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捧着一摞文书,低头走进了太史慈的大帐。
太史慈正在写信,抬起头,见是田畴,笑道:“是子泰兄啊,请坐,我马上就好。”
田畴应了一声,在一旁坐下。太史慈又写了两行字,这才放下笔,拿起写好的信又从头开始读了一遍,厚厚的一摞,足足有二十页纸。他起身送到田畴面前。田畴接过一看,原来是白狼山的战事经过。他早就听说过孙策麾下诸将每次战后都会写一篇战记,今天却是第一次亲眼见识,不免有些好奇。
“这样的文书还要你亲自写?”
“当然,写的过程也是重新检讨的过程,有助于审视得失,不宜倩人代笔。况且我自己的安排我自己最清楚,由别人来写难免有所隔膜,安排不当之处说不定还会有所掩饰。”他笑着说道:“子泰兄也是亲历者,帮我看看有没有讹误之处,不吝斧正。”
田畴看了太史慈一眼,倒也没拒绝,谦虚了两句便一行行的读了起来。太史慈的文风很质朴,谈不上什么文采,但叙述很有条理,从战前分析到任务安排,再到临阵交战,战后复盘,一一道来,既看不出炫耀张扬之意,也没有刻意谦虚,就像在叙述一件与他无关的战事。田畴一边看一边感慨,太史慈立下如此惊人的战功,心态居然还能保持得这么好,这份养性功夫就算是很多读书人都做不到。
“都督是不是太谦虚了?”田畴放下文章,摇摇头。“我何德何能,得都督如此看重,分功于我。”他是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会议,还随太史慈上阵冲杀,但他不觉得自己有太史慈在这篇战记中说的那么重要。况且他对当官也没什么兴趣,功劳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
太史慈摇摇头。“子泰兄,你的功劳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斩首也许不多,但没有你,招降鲜卑人绝不会这么容易,我们的伤亡也会更多。以利而言,我们要多支出多少抚恤?以每人一万钱计,如果换成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况且杀伤太重,将来抚化的难度就大,不知要费多少力气。”
见太史慈说得诚恳,田畴既开心又觉得有些怪异。他是反对杀人的,但那只是出于仁义,太史慈的理由却是少花了钱,这与他的本意不符。
“都督是不是为安抚幽州的费用劳心?”田畴说道。按照以往惯例,朝廷每个月要从青州、冀州割近两亿钱补贴幽州,其中有一大半是赏赐给胡人,以作安抚之用。如今太史慈接管半个幽州,在三郡乌桓之外又增加了不少鲜卑人,费用自然要由太史慈来筹措。
太史慈点点头,又摇摇头。“我的确在想办法筹措钱,但这并不是着意减少伤亡的理由,两件事有关系,却并非一体。不管在哪儿作战,伤亡的抚恤总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能减少就尽量减少,毕竟对我们来说,最贵重的永远是人。”
田畴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不完全同意太史慈的意见,但他觉得太史慈最后这一句说得没错。身为边将,能将士卒的性命看得这么重要,非常难得。
太史慈轻轻的叩了叩案几,又说道:“既然说到钱,正好有几句话要说。乌延已经在这里,楼班、苏仆延想必也在路上,到时候谈判,我想请子泰兄主持。钱粮的事可以商量,但有一条必须坚持。”
田畴躬身道:“请都督示下。”
“我们拿出的每一枚五铢钱、每一粒粮、每一匹布都是百姓的血汗,不能用来养肥那些乌桓贵人,所以这些钱不会直接给他们,而是要发放到普通百姓手中。这些钱粮布匹也不是白拿的,他们必须要承担相当的赋役。”
田畴一点就透,立刻问道:“都督是说,把乌桓人变成编户,像汉人一样征发赋税徭役?”
“没错。”太史慈的声音不高,却非常坚决。“既然要成为我大汉的子民,这是第一步。”
田畴笑了,笑得有些苦涩。“都督,恕我直言,这恐怕行不通。汉胡殊异,用管理汉人的办法来管理胡人,这绝非易事,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引来后患无穷。”
“我知道这绝非易事,但不能因为不易就不做。”太史慈微微一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化胡为华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慢一点,稳一点,但不能不做。往前再推千年,秦开拓疆之前,大半个幽州都是蛮夷,如今也不归王化了?事在人为。”
田畴一时语塞,瞪着太史慈半晌没说话,然后气极而笑。“都督,你也知道那是千年之前的事?人生百年,你却想做千年的事,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做为普通人,这么想的确有些异想天方。可是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我必须想得远一些。不瞒你说,这不仅仅是我的决定,也是吴侯的决定。你见到他时,不妨与他探讨一番。总之,之前的和抚方案已经证明不可取,不可能再实施了,朝廷每年拿出几亿钱换取苟安这种事到今天为止,以后绝不会再做。”
田畴急了。“都督,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这么做实在……”他想了想,一声长叹。“恕我愚钝,不能理解,也无法赞同。”他将手里的战记还给太史慈,又将那一撂公文送到太史慈面前,拱拱手。“道不同,不相为谋,东部鲜卑四部已定,三郡乌桓也臣服在即,畴多留无益,敢向都督请辞,归家读书。”
太史慈皱了皱眉,瞅瞅田畴。“子泰兄读什么书?”
田畴语塞,心道我读什么书与你有什么关系?这本来就是一句托词,你不会听不出来吧?
太史慈接着说道:“如果子泰兄的志向就是读书自娱,我无话可说,君子不强人所难,我只能礼送子泰兄归去。若子泰兄不弃,我愿隔三岔五,携酒与子泰兄同游,不及其余。若子泰兄放下不苍生,还想为幽州百姓做点事,那我觉得子泰兄这么做未免冲动。你真觉得你读的那些书里有治国之术?”
田畴忍不住笑了。“听都督的意思,圣人所言亦不及吴侯高明?”
太史慈也笑了,反问道:“敢问子泰兄,你去长安时可曾见过故太尉杨彪杨文先?”
提及杨彪,田畴冷静了些。杨彪是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之后,历任三公,同了名的能臣。如果说幽州这些年名望最高的大臣是卢植,那杨彪就是比卢植还有盛名的大臣。可是他听太史慈提及过,杨彪现在在吴县太湖著书,准备研究官制演变,据说是孙策的倡议。
杨彪是何等样人?孙策所言如果一点道理也没有,杨彪怎么可能听他的,抛弃危在旦夕的朝廷不顾,躲在太湖著书?孙策这个化胡之说很可能就与杨彪商量过,而且得到了杨彪的赞同。自己不理解也许并不是这个方案异想天开,而是书读得不够多,眼界不够开阔,理政经验不够丰富。哪怕最后实在无法理解孙策的做法,至少应该见识一下再说,现在就拒绝太史慈的邀请未免太草率了。
见田畴犹豫了,太史慈又道:“子泰兄觉得我是荒悖之人吗?”
田畴摇摇头。“都督用兵如神,谋则必中。你若荒悖,我岂不是顽愚木石。只是……”田畴一声轻叹,不知道如何再说。他和太史慈相处这么久,对太史慈佩服之至,可是听到太史慈要将乌桓人变成编户的做法,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太史慈离席而起,来到田畴面前,将那一摞公文放在田畴的手中,拍了拍他的手臂。“子泰兄,我答应过你,绝不勉强你为官,但是我真心希望你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幽州不缺猛士,但是像你这样的智者实在太少了。既有安抚之策实行了百年也未见效,为什么不试试新方法?我希望你能够暂时放下成见,勇敢地尝试一下。”
田畴为太史慈的诚意所感动,点了点头。“就依都督。”他举起手中的公文,嘴角微挑。“这是我统计好的战利品,你先想想怎么分配吧。鲜卑人太穷了,除了战马之外,几乎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牛羊虽然不少,也不够将士们过冬。当务之急,都督要先调集一些粮食,否则不出一个月,我们就要断粮了,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太史慈接过公文,迅速看了一遍,沉吟片刻。“既然如此,那与乌桓人谈判的事就不用你负责了,你立刻赶去沓氏,面见吴侯。这么大的缺口绝不是幽州自身能解决的,只有吴侯才能解决。”
“是啊,这数字这么大,我担心吴侯会不会觉得为难。”
太史慈笑了笑,回到案后,拿起笔,在田畴拟好的公文后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递给田畴。“子泰兄,早一天见到吴侯,早一天解决钱粮问题。你现在就出发,海边有船,他们会载你去见吴侯的。”
见太史慈说得自信,田畴也有了信心,将手里的公事交待了一下,随即起程,赶往海边。
.com。妙书屋.com
77137/
太史慈正在写信,抬起头,见是田畴,笑道:“是子泰兄啊,请坐,我马上就好。”
田畴应了一声,在一旁坐下。太史慈又写了两行字,这才放下笔,拿起写好的信又从头开始读了一遍,厚厚的一摞,足足有二十页纸。他起身送到田畴面前。田畴接过一看,原来是白狼山的战事经过。他早就听说过孙策麾下诸将每次战后都会写一篇战记,今天却是第一次亲眼见识,不免有些好奇。
“这样的文书还要你亲自写?”
“当然,写的过程也是重新检讨的过程,有助于审视得失,不宜倩人代笔。况且我自己的安排我自己最清楚,由别人来写难免有所隔膜,安排不当之处说不定还会有所掩饰。”他笑着说道:“子泰兄也是亲历者,帮我看看有没有讹误之处,不吝斧正。”
田畴看了太史慈一眼,倒也没拒绝,谦虚了两句便一行行的读了起来。太史慈的文风很质朴,谈不上什么文采,但叙述很有条理,从战前分析到任务安排,再到临阵交战,战后复盘,一一道来,既看不出炫耀张扬之意,也没有刻意谦虚,就像在叙述一件与他无关的战事。田畴一边看一边感慨,太史慈立下如此惊人的战功,心态居然还能保持得这么好,这份养性功夫就算是很多读书人都做不到。
“都督是不是太谦虚了?”田畴放下文章,摇摇头。“我何德何能,得都督如此看重,分功于我。”他是参加了几乎所有的会议,还随太史慈上阵冲杀,但他不觉得自己有太史慈在这篇战记中说的那么重要。况且他对当官也没什么兴趣,功劳对他来说没什么意义。
太史慈摇摇头。“子泰兄,你的功劳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你斩首也许不多,但没有你,招降鲜卑人绝不会这么容易,我们的伤亡也会更多。以利而言,我们要多支出多少抚恤?以每人一万钱计,如果换成粮食,可以养活多少人?况且杀伤太重,将来抚化的难度就大,不知要费多少力气。”
见太史慈说得诚恳,田畴既开心又觉得有些怪异。他是反对杀人的,但那只是出于仁义,太史慈的理由却是少花了钱,这与他的本意不符。
“都督是不是为安抚幽州的费用劳心?”田畴说道。按照以往惯例,朝廷每个月要从青州、冀州割近两亿钱补贴幽州,其中有一大半是赏赐给胡人,以作安抚之用。如今太史慈接管半个幽州,在三郡乌桓之外又增加了不少鲜卑人,费用自然要由太史慈来筹措。
太史慈点点头,又摇摇头。“我的确在想办法筹措钱,但这并不是着意减少伤亡的理由,两件事有关系,却并非一体。不管在哪儿作战,伤亡的抚恤总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能减少就尽量减少,毕竟对我们来说,最贵重的永远是人。”
田畴赞同的点了点头,他不完全同意太史慈的意见,但他觉得太史慈最后这一句说得没错。身为边将,能将士卒的性命看得这么重要,非常难得。
太史慈轻轻的叩了叩案几,又说道:“既然说到钱,正好有几句话要说。乌延已经在这里,楼班、苏仆延想必也在路上,到时候谈判,我想请子泰兄主持。钱粮的事可以商量,但有一条必须坚持。”
田畴躬身道:“请都督示下。”
“我们拿出的每一枚五铢钱、每一粒粮、每一匹布都是百姓的血汗,不能用来养肥那些乌桓贵人,所以这些钱不会直接给他们,而是要发放到普通百姓手中。这些钱粮布匹也不是白拿的,他们必须要承担相当的赋役。”
田畴一点就透,立刻问道:“都督是说,把乌桓人变成编户,像汉人一样征发赋税徭役?”
“没错。”太史慈的声音不高,却非常坚决。“既然要成为我大汉的子民,这是第一步。”
田畴笑了,笑得有些苦涩。“都督,恕我直言,这恐怕行不通。汉胡殊异,用管理汉人的办法来管理胡人,这绝非易事,甚至有可能弄巧成拙,引来后患无穷。”
“我知道这绝非易事,但不能因为不易就不做。”太史慈微微一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化胡为华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可以慢一点,稳一点,但不能不做。往前再推千年,秦开拓疆之前,大半个幽州都是蛮夷,如今也不归王化了?事在人为。”
田畴一时语塞,瞪着太史慈半晌没说话,然后气极而笑。“都督,你也知道那是千年之前的事?人生百年,你却想做千年的事,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做为普通人,这么想的确有些异想天方。可是作为镇守一方的将领,我必须想得远一些。不瞒你说,这不仅仅是我的决定,也是吴侯的决定。你见到他时,不妨与他探讨一番。总之,之前的和抚方案已经证明不可取,不可能再实施了,朝廷每年拿出几亿钱换取苟安这种事到今天为止,以后绝不会再做。”
田畴急了。“都督,我理解你的心情,但这么做实在……”他想了想,一声长叹。“恕我愚钝,不能理解,也无法赞同。”他将手里的战记还给太史慈,又将那一撂公文送到太史慈面前,拱拱手。“道不同,不相为谋,东部鲜卑四部已定,三郡乌桓也臣服在即,畴多留无益,敢向都督请辞,归家读书。”
太史慈皱了皱眉,瞅瞅田畴。“子泰兄读什么书?”
田畴语塞,心道我读什么书与你有什么关系?这本来就是一句托词,你不会听不出来吧?
太史慈接着说道:“如果子泰兄的志向就是读书自娱,我无话可说,君子不强人所难,我只能礼送子泰兄归去。若子泰兄不弃,我愿隔三岔五,携酒与子泰兄同游,不及其余。若子泰兄放下不苍生,还想为幽州百姓做点事,那我觉得子泰兄这么做未免冲动。你真觉得你读的那些书里有治国之术?”
田畴忍不住笑了。“听都督的意思,圣人所言亦不及吴侯高明?”
太史慈也笑了,反问道:“敢问子泰兄,你去长安时可曾见过故太尉杨彪杨文先?”
提及杨彪,田畴冷静了些。杨彪是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之后,历任三公,同了名的能臣。如果说幽州这些年名望最高的大臣是卢植,那杨彪就是比卢植还有盛名的大臣。可是他听太史慈提及过,杨彪现在在吴县太湖著书,准备研究官制演变,据说是孙策的倡议。
杨彪是何等样人?孙策所言如果一点道理也没有,杨彪怎么可能听他的,抛弃危在旦夕的朝廷不顾,躲在太湖著书?孙策这个化胡之说很可能就与杨彪商量过,而且得到了杨彪的赞同。自己不理解也许并不是这个方案异想天开,而是书读得不够多,眼界不够开阔,理政经验不够丰富。哪怕最后实在无法理解孙策的做法,至少应该见识一下再说,现在就拒绝太史慈的邀请未免太草率了。
见田畴犹豫了,太史慈又道:“子泰兄觉得我是荒悖之人吗?”
田畴摇摇头。“都督用兵如神,谋则必中。你若荒悖,我岂不是顽愚木石。只是……”田畴一声轻叹,不知道如何再说。他和太史慈相处这么久,对太史慈佩服之至,可是听到太史慈要将乌桓人变成编户的做法,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太史慈离席而起,来到田畴面前,将那一摞公文放在田畴的手中,拍了拍他的手臂。“子泰兄,我答应过你,绝不勉强你为官,但是我真心希望你不要错过这次机会。幽州不缺猛士,但是像你这样的智者实在太少了。既有安抚之策实行了百年也未见效,为什么不试试新方法?我希望你能够暂时放下成见,勇敢地尝试一下。”
田畴为太史慈的诚意所感动,点了点头。“就依都督。”他举起手中的公文,嘴角微挑。“这是我统计好的战利品,你先想想怎么分配吧。鲜卑人太穷了,除了战马之外,几乎没什么值钱的东西,牛羊虽然不少,也不够将士们过冬。当务之急,都督要先调集一些粮食,否则不出一个月,我们就要断粮了,不知道要冻死多少人。”
太史慈接过公文,迅速看了一遍,沉吟片刻。“既然如此,那与乌桓人谈判的事就不用你负责了,你立刻赶去沓氏,面见吴侯。这么大的缺口绝不是幽州自身能解决的,只有吴侯才能解决。”
“是啊,这数字这么大,我担心吴侯会不会觉得为难。”
太史慈笑了笑,回到案后,拿起笔,在田畴拟好的公文后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又递给田畴。“子泰兄,早一天见到吴侯,早一天解决钱粮问题。你现在就出发,海边有船,他们会载你去见吴侯的。”
见太史慈说得自信,田畴也有了信心,将手里的公事交待了一下,随即起程,赶往海边。
.com。妙书屋.com
77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