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听完杜位讲述了六祖佛像旁的黑面“七祖”神会后,望着端坐在六祖佛像旁的黑面“七祖”神会,头脑灵光一现,似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之感。

    推开厚重的历史之门,穿越时空,禅宗文化的钟声在这座名山名刹中萦绕传扬。

    国恩寺依山而筑,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座座建筑物连成一体,隐约在龙山的山谷密林之中……岿然屹立的龙山,以其静止的凝重遏止追逐多欲的放浪,以其大音希声的禅机,象征人类灵魂的再生和洗礼。

    杜甫他们静静地品味这里的每一方空气中的禅意。

    悠久的历史,有的并没有记录在史书里,博大精深的禅宗文化,有时会在不经意间了解。

    在六祖殿,杜甫、杜位、张柬之烧了三柱高香,在六祖真身前虔诚地行了个“三跪九叩”大礼,起来后,张柬之点了一根烟吸了一口,任由思绪飞扬开来。

    忽然,一道光芒闪现他眼前,抬头一望,只见端坐殿堂之上的六祖大师那双眼睛,竟然有一只是闭着的。刹那间,张柬之被这一发现震撼了,也引发了无限的思索。

    莫不是六祖大师暗示天机,在世上,做人办事不要太过于执着,凡事睇开一点,一只眼开(讲原则),一只眼闭(灵活性)?

    由此,张柬之想起了皇上听信馋言,将他贬到新州这个荒蛮之地。于是,他抑郁、消沉颓废。为消愁解闷,他只身外出游览了名山大川。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游客们的谈笑风生都没能激发他的兴致,反而更令他落寞感叹,青山绿水,在他的眼里全无灵气与生机。

    他怀着落寞的心情找梁士元倾诉,喝酒解闷。但酒入愁肠愁更愁……

    而此刻,张柬之似乎从六祖像的眼神中,悟出了“放下”、随遇而安”和“做人办事不要太过执着,凡事睇开一点”的禅机妙理,心境豁然开朗起来。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顿悟便是大智慧”。

    三人在六祖殿参拜参拜六祖惠能后,游览龙山风景,不知不觉来到龙山山顶之上,被一口古井涌泉---卓锡泉所吸引,驻足观赏。

    张柬之和杜甫甚觉出,杜位向着他们道:“这口古井在龙山之颠最高处,高山之颠能涌泉确实很神奇。”

    杜位把在新州了解到的这口古井的情况向二人述说了一遍:

    六祖惠能还乡时,遇天旱无水,乡民及众僧用水奇缺,打井又很困难,六祖惠能逐用锡杖卓地而泉涌,遂修建成井,故名卓锡泉。水质甘甜清凉,净不见底,这些年来,天旱而泉水不断,不增不减。

    杜甫望着这口位于龙山之颠最高之处的卓锡泉,信步在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的龙山山上,极目四眺,漫山遍野的兰花映入眼帘,蔚为壮观。绽开在枝头上的朵朵兰花,犹如美丽的兰花仙子,在微风轻吹、云雾飘渺的山林之中也难以掩盖其迷人的芳华。阵阵暗香随风飘扬,让人心旌摇荡,惹得杜甫这位大文豪神思悠悠,登上龙上碑林旁那块屹立在苍茫天地之间的巨石上,漫天诗意滚滚而来......

    “清泉峰上流,”杜甫刚想即兴赋诗,吟出第一句时,猛地,在碑林中王维在所撰的《六祖能禅师碑铭》

    赫然映入眼帘,于是乎,急忙上前观看。其碑文曰:

    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离寂非动,乘化用常。在百法而无得,周万物而不殆。鼓枻海师,不知菩提之行。散花天女,能变声闻之身。则知法本不生,因心起见;见无可取,法则常如。世之至人,有证于此,得无漏不尽漏,度有为非无为者,其惟我曹溪禅师乎?

    禅师俗姓卢氏,某郡某县人也。名师虚假,不生族姓之家;法无中边,不居华夏之地。善习表于儿戏,利根发于童心。不私其身,臭味于耕桑之侣;苟适其道,膻行于蛮貊之乡。

    年若干,事黄梅忍大师。愿竭其力,即安于井臼。素刳其心,获悟于稊稗。每大师登座,学众盈庭。中有三乘之根,共听一音之法。禅师默然受教,曾不起予。退省其私,迥超无我。其有犹怀渴鹿之想,尚求飞鸟之迹,香饭未消,弊衣仍覆,皆曰“升堂入室”。测海窥天,谓得黄帝之珠,堪受法王之印。大师心知独得,谦而不鸣。天何言焉,圣与仁岂敢?子曰:“赐也,吾与汝弗如。”临终,遂密授以祖师袈裟,而谓之曰:“物忌独贤,人恶出己。吾且死矣,汝其行乎!”

    禅师遂怀寳迷邦,销声异域,众生为浄土,杂居止于编人;世事是度门,混农商于劳侣。如此积十六载。南海有印宗法师,讲《涅盘经》。禅师听于座下,因问大义,质以真乘。既不能酬,翻从请益。乃叹曰:“化身菩萨在此,色身肉眼凡夫,愿开慧眼。”遂领其(一作徒)属,尽诣禅居。奉为挂衣,亲自削发。于是大兴法雨,普洒客尘。乃教人以“忍”曰:“忍者无生,方得无我,始成于初发心,以为教首。”至于定无所入,慧无所依;大身过于十方,本觉超于三世;根尘不灭,非色灭空;行愿无成,即凡成圣;举足下足,长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性海;商人告倦,自息化城;穷子无疑,直开寳藏。其有不植德本,难入顿门。妄系空花之狂,曾非慧日之咎。常叹曰:“七寳布施,等恒河沙;亿劫修行,尽大地墨,不如无为之运,无碍之慈,宏济四生,大庇三有。”既而道德遍覆,名声普闻。泉馆卉服之人,去圣历劫;涂身穿耳之国,航海穷年,皆愿拭目于龙象之姿,忘身于鲸鲵之口。骈立于户外,趺坐于牀前。林是栴檀,更无杂树。花惟薝卜,不嗅余香。皆以实归,多离妄执。

    九重延想,万里驰诚,思布髪以奉迎,愿叉手而作礼。则天太后、孝和皇帝,并敕书劝论,征赴京城。禅师子牟之心,敢忘凤阙?远公之足,不过虎溪。固以此辞,竟不奉诏。遂送百衲袈裟及钱帛等供养。天王厚礼,献玉衣于幻人;女后宿因,施金钱于化佛。尚德贵物,异代同符。

    至某载月日,忽谓门人曰:“吾将行矣!”俄而异香满室,白虹属地。饭食讫而敷坐,沐浴毕而更衣。弹指不留,水流灯焰。金身永谢,薪尽火灭。山崩川竭,鸟哭猿啼。诸人唱言:“人无眼目。”列郡恸哭,世且空虚。某月日,迁神于曹溪,安座于某所。择吉祥之地,不待青鸟;变功德之林,皆成白鹤。

    呜呼!大师至性淳一,天姿贞素,百福成相,众妙会心。经行宴息,皆在正受;谭笑语言,曾无戏论。故能五天重迹,百越稽首。修蛇雄虺,毒螫之气销;跳殳弯弓,猜悍之风变。畋渔悉罢,蛊鸩知非。多绝膻腥,效桑门之食;悉弃罟网,袭稻田之衣;永惟浮图之法,实助皇王之化。

    弟子曰神会,遇师于晚景,闻道于中年,广量出于凡心,利智逾于宿学,虽末后供,乐最上乘。先师所明,有类献珠之愿。世人未识,犹多抱玉之悲。谓余知道,以颂见托。偈曰:

    五蕴本空,六尘非有,

    众生倒计,不知正受。

    莲花承足,杨枝生肘,

    苟离身心,孰为休咎。

    至人达观,与佛齐功,

    无心舍有,何处依空?

    不着三界,徒劳八风,

    以兹利智,遂与宗通。

    愍彼偏方,不闻正法,

    俯同恶类,将兴善业。

    教忍断嗔,修慈舍猎。

    世界一花,祖宗六叶。

    大开寳藏,明示衣珠,

    本源常在,妄辙遂殊。

    过动不动,离俱不俱,

    吾道如是,道岂在吾?

    道遍四生,常依六趣,

    有漏圣智,无义章句。

    六十二种,一百八喻,

    悉无所得,应如是往。

    杜甫看罢王维的《六祖能禅师碑铭》,向着张柬之,感慨道:“张大人,吾等久居长安,素闻岭南乃南蛮未开化之地,只知禅宗神秀,今日亲临此地,听闻目睹,方知禅宗六祖乃惠能也!看来我等乃孤陋寡闻,不及王维兄远见矣。”

    此时的张柬之,虽年逾花甲,但仍是锐目如鹰,忽然,他从碑丛中发现了柳宗元撰《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刘禹锡撰《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禁不住叹道:“贤弟,我等实乃孤陋寡闻,想不到当今大唐大文学家柳宗元都为惠能树碑立传,足见六祖惠能的影响力也!”

章节目录

新州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洪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40章 顿悟便是大智慧 (上)-新州风景点,新州风云,笔趣阁并收藏新州风云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