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击败汪之凤
张应元、汪之凤二人得到张献忠试图进攻土地岭的情况后,便想当然是张献忠本人带队,他们知道张献忠一向用兵狡诈,猜想张献忠必定会用一部分兵力正面进攻土地岭,牵制官军的主力,然后趁官军主力鏖战之际,用另一部分兵力去强渡巴雾河,只要夺取巴雾河的两岸渡口,土地岭不但失去了重要性,而且后路也被截断。(看小说到网)
张应元、汪之凤自然不晓得张献忠已经战前换将,他们还依照想当然的推论,派出副将罗文垣、参将胡汝高率领一千精兵和一千新兵固守渡口,由主将张应元率领一千精兵和二千新兵守土地岭,居中指挥,而由汪之凤率领一千精兵和二千新兵出寨迎敌。在这个局部战场上,官军依托土地岭,算是居高临下,占据地利,而且官军从七月末就开始在此驻扎,到此时已经过去两个月,养精蓄锐,面对长途跋涉而来的西营,可谓是以逸待劳。
李定国亲自侦察过土地岭周边地形,发现土地岭两边有大片山林,只有中间一条陡峭的山路可供通行。李定国当即定下计策,派白文选、靳统武各率四千步兵埋伏在两侧的山林之中,李定国亲率一旗鸳鸯步兵和六百骑兵正面挑战,等李定国跟官军主力鏖战正酣时,白文选、靳统武率兵迅速潜行至土地岭下,一起围攻土地岭。而高文贵则率五百步骑混合,张大旗鼓,装作有两三千人马,佯装强渡巴雾河,牵制渡口官兵。
汪之凤在土地岭上遥望前来挑战的义军人马才一千多,旌旗不整,行列不齐,看上去严重缺乏训练,相当一部分还都是娃娃,不由得心生轻敌之意,就带了一千精兵就下了土地岭。
李定国见汪之凤率领官军冲下土地岭,便鸣鼓列阵,一旗一千一百人的鸳鸯阵瞬间摆成。
汪之凤认得这是鸳鸯阵,知道这阵法的厉害,心生退缩,便想沿原路退回土地岭,却不料两侧的密林中冲出又一千一百人摆成的一百个鸳鸯小阵,挡住了他们后撤之路。
原来密林中的白文选见汪之凤要撤,便速派跟随他潜行的张胜领着原鸳鸯卫的人员冲出去,配合李定国,在保证全歼汪之凤这一千人马的基础上,引逗土地岭上的张应元冲下岭前来救援更好,“围点打援”的战术也可以用在运动歼灭战中。
李定国和白文选事先已经推演好了,土地岭虽是一座小山,但官军依托山势构筑碉堡,易守难攻,最好是把防守的官军引下来在平地歼灭,这样攻坚战才不会打得很辛苦。李定国的战术思想就是要尽量打运动歼灭战,避免攻坚战。
为了让那个张应元有足够时间反应,李定国传令下去,自己带领的和张胜率领的两个鸳鸯旗里每次都只派出一半人前去作战,也就是说,二千二百人分成两队,轮番进攻,使得汪之凤没有喘息的时间,也让土地岭上居中指挥的张应元有足够焦虑的时间。而李定国更想通过跟汪之凤这一千人慢慢悠悠的战斗让鸳鸯卫内招募的未经战阵的新兵得到足够的锻炼。
汪之凤这一千人被前后夹击着,像是被义军揉面团一般揉搓着,这些官兵憋屈的要死,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窝囊的战法,义军分明就是拿他们练手,看样子要真下狠手,他们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尽数全歼,让他们更憋屈的是,这样的阵法使得义军根本没啥伤亡。
土地岭上的官军主将张应元陷入痛苦的思索中。很明显,义军之所以没有那么快全歼汪之凤的人马,就是在做一个很大的陷阱等着他张应元往里面跳,而老汪跟他许多年,可谓是难兄难弟,如果不去救援他情义上说不过去,日后见了杨嗣昌也不好交代,汪之凤跟杨嗣昌还有一点儿亲戚关系。想到这里,张应元不禁埋怨起莽撞冲动轻敌的汪之凤,如果这厮听他劝把三千人马都带上,现在应该也能杀出重围,逃回土地岭了。
从早上打到中午,两个时辰过去了,张应元依然是按兵不动,久经阵战的直觉和理性战胜了一切,他决定负隅顽抗,不上义军的当。
李定国见张应元不为所动坚持不派援兵,便决定进行下一计划。
李定国一声令下,令旗一挥,鸳鸯阵分作两半,中间闪开一条空隙,放过汪之凤的残兵。
汪之凤的一千兵丁经过这番厮杀,已经死伤七八百人,其余的二百多人亦都是疲惫不堪,却久久看不到张应元的援兵,士气极度低落,恐怕再过一段时间,他们都要放下兵器投降。在他们灰心丧气到极点时,义军却忽地闪开道路,让他们逃走,他们顿时像吃了红萝卜的兔子,撒腿就跑。而鸳鸯卫士兵们将鸳鸯阵变作五行阵,紧跟不舍。
汪之凤领兵仓皇逃跑之间,也细思了张应元不来救援的原因,自然也明白了为何义军要放他一马,敢情是想尾随他的溃兵一起混入土地岭官寨。汪之凤想到此,拨马逃向土地岭上另一处山头,这个山头比张应元所在的山头稍微低矮些,上面驻扎了二百名官军弓箭手,更架着两尊火炮,虽然这两尊火炮是从辽东战场淘汰下来的,但也够义军吃一壶的吧。
汪之凤冲上那个小山头,命令弓箭手和炮手对准追击而来的义军射击,一时之间,炮火和矢石都倾洒在蜂拥而上的义军阵中,义军的死伤竟然比刚才两军对阵时还要多。
李定国见状不妙,迅速点起那六百亲卫骑兵,高声喝道:“跟我冲!”便提着大刀,一马当先,向那小山头冲去。李定国领着骑兵,跃过木栅、壕沟,用力挥舞大刀,磕飞一支支飞来的箭矢,冲上山坡,却被那一丈多高的寨墙挡下。
这寨墙不高,但靠人力无法攀越,紧急时刻也无法打造云梯,云梯放在这里亦是大材小用。那寨墙多是石块砌成的,但那寨门却是木栅栏,再杓上一些粗大的树枝,看上去甚是结实,逼近寨门的义军士卒用巨木去撞,怎么都撞不开。
因义军的逼近,官兵的两尊大炮已经失去作用,变成了铁疙瘩,但山头上的官兵却一直在拼命地放箭,不是弓箭手的官兵则捡些石头往下砸。虽然前来追击的义军多半是鸳鸯卫战士,他们在长牌、藤牌和狼筅的保护下,死伤不多,但李定国明白,这是一场一鼓作气的战斗,义军就要靠着这股气杀下去,如果陷入僵持胶着,义军的士气一旦低落下来,土地岭一时半时就很难攻陷,如果此时张令、秦良玉率兵支援,那么义军进川就会变成空想。要知道这是他李定国第一次指挥万人战斗,他必须要表现出色,不能让张献忠失望,否则他以后独立带兵远离张献忠控制的计划就会变成泡影。
这些念头像闪电似的划过李定国的脑海,他瞬间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将**白马向后退了几步,然后一刀砍向那马的**,那马疼痛难耐,一直向前冲去,快撞到寨门时,李定国用力一提缰绳,那白马腾空而起。李定国双脚脱蹬,踩在马背上,双手握紧大刀,用出九牛之力,劈在寨门上,只听了噼里啪啦稀里哗啦,那看似坚固结实的寨门就这样被李定国一刀劈成了稀巴烂。李定国劈出那一刀后,又落在马背上,挥舞着大刀,催促着白马,冲上山头,对上官军的弓箭手,可谓挡者披靡。
张胜和高文贵领着二千鸳鸯卫战士跟随李定国冲上山头,这山头仅有四五百官军残兵,怎敌士气正盛的义军,很快就坚持不住,向土地岭最高处即张应元的大寨逃去。
汪之凤跟义军曾多次交锋,也算一员能征惯战的猛将,但敌众我寡之下,在义军排山倒海的进攻中,他的人马完全崩溃,各自逃生,汪之凤无法阻止。汪之凤只得在亲兵的掩护下,一边退向土地岭,一边派人紧急求张应元予以接应。
张应元、汪之凤二人得到张献忠试图进攻土地岭的情况后,便想当然是张献忠本人带队,他们知道张献忠一向用兵狡诈,猜想张献忠必定会用一部分兵力正面进攻土地岭,牵制官军的主力,然后趁官军主力鏖战之际,用另一部分兵力去强渡巴雾河,只要夺取巴雾河的两岸渡口,土地岭不但失去了重要性,而且后路也被截断。(看小说到网)
张应元、汪之凤自然不晓得张献忠已经战前换将,他们还依照想当然的推论,派出副将罗文垣、参将胡汝高率领一千精兵和一千新兵固守渡口,由主将张应元率领一千精兵和二千新兵守土地岭,居中指挥,而由汪之凤率领一千精兵和二千新兵出寨迎敌。在这个局部战场上,官军依托土地岭,算是居高临下,占据地利,而且官军从七月末就开始在此驻扎,到此时已经过去两个月,养精蓄锐,面对长途跋涉而来的西营,可谓是以逸待劳。
李定国亲自侦察过土地岭周边地形,发现土地岭两边有大片山林,只有中间一条陡峭的山路可供通行。李定国当即定下计策,派白文选、靳统武各率四千步兵埋伏在两侧的山林之中,李定国亲率一旗鸳鸯步兵和六百骑兵正面挑战,等李定国跟官军主力鏖战正酣时,白文选、靳统武率兵迅速潜行至土地岭下,一起围攻土地岭。而高文贵则率五百步骑混合,张大旗鼓,装作有两三千人马,佯装强渡巴雾河,牵制渡口官兵。
汪之凤在土地岭上遥望前来挑战的义军人马才一千多,旌旗不整,行列不齐,看上去严重缺乏训练,相当一部分还都是娃娃,不由得心生轻敌之意,就带了一千精兵就下了土地岭。
李定国见汪之凤率领官军冲下土地岭,便鸣鼓列阵,一旗一千一百人的鸳鸯阵瞬间摆成。
汪之凤认得这是鸳鸯阵,知道这阵法的厉害,心生退缩,便想沿原路退回土地岭,却不料两侧的密林中冲出又一千一百人摆成的一百个鸳鸯小阵,挡住了他们后撤之路。
原来密林中的白文选见汪之凤要撤,便速派跟随他潜行的张胜领着原鸳鸯卫的人员冲出去,配合李定国,在保证全歼汪之凤这一千人马的基础上,引逗土地岭上的张应元冲下岭前来救援更好,“围点打援”的战术也可以用在运动歼灭战中。
李定国和白文选事先已经推演好了,土地岭虽是一座小山,但官军依托山势构筑碉堡,易守难攻,最好是把防守的官军引下来在平地歼灭,这样攻坚战才不会打得很辛苦。李定国的战术思想就是要尽量打运动歼灭战,避免攻坚战。
为了让那个张应元有足够时间反应,李定国传令下去,自己带领的和张胜率领的两个鸳鸯旗里每次都只派出一半人前去作战,也就是说,二千二百人分成两队,轮番进攻,使得汪之凤没有喘息的时间,也让土地岭上居中指挥的张应元有足够焦虑的时间。而李定国更想通过跟汪之凤这一千人慢慢悠悠的战斗让鸳鸯卫内招募的未经战阵的新兵得到足够的锻炼。
汪之凤这一千人被前后夹击着,像是被义军揉面团一般揉搓着,这些官兵憋屈的要死,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窝囊的战法,义军分明就是拿他们练手,看样子要真下狠手,他们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尽数全歼,让他们更憋屈的是,这样的阵法使得义军根本没啥伤亡。
土地岭上的官军主将张应元陷入痛苦的思索中。很明显,义军之所以没有那么快全歼汪之凤的人马,就是在做一个很大的陷阱等着他张应元往里面跳,而老汪跟他许多年,可谓是难兄难弟,如果不去救援他情义上说不过去,日后见了杨嗣昌也不好交代,汪之凤跟杨嗣昌还有一点儿亲戚关系。想到这里,张应元不禁埋怨起莽撞冲动轻敌的汪之凤,如果这厮听他劝把三千人马都带上,现在应该也能杀出重围,逃回土地岭了。
从早上打到中午,两个时辰过去了,张应元依然是按兵不动,久经阵战的直觉和理性战胜了一切,他决定负隅顽抗,不上义军的当。
李定国见张应元不为所动坚持不派援兵,便决定进行下一计划。
李定国一声令下,令旗一挥,鸳鸯阵分作两半,中间闪开一条空隙,放过汪之凤的残兵。
汪之凤的一千兵丁经过这番厮杀,已经死伤七八百人,其余的二百多人亦都是疲惫不堪,却久久看不到张应元的援兵,士气极度低落,恐怕再过一段时间,他们都要放下兵器投降。在他们灰心丧气到极点时,义军却忽地闪开道路,让他们逃走,他们顿时像吃了红萝卜的兔子,撒腿就跑。而鸳鸯卫士兵们将鸳鸯阵变作五行阵,紧跟不舍。
汪之凤领兵仓皇逃跑之间,也细思了张应元不来救援的原因,自然也明白了为何义军要放他一马,敢情是想尾随他的溃兵一起混入土地岭官寨。汪之凤想到此,拨马逃向土地岭上另一处山头,这个山头比张应元所在的山头稍微低矮些,上面驻扎了二百名官军弓箭手,更架着两尊火炮,虽然这两尊火炮是从辽东战场淘汰下来的,但也够义军吃一壶的吧。
汪之凤冲上那个小山头,命令弓箭手和炮手对准追击而来的义军射击,一时之间,炮火和矢石都倾洒在蜂拥而上的义军阵中,义军的死伤竟然比刚才两军对阵时还要多。
李定国见状不妙,迅速点起那六百亲卫骑兵,高声喝道:“跟我冲!”便提着大刀,一马当先,向那小山头冲去。李定国领着骑兵,跃过木栅、壕沟,用力挥舞大刀,磕飞一支支飞来的箭矢,冲上山坡,却被那一丈多高的寨墙挡下。
这寨墙不高,但靠人力无法攀越,紧急时刻也无法打造云梯,云梯放在这里亦是大材小用。那寨墙多是石块砌成的,但那寨门却是木栅栏,再杓上一些粗大的树枝,看上去甚是结实,逼近寨门的义军士卒用巨木去撞,怎么都撞不开。
因义军的逼近,官兵的两尊大炮已经失去作用,变成了铁疙瘩,但山头上的官兵却一直在拼命地放箭,不是弓箭手的官兵则捡些石头往下砸。虽然前来追击的义军多半是鸳鸯卫战士,他们在长牌、藤牌和狼筅的保护下,死伤不多,但李定国明白,这是一场一鼓作气的战斗,义军就要靠着这股气杀下去,如果陷入僵持胶着,义军的士气一旦低落下来,土地岭一时半时就很难攻陷,如果此时张令、秦良玉率兵支援,那么义军进川就会变成空想。要知道这是他李定国第一次指挥万人战斗,他必须要表现出色,不能让张献忠失望,否则他以后独立带兵远离张献忠控制的计划就会变成泡影。
这些念头像闪电似的划过李定国的脑海,他瞬间就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将**白马向后退了几步,然后一刀砍向那马的**,那马疼痛难耐,一直向前冲去,快撞到寨门时,李定国用力一提缰绳,那白马腾空而起。李定国双脚脱蹬,踩在马背上,双手握紧大刀,用出九牛之力,劈在寨门上,只听了噼里啪啦稀里哗啦,那看似坚固结实的寨门就这样被李定国一刀劈成了稀巴烂。李定国劈出那一刀后,又落在马背上,挥舞着大刀,催促着白马,冲上山头,对上官军的弓箭手,可谓挡者披靡。
张胜和高文贵领着二千鸳鸯卫战士跟随李定国冲上山头,这山头仅有四五百官军残兵,怎敌士气正盛的义军,很快就坚持不住,向土地岭最高处即张应元的大寨逃去。
汪之凤跟义军曾多次交锋,也算一员能征惯战的猛将,但敌众我寡之下,在义军排山倒海的进攻中,他的人马完全崩溃,各自逃生,汪之凤无法阻止。汪之凤只得在亲兵的掩护下,一边退向土地岭,一边派人紧急求张应元予以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