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还在东张西望,暗自寻思着晌饭的官员们立即被张衡提出的这个问题吸引住了。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一方父母官,对江南各地的民情民意最为了解,对如何才治理好各自管辖的州郡也都有着各自的见解,只是碍于自平陈以来的这两三年里,江南各地的叛乱此起彼伏,朝廷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到了平定江南叛乱上,还未真正开始着手治理江南。在缺乏统一政令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官只求自己治下太平无事,不出现大股的南陈残部生事造乱即可,哪顾得上百姓们能否吃上饱饭,是否忠心臣服朝廷这些事呢?
“张长史既然提到了民生和民心这两件大事,那么本王就问问今日在座的诸位,你们认为,目前在你们治下,最紧迫需解决的民生和民心问题是什么?”杨广居中而坐,对会场上的情况观察了多时,眼见张衡提出的问题引起了绝大多数官员的关注,遂适时提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参加会议的官员们没有哪个愿意在这个时候出风头,带头回答杨广的问题。
杨广见众人都不愿开口,也不生气,遂向张衡说道:“建平,你既为王府长史,方才又自称要抛砖引玉,那么,现在就把你这块砖抛出来,叫大家都听听,你认为眼下江南最需要朝廷加以解决的民生、民心问题是什么吧?”
“王爷,诸位,建平虽不曾到江南哪一座州郡做过父母官,但时常陪伴王爷左右,参与政事,对江南各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了解。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要授民以田,重农抑商。同关内相比,江南地少人稠,寻常百姓最迫切得到的便是可以用来耕种,养家糊口的田地。
前些时日我奉王命在建康督促重建谢氏宗祠,曾顺便到附近的几个州县做过一些调查,发现经历了近几年的战乱之后,即连昔日的京畿之地也出现了大量撂荒田地的现象,在人多地少的江南竟然出现这种怪事,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于是,我找了两个境内撂荒土地最多的县,向当地的官民详细了解了当地的情况,据他们对我说,撂荒的土地在平陈前大多归高门大户,抑或南陈朝中的大臣所有,平陈以后,这些高门大户,南陈的朝臣要么被朝廷强行迁到了关内居住,要么成了叛军的首领,不知所踪,寻常百姓们未得朝廷授田给他们,自然也不会开荒、耕种这些土地,因此,便出现了无地可种的百姓人多,撂荒闲置的田地也多的奇怪现象……”
张衡因在蒋山督建谢氏宗祠期间确实深入附近的州县做过调研,故而他提出的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不少州郡官员的共鸣,立时便有人补充道:“张长史,你说的只是一地的情况,在下官掌管的州郡,也有多地出现大量撂荒田地的事,不过,据下官所知,即使是拥有田地的农户,听信南陈残部鼓惑,不思在家务农,跟着起哄造反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家境殷实的农户,早就将全家一两年的口粮藏匿到了山里,他们唯恐全家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或被朝廷征收,或被土匪打劫,任凭家中田地撂荒也不敢轻易撒种、耕种……”
一旦有人首先开了口,众人登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杨广待众人七嘴八舌地说过一气,方向张衡吩咐道:“建平,既然大家都赞同你的说法,今日便可定下来,将田地问题当做头一个向朝廷呈报,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就由你牵头,各州郡协助,列出江南目前的田地总数和最近的户口总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言。”
随即又转向众人问道:“除了田地问题外,各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裴蕴坐在一旁,见张衡提出的田地问题不仅引起了与会众人的极大共鸣,更是得到了杨广的首肯,被定为了向朝廷呈报的首要问题,略一思索,即拱手站起,向杨广说道:“方才王爷所提民生、民心两大问题,张长史所说田地问题属于民生方面,下官以为,民生固然重要,但民心向背实是关乎江南能否长治久安的最紧要问题。”
“对改善江南民心向背问题,冲之如有高见,但说就是。”杨广乐得见到自己身边的两位大谋士良性竟争,为如何更好地治理江南出谋献策,遂微笑着鼓励裴蕴道。
“要解决江南民心向背问题,使绝大多数的江南百姓忠心臣服朝廷,冲之以为,须从两处同时着手方可:首先,对为数众多的江南百姓和受到奸人鼓惑、误入歧途的这部分人,朝廷应持积极包容的态度,通过授予他们土地,鼓励他们回乡务农来使他们成为大隋的臣民;同时,应对带头生事造乱的少数南陈残部、余孽,特别是其中两类人:一类是公然起兵叛乱的首逆如王仲宣等人;二类则是隐藏在暗中,屡屡行凶的‘雁巢’残部,如萧如水、张仲坚等人,采用雷霆手段给予坚决清除,下官建言,不妨采取悬赏缉拿的方式对这些人进行追捕,使他们孤立于大部分胁从人员之外,令他们在江南无处藏身。
换言之,一手给寻常百姓以实惠,另一手严厉清除首逆元凶,形成有力震摄,在江南各地百姓心中种下不敢反、不愿反的种子,则江南民心可收矣。”
裴蕴说罢,与会众人的反应远远不如方才张衡谈及田地问题时那么热烈,只有少数几位官员向他问道:
“裴都记室,据你所言,朝廷是不是需将每名要坚决清除的首逆元凶都列出姓名,标明赏格,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孤立他们的效果。”
“照你这么说,凡是参与过叛乱,两军交战过程中曾杀伤过对方军士的,是否都该加以清除,这人也太多了吧。”
裴蕴正要开口向几位向他们提问的官员做出解释,就听杨广为他喝采道:“好一个不敢反、不愿反!冲之一语切中了解决民心问题的要害,其余都属细支末节,不必计较太过。冲之,就命你拟出改善江南民心问题的建言,由建平一并汇总呈报朝廷。”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一方父母官,对江南各地的民情民意最为了解,对如何才治理好各自管辖的州郡也都有着各自的见解,只是碍于自平陈以来的这两三年里,江南各地的叛乱此起彼伏,朝廷的注意力大都集中到了平定江南叛乱上,还未真正开始着手治理江南。在缺乏统一政令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官只求自己治下太平无事,不出现大股的南陈残部生事造乱即可,哪顾得上百姓们能否吃上饱饭,是否忠心臣服朝廷这些事呢?
“张长史既然提到了民生和民心这两件大事,那么本王就问问今日在座的诸位,你们认为,目前在你们治下,最紧迫需解决的民生和民心问题是什么?”杨广居中而坐,对会场上的情况观察了多时,眼见张衡提出的问题引起了绝大多数官员的关注,遂适时提出了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
参加会议的官员们没有哪个愿意在这个时候出风头,带头回答杨广的问题。
杨广见众人都不愿开口,也不生气,遂向张衡说道:“建平,你既为王府长史,方才又自称要抛砖引玉,那么,现在就把你这块砖抛出来,叫大家都听听,你认为眼下江南最需要朝廷加以解决的民生、民心问题是什么吧?”
“王爷,诸位,建平虽不曾到江南哪一座州郡做过父母官,但时常陪伴王爷左右,参与政事,对江南各地目前存在的问题也有所了解。我以为,最紧要的是要授民以田,重农抑商。同关内相比,江南地少人稠,寻常百姓最迫切得到的便是可以用来耕种,养家糊口的田地。
前些时日我奉王命在建康督促重建谢氏宗祠,曾顺便到附近的几个州县做过一些调查,发现经历了近几年的战乱之后,即连昔日的京畿之地也出现了大量撂荒田地的现象,在人多地少的江南竟然出现这种怪事,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于是,我找了两个境内撂荒土地最多的县,向当地的官民详细了解了当地的情况,据他们对我说,撂荒的土地在平陈前大多归高门大户,抑或南陈朝中的大臣所有,平陈以后,这些高门大户,南陈的朝臣要么被朝廷强行迁到了关内居住,要么成了叛军的首领,不知所踪,寻常百姓们未得朝廷授田给他们,自然也不会开荒、耕种这些土地,因此,便出现了无地可种的百姓人多,撂荒闲置的田地也多的奇怪现象……”
张衡因在蒋山督建谢氏宗祠期间确实深入附近的州县做过调研,故而他提出的这一问题立即引起了不少州郡官员的共鸣,立时便有人补充道:“张长史,你说的只是一地的情况,在下官掌管的州郡,也有多地出现大量撂荒田地的事,不过,据下官所知,即使是拥有田地的农户,听信南陈残部鼓惑,不思在家务农,跟着起哄造反的也不在少数,还有一些家境殷实的农户,早就将全家一两年的口粮藏匿到了山里,他们唯恐全家辛辛苦苦种出的粮食或被朝廷征收,或被土匪打劫,任凭家中田地撂荒也不敢轻易撒种、耕种……”
一旦有人首先开了口,众人登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了起来。
杨广待众人七嘴八舌地说过一气,方向张衡吩咐道:“建平,既然大家都赞同你的说法,今日便可定下来,将田地问题当做头一个向朝廷呈报,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就由你牵头,各州郡协助,列出江南目前的田地总数和最近的户口总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言。”
随即又转向众人问道:“除了田地问题外,各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裴蕴坐在一旁,见张衡提出的田地问题不仅引起了与会众人的极大共鸣,更是得到了杨广的首肯,被定为了向朝廷呈报的首要问题,略一思索,即拱手站起,向杨广说道:“方才王爷所提民生、民心两大问题,张长史所说田地问题属于民生方面,下官以为,民生固然重要,但民心向背实是关乎江南能否长治久安的最紧要问题。”
“对改善江南民心向背问题,冲之如有高见,但说就是。”杨广乐得见到自己身边的两位大谋士良性竟争,为如何更好地治理江南出谋献策,遂微笑着鼓励裴蕴道。
“要解决江南民心向背问题,使绝大多数的江南百姓忠心臣服朝廷,冲之以为,须从两处同时着手方可:首先,对为数众多的江南百姓和受到奸人鼓惑、误入歧途的这部分人,朝廷应持积极包容的态度,通过授予他们土地,鼓励他们回乡务农来使他们成为大隋的臣民;同时,应对带头生事造乱的少数南陈残部、余孽,特别是其中两类人:一类是公然起兵叛乱的首逆如王仲宣等人;二类则是隐藏在暗中,屡屡行凶的‘雁巢’残部,如萧如水、张仲坚等人,采用雷霆手段给予坚决清除,下官建言,不妨采取悬赏缉拿的方式对这些人进行追捕,使他们孤立于大部分胁从人员之外,令他们在江南无处藏身。
换言之,一手给寻常百姓以实惠,另一手严厉清除首逆元凶,形成有力震摄,在江南各地百姓心中种下不敢反、不愿反的种子,则江南民心可收矣。”
裴蕴说罢,与会众人的反应远远不如方才张衡谈及田地问题时那么热烈,只有少数几位官员向他问道:
“裴都记室,据你所言,朝廷是不是需将每名要坚决清除的首逆元凶都列出姓名,标明赏格,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孤立他们的效果。”
“照你这么说,凡是参与过叛乱,两军交战过程中曾杀伤过对方军士的,是否都该加以清除,这人也太多了吧。”
裴蕴正要开口向几位向他们提问的官员做出解释,就听杨广为他喝采道:“好一个不敢反、不愿反!冲之一语切中了解决民心问题的要害,其余都属细支末节,不必计较太过。冲之,就命你拟出改善江南民心问题的建言,由建平一并汇总呈报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