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边塞,驼铃悠悠,商旅不绝,甚是繁荣。
玉门关与阳关,是为大汉西陲最遥远的边塞,分别居于敦煌城的西北和西南,建于汉廷在敦煌设郡治政之后,凭水为隘,据川当险,隔着疏勒水南北呼应。
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祁连山南,汉廷置西宁郡,镇守河湟谷地,虎踞西海(青海湖)。
祁连山北,汉廷更是列四郡、据两关,牢牢扼守住河西走廊和面向西域的门户。
玉门关与阳关,能与四郡并举,可见其重要性,
两关因水源充足,可供大量军民日常所需,故皆置军镇,多建仓廪屯粮,派驻重兵镇守,以边军都尉分治,虽居敦煌属地,却不受敦煌太守和都尉辖制。
大汉兵役的役期为两年,一年留在当地郡县为府兵,一年前往边塞为边军,故边军的普通兵士轮换甚快,战力实是不算高的。
以骑兵为主的募兵体系,兵员素质更高,服役年限更长,故在各处重要边塞都有骑营部曲囤驻,弥补边军战力不足之处。
皇帝刘彻乃是穿越众,分外提防边镇做大,以军律明定,驻守边关的将领及骑营部曲皆须逐年轮调,派驻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载。
多年来,敦煌和西宁两郡的边塞皆由羌骑和胡骑校营交互轮驻,刘彻仍觉有些不妥,故数月前才颁布旨意,将羌骑、胡骑、义渠骑营、瓯骑、闽骑及两支乌桓骑营尽数调往河西走廊,混编重整,七支骑营皆更其名,以主杀伐的西方七宿名之,是为奎、娄、胃、昴、毕、觜、参。
待得重整完毕,七宿骑营将分驻辽东、云中、朔方、敦煌、西宁、涪陵和胥浦七大边郡。
七郡之中,涪陵郡和胥浦郡皆为新郡。
析巴郡之地,置涪陵郡,郡治枳县;析岭南郡之地,置胥浦郡,郡治胥浦城。
涪陵边塞直面夜郎,胥浦边塞直面哀劳,重置骑营之举,着实耐人寻味,满朝文臣武将皆是大为振奋。
皇帝刘彻倒是没多说甚么,现今最重要的,还是建构并完善新的军队体制,并以军律明定之,垂为定制,饶是后继之君昏庸无能,只要不蠢到更动既有军制,边镇也难以迅速做大。
但有举兵谋逆者,囤驻京畿的三大禁卫和五大精锐骑营,足以征讨不臣,震慑四方边镇。
唯有强力的朝廷,才能维持住大一统的局面。
待得军队建制暂告结束,刘彻自会出手解决地方豪强,不可能继续容忍他们豢养大批私兵,免得日后尾大不掉。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玉门关和阳关乃是大汉连通西域的重要门户,商旅西出敦煌欲往西域,必要途径两个关口的其中之一。
然汉廷明定,商旅百姓不得随意宿于边塞,以免有碍边防。
对汉民如此,对外邦胡人更是戒备,从边塞通关时,片刻不得久留。
饶是边禁森严,然随着大汉对外贸易的日益兴盛,建成尚不足七年的玉门关和阳关,皆已成为车马喧哗的边贸重镇。
关外的边市愈发兴盛,大商家固然会组织庞大的商队,进行远距离的货物贩运,避免了大笔转售价差,本小利薄的小商家却也能通过边市,直接向西域诸国的胡商贩售汉货,顺带易换些西域特产运回汉境。
各式商家面向的客商群体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经营之道。
唯有一事,是所有商家,乃至大汉举国都深为认同的要想富,先修路!
多年来,汉廷每岁投入重金,在各郡县大修直道,十余条宽阔平坦的沥青大道更是纵横广袤汉境,贯通其各郡郡治。
长安至武威的京武大道,长安至西宁的京西大道,比蜀道更早数年竣工。
然河西四郡之地因天候和地势所限,不宜铺设沥青道路,只能用黏浆土混以砂石夯实,铺就刚性路面。
铺设黏浆土路面的耗费虽比沥青路面少得多,然一旦长期经受金属车辙的碾压和铁质的践踏,表面结构会承受全部的冲击力,造成大量崩裂和坑洞。
好在黏浆土的粘合度还算过得去,进行路面维修时倒也不算麻烦,灌注夯实即可填补好坑洞,不至轻易出现重复性和扩大性破损,无疑比寻常的土石路或砂石路要好得多。
如此一来,路面的日常维护就颇为重要了,尤是河西的四郡两关居于要道,兵马调派,军需运送,商队往来,端是车如水,马如龙,路面的破损速度极快,需要调集大量人力日日巡视和修葺道路。
大汉境内劳动力匮乏,对精壮奴隶的缺口很大,不可能浪费在修葺道路上。
是的,浪费!
实话实说,大多数外族奴隶从事的劳作,远比修葺道路要繁重得多,劳作环境也多半更差,譬如雍县的石炭窑和湘南的锡锑矿,矿窑坍塌的重大伤亡且不去提,单说害了肺病被隔离乃至处决者,数量已是颇为骇人了。
毫不夸张的说,大汉现今的繁荣昌盛,是以数百万奴隶的血肉尸骸铸就的。
若非有如此众多的外族奴隶,而是向大汉百姓征发徭役,让他们从事这些繁重而危险的劳动,刘彻的下场只怕比后世史上的隋炀帝也好不了多少,暴秦二世而亡更是尚未远去的前车之鉴。
大汉自立朝以来,皆是轻徭薄赋,刘彻登基后更是尽可能降低徭役时长,且无须役夫离乡他往,多是在当地河道清淤和修葺仓廪之类的劳作,只要不偷懒打混,早早完成分派之事者还能提前结束徭役。
若非推进初步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缺口实在太大,刘彻甚至想彻底废除徭役制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迟早是要做的,只是现今条件不允许罢了。
维持兵役,废除徭役,正是大汉未来的发展趋势,刘彻顺水推舟都来不及,更不可能逆势而为。
河西四郡皆以军事为首务,且为维护当地的水土植被,避免人为的加速土地沙化,刘彻从未打算采取过往募民囤边的做法,更禁止焚林垦荒,宁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关中往河西四郡运送军需,供给戍边将士。
正因如此,河西四郡的军队数量远超庶民百姓,官府征发不到足够的役夫去修葺道路,且对役夫也不敢太过苛待,不敢让他们夜以继日的玩命劳作。
大汉百姓不是外族奴隶,官府若将他们当牲口使唤,四处明察暗访的巡察御史是要上书劾举的,是会被罢职去官的。
朝廷也知四郡官员难处,皇帝和群臣商议良久,索性就让西域胡人入塞服役。
汉廷向西域征发徭役已是行之有年了,西域诸国每岁须向汉廷缴纳什一税,遣其属民服什一役。
什一税,即西域诸国每年岁入十者取一,进贡大汉为岁币;什一役,即西域诸国属民中凡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子,每岁十者取一,为大汉服徭役。
依此定制,汉廷每岁可征发的西域役夫超乎十万众。
起先的数年,西域役夫多是辅助汉军押解的奴隶,陆续修建了张掖、酒泉、敦煌及周边的塞城和关墙。
及至河西诸城尽皆落成,汉廷逐步建构起西北边防体制,包括采取了举国边塞普遍实施的“夷狄检疫防疫”体制,也就没再征大量西域役夫入塞,而是让他们修筑贯穿西域诸国,连通大汉与中亚的两条主要商道。
自敦煌及两大边关建成,扼守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和武威实已算不得边郡了,除却囤驻边军,往来商旅也会入城休整,故客栈和酒肆很多,加之官府严禁焚林垦荒,当地百姓鲜少耕作粮食,多是种种蔬果,或是到各处酒肆客栈寻活计,倒也不虞吃穿。
西域役夫是不准允入城的,主因倒不是汉人对化外蛮夷的歧视,毕竟胡商也能入城投宿的,实乃军律明定,凡胡人聚众过百者,皆不得入大汉军塞。
别说西域役夫,便是对外邦使团都从未破例。
譬如巽加王储普林达卡,率巽加使团进入玉门关时,他的千余亲卫就硬生生被拦在关外,直至接到尚书台代拟的诏令和太尉府军令,大汉边军才稍加变通,准允巽加使团分批通关。
然那千余亲卫仍须解甲除兵,将铠甲兵械交由大汉边军暂代保管,日后出关再做发还。
整个巽加使团,获准执兵着甲通关者,不足百人。入得玉门关,沿途欲入河西诸城休整,也以百人为限,余者皆只能宿于城外。
普林达卡对此颇为不满,却也只能无奈遵循,既是入了汉境,就得守汉人的规矩啊。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然汉廷虽不准外邦军伍踏足汉境,却向大夏和巴克特里亚等属国的使馆派驻汉军,便连出使巽加和安息等外邦,也往往会派大批兵马护送入境。
赵王刘彭祖出使安息帝国,更是出动了建章骑营随行护送,作法何其霸道!
玉门关与阳关,是为大汉西陲最遥远的边塞,分别居于敦煌城的西北和西南,建于汉廷在敦煌设郡治政之后,凭水为隘,据川当险,隔着疏勒水南北呼应。
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祁连山南,汉廷置西宁郡,镇守河湟谷地,虎踞西海(青海湖)。
祁连山北,汉廷更是列四郡、据两关,牢牢扼守住河西走廊和面向西域的门户。
玉门关与阳关,能与四郡并举,可见其重要性,
两关因水源充足,可供大量军民日常所需,故皆置军镇,多建仓廪屯粮,派驻重兵镇守,以边军都尉分治,虽居敦煌属地,却不受敦煌太守和都尉辖制。
大汉兵役的役期为两年,一年留在当地郡县为府兵,一年前往边塞为边军,故边军的普通兵士轮换甚快,战力实是不算高的。
以骑兵为主的募兵体系,兵员素质更高,服役年限更长,故在各处重要边塞都有骑营部曲囤驻,弥补边军战力不足之处。
皇帝刘彻乃是穿越众,分外提防边镇做大,以军律明定,驻守边关的将领及骑营部曲皆须逐年轮调,派驻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载。
多年来,敦煌和西宁两郡的边塞皆由羌骑和胡骑校营交互轮驻,刘彻仍觉有些不妥,故数月前才颁布旨意,将羌骑、胡骑、义渠骑营、瓯骑、闽骑及两支乌桓骑营尽数调往河西走廊,混编重整,七支骑营皆更其名,以主杀伐的西方七宿名之,是为奎、娄、胃、昴、毕、觜、参。
待得重整完毕,七宿骑营将分驻辽东、云中、朔方、敦煌、西宁、涪陵和胥浦七大边郡。
七郡之中,涪陵郡和胥浦郡皆为新郡。
析巴郡之地,置涪陵郡,郡治枳县;析岭南郡之地,置胥浦郡,郡治胥浦城。
涪陵边塞直面夜郎,胥浦边塞直面哀劳,重置骑营之举,着实耐人寻味,满朝文臣武将皆是大为振奋。
皇帝刘彻倒是没多说甚么,现今最重要的,还是建构并完善新的军队体制,并以军律明定之,垂为定制,饶是后继之君昏庸无能,只要不蠢到更动既有军制,边镇也难以迅速做大。
但有举兵谋逆者,囤驻京畿的三大禁卫和五大精锐骑营,足以征讨不臣,震慑四方边镇。
唯有强力的朝廷,才能维持住大一统的局面。
待得军队建制暂告结束,刘彻自会出手解决地方豪强,不可能继续容忍他们豢养大批私兵,免得日后尾大不掉。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玉门关和阳关乃是大汉连通西域的重要门户,商旅西出敦煌欲往西域,必要途径两个关口的其中之一。
然汉廷明定,商旅百姓不得随意宿于边塞,以免有碍边防。
对汉民如此,对外邦胡人更是戒备,从边塞通关时,片刻不得久留。
饶是边禁森严,然随着大汉对外贸易的日益兴盛,建成尚不足七年的玉门关和阳关,皆已成为车马喧哗的边贸重镇。
关外的边市愈发兴盛,大商家固然会组织庞大的商队,进行远距离的货物贩运,避免了大笔转售价差,本小利薄的小商家却也能通过边市,直接向西域诸国的胡商贩售汉货,顺带易换些西域特产运回汉境。
各式商家面向的客商群体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经营之道。
唯有一事,是所有商家,乃至大汉举国都深为认同的要想富,先修路!
多年来,汉廷每岁投入重金,在各郡县大修直道,十余条宽阔平坦的沥青大道更是纵横广袤汉境,贯通其各郡郡治。
长安至武威的京武大道,长安至西宁的京西大道,比蜀道更早数年竣工。
然河西四郡之地因天候和地势所限,不宜铺设沥青道路,只能用黏浆土混以砂石夯实,铺就刚性路面。
铺设黏浆土路面的耗费虽比沥青路面少得多,然一旦长期经受金属车辙的碾压和铁质的践踏,表面结构会承受全部的冲击力,造成大量崩裂和坑洞。
好在黏浆土的粘合度还算过得去,进行路面维修时倒也不算麻烦,灌注夯实即可填补好坑洞,不至轻易出现重复性和扩大性破损,无疑比寻常的土石路或砂石路要好得多。
如此一来,路面的日常维护就颇为重要了,尤是河西的四郡两关居于要道,兵马调派,军需运送,商队往来,端是车如水,马如龙,路面的破损速度极快,需要调集大量人力日日巡视和修葺道路。
大汉境内劳动力匮乏,对精壮奴隶的缺口很大,不可能浪费在修葺道路上。
是的,浪费!
实话实说,大多数外族奴隶从事的劳作,远比修葺道路要繁重得多,劳作环境也多半更差,譬如雍县的石炭窑和湘南的锡锑矿,矿窑坍塌的重大伤亡且不去提,单说害了肺病被隔离乃至处决者,数量已是颇为骇人了。
毫不夸张的说,大汉现今的繁荣昌盛,是以数百万奴隶的血肉尸骸铸就的。
若非有如此众多的外族奴隶,而是向大汉百姓征发徭役,让他们从事这些繁重而危险的劳动,刘彻的下场只怕比后世史上的隋炀帝也好不了多少,暴秦二世而亡更是尚未远去的前车之鉴。
大汉自立朝以来,皆是轻徭薄赋,刘彻登基后更是尽可能降低徭役时长,且无须役夫离乡他往,多是在当地河道清淤和修葺仓廪之类的劳作,只要不偷懒打混,早早完成分派之事者还能提前结束徭役。
若非推进初步工业化所需的劳动力缺口实在太大,刘彻甚至想彻底废除徭役制度,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迟早是要做的,只是现今条件不允许罢了。
维持兵役,废除徭役,正是大汉未来的发展趋势,刘彻顺水推舟都来不及,更不可能逆势而为。
河西四郡皆以军事为首务,且为维护当地的水土植被,避免人为的加速土地沙化,刘彻从未打算采取过往募民囤边的做法,更禁止焚林垦荒,宁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关中往河西四郡运送军需,供给戍边将士。
正因如此,河西四郡的军队数量远超庶民百姓,官府征发不到足够的役夫去修葺道路,且对役夫也不敢太过苛待,不敢让他们夜以继日的玩命劳作。
大汉百姓不是外族奴隶,官府若将他们当牲口使唤,四处明察暗访的巡察御史是要上书劾举的,是会被罢职去官的。
朝廷也知四郡官员难处,皇帝和群臣商议良久,索性就让西域胡人入塞服役。
汉廷向西域征发徭役已是行之有年了,西域诸国每岁须向汉廷缴纳什一税,遣其属民服什一役。
什一税,即西域诸国每年岁入十者取一,进贡大汉为岁币;什一役,即西域诸国属民中凡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子,每岁十者取一,为大汉服徭役。
依此定制,汉廷每岁可征发的西域役夫超乎十万众。
起先的数年,西域役夫多是辅助汉军押解的奴隶,陆续修建了张掖、酒泉、敦煌及周边的塞城和关墙。
及至河西诸城尽皆落成,汉廷逐步建构起西北边防体制,包括采取了举国边塞普遍实施的“夷狄检疫防疫”体制,也就没再征大量西域役夫入塞,而是让他们修筑贯穿西域诸国,连通大汉与中亚的两条主要商道。
自敦煌及两大边关建成,扼守河西走廊的酒泉,张掖和武威实已算不得边郡了,除却囤驻边军,往来商旅也会入城休整,故客栈和酒肆很多,加之官府严禁焚林垦荒,当地百姓鲜少耕作粮食,多是种种蔬果,或是到各处酒肆客栈寻活计,倒也不虞吃穿。
西域役夫是不准允入城的,主因倒不是汉人对化外蛮夷的歧视,毕竟胡商也能入城投宿的,实乃军律明定,凡胡人聚众过百者,皆不得入大汉军塞。
别说西域役夫,便是对外邦使团都从未破例。
譬如巽加王储普林达卡,率巽加使团进入玉门关时,他的千余亲卫就硬生生被拦在关外,直至接到尚书台代拟的诏令和太尉府军令,大汉边军才稍加变通,准允巽加使团分批通关。
然那千余亲卫仍须解甲除兵,将铠甲兵械交由大汉边军暂代保管,日后出关再做发还。
整个巽加使团,获准执兵着甲通关者,不足百人。入得玉门关,沿途欲入河西诸城休整,也以百人为限,余者皆只能宿于城外。
普林达卡对此颇为不满,却也只能无奈遵循,既是入了汉境,就得守汉人的规矩啊。
常言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然汉廷虽不准外邦军伍踏足汉境,却向大夏和巴克特里亚等属国的使馆派驻汉军,便连出使巽加和安息等外邦,也往往会派大批兵马护送入境。
赵王刘彭祖出使安息帝国,更是出动了建章骑营随行护送,作法何其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