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芝山的秋收对于整个漳州都是一件大事,因为这里是持续数月的干旱之后,为数不多能有收获的稻田。
但这里并没有列入守臣赵公绸的视察之列,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丰收的小芝山走走,看看产出九百斤的稻田是怎样的一番盛况。赵公绸的回答是:“以重金换粮耳,不堪推行。”
在漳州秋收的汇报之中,赵公绸也直接将小芝山这个异类直接排除在外,这倒是为赵翔省了不少事情。
至于连日秋雨不绝,赵翔拿出来的稻谷烘干机也并没有进入官方的视线,因为漳州两岸,但凡有点产出的,都以一种更原始的方式烘干粮食——木炭。赵翔的烘干机就成了个花架子,除了省些人事,成本摊下来是真的不划算。漳州最缺的是人,但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四千八百多亩地一季的出来,烘干后入库的稻谷共计七百余万斤。亩产超过一千四百斤了,在南宋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是几乎采用现代的稻种、机械和化肥,又打了大量基肥,这样的产出并不算高。
但这样的亩产量只有赵翔一个人知道。
过称用的是现代的电子称,招娣全程用阿拉伯数字记录下来,但她并不知道称上面的克和宋代用的斤是怎么换算的。她只是将数字报给赵翔,赵翔自己累加在一起。
七百余万斤说多真的很多,因为有三千多吨,两百多号人全部平分的话,一个也能分个十几吨了,但放在巨大的粮仓里面,这些粮食真的不算多。
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合使用,使得仓库两米厚的石头墙体高度超过了八米,巨大的钢混结构支撑,上面搭上巨大的钢梁,也使得屋顶的横向跨度超过了二十米,长度更是超过了两百米。
当初黑牛和三德子各自开着一台起重机将钢梁吊上墙顶时,几十米内不得有一个闲人靠近。屋顶上两层厚厚的钢板被紧紧锁在梁上,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石棉层之后,才是水泥加瓦片,除非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不然这样的屋顶可以撑至少三十年。
仓库内的地板则是沙石打底,上面密密实实竖上一米高的青石条作为地基,再加一层沙石,这才浇上一尺厚的水泥地板。赵翔问过现代那边的施工队,平方米上的承重绝不小于十五吨。
仓库周边还挖了一圈一米深两米宽的排水沟,保证阴雨天可以及时地将雨水排掉。
这样巨大的仓库足足有四座之多,将小芝山石峰西侧一大片野林子占了大半。如果不是赵翔执意将周边的野林子留下作遮挡,估计漳水南岸都能看到这片巨大恢宏的仓库。
赵翔特意将四个仓库中的最靠南边的那个拿来当粮仓,在里面加了十个容量为一千立方米的筒仓,单单一个筒仓就能容纳八百吨干燥好的稻谷。筒仓建在仓库里面,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但赵翔乐意。
漳州的绝大部分地区受灾,对于赵翔这些挨着漳水的百姓而言,最大好处就是省去了一亩一斗的田税。
赵公绸上书南宋朝庭,免除漳州三年田税,随后赈粟贷种,希望大家继续种这些根本解决不了温饱的田地,不要抛荒跑路。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南方时有发生,在福建更是寻常。每遇灾荒,总有人因为交不起税,或者无力保护收成而远遁山野,于是便有了闽西南无数的土楼(土楼并非客家独有,在闽西南很多山区农村都还保留着许多土楼,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往往被遗弃或者推掉建新房。成为旅游景点的那些土楼完整地保存下来,客观来讲是因为地理偏僻经济落后贫穷导致的)。
赵翔原想着是不是要捐点粮食或者设个粥棚做做慈善,结果他发现,漳州的大户们没有这样的习惯。百姓没有了收成,便往山里河里海里去觅食,怎么着都不会造成饥荒。与龙溪县相邻的漳浦野象泛滥成灾,据说当地百姓组织猎捕野象,象皮象肉大家分了,象牙则被集中在一地出售,后来竟发展成了一处叫象牙圩的市镇。
既然大家都这么自力更生,赵翔当然省得麻烦了。他将两村户主都招来,宣布了自己的新政策:解除原来的合作社构想,重新回到原来的租佃关系中。至于这一季的收成,则按人头分发放粮食。
佃户们虽说不知道每亩的实际收成,但是都是种田老手,掂一掂稻穗就知道亩产不下七八百斤了,心里自然痒痒。如果当初自己耕种的话,虽然累点,但好歹交完赵翔承诺的一成租子之后,自己还能落下九成。现在能拿多少全凭赵翔一张嘴了。
当赵翔说出一人分配一千斤粮食的时候,下面几十名户主无不拍手称快,大力拥护赵翔解散合作社,重新回归旧的耕种模式。
于是,挂名不到半年的小芝山合作社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一个人对它的存在有一丝感情。
赵翔给每个户主发放了存粮卡——一张印有各户成员姓名和粮食总量的a4纸。他的意思是,几千斤粮食突然之间让大家搬回去不仅累还没地方放,但是他低估计了粮食对这些村民的巨大诱惑,早上开完全,下午天还没黑,二十多万斤粮食已经全部被领取完毕。
看着桌上那叠回收回来的存粮卡,赵翔有些失落。
同样失落的还是何德芳,他躬着身子跟在赵翔的身后,站在小芝山顶宽厚的石墙上,不知道从何开口。
四层高的巨大楼房今天停工了,因为大家都在往家里运粮食,但它也仅仅只剩下最后一点点收尾的事,而且都是赵翔自亲动手,自诩皇宫营造后人的陈汉林也只能带着他的徒弟们打打下手,至于安装的是什么,除了门窗这些显而易见的之外,更多的东西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赵翔也没跟那些人解释,何德芳当然知道赵翔开始防着他们了。不仅仅只是防他一人,是将小芝山所有人都防着了。
他不止一次地在半道上拦住曾经相熟的老石匠,想从他的嘴里打听点关于地穴的事,但老石匠总是一句:“有钱人挖个地穴有什么的,你要想看自己下去就是了。”
工程完成的越多,何德芳就越觉得自己和赵翔离的越远。
何德芳眼见着天就要黑了,赵翔却还是一句话没说,这才开口问道:“翔哥儿,下去有什么打算?”
赵翔回头笑吟吟道:“现在差不多都快完成了,粮食也够吃了,我打算就开始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何德芳愣了下,又问:“那翔哥儿你想做的是什么事情?”
赵翔严肃下来,望着远处依在山顶的夕阳,沉声道:“做个宅男,吃饭睡觉打游戏。”
但这里并没有列入守臣赵公绸的视察之列,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丰收的小芝山走走,看看产出九百斤的稻田是怎样的一番盛况。赵公绸的回答是:“以重金换粮耳,不堪推行。”
在漳州秋收的汇报之中,赵公绸也直接将小芝山这个异类直接排除在外,这倒是为赵翔省了不少事情。
至于连日秋雨不绝,赵翔拿出来的稻谷烘干机也并没有进入官方的视线,因为漳州两岸,但凡有点产出的,都以一种更原始的方式烘干粮食——木炭。赵翔的烘干机就成了个花架子,除了省些人事,成本摊下来是真的不划算。漳州最缺的是人,但最不缺的就是人力。
四千八百多亩地一季的出来,烘干后入库的稻谷共计七百余万斤。亩产超过一千四百斤了,在南宋这是个惊人的数字,但是几乎采用现代的稻种、机械和化肥,又打了大量基肥,这样的产出并不算高。
但这样的亩产量只有赵翔一个人知道。
过称用的是现代的电子称,招娣全程用阿拉伯数字记录下来,但她并不知道称上面的克和宋代用的斤是怎么换算的。她只是将数字报给赵翔,赵翔自己累加在一起。
七百余万斤说多真的很多,因为有三千多吨,两百多号人全部平分的话,一个也能分个十几吨了,但放在巨大的粮仓里面,这些粮食真的不算多。
现代建筑技术的融合使用,使得仓库两米厚的石头墙体高度超过了八米,巨大的钢混结构支撑,上面搭上巨大的钢梁,也使得屋顶的横向跨度超过了二十米,长度更是超过了两百米。
当初黑牛和三德子各自开着一台起重机将钢梁吊上墙顶时,几十米内不得有一个闲人靠近。屋顶上两层厚厚的钢板被紧紧锁在梁上,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石棉层之后,才是水泥加瓦片,除非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不然这样的屋顶可以撑至少三十年。
仓库内的地板则是沙石打底,上面密密实实竖上一米高的青石条作为地基,再加一层沙石,这才浇上一尺厚的水泥地板。赵翔问过现代那边的施工队,平方米上的承重绝不小于十五吨。
仓库周边还挖了一圈一米深两米宽的排水沟,保证阴雨天可以及时地将雨水排掉。
这样巨大的仓库足足有四座之多,将小芝山石峰西侧一大片野林子占了大半。如果不是赵翔执意将周边的野林子留下作遮挡,估计漳水南岸都能看到这片巨大恢宏的仓库。
赵翔特意将四个仓库中的最靠南边的那个拿来当粮仓,在里面加了十个容量为一千立方米的筒仓,单单一个筒仓就能容纳八百吨干燥好的稻谷。筒仓建在仓库里面,有点画蛇添足的意思,但赵翔乐意。
漳州的绝大部分地区受灾,对于赵翔这些挨着漳水的百姓而言,最大好处就是省去了一亩一斗的田税。
赵公绸上书南宋朝庭,免除漳州三年田税,随后赈粟贷种,希望大家继续种这些根本解决不了温饱的田地,不要抛荒跑路。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在南方时有发生,在福建更是寻常。每遇灾荒,总有人因为交不起税,或者无力保护收成而远遁山野,于是便有了闽西南无数的土楼(土楼并非客家独有,在闽西南很多山区农村都还保留着许多土楼,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往往被遗弃或者推掉建新房。成为旅游景点的那些土楼完整地保存下来,客观来讲是因为地理偏僻经济落后贫穷导致的)。
赵翔原想着是不是要捐点粮食或者设个粥棚做做慈善,结果他发现,漳州的大户们没有这样的习惯。百姓没有了收成,便往山里河里海里去觅食,怎么着都不会造成饥荒。与龙溪县相邻的漳浦野象泛滥成灾,据说当地百姓组织猎捕野象,象皮象肉大家分了,象牙则被集中在一地出售,后来竟发展成了一处叫象牙圩的市镇。
既然大家都这么自力更生,赵翔当然省得麻烦了。他将两村户主都招来,宣布了自己的新政策:解除原来的合作社构想,重新回到原来的租佃关系中。至于这一季的收成,则按人头分发放粮食。
佃户们虽说不知道每亩的实际收成,但是都是种田老手,掂一掂稻穗就知道亩产不下七八百斤了,心里自然痒痒。如果当初自己耕种的话,虽然累点,但好歹交完赵翔承诺的一成租子之后,自己还能落下九成。现在能拿多少全凭赵翔一张嘴了。
当赵翔说出一人分配一千斤粮食的时候,下面几十名户主无不拍手称快,大力拥护赵翔解散合作社,重新回归旧的耕种模式。
于是,挂名不到半年的小芝山合作社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没有一个人对它的存在有一丝感情。
赵翔给每个户主发放了存粮卡——一张印有各户成员姓名和粮食总量的a4纸。他的意思是,几千斤粮食突然之间让大家搬回去不仅累还没地方放,但是他低估计了粮食对这些村民的巨大诱惑,早上开完全,下午天还没黑,二十多万斤粮食已经全部被领取完毕。
看着桌上那叠回收回来的存粮卡,赵翔有些失落。
同样失落的还是何德芳,他躬着身子跟在赵翔的身后,站在小芝山顶宽厚的石墙上,不知道从何开口。
四层高的巨大楼房今天停工了,因为大家都在往家里运粮食,但它也仅仅只剩下最后一点点收尾的事,而且都是赵翔自亲动手,自诩皇宫营造后人的陈汉林也只能带着他的徒弟们打打下手,至于安装的是什么,除了门窗这些显而易见的之外,更多的东西所有人都不知道是什么。赵翔也没跟那些人解释,何德芳当然知道赵翔开始防着他们了。不仅仅只是防他一人,是将小芝山所有人都防着了。
他不止一次地在半道上拦住曾经相熟的老石匠,想从他的嘴里打听点关于地穴的事,但老石匠总是一句:“有钱人挖个地穴有什么的,你要想看自己下去就是了。”
工程完成的越多,何德芳就越觉得自己和赵翔离的越远。
何德芳眼见着天就要黑了,赵翔却还是一句话没说,这才开口问道:“翔哥儿,下去有什么打算?”
赵翔回头笑吟吟道:“现在差不多都快完成了,粮食也够吃了,我打算就开始做我想做的事情了。”
何德芳愣了下,又问:“那翔哥儿你想做的是什么事情?”
赵翔严肃下来,望着远处依在山顶的夕阳,沉声道:“做个宅男,吃饭睡觉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