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周璁的慌张,城外的周瑀和周珏就坦然的多。他们到达京城之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研究攻城策略,更不是举兵夺城,而是犒劳三军。
至于为什么不攻城,燕王和齐王的考虑是一致的。现在他们不知道周汝康是不是还活着,轻举妄动只会让天下百姓把他们当成乱臣贼子,同时,他们还要观察其他军队的态度,尤其是蜀军的态度。
毕竟,纵然是大周京城,在燕王的眼里,也不过是一座满是欲望和争斗的城池,攻下它,只是时间的问题。
北军军营里少有的热闹。
今天的点将台上,没有往日严肃庄重的发号施令,取而代之的是齐王发起、李御涵主持的“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没有品阶资格限制,无论是拳脚还是刀枪,甚至弓箭暗器,都可以在这里一决高下,至于奖励,就是状元郎姬婴亲笔题的一副春联。
奖赏虽小,重在荣誉,所以小到士兵,大到将军,都跃跃欲试。初时上台比武的人本领只是一般,之后能人越来越多,让大家看花了眼,有时候两个人你来我往,酣斗将近半个时辰,而围观的将士兴致不减。
赵军有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将军,不足三十岁的样子,长得干练精神。他已经连续打败了四个挑战者了,其中有一位就是他的上级柴广云。
江逸臣远远看着,对周瑀说:“关帅手下的这个几个将领功夫都很不错,就看这个小将,一招一式挺有章法,放在战场上定是把好手!”
周瑀笑着点点头,说:“我倒觉得柴将军行事光明磊落,让他跟着关帅多锻炼几年,磨磨性子,将来定能独当一面!”
到了下午,因为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周珏和李御涵干脆又开辟了两个比武场,并区分文斗和武斗。文斗斗的是兵法策略,武斗斗的是拳脚招式。
其中就有一个小伙子,站在文斗的擂台上,竟敢点名跟关磊一决高下,更让人意外的是,关磊坦然接受了挑战。
小伙子名叫常建,是燕军新招的士兵,也就二十三四岁,干净利落,走路带风,像是个练武出身的,可不知道怎么就“想不开”,非要跟关帅文斗。这可惹来了几乎所有人的围观。
要说关磊,虽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毕竟主要涉猎经史子集和经学著作,只是近些年在军中历练,才开始涉及兵法布阵,所以,对于他到底能不能赢,大家也很好奇。
围在擂台最前面的是周瑀、周珏、江逸臣和李御涵,为了增加打擂的刺激性,李御涵提议,开设了一个赌局,由燕王周瑀做东。
这可把大家乐坏了,一场文斗,搞得比武斗还要热闹。多数人都买关磊赢,可周珏偏“另辟蹊径”,买关磊输。
这场文斗谈到了古往今来的战事及应对策略,谈到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谈到了带兵之法,谈到了养兵之道,总之,这场比试,简直是对战事的辩论和反思。
最后,常建被辩驳的无话可说,便利落地躬身施礼,说:“草民输了,心服口服!”
关磊笑着答礼:“阁下见识不凡,承让了。”
台下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
事后,周瑀为了兑现承诺,将自己的圆月弯刀当成了赏格送了出去,而赌输了的周珏,送出了自己的随身宝剑,后来,为了凑热闹,关磊把自己的圆领罗铠也贡献了出来。
在这些宝贝的映衬下,姬婴的春联瞬时就没了光彩,姬婴为了争个彩头,扬言要把江逸臣送她的腰刀当成赏格送出去。
姬婴的话一出口,可把江逸臣吓了个半死。江逸臣抱着姬婴握着腰刀的手哀求:“这是个无价的宝贝,求状元爷手下留情啊!”
姬婴就喜欢看江逸臣抓狂的表情,她得意地说:“这把腰刀意义非凡,不如看哪位将军能拔得头筹得到它,让你跟人家过一辈子也是一样的。”
江逸臣气得直跺脚,他把姬婴扯到角落了,恶狠狠地指着她,咿咿呀呀半天蹦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姬婴满意了,玩笑也开够了,她笑着点了一下江逸臣的鼻尖,说:“你那么好,我才舍不得把你送给别人呢!”
江逸臣被姬婴的两句话哄得舒舒服服的,就势抱住姬婴的双手,放到唇边一吻,说:“你什么时候会说这么甜的话了?以后要常说。”
似乎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的下午,有人向周瑀递了一封信。
信竟然是滕浩德派人送来的。
当着大家的面,周瑀打开了信封,他没看两句,就大声笑了起来。这让在座的文臣武将都非常好奇,止不住地往前凑。
周瑀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他把信转手交给了贴过来的江逸臣。
江逸臣拿过书信,看着看着也笑起来。大家催促他,问里面到底写了什么,江逸臣阴阳怪气地回答:“滕浩德不愧是大贪官,他言辞激烈地说,他已经率领二十万蜀军精锐出了锦官城。如果燕王能封他做蜀王,他就率军归于燕王麾下,否则就跟北军决一死战。”
大家一阵哄笑。
关磊说:“大周军事布防图上说,蜀军总共约有十二万人,其中包括三万游击部队、五千后勤部队和一万战斗力低下的农民军。这二十万精锐是从何说起?”
“一个多次易主的人,还敢这么嚣张,上来就狮子大开口,这怕是今年我们听到的第一个笑话了,哈哈……”周珏大笑着说。
周瑀坐到正位上,说:“看来征讨滕浩德是必然的了,请各位说说看法吧。”
滕浩德确实是个狠角色,因常年治理流寇作乱,所以在军事上威望很高。但无论是周瑀、周珏,还是江逸臣、姬婴、关磊,甚至没有官职的李承宇和李御涵都知道,周瑀所说的“看法”,并不单指战术,更重要的是派谁领兵。
长安眼看就要攻克,而征讨滕浩德还需要耗费很多时日。这意味着,皇帝一旦在这个时期驾崩,那么谁做下一任天子就成了个大问题。
天下人往往并不在意谁奉献的最多、谁的功劳最大,而是在意谁做到了最后那一步。攻下皇城就是清君侧的最后一步,也是登上皇位的最后一步。
说的更直白一些,谁留下来,谁做天子的几率就会更大。
至于为什么不攻城,燕王和齐王的考虑是一致的。现在他们不知道周汝康是不是还活着,轻举妄动只会让天下百姓把他们当成乱臣贼子,同时,他们还要观察其他军队的态度,尤其是蜀军的态度。
毕竟,纵然是大周京城,在燕王的眼里,也不过是一座满是欲望和争斗的城池,攻下它,只是时间的问题。
北军军营里少有的热闹。
今天的点将台上,没有往日严肃庄重的发号施令,取而代之的是齐王发起、李御涵主持的“武林大会”。
武林大会没有品阶资格限制,无论是拳脚还是刀枪,甚至弓箭暗器,都可以在这里一决高下,至于奖励,就是状元郎姬婴亲笔题的一副春联。
奖赏虽小,重在荣誉,所以小到士兵,大到将军,都跃跃欲试。初时上台比武的人本领只是一般,之后能人越来越多,让大家看花了眼,有时候两个人你来我往,酣斗将近半个时辰,而围观的将士兴致不减。
赵军有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将军,不足三十岁的样子,长得干练精神。他已经连续打败了四个挑战者了,其中有一位就是他的上级柴广云。
江逸臣远远看着,对周瑀说:“关帅手下的这个几个将领功夫都很不错,就看这个小将,一招一式挺有章法,放在战场上定是把好手!”
周瑀笑着点点头,说:“我倒觉得柴将军行事光明磊落,让他跟着关帅多锻炼几年,磨磨性子,将来定能独当一面!”
到了下午,因为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周珏和李御涵干脆又开辟了两个比武场,并区分文斗和武斗。文斗斗的是兵法策略,武斗斗的是拳脚招式。
其中就有一个小伙子,站在文斗的擂台上,竟敢点名跟关磊一决高下,更让人意外的是,关磊坦然接受了挑战。
小伙子名叫常建,是燕军新招的士兵,也就二十三四岁,干净利落,走路带风,像是个练武出身的,可不知道怎么就“想不开”,非要跟关帅文斗。这可惹来了几乎所有人的围观。
要说关磊,虽博览群书文采斐然,但毕竟主要涉猎经史子集和经学著作,只是近些年在军中历练,才开始涉及兵法布阵,所以,对于他到底能不能赢,大家也很好奇。
围在擂台最前面的是周瑀、周珏、江逸臣和李御涵,为了增加打擂的刺激性,李御涵提议,开设了一个赌局,由燕王周瑀做东。
这可把大家乐坏了,一场文斗,搞得比武斗还要热闹。多数人都买关磊赢,可周珏偏“另辟蹊径”,买关磊输。
这场文斗谈到了古往今来的战事及应对策略,谈到了《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谈到了带兵之法,谈到了养兵之道,总之,这场比试,简直是对战事的辩论和反思。
最后,常建被辩驳的无话可说,便利落地躬身施礼,说:“草民输了,心服口服!”
关磊笑着答礼:“阁下见识不凡,承让了。”
台下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
事后,周瑀为了兑现承诺,将自己的圆月弯刀当成了赏格送了出去,而赌输了的周珏,送出了自己的随身宝剑,后来,为了凑热闹,关磊把自己的圆领罗铠也贡献了出来。
在这些宝贝的映衬下,姬婴的春联瞬时就没了光彩,姬婴为了争个彩头,扬言要把江逸臣送她的腰刀当成赏格送出去。
姬婴的话一出口,可把江逸臣吓了个半死。江逸臣抱着姬婴握着腰刀的手哀求:“这是个无价的宝贝,求状元爷手下留情啊!”
姬婴就喜欢看江逸臣抓狂的表情,她得意地说:“这把腰刀意义非凡,不如看哪位将军能拔得头筹得到它,让你跟人家过一辈子也是一样的。”
江逸臣气得直跺脚,他把姬婴扯到角落了,恶狠狠地指着她,咿咿呀呀半天蹦不出一句完整的话。
姬婴满意了,玩笑也开够了,她笑着点了一下江逸臣的鼻尖,说:“你那么好,我才舍不得把你送给别人呢!”
江逸臣被姬婴的两句话哄得舒舒服服的,就势抱住姬婴的双手,放到唇边一吻,说:“你什么时候会说这么甜的话了?以后要常说。”
似乎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大年初一的下午,有人向周瑀递了一封信。
信竟然是滕浩德派人送来的。
当着大家的面,周瑀打开了信封,他没看两句,就大声笑了起来。这让在座的文臣武将都非常好奇,止不住地往前凑。
周瑀满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他把信转手交给了贴过来的江逸臣。
江逸臣拿过书信,看着看着也笑起来。大家催促他,问里面到底写了什么,江逸臣阴阳怪气地回答:“滕浩德不愧是大贪官,他言辞激烈地说,他已经率领二十万蜀军精锐出了锦官城。如果燕王能封他做蜀王,他就率军归于燕王麾下,否则就跟北军决一死战。”
大家一阵哄笑。
关磊说:“大周军事布防图上说,蜀军总共约有十二万人,其中包括三万游击部队、五千后勤部队和一万战斗力低下的农民军。这二十万精锐是从何说起?”
“一个多次易主的人,还敢这么嚣张,上来就狮子大开口,这怕是今年我们听到的第一个笑话了,哈哈……”周珏大笑着说。
周瑀坐到正位上,说:“看来征讨滕浩德是必然的了,请各位说说看法吧。”
滕浩德确实是个狠角色,因常年治理流寇作乱,所以在军事上威望很高。但无论是周瑀、周珏,还是江逸臣、姬婴、关磊,甚至没有官职的李承宇和李御涵都知道,周瑀所说的“看法”,并不单指战术,更重要的是派谁领兵。
长安眼看就要攻克,而征讨滕浩德还需要耗费很多时日。这意味着,皇帝一旦在这个时期驾崩,那么谁做下一任天子就成了个大问题。
天下人往往并不在意谁奉献的最多、谁的功劳最大,而是在意谁做到了最后那一步。攻下皇城就是清君侧的最后一步,也是登上皇位的最后一步。
说的更直白一些,谁留下来,谁做天子的几率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