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仕容拿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慨叹道:“有道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大师在这山中驻锡已二十多个春秋,看来对这里的四周都熟悉不过的了。”
一德禅师抬头望着窗外的湛湛蓝天,片片白云,满怀深情地说:“岱山寺方圆十里,都留下了贫僧不少脚印,我将这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天上云卷云舒,望庭前花开花落。春花秋月、夏蝉冬梅,润饰了贫僧的精采人生。一草一木总关情呀!贫僧以此为家,闲剪江云作衲衣,静邀山月作禅室,打算在这里皓首穷经,终老林泉了。”
梁仕容以钦佩的口吻道:“大师身居僻静处,心在禅门中,静心潜修,矢志不渝,实是可敬、可敬。”
一德禅师摆了摆手:“善哉!善哉!施主对贫僧不必称赞。施主这次前来,不知有何贵干?”
梁仕容探过身子:“人言道佛学博大精深,我想前来听听大师讲述禅修悟道之体会。”
一德禅师捋了捋下巴的短须,征询道:“不知施主想听贫僧阐述《华严经》宗诣,还是要我解释《愣伽经》教义呢?”
梁仕容脸色淡然,对此并无兴趣:“大师你日夜诵读那些经书,废寝忘食,相信早已洞悉里面的玄机。但我等山野之人,怎晓经文的那些深奥教诣呢?”
“这……”一德禅师紧锁眉头,沉思片刻,“那么,贫僧向你诵读《金刚经》全文,怎么样?”
梁仕容摇了摇头:“你向我诵读《金刚经》全文,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况且那些经文,有许多深奥的文字,有许多烦琐的章节,若从书本的文字来解释经义,论道修禅,我看双石山方圆百里的黎民信众,能真正听懂者百中无一。”
一德禅师眼睛流泻出不惑之光:“贫僧要诵读这种经典你说不行,要阐述那种经文你也说听不懂。那么你究竟要我讲解哪一种经呢?施主是想——”
梁仕容提高了声音:“大师,这次我进岱山寺,是想听你以物论道。”
佛门中谈经论道,自然离不开引经据典,由此再作化外。如今,对方一开口就出了这个难题,可叫藏在深山小寺读经修行的一德禅师感到万分为难,牙齿相碰,却不知该从何说起:“这……这……”
梁仕容见一德禅师张嘴结舌,紧张得额角沁出了汗水,把手一摆,给他一个下来的台阶:“既然这命题难答,那就算了。刚才我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
一德禅师用他的僧袍抹了抹额角的汗水:“这……”
梁仕容细察一德禅师年纪不算很大,但额角却刻有较深的皱纹,言语之间,眸子闪掠过异样之光,问道:“大师,虽说岁月风刀无情,可以在人的脸庞刻下深痕。但按你的年纪,皱纹不该如此之深,我见你眉宇之间有锁禁之色,眸睛里面不时泛忧悒之光,想必平日有不称心之事。”
一德禅师的眉毛一挑,心里一怔:如此一个俗人,甫一见面,缘何推测出我心灵深处有隐忧呢?百般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施主慧眼如炬,洞悉玄机,真是不同凡响,令贫僧钦佩至极。既然你看得出来,我也不想再作隐瞒,近日,贫僧确有解不开的心结。”
梁仕容接过他的话头,顺势而上:“出家人脱离了滚滚红尘,遁入空门之内,修行多年,本应是无念无妄,四大皆空。大师你何来会有解不开的心结呢?”
一德禅师幽叹一声,尽管那叹声压得低低的,但梁仕容仍听进耳里去。
一德禅师抄起放在案几上的那本经书在梁仕容面前扬了扬,再指着墙角书架上堆得厚厚的几大叠经书,说道:“禅的世界,精彩纷呈,时而花红柳绿,云白山青;时而海底红尘,水蓝石黑。达摩祖师从西方而来,一苇渡江,到东土开启禅学以降,几代禅宗在大寺名刹里皆以《愣伽经》为教旨。贫僧在寺里,苦读经书,日夜背诵,耗时近二十年,读了不下八百卷,贫僧对书中那些经文熟之稔矣,可以倒背如流,不错一字。但我殚精竭虑去参悟禅理,却始终未能左右逢源,得其要旨。”
梁仕容:“啊,原来大师的心结就在于此。”
一德禅师讲出了修行多年的切身感受:“一个人做某一件事要成功并不难,但人生中要有成就则不易。佛门之内,道亦然也。”
梁仕容望去,那些经书不少已经发黄卷起,渗出汗渍,有的书脊处已残旧破烂,道:“身入空门,诵读经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功课。我看这些经书已经破烂成这个样子,从中可以推测出大师读过起码不下数百遍了。但整天光在这些故纸堆里面钻来钻去,辗转兜圈,只不过是书中蠹虫,于佛法禅修与清净心灵真正有多大收益呢?”
一德禅师想不到这个年轻施主竟会讲出佛门中语,反问道:“听施主所言,佛门经典,难道不是学佛修禅至高无上的圭臬?”
梁仕容脸色严肃:“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光困在佛门内埋头读经只不过是人生修行的一角。我看大千世界中,行坐住卧皆道场。”
一德禅师的心弦被梁仕容这话猛地一拨,轰然震响,诚恳地说:“施主,你继续说下去。”
梁仕容指着墙角书架上的大堆经书,说:“大师,即使你已遁入空门,如果处世立身还被教条所羁困,被尘嚣所熏染,则将无知无明,难以达至心净之境、忘我之界。这又怎可得到禅的精髓呢?!”
一德禅师隐隐约约觉得这位施主没有把这话的真谛尽显,便施个佛礼,道:“阿弥陀佛。施主,听你的话是弦外有音,你不妨当着贫僧的面把话语直接挑明,以让贫僧领教领教,不胜感激。”
梁仕容谦逊地:“大师,你是佛门住持,我是山野村夫,怎敢当你的面来谈经论卷,我不过是有感而发,直白肺腑之言罢了。”
一德禅师仍是愁眉不展:“岁月蹉跎,光阴似水。贫僧苦修多年,却无法突破自我。贫僧正在为无法在禅修路上更进一个台阶而苦恼哩。”
“这……”梁仕容琢磨着对方的话,忽然,听到“嗡、嗡”之声,一只蜜蜂振动着翅膀,欲突围出禅堂外却是出去不得,如今在眼前飞来绕去,心中灵犀顿至,指着正在飞翔的小精灵对一德禅师说:“大师,你看这是什么?”
岱山寺内外,桃红柳绿,百花争妍。每当花开时节,万紫千红,香气四溢,蜜蜂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飞来,与蝴蝶争采花粉。年年如此,岁岁亦然。对一德禅师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今见梁仕容指着蜜蜂问他,直答道:“这是只蜜蜂,它有头有眼,有翅有针,跟外面花圃中采花的蜜蜂并无异样呀!”
梁仕容见他回答得十分浅薄,继续问:“大师,我并不是问这蜜蜂的身形。我是问你,它正在干什么呢?”
一德禅师的眼睛在悠转,盯着那往四处飞的蜜蜂,思索了一会,还是淡然而答:“它在振翅飞翔呗。这些蜜蜂不但在我们殿外花圃采花粉,还经常飞进禅堂里面,飞来飞去,怪讨厌的。”
梁仕容见他仍然未能悟到真谛处,便说:“大师,你看世界只是停留于见物说物,未能直彻心源。难怪你诵经二十多年仍然被困在故纸堆里,参禅悟道上不了一个台阶哩。”无可置疑,梁仕容这话里藏着缜密的禅机。
一德禅师皱起眉头,眸睛凝定,细心琢磨着梁仕容所指:“你说贫僧看世界只是停留于见物说物,未能直彻心源?”
梁仕容扬手指着仍在硬碰窗户透明纱纸的蜜蜂,话语充满了机锋:“这只蜜蜂,犹如我们这些在寺院里修行的人,你看它该如何才能够不被困于这四壁合围的禅堂内,而到那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去呢?”
一德禅师循着梁仕容的手指望去,见那只蜜蜂正在禅堂内“嗡、嗡”地飞着,想飞到百花争妍的外面天地去,却总是撞到糊在窗户那层透明纱纸。蜜蜂并没有气馁,又振翅飞翔,飞往那一边的窗户,又再度撞向糊窗的纱纸。它左右回旋,多次努力,却是来往碰壁,徒劳无功,无法飞出去接近外面广阔的天地,去亲近可爱的大自然……
梁仕容见到一德大师那副专注的神态,指了指蜜蜂,又指了指那层窗纸,提高声调:“你看这蜜蜂多么勤力忙碌,却找不到出路。这里跟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只不过隔一层薄薄的窗纸而已。”
一德禅师玩味着:“跟外面的世界只不过隔一层薄薄的窗纸?”
梁仕容信步走到窗前,用食指往窗纸轻轻一捅,窗纸被捅破了一个小洞。
“你这是什么意思?”一德禅师不明所以地望着,只见那只蜜蜂从窗纸的破洞里“呼”地飞了出去,到花丛采蜜去了。
梁仕容提高了声调:“你看,这层薄薄的窗纸一旦被捅破,对蜜蜂来说就是另一番新天地了。人生中,善与恶、好与坏、高与低,也就是一念之差。修禅之道不也就像眼前一样吗?!”
梁仕容的话虽然简短,但却如黄钟大吕、天鼓雷音般震聋发聩,令一德禅师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惊呆得嘴巴张得大大的,好久也合不拢起来。一道灵光在脑海里闪掠,他顿觉眼前一亮,他在这寺里不厌其烦地对着青灯黄卷,耗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去勤读苦修,硬诵强记,却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心清意明,眼前的境界如此的开阔,蓦然间觉得整个禅堂变得明亮起来了。
梁仕容继续说:“若然修行,只是钻进浩繁的经卷、去解读那些深奥的教义、恪守着那些一成不变的修行规范,只能成为书虫,修禅只会劳心劳力,事倍功半,难得悟其真谛。如果把禅修跟当下结合,这才能激活生命的智慧。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呀!”
一德禅师抬头望着窗外的湛湛蓝天,片片白云,满怀深情地说:“岱山寺方圆十里,都留下了贫僧不少脚印,我将这里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天上云卷云舒,望庭前花开花落。春花秋月、夏蝉冬梅,润饰了贫僧的精采人生。一草一木总关情呀!贫僧以此为家,闲剪江云作衲衣,静邀山月作禅室,打算在这里皓首穷经,终老林泉了。”
梁仕容以钦佩的口吻道:“大师身居僻静处,心在禅门中,静心潜修,矢志不渝,实是可敬、可敬。”
一德禅师摆了摆手:“善哉!善哉!施主对贫僧不必称赞。施主这次前来,不知有何贵干?”
梁仕容探过身子:“人言道佛学博大精深,我想前来听听大师讲述禅修悟道之体会。”
一德禅师捋了捋下巴的短须,征询道:“不知施主想听贫僧阐述《华严经》宗诣,还是要我解释《愣伽经》教义呢?”
梁仕容脸色淡然,对此并无兴趣:“大师你日夜诵读那些经书,废寝忘食,相信早已洞悉里面的玄机。但我等山野之人,怎晓经文的那些深奥教诣呢?”
“这……”一德禅师紧锁眉头,沉思片刻,“那么,贫僧向你诵读《金刚经》全文,怎么样?”
梁仕容摇了摇头:“你向我诵读《金刚经》全文,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况且那些经文,有许多深奥的文字,有许多烦琐的章节,若从书本的文字来解释经义,论道修禅,我看双石山方圆百里的黎民信众,能真正听懂者百中无一。”
一德禅师眼睛流泻出不惑之光:“贫僧要诵读这种经典你说不行,要阐述那种经文你也说听不懂。那么你究竟要我讲解哪一种经呢?施主是想——”
梁仕容提高了声音:“大师,这次我进岱山寺,是想听你以物论道。”
佛门中谈经论道,自然离不开引经据典,由此再作化外。如今,对方一开口就出了这个难题,可叫藏在深山小寺读经修行的一德禅师感到万分为难,牙齿相碰,却不知该从何说起:“这……这……”
梁仕容见一德禅师张嘴结舌,紧张得额角沁出了汗水,把手一摆,给他一个下来的台阶:“既然这命题难答,那就算了。刚才我不过是随便说说而已。”
一德禅师用他的僧袍抹了抹额角的汗水:“这……”
梁仕容细察一德禅师年纪不算很大,但额角却刻有较深的皱纹,言语之间,眸子闪掠过异样之光,问道:“大师,虽说岁月风刀无情,可以在人的脸庞刻下深痕。但按你的年纪,皱纹不该如此之深,我见你眉宇之间有锁禁之色,眸睛里面不时泛忧悒之光,想必平日有不称心之事。”
一德禅师的眉毛一挑,心里一怔:如此一个俗人,甫一见面,缘何推测出我心灵深处有隐忧呢?百般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施主慧眼如炬,洞悉玄机,真是不同凡响,令贫僧钦佩至极。既然你看得出来,我也不想再作隐瞒,近日,贫僧确有解不开的心结。”
梁仕容接过他的话头,顺势而上:“出家人脱离了滚滚红尘,遁入空门之内,修行多年,本应是无念无妄,四大皆空。大师你何来会有解不开的心结呢?”
一德禅师幽叹一声,尽管那叹声压得低低的,但梁仕容仍听进耳里去。
一德禅师抄起放在案几上的那本经书在梁仕容面前扬了扬,再指着墙角书架上堆得厚厚的几大叠经书,说道:“禅的世界,精彩纷呈,时而花红柳绿,云白山青;时而海底红尘,水蓝石黑。达摩祖师从西方而来,一苇渡江,到东土开启禅学以降,几代禅宗在大寺名刹里皆以《愣伽经》为教旨。贫僧在寺里,苦读经书,日夜背诵,耗时近二十年,读了不下八百卷,贫僧对书中那些经文熟之稔矣,可以倒背如流,不错一字。但我殚精竭虑去参悟禅理,却始终未能左右逢源,得其要旨。”
梁仕容:“啊,原来大师的心结就在于此。”
一德禅师讲出了修行多年的切身感受:“一个人做某一件事要成功并不难,但人生中要有成就则不易。佛门之内,道亦然也。”
梁仕容望去,那些经书不少已经发黄卷起,渗出汗渍,有的书脊处已残旧破烂,道:“身入空门,诵读经书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功课。我看这些经书已经破烂成这个样子,从中可以推测出大师读过起码不下数百遍了。但整天光在这些故纸堆里面钻来钻去,辗转兜圈,只不过是书中蠹虫,于佛法禅修与清净心灵真正有多大收益呢?”
一德禅师想不到这个年轻施主竟会讲出佛门中语,反问道:“听施主所言,佛门经典,难道不是学佛修禅至高无上的圭臬?”
梁仕容脸色严肃:“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光困在佛门内埋头读经只不过是人生修行的一角。我看大千世界中,行坐住卧皆道场。”
一德禅师的心弦被梁仕容这话猛地一拨,轰然震响,诚恳地说:“施主,你继续说下去。”
梁仕容指着墙角书架上的大堆经书,说:“大师,即使你已遁入空门,如果处世立身还被教条所羁困,被尘嚣所熏染,则将无知无明,难以达至心净之境、忘我之界。这又怎可得到禅的精髓呢?!”
一德禅师隐隐约约觉得这位施主没有把这话的真谛尽显,便施个佛礼,道:“阿弥陀佛。施主,听你的话是弦外有音,你不妨当着贫僧的面把话语直接挑明,以让贫僧领教领教,不胜感激。”
梁仕容谦逊地:“大师,你是佛门住持,我是山野村夫,怎敢当你的面来谈经论卷,我不过是有感而发,直白肺腑之言罢了。”
一德禅师仍是愁眉不展:“岁月蹉跎,光阴似水。贫僧苦修多年,却无法突破自我。贫僧正在为无法在禅修路上更进一个台阶而苦恼哩。”
“这……”梁仕容琢磨着对方的话,忽然,听到“嗡、嗡”之声,一只蜜蜂振动着翅膀,欲突围出禅堂外却是出去不得,如今在眼前飞来绕去,心中灵犀顿至,指着正在飞翔的小精灵对一德禅师说:“大师,你看这是什么?”
岱山寺内外,桃红柳绿,百花争妍。每当花开时节,万紫千红,香气四溢,蜜蜂成群结队地从四面八方飞来,与蝴蝶争采花粉。年年如此,岁岁亦然。对一德禅师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场景,今见梁仕容指着蜜蜂问他,直答道:“这是只蜜蜂,它有头有眼,有翅有针,跟外面花圃中采花的蜜蜂并无异样呀!”
梁仕容见他回答得十分浅薄,继续问:“大师,我并不是问这蜜蜂的身形。我是问你,它正在干什么呢?”
一德禅师的眼睛在悠转,盯着那往四处飞的蜜蜂,思索了一会,还是淡然而答:“它在振翅飞翔呗。这些蜜蜂不但在我们殿外花圃采花粉,还经常飞进禅堂里面,飞来飞去,怪讨厌的。”
梁仕容见他仍然未能悟到真谛处,便说:“大师,你看世界只是停留于见物说物,未能直彻心源。难怪你诵经二十多年仍然被困在故纸堆里,参禅悟道上不了一个台阶哩。”无可置疑,梁仕容这话里藏着缜密的禅机。
一德禅师皱起眉头,眸睛凝定,细心琢磨着梁仕容所指:“你说贫僧看世界只是停留于见物说物,未能直彻心源?”
梁仕容扬手指着仍在硬碰窗户透明纱纸的蜜蜂,话语充满了机锋:“这只蜜蜂,犹如我们这些在寺院里修行的人,你看它该如何才能够不被困于这四壁合围的禅堂内,而到那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去呢?”
一德禅师循着梁仕容的手指望去,见那只蜜蜂正在禅堂内“嗡、嗡”地飞着,想飞到百花争妍的外面天地去,却总是撞到糊在窗户那层透明纱纸。蜜蜂并没有气馁,又振翅飞翔,飞往那一边的窗户,又再度撞向糊窗的纱纸。它左右回旋,多次努力,却是来往碰壁,徒劳无功,无法飞出去接近外面广阔的天地,去亲近可爱的大自然……
梁仕容见到一德大师那副专注的神态,指了指蜜蜂,又指了指那层窗纸,提高声调:“你看这蜜蜂多么勤力忙碌,却找不到出路。这里跟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只不过隔一层薄薄的窗纸而已。”
一德禅师玩味着:“跟外面的世界只不过隔一层薄薄的窗纸?”
梁仕容信步走到窗前,用食指往窗纸轻轻一捅,窗纸被捅破了一个小洞。
“你这是什么意思?”一德禅师不明所以地望着,只见那只蜜蜂从窗纸的破洞里“呼”地飞了出去,到花丛采蜜去了。
梁仕容提高了声调:“你看,这层薄薄的窗纸一旦被捅破,对蜜蜂来说就是另一番新天地了。人生中,善与恶、好与坏、高与低,也就是一念之差。修禅之道不也就像眼前一样吗?!”
梁仕容的话虽然简短,但却如黄钟大吕、天鼓雷音般震聋发聩,令一德禅师的心弦引起了强烈的共鸣。他惊呆得嘴巴张得大大的,好久也合不拢起来。一道灵光在脑海里闪掠,他顿觉眼前一亮,他在这寺里不厌其烦地对着青灯黄卷,耗费了多少时间精力去勤读苦修,硬诵强记,却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心清意明,眼前的境界如此的开阔,蓦然间觉得整个禅堂变得明亮起来了。
梁仕容继续说:“若然修行,只是钻进浩繁的经卷、去解读那些深奥的教义、恪守着那些一成不变的修行规范,只能成为书虫,修禅只会劳心劳力,事倍功半,难得悟其真谛。如果把禅修跟当下结合,这才能激活生命的智慧。心迷时自己被佛经带着转,心悟后自己便可转佛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