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八年,西历一八六九年五月,普鲁士王国。
此时的普鲁士正在厉兵秣马,王国高层基本一致认定,和法国人之间必有一战,身居弱势的普鲁士要想取胜,势必要上下齐心努力发展;幸运的是,普鲁士王国高层的三驾马车太给力了,国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麦,总参谋长毛奇,这三位都是一代人杰,在他们的掌舵下,普鲁士正朝着胜利的目标高速前进着。
在大量订单和大额预付款的支持下,毛瑟公司的新式步枪(汉阳造)的月产量已经达到两万支,新枪只要检验合格就会被送往部队列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十万支新枪的订单任务就会完成。
只是与之配套的新式子弹至今没有试制成功,好在那家远东的公司源源不断的将军队所需的弹药运了过来,由于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子弹的价钱又很贵,所以普鲁士的陆军训练都是限额使用,一两银子只能买五发子弹,普鲁士的家底太薄,哪敢敞开了用啊。
而普鲁士的对手——法国,却仍然过着不紧不慢悠哉悠哉的日子,在拿破仑三世的心中,对普鲁士的恼恨越来越重了,只不过他至今仍然还没有把贫穷落后的普鲁士放在眼中。
拿破仑三世虽然继承了他叔叔拿破仑大帝的皇位,却没有继承他叔叔的雄才大略;我们东方的智慧有这样的描述:轻视对手的结果,往往就是失败;拿破仑三世是战略和战术统统藐视对手,其最后的下场不言而喻。
一八六九年五月,日本正式迁都东京,去年将年号改为明治的天皇睦仁立志维新,政府将强制推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日本明治维新的号角正式吹响。
同治八年,左宗棠正式进军陕甘,出手平定陕甘回乱。
紫禁城里的同治皇帝已经十四岁了,掌控着大清帝国江山的依旧是两宫太后,实际上也就是西太后慈禧,因为另一位慈安太后不太热衷于朝政,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比较弱。同治皇帝的命运是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生在帝王家,六岁就登基称帝,不幸的是他有一个无限热衷于权力的亲妈。
此时的慈禧太后正对着眼前的奏折犯愁,这封奏折正是直隶总督曾国藩的,他在奏折的最后推荐目前赋闲在家的郭嵩焘出任浙江巡抚;前些日子湖广总督李鸿章推荐彭玉麟出任四川总督,那个彭玉麟她是知道的,以前屡屡辞官不做,这次居然由李鸿章推荐出仕,证明湘军系的分化越来越严重了,这正是朝廷愿意看到的,所以李鸿章的推荐朝廷很快就恩准了。
凑巧的是,浙江巡抚正好出缺。可这么重要的位置再交给曾国藩的心腹妥不妥啊?近年来曾国藩是低调了许多,这样的推荐已经很久没有上了,要是朝廷不允,曾国藩再来个告老还乡的折子,那朝廷就被动了。当初咸丰皇帝曾经许诺,平定太平天国者可以封王,可最后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做到了,朝廷只封了他一个侯爵,民间已经有传言:朝廷言而无信,薄待功臣。
如果曾国藩再来个告老还乡,天下岂不是会说朝廷苛待功臣?
现在的慈禧小姐姐还不是晚年那个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我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等等豪言壮语的肆无忌惮之人,如今的她还是要脸的。
还有那个马新贻也是不得力,提拔他担任两江总督,希望他能查到一些曾氏兄弟贪没太平天国钱财的踪迹,可大半年过去了,还是毫无音讯,真是个蠢才,枉费圣眷啊。
这个事情说起来就复杂了,当初曾国荃的军队攻破江宁城,占据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可居然向朝廷奏报没有发现什么金银财宝,天王府也被洪秀全自己烧了,这事谁能相信?
但朝廷没有证据,只能任由曾氏兄弟处置;湘军上下肯定是捞了一笔的,但他们也有理啊,因为湘军的军饷朝廷没有拨发过,全靠他们自筹,那么打了胜仗,这战利品湘军当然可以分享了。
唉,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越想越烦,慈禧小姐姐皱了皱秀眉,起身走了几步,一旁服侍的总管太监安德海赶紧快走几步,伸出右手给太后充当扶手,伺候着太后在长春宫里散起了步。
三天后,朝廷还是恩准了曾国藩的折子。
慈禧太后权衡再三,曾国藩的影响力太大了,眼下还没到撕破脸面的时候,朝廷还需要这些汉臣们稳固江山。
听到消息的郭嵩焘自是欣喜万分,对小师弟梁思瀚自然心存感激。
我们的梁大少爷却是呆在海南,没日没夜的操练着新兵,陆军海军两头跑。
新兵教导营已经办了两期,基层军官缺乏的现象终于有所改善。这期间在内陆山寨练兵的黄麒英给他送来了一名秀才,这秀才姓谭名继勘,湘省浏阳人,在去往广州访友途中被土匪抢掠至山寨,土匪原想绑他当肉票敲诈一笔赎金的,没成想很快就被梁家军给攻破了山寨,这谭秀才也被解救了。
奇怪的是,这谭秀才获救后并没有赶紧离开,在观察了几天梁家军的训练后,居然提出加入梁家军,这是要投笔从戎啊。黄师父又是向来敬重读书人,就把他送到琼州基地这边了。
梁家军这边本就缺少读书人,有个秀才加入自然欢迎,于是谭秀才被安排到了军部当文书。忙于练兵的梁大少爷也没对这个秀才格外重视。
但是很快谭秀才就显露了令梁大少爷吃惊的本事。在海南基地呆了一个多月的谭秀才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梁大少爷。他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梁家军的教导员制度,认为这种制度能加强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加强这种制度,那么以后即使梁家军扩军至百万,也能上通下达,指挥起来如臂使指!
看了这份报告的梁大少爷内心震惊,梁家军采用教导员制度完全是抄袭了前世解放军的制度,而谭秀才却能一眼看出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莫非他也是个穿越客?
他马上召见了谭秀才。
此时的普鲁士正在厉兵秣马,王国高层基本一致认定,和法国人之间必有一战,身居弱势的普鲁士要想取胜,势必要上下齐心努力发展;幸运的是,普鲁士王国高层的三驾马车太给力了,国王威廉一世,首相俾斯麦,总参谋长毛奇,这三位都是一代人杰,在他们的掌舵下,普鲁士正朝着胜利的目标高速前进着。
在大量订单和大额预付款的支持下,毛瑟公司的新式步枪(汉阳造)的月产量已经达到两万支,新枪只要检验合格就会被送往部队列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五十万支新枪的订单任务就会完成。
只是与之配套的新式子弹至今没有试制成功,好在那家远东的公司源源不断的将军队所需的弹药运了过来,由于路途遥远,运输不便,子弹的价钱又很贵,所以普鲁士的陆军训练都是限额使用,一两银子只能买五发子弹,普鲁士的家底太薄,哪敢敞开了用啊。
而普鲁士的对手——法国,却仍然过着不紧不慢悠哉悠哉的日子,在拿破仑三世的心中,对普鲁士的恼恨越来越重了,只不过他至今仍然还没有把贫穷落后的普鲁士放在眼中。
拿破仑三世虽然继承了他叔叔拿破仑大帝的皇位,却没有继承他叔叔的雄才大略;我们东方的智慧有这样的描述:轻视对手的结果,往往就是失败;拿破仑三世是战略和战术统统藐视对手,其最后的下场不言而喻。
一八六九年五月,日本正式迁都东京,去年将年号改为明治的天皇睦仁立志维新,政府将强制推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分为三府七十二县,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日本明治维新的号角正式吹响。
同治八年,左宗棠正式进军陕甘,出手平定陕甘回乱。
紫禁城里的同治皇帝已经十四岁了,掌控着大清帝国江山的依旧是两宫太后,实际上也就是西太后慈禧,因为另一位慈安太后不太热衷于朝政,处理政务的能力也比较弱。同治皇帝的命运是既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生在帝王家,六岁就登基称帝,不幸的是他有一个无限热衷于权力的亲妈。
此时的慈禧太后正对着眼前的奏折犯愁,这封奏折正是直隶总督曾国藩的,他在奏折的最后推荐目前赋闲在家的郭嵩焘出任浙江巡抚;前些日子湖广总督李鸿章推荐彭玉麟出任四川总督,那个彭玉麟她是知道的,以前屡屡辞官不做,这次居然由李鸿章推荐出仕,证明湘军系的分化越来越严重了,这正是朝廷愿意看到的,所以李鸿章的推荐朝廷很快就恩准了。
凑巧的是,浙江巡抚正好出缺。可这么重要的位置再交给曾国藩的心腹妥不妥啊?近年来曾国藩是低调了许多,这样的推荐已经很久没有上了,要是朝廷不允,曾国藩再来个告老还乡的折子,那朝廷就被动了。当初咸丰皇帝曾经许诺,平定太平天国者可以封王,可最后曾国藩带领的湘军做到了,朝廷只封了他一个侯爵,民间已经有传言:朝廷言而无信,薄待功臣。
如果曾国藩再来个告老还乡,天下岂不是会说朝廷苛待功臣?
现在的慈禧小姐姐还不是晚年那个说出:量中华之物力,结于国之欢心;我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等等豪言壮语的肆无忌惮之人,如今的她还是要脸的。
还有那个马新贻也是不得力,提拔他担任两江总督,希望他能查到一些曾氏兄弟贪没太平天国钱财的踪迹,可大半年过去了,还是毫无音讯,真是个蠢才,枉费圣眷啊。
这个事情说起来就复杂了,当初曾国荃的军队攻破江宁城,占据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可居然向朝廷奏报没有发现什么金银财宝,天王府也被洪秀全自己烧了,这事谁能相信?
但朝廷没有证据,只能任由曾氏兄弟处置;湘军上下肯定是捞了一笔的,但他们也有理啊,因为湘军的军饷朝廷没有拨发过,全靠他们自筹,那么打了胜仗,这战利品湘军当然可以分享了。
唉,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越想越烦,慈禧小姐姐皱了皱秀眉,起身走了几步,一旁服侍的总管太监安德海赶紧快走几步,伸出右手给太后充当扶手,伺候着太后在长春宫里散起了步。
三天后,朝廷还是恩准了曾国藩的折子。
慈禧太后权衡再三,曾国藩的影响力太大了,眼下还没到撕破脸面的时候,朝廷还需要这些汉臣们稳固江山。
听到消息的郭嵩焘自是欣喜万分,对小师弟梁思瀚自然心存感激。
我们的梁大少爷却是呆在海南,没日没夜的操练着新兵,陆军海军两头跑。
新兵教导营已经办了两期,基层军官缺乏的现象终于有所改善。这期间在内陆山寨练兵的黄麒英给他送来了一名秀才,这秀才姓谭名继勘,湘省浏阳人,在去往广州访友途中被土匪抢掠至山寨,土匪原想绑他当肉票敲诈一笔赎金的,没成想很快就被梁家军给攻破了山寨,这谭秀才也被解救了。
奇怪的是,这谭秀才获救后并没有赶紧离开,在观察了几天梁家军的训练后,居然提出加入梁家军,这是要投笔从戎啊。黄师父又是向来敬重读书人,就把他送到琼州基地这边了。
梁家军这边本就缺少读书人,有个秀才加入自然欢迎,于是谭秀才被安排到了军部当文书。忙于练兵的梁大少爷也没对这个秀才格外重视。
但是很快谭秀才就显露了令梁大少爷吃惊的本事。在海南基地呆了一个多月的谭秀才写了一份报告,交给了梁大少爷。他在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梁家军的教导员制度,认为这种制度能加强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如果能够进一步完善加强这种制度,那么以后即使梁家军扩军至百万,也能上通下达,指挥起来如臂使指!
看了这份报告的梁大少爷内心震惊,梁家军采用教导员制度完全是抄袭了前世解放军的制度,而谭秀才却能一眼看出这种制度的优越性,莫非他也是个穿越客?
他马上召见了谭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