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信在雅间外面等着的时候,已经悄悄跟别人打听了计言在里面问的是啥,结果没想到轮到自己进来了,第一句竟是关于他儿子阮小义,他有点尴尬,犹豫了一下,笑了笑,道:“不是我不同意,主要是担心犬子太愚钝,坏了朝廷的大事,到时候别说我那个笨儿子,就是我全家也吃罪不起啊。”
他的担心也并非全无道理,就这么一个儿子,本来在家里岁月静好,享着平安富贵,结果掺和朝廷的事,成了不见得多得什么,坏了事就麻烦大了。
计言沉吟良久,对着阮信正色道:“不知道阮伯父信任计言与否?”
这么问了,阮信当然答道:“在下自然是信得计通译你的,不但信任你,还佩服的很。”
“那我向你保证,小义去京城,只会跟工部一起协力宝塔修葺事宜,成了我自然会给他请功,若是有了差池,我定会保他不受任何牵连。”
阮信听完这番话,把头深深的埋在双手之中,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他何尝不知道阮小义不热衷于读经史子集,而爱好烧制工艺出海这些,可是他是一家之主,这又是他唯一的儿子。
过了半晌,他终于重新抬起了头,长吁一口气,下定了决心一般,说道:“计通译,我信你,你去问问那孩子的意见吧,要是他也同意,我就不再言语了,再之后我还得跟我那亲家说道一下。”
计言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阮信是所有客商里最后一个进门谈话的,跟他谈完,计言招呼外面的所有人进了屋,直接道:“今年三月份,大家纷传的郑和大人出使日本之事,乃是朝廷机密,军机大事,本不应侃侃于市井之间。”
在座的客商们立刻一阵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计言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吵,安慰道:“单独跟大家谈的时候,我也说了,此事于大家无关,没有任何干系,但是我需查证乃是何人于三月份之时来到此地,散播了这个消息。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有一个客商抢上前来道:“屋里的没个人都要先自己想想,有没有三月份在这吃酒的时候见过什么形迹可疑的外地人?”
又是一阵叽叽喳喳。
计言这回没有忙着打断大家,他目光不停来回扫着每一个客商的脸,希望能从某个人面孔之中读出一些不一样的内容,一些他现在很期待的结果,有人能想起什么线索来。
不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大概有半柱香的功夫,计言一直盯着这群客商,不过结果没有惊喜,这群客商并没有议论出什么眉目,大家都想不起来有见过。
一筹莫展之中,阮忠提议道,既然是有人在这会馆的厕墙上写字,没准馆子里的人见过。
大家一阵符合,遂去把会馆掌柜的请来了。
计言便让客商们散了各回各家,掌柜的由他单独问话。
他先一步表明了自己身份,接着就是一个非常直白的问题,今年三月份有没有什么奇怪的特别的人来过,尤其是在会馆的小院里徘徊过的。
这掌柜的抓耳挠腮半天,也没蹦出个屁来,毕竟他的主要工作是接待贵客们,看好小弟们,哪会关心有没有人在他们院子里遛弯。
掌柜的出去,各个店小二依次进来问话,反正风雨将临,这会子会馆里也没什么客人。
除了那个特定的问题,计言又向他们问了这几个月间,店里是不是有新人上过工以及走人等等等等,所有小二乃包括厨房伙夫在内得人都问了一圈。
仍然没有人有什么印象,毕竟时间过去三个多月了,而且如果不是什么有特殊的,出现在饭馆里一个陌生人,没什么人会特别留意。
众人出去之后,计言只留了掌柜的与自己一同在这雅间之内,他从窗户里看向外面的小院,突然心中一动。
计言问掌柜的:“你们这的茅厕,是谁清理的?”
掌柜的道:“一个本地的老汉,叫刘老汉的,每天来两回。”
计言心想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便接着问道:“他什么时候来?我也要找他问话。”
掌柜的道:“他还得有一会儿才来,不过计通译想见他,我叫人找他来就是了。”
计言抬手一让,说道:“那就有劳了。”
没太久,一个五十来岁的,皮肤都皱在一起的老汉进了屋,身上有些臭味,不过计言也不在乎,亲自给老汉倒了杯茶水,那老汉很是惶恐,连忙站起来双手接过了茶杯。
二人坐好,计言温言道:“老伯,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就是春天那会儿,您老人家有没有在上工的时候,在这院子里见过什么奇怪的人。”
老汉没见过这阵仗,有点紧张,小声答道:“啥叫奇怪的人啊,俺不懂啊。”
计言眼珠一转,轻声道:“就是不像本地人,平时也不是这里的常客,不像是来吃酒的,在茅厕附近逛荡。”
老汉捧着计言给倒的茶,想了想,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想起来了什么,便道:“见过。”
计言急切的问道:“那人长什么模样?有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老汉被问的有点糊涂,只能小心翼翼的答道:“长什么模样?跟大街上的秀才老爷们差不多,特征?是啥意思?俺不懂。”
计言道:“就是有啥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吧,这个人是高是矮,大约多少岁,脸上是黑是白,这些都算。”
老汉答道:“跟官人老爷你差不多,高矮,年岁都差不多,比老爷你黑点,其他的,俺个老头子也想不起来了。”
计言顿了一下,这些特征跟没有其实也差不太多,他接着道:“那人说过话没有?”
那老汉道:“说过。”
计言的眼睛亮了起来,“那人说的什么?哪的口音?”
那老汉憨厚的答道:“他说的这茅厕真臭。俺还笑话他,不臭那叫茅厕么?”
计言追问道:“就这一句?他是哪的口音?跟我是不是一样的口音?”
说完,计言特意用京城口音,尝试着模仿当时那人嫌弃的语气道:“这茅厕真臭。”
那老汉愁眉苦脸道:“跟你的口音不太一样,他就这一句,从茅厕里出来的时候说的。哪的口音?俺也不知道啊,俺只知道,不是青州口音,俺从生下来就一直没出过这十里八乡的......”
计言并没有认真听下去,这老汉后面絮絮叨叨的一番话,看来从最后的希望这里也只能得到这些信息了。
这老汉说的不假,明朝使用严格的保甲落户政策来限制流民,一个人如果没有路引,也就是相当于介绍信的东西,是不可以离开原籍一定范围的,如果被官兵查到,那是要入刑的。
青州府已无战乱多年,这老汉一辈子都在青州待着,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因此他只能听出不是本地人,却无法分辨是哪里人。
计言从怀里掏出一小串铜钱,给了这老汉,算是一些奖赏,老汉千恩万谢的出去了。
送走了老汉,计言仰着脖子,瘫坐在凳子上,他闭上了双眼,过了一会儿,酝酿许久的暴雨终于来了,大雨顷刻之间如柱如帘,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这雨水了。
温度陡然降了下来,计言打了个冷颤,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他现在感觉浑身无力,很是失落,能查的都查了,却也只能得了这么个结果,他的整个脑袋都放空了,心也一样,此刻的他只想尽快回京,想再次见到梅雨宁,想大哭一场。
计言趴在桌子上,耳朵听着外面的阵阵暴雨和远处轰隆隆的雷鸣之声,就这么昏昏的睡去了。
他的担心也并非全无道理,就这么一个儿子,本来在家里岁月静好,享着平安富贵,结果掺和朝廷的事,成了不见得多得什么,坏了事就麻烦大了。
计言沉吟良久,对着阮信正色道:“不知道阮伯父信任计言与否?”
这么问了,阮信当然答道:“在下自然是信得计通译你的,不但信任你,还佩服的很。”
“那我向你保证,小义去京城,只会跟工部一起协力宝塔修葺事宜,成了我自然会给他请功,若是有了差池,我定会保他不受任何牵连。”
阮信听完这番话,把头深深的埋在双手之中,俗话说知子莫若父,他何尝不知道阮小义不热衷于读经史子集,而爱好烧制工艺出海这些,可是他是一家之主,这又是他唯一的儿子。
过了半晌,他终于重新抬起了头,长吁一口气,下定了决心一般,说道:“计通译,我信你,你去问问那孩子的意见吧,要是他也同意,我就不再言语了,再之后我还得跟我那亲家说道一下。”
计言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下了。
阮信是所有客商里最后一个进门谈话的,跟他谈完,计言招呼外面的所有人进了屋,直接道:“今年三月份,大家纷传的郑和大人出使日本之事,乃是朝廷机密,军机大事,本不应侃侃于市井之间。”
在座的客商们立刻一阵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计言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要吵,安慰道:“单独跟大家谈的时候,我也说了,此事于大家无关,没有任何干系,但是我需查证乃是何人于三月份之时来到此地,散播了这个消息。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有一个客商抢上前来道:“屋里的没个人都要先自己想想,有没有三月份在这吃酒的时候见过什么形迹可疑的外地人?”
又是一阵叽叽喳喳。
计言这回没有忙着打断大家,他目光不停来回扫着每一个客商的脸,希望能从某个人面孔之中读出一些不一样的内容,一些他现在很期待的结果,有人能想起什么线索来。
不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大概有半柱香的功夫,计言一直盯着这群客商,不过结果没有惊喜,这群客商并没有议论出什么眉目,大家都想不起来有见过。
一筹莫展之中,阮忠提议道,既然是有人在这会馆的厕墙上写字,没准馆子里的人见过。
大家一阵符合,遂去把会馆掌柜的请来了。
计言便让客商们散了各回各家,掌柜的由他单独问话。
他先一步表明了自己身份,接着就是一个非常直白的问题,今年三月份有没有什么奇怪的特别的人来过,尤其是在会馆的小院里徘徊过的。
这掌柜的抓耳挠腮半天,也没蹦出个屁来,毕竟他的主要工作是接待贵客们,看好小弟们,哪会关心有没有人在他们院子里遛弯。
掌柜的出去,各个店小二依次进来问话,反正风雨将临,这会子会馆里也没什么客人。
除了那个特定的问题,计言又向他们问了这几个月间,店里是不是有新人上过工以及走人等等等等,所有小二乃包括厨房伙夫在内得人都问了一圈。
仍然没有人有什么印象,毕竟时间过去三个多月了,而且如果不是什么有特殊的,出现在饭馆里一个陌生人,没什么人会特别留意。
众人出去之后,计言只留了掌柜的与自己一同在这雅间之内,他从窗户里看向外面的小院,突然心中一动。
计言问掌柜的:“你们这的茅厕,是谁清理的?”
掌柜的道:“一个本地的老汉,叫刘老汉的,每天来两回。”
计言心想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了,便接着问道:“他什么时候来?我也要找他问话。”
掌柜的道:“他还得有一会儿才来,不过计通译想见他,我叫人找他来就是了。”
计言抬手一让,说道:“那就有劳了。”
没太久,一个五十来岁的,皮肤都皱在一起的老汉进了屋,身上有些臭味,不过计言也不在乎,亲自给老汉倒了杯茶水,那老汉很是惶恐,连忙站起来双手接过了茶杯。
二人坐好,计言温言道:“老伯,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就是春天那会儿,您老人家有没有在上工的时候,在这院子里见过什么奇怪的人。”
老汉没见过这阵仗,有点紧张,小声答道:“啥叫奇怪的人啊,俺不懂啊。”
计言眼珠一转,轻声道:“就是不像本地人,平时也不是这里的常客,不像是来吃酒的,在茅厕附近逛荡。”
老汉捧着计言给倒的茶,想了想,过了一会儿,他似乎想起来了什么,便道:“见过。”
计言急切的问道:“那人长什么模样?有没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老汉被问的有点糊涂,只能小心翼翼的答道:“长什么模样?跟大街上的秀才老爷们差不多,特征?是啥意思?俺不懂。”
计言道:“就是有啥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吧,这个人是高是矮,大约多少岁,脸上是黑是白,这些都算。”
老汉答道:“跟官人老爷你差不多,高矮,年岁都差不多,比老爷你黑点,其他的,俺个老头子也想不起来了。”
计言顿了一下,这些特征跟没有其实也差不太多,他接着道:“那人说过话没有?”
那老汉道:“说过。”
计言的眼睛亮了起来,“那人说的什么?哪的口音?”
那老汉憨厚的答道:“他说的这茅厕真臭。俺还笑话他,不臭那叫茅厕么?”
计言追问道:“就这一句?他是哪的口音?跟我是不是一样的口音?”
说完,计言特意用京城口音,尝试着模仿当时那人嫌弃的语气道:“这茅厕真臭。”
那老汉愁眉苦脸道:“跟你的口音不太一样,他就这一句,从茅厕里出来的时候说的。哪的口音?俺也不知道啊,俺只知道,不是青州口音,俺从生下来就一直没出过这十里八乡的......”
计言并没有认真听下去,这老汉后面絮絮叨叨的一番话,看来从最后的希望这里也只能得到这些信息了。
这老汉说的不假,明朝使用严格的保甲落户政策来限制流民,一个人如果没有路引,也就是相当于介绍信的东西,是不可以离开原籍一定范围的,如果被官兵查到,那是要入刑的。
青州府已无战乱多年,这老汉一辈子都在青州待着,是再正常不过的情况,因此他只能听出不是本地人,却无法分辨是哪里人。
计言从怀里掏出一小串铜钱,给了这老汉,算是一些奖赏,老汉千恩万谢的出去了。
送走了老汉,计言仰着脖子,瘫坐在凳子上,他闭上了双眼,过了一会儿,酝酿许久的暴雨终于来了,大雨顷刻之间如柱如帘,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这雨水了。
温度陡然降了下来,计言打了个冷颤,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他现在感觉浑身无力,很是失落,能查的都查了,却也只能得了这么个结果,他的整个脑袋都放空了,心也一样,此刻的他只想尽快回京,想再次见到梅雨宁,想大哭一场。
计言趴在桌子上,耳朵听着外面的阵阵暴雨和远处轰隆隆的雷鸣之声,就这么昏昏的睡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