画、美文为‘神来之笔’。须知,这些‘神来之笔’都是来自作者沉浸在忘我境界中,与定心相应,从而灵光闪现而来的……这些完全可以说是禅定的妙用。”
慧纪禅师与慧能的谈话之中,知他乃龙象之辈,并不适合于在这小寺里修行,对他说:“我本想将你留在石窟寺,将来继承我的衣钵。没想到你的领悟能力如此超常,看来,我真的没有能力教导你。你该是大鹏展翅,啸嗷九霄之才,这小小的鸟窝并不是你栖迟之处。你刚才的一番宏论,似乎与黄梅弘忍大师的禅法很相应。他的东山法门,是达摩祖师一脉相承的,你去拜他为师吧。”
慧纪禅师的一番话,正合慧能原来的本意,便下了决心,继续过梅关,向北方进发。
也就是说,慧能在参谒五祖弘忍大师之前,其实已经对《涅磐经》等有了一定的体会,到东禅寺后,那里的特定氛围,使他在逆境中将佛法的悟性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智远禅师作为一个禅者的高风亮节与开阔胸襟,令慧能感动。他恭敬地给智远禅师磕了三个响头,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乐昌西山石窟寺。
慧能在曹侯村的时候,听居士们说,附近的乐昌县西山石窟寺,有一位智远禅师。他精通禅法,深得坐禅三昧,经常入定一个月以上。
天哪,一个多月,兀兀坐在那里,不动不摇,不吃不喝,甚至没有呼吸,没有心跳!那是怎样一种境界?慧能很是向往。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慧能一字不识,肯定无法读万卷之书,但能行万里之路。行,往往比单纯的读,更为重要。何况,乐昌西山,就在曹侯村正北方向,与北上求法路线基本一致。于是,慧能决定绕道乐昌,去参谒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的智远禅师。
慧能到达西山石窟寺的时候,发现眼前几十座石窟,高低错落,大小不一,然而,却一律柴扉紧闭,阖无人迹。好像,这里没有人居住一样。慧能正感到疑惑不解,通往深山更深处的山路上走来一位僧人,一位肩挑柴担的老僧。樵夫出身的慧能见之格外亲切,连忙迎上前去,双手合十问讯道:“师父辛苦。”
那位老僧说:“心不苦,命苦。”慧能一愣。老僧呵呵一笑,接着说:“心若不苦,何苦之有!”慧能也被他的诙谐逗乐了。笑过之后,他问道:“请问,智远禅师住在哪里?”“智,还有远近吗?既然是禅师,哪里不能住?”禅,水灵灵,活泼泼,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而高明的禅师却随时都能用独特的动作、别有韵味的言辞启发学人,使之心有灵犀,豁然领悟。在这位老僧的激扬下,慧能禅心灵动,不禁意气风发,紧紧逼拶着追问道:“这么说,天下岂不全被禅师占遍了?那么,智远禅师也住在这里面么?”
慧能指向的,是一个圆圆的驴粪蛋子!老僧自有其转身之处:“我仅仅是个打柴僧,如何知道!”“咚!”老僧抽出柴担,往一段中空的木头上敲击了一下。声响过后,座座石窟那紧闭着的门陆续打开了,一个个禅僧从中走出来——难怪安静得如同无人呢,原来,禅僧们都在坐禅。那位挑柴的老僧,就是他们的师父——智远禅师。为了弟子们能够安心禅修,他老人家便亲自上山挑柴。
慧能一边帮他将樵柴挑到斋堂,一边开玩笑说:“我很早以前就向往智远禅师,不远千里前来拜访,谁知来到了这里,仅仅遇见了一个卖炭翁!”
智远禅师笑着嘲弄他说:“你呀,只见卖炭翁,却不见智远。”慧能故作不解,问道:“如何是智远?”这一问大有禅意,涵盖天地,风雷滚滚,蕴藏无限禅机。智远禅师知道遇到了强劲对手,但年老成精,佯装痴癫,指着柴捆叫道:“柴!柴!”柴是智远?智远是柴?
禅,就是这样活泼,就是这样意趣盎然!
智远禅师有一句口头禅“久坐有禅”。他的意思是说,只有你长期打坐,深入禅定,自然而然就会有禅——由禅定而显发出大智慧。因此,他严格要求他的弟子们,不倒单(夜间不展开铺盖,即不睡觉),昼夜坐禅。
慧能自然也每天依止智远禅师,修习禅定。
禅定,也称作“三昧”;梵语为“禅那”,也称之为“思维修”、“静虑”,是佛教修行的一种手段。它是“定”与“慧”的统称。“悟之曰慧,修之乃定。”禅离不开修,而修离不开定。后世密宗圭峰大师说:“定之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性上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行万端,乃至神通光明,皆有定发。故,欲求圣道,必须禅修。离此无门,离此无路。”
是啊,不经过思维修、静虑,如何使自己杂乱的心沉静下来?心不清静,如何显发智慧的光芒?
其实,禅定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更非佛教独有。例如,慧能给刘志略重新诠释过的儒家经典《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怎么“明明德”呢?首先得做到“止”,止的功夫修到家之后才会有“定”,身心安定下来才能够做到真正的“静”,心静之后能安、能思虑、能思维,经过思维、静虑,才能打开智慧的大门。
在生活中,专心致志,即是禅定。所不同的是,平常人因为没有经过专门的禅定训练,定力暂短,很难做到浑然忘世,完全忘我。而佛教行者,他们因禅修而产生的定力,不可思议。
优波先那比丘,是佛祖释迦牟尼早期的弟子之一。有一天,他在王舍城中乞食后,就与好朋友、佛的大弟子舍利弗,一同来到城外的森林里坐禅。舍利弗在一棵枝叶繁茂的大树旁铺好坐垫,就在树下打坐。优波先那比丘知道附近的山崖下有个岩洞,也是修禅的好地方,就到那个山洞中坐禅。
优波先那比丘是老修行了,很快就入定了。不知过了多久,他突然感到身上被什么东西咬了一口。他身心马上从禅定状态中出来,睁开眼,发现是一条很小的毒蛇!优波先那比丘十分清楚这种毒蛇的厉害,他明白,一旦被它咬了,毒性扩散极快,任何医药都来不及救治。
这就是说,用不了多久,他就会死去。
果然,优波先那比丘已感觉到蛇毒在身体内迅速蔓延。但他毫不惊恐,像平常那样呼唤着舍利弗。舍利弗听到好友的呼唤,徐徐从禅定中起来,不紧不慢走了进来——因为,优波先那比丘的声音一点儿也没变化,丝毫没有显露出事态的严重性。优波先那比丘说:“对不起,打扰你修行了。舍利弗师兄,我被毒蛇咬了。趁着毒气尚未到达心脏,请你去找几个人来,将我从这里抬出去。”
舍利弗不相信,又认真看了看他的面色说:“不会吧?你呼唤我的声音未变,现在我看你的脸色也没有变化。我见过被毒蛇咬伤的人,他们脸上那种惊惶、恐怖、绝望、痛苦,难以形容!而你,倘若真的被毒蛇咬了,面色怎么会这样平静、这样安详、这样若无其事?”
优波先那比丘微笑着说:“舍利弗,佛陀早就说过,我们的肉体,不过是四大和合而成。对于一个已经证到本性空寂的比丘说来,他的心,时刻都处在禅定之中,如如不动,所以,我身体虽然被毒蛇所伤,脸色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舍利弗大为感动,对着优波先那比丘双手合十,说:“你说的很对,像你这样修到罗汉圣位的比丘,从精神到肉体都已得到解脱,永断轮回之苦。”
舍利弗找来众人,把优波先那比丘抬到林中空地上。
优波先那比丘身体内的剧毒开始发作了。可他端坐在那里,就像平时打坐一样,神态平静、安详,直到生命终了。
这就是一个禅者神奇的禅定之力。古往今来,有千千万万禅师曾经显示过这不可思议的奇妙!
静坐能进入禅定状态,然而,禅定并不等同于静坐。经过几个月的禅坐,慧能已经完全明白了:禅定是一种心理如如不动的状态,如果一味拘禁身体,整日坐禅,如同顽石枯木,对于觉悟人生,并没有太大的益处。
有一天,他无意听到住在隔壁的慧纪禅师诵读《头陀》。诵了一会儿后,慧纪禅师感叹道:“经意如此,令我空坐有何用处?”
慧能听见之后,就去拜访慧纪禅师。慧纪禅师从庐山大林寺来。大林寺与黄梅东山寺仅一江之隔,所以,他对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十分熟悉。他对慧能说:“你听说过弘忍大师吗?他正在黄梅大弘禅门,宣扬别具一格的东山禅法。你可以到那里参学。”
听了慧纪禅师的话,慧能决心坚持初衷,北上参禅。但慧能是一个十分厚道的人,智远禅师对他十分器重,他既不忍辜负老禅师的美意,更不能不辞而别,所以不得不又在石窟寺待了一些时日。
一天,智远禅师与他讨论禅定妙用,慧能说:“禅定,并不仅仅存在于静坐之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心无旁骛地劳动,就是禅定。人们常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凭借的这种定力,也就是禅定之力。人,若无坚毅专一的定力,终不能有所成就。例如,一个人在深入思考一个难题时,他的心念都集中在这一点上,不但废寝忘食,就算泰山崩于眼前,惊雷炸响耳边,他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也是禅定。还有,人们时常称赞好画、美文为‘神来之笔’。须知,这些‘神来之笔’都是来自作者沉浸在忘我境界中,与定心相应,从而灵光闪现而来的……这些完全可以说是禅定的妙用。”
慧纪禅师与慧能的谈话之中,知他乃龙象之辈,并不适合于在这小寺里修行,对他说:“我本想将你留在石窟寺,将来继承我的衣钵。没想到你的领悟能力如此超常,看来,我真的没有能力教导你。你该是大鹏展翅,啸嗷九霄之才,这小小的鸟窝并不是你栖迟之处。你刚才的一番宏论,似乎与黄梅弘忍大师的禅法很相应。他的东山法门,是达摩祖师一脉相承的,你去拜他为师吧。”
慧纪禅师的一番话,正合慧能原来的本意,便下了决心,继续过梅关,向北方进发。
也就是说,慧能在参谒五祖弘忍大师之前,其实已经对《涅磐经》等有了一定的体会,到东禅寺后,那里的特定氛围,使他在逆境中将佛法的悟性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智远禅师作为一个禅者的高风亮节与开阔胸襟,令慧能感动。他恭敬地给智远禅师磕了三个响头,恋恋不舍地告别了乐昌西山石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