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前夕(三)
在大量斥候寻找下,王方翼终于圈定了两个人选,一个叫阿史那咄扑,一个叫阿史那可贺。他让手下将这两人请来,李威与他们谈了谈,也没说请他们的来意,看似随意地交谈了一下。无意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实是在进行最后的察看。一是看他们才能,没有才能是不行的,象阿史那真,朝廷用他做了可汗,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起了严重的反作用。有才能还不行,还要看他们对唐朝的态度,以及对突骑施的态度。对唐朝态度要有一颗畏惧之心,对突骑施态度,要有一颗自立之心。
前面一条好办,看一看,听一听,也不要他们是成吉思汗,大差不差即可。后面一条却有矛盾冲突了,既有自立之心,又如何对唐朝效忠。这个冲突李威也没有办法解决,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大约谈了一会儿,李威选择了后者,言语诚恳谦卑,对百姓族人的态度也是悲天悯人。
决定了人选,李威让斛瑟罗与唐休璟着手切割突骑施,将车鼻施以及其他一些小别部从突骑施切割出来,并且借斛瑟罗之嘴授封阿史那可贺为车鼻施部叶护。自己也下了制书,于夷播海畔选了一块领地,设了车鼻施州,让阿史那可贺为刺史。
突骑施部族民敢怒不敢言,族中几乎所有贵族都让唐朝抓了起来,如何反抗。除了愤怒外,还有担心,害怕唐军象对咽面人一样,对他们也来个灭族。这件事对其他各部震动也是很大的。
李威这才将各部的酋长们召集在一起,主要是五咄陆部。
也将乌质勒喊来,先没有谈移民,而是谈了税务:“天山南北叛乱不休,我朝不得不派驻军队,也征了一些税务,这也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当然,我朝的一些官员品行不好,也是一方面。今天在此,我想将税务明确下来,每年七户人家合交一匹良马,或者等价的牛羊粮食与金银。于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镇就近交纳。”
在唐朝人心中,有的人将羁縻之地,完全视为唐朝的领土,有的人却将他们视作外番,外国,最好丢掉不管,李威心中却不是这两种看法。对羁縻之地的认识,就如同他身上这件皇袍,是皇帝,但只是一小半的皇帝。也就是说是唐朝的领土,只沾到一小半的边。也不认同这个政策。
比如河中地区,说它是唐朝领土,若是自己不前来经营,是不是一场笑话?西域与大漠皆是如此,朝廷花了无数的代价,死了许多壮士,最后也未必能真正成为唐朝的土地。于其这样,不如象大食人那样,利用武力,残暴地将一切推翻重来,以后会不会长久下去不提,至少眼下能为国家与百姓带来大量的好处与贡税。
也不是说非要一体化,但至少要象后来的一国两制一样,朝廷有很大的管辖权利,有一定的税务,文化语言文字是将唐朝的文化语言文字作为主流,向中央集权靠拢。各羁縻地可以保留一定的权利,但不能保留军权。
唐朝推广的羁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李威没有办法再改变了。除非象***厥那样来一个全族暴动,彻底推翻重来。所以李威只好做一些微调,加强管理。
移民是第一步,税务是第二步。
税务越简单越好,将噶尔父子在吐蕃施行的牛腿税搬了过来。吐蕃占据西域时,也实施这一税务,但换成了四户一马,四户一马也不重,然而实际上到最后,一户一马都不止,再到后来,连裤子都扒下来带到逻些城了。
一匹马在中原价格很高,可在西域,一区良马价值仅在十五贯左右。劣马有可能不足十缗。也不可能指望他们全部拿出部族中最好的马匹,因此均摊下来,一户仅交纳两缗不足的税。
但是人多。
李威估测了一下,自肃州向西,天山南北到金山,各族百姓有可能有四百多万人,七十万到八十万户,仅是安西到碎叶一带,若是全族动援,就可以拥兵四十万(突骑施后来强盛时占据这一带的三分之二领地,胜兵三十万)。朝廷没有具体统计过,构成又复杂,一征税,会少掉一半。可就是那样,能征到四十来万户,也会有近八十万左右的税务。有了这笔税务,足以能维持西域整个军事的运转,而且大量移民,保征了兵源与粮草供应,西域危害将会下降一半。
可是众人眼中都闪过一些犹豫。
李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又说道:“这将会成为定例,以后无论朝廷授派任何将领过来,都不得以其他名义加苛税务,包括采取供给,都必须向各部用钱帛按市价购买。要么对付外敌有军事行动时,各部必须承担兵役。除了这两条外,官员不准用任何借口骚扰各部。”
“这样好。”几部酋首一起响亮地答道。
对此唐朝以前一直含糊不清,有的是官员不好,有的是特殊情况,象杜怀宝就是如此,也许他想贪污,也许确实因为唐朝增加了军队,入不敷出,于是让加重了对各部的征收,所以才造成阿史那车薄一反,许多部族响应的后果。
李威制订了税法,成了定例,变成了透明化,反而会减轻各部负担。
但也不会是那么回事,各部以后会想办法逃税,官员也会想办法生出其他的名堂中饱自己腰包。只能说有比没有好,也会减少一半的纷岐。
同意了此事后,李威才问道:“我一直很不理解,朝廷待你们不薄,政策也仅是羁縻,不象吐蕃人与大食人那样鱼肉,可你们为什么非要时常反叛?”
“陛下,我们没有啊。”
“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天山南北,发生了那么多次的***,甚至有人不惜勾结吐蕃人入侵?”
“那不是我们。”
正等着他们这句话,李威接着说道:“既然你们不想背叛唐朝,为什么反对移民?难道不知道移民的真正作用是用来随时随地就近征调一批军队,对付叛乱与外敌,同时又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吗?难道你们看不出我将移民的地点选择在碎叶,是因为河中与吐火罗地区受到大食危胁,以后要重点拱卫河中与吐火罗安全吗?”
有意混淆,移民最终用意还是挤压突厥人的空间。不知道黑齿常之能弄来多少灾民,若是能弄来二十万,以后生育与不断的迁移,有可能几十年后,西域就能达到五十万,甚至一百万。过了一百年后,有可能会达到一百多万,两百万。四战之地,半耕半牧,就能保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样的话,西域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唐朝的领地。
当然,对付大食人,拱卫吐火罗与河中安全,也是其中的一个任务,但不是最大的重点。
可那个人能猜出来李威心中的想法?
胡禄屋部族长张大嘴巴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不是这样,你以为你们几个小部族想谋反,能值得我亲自前来,还带了两三万人马过来?”
这是**裸的蔑视,然而想想以前的各个战果,再看看人家的战果,一个个反驳不得。
但打大食人,几个人还是来了精神,说道:“陛下,让我们也参加吧。”
“你们就是不参加,我也要强行将你们拉上来的。况且大食在波斯洗掠了许多财帛,也可以拿它来发展西域,使西域变得更加繁华,成为我大唐最亮丽的风景线。”
“是,是。”更来了精神。
李威这才看着乌质勒,说道:“乌质勒,虽然你犯了一些错误,不过我还给你一个改正机会。以后莫要再耍什么小花招了,这世上比你聪明的人有很多。正好,你们几个人全部过来了,再过两天,各国使者来齐,我们一道商议。商议完了,你带着你的家人与属下返回去吧。”
“谢过陛下,”乌质勒大喜过望,伏下说道。虽然割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族人,然而比送到长安养老好啊。
很快碎叶城热闹起来。
虽说是使者,此次各国出使的使者份量很高的,有不少是“国王”本人亲自前来,即便是国王不来,也是王叔、王弟与王子,安国掌权的老太后都亲自乘着车辇从安国赶过来了。
都是有份量的人,再加上各个侍卫,过来了数千人。甚至从来都没有出自史书的一些小部族,比如东安国南边只有***百人的小鸡国,国王也亲自前来碎叶拜见。象这样蛋大的小国家,有个屁用,纯是凑热闹的。
来了这么多人,不仅是唐朝的皇帝来到了西域,还有这个皇帝释放了一个承诺,有可能会协助他们出兵大食。
一月之期已满,几乎没有一个主要的国家挪了下来,甚至连谋夫城北边的花剌模子,都悄悄地派了一个王子,前来叩见。
将各国尊贵的人物召齐,李威等他们拜见完毕,然后说道:“我有两个疑问没有弄明白,请各位指教。首先我们大唐不远万里,为什么要帮助你们河中各国?各位莫要说你们进贡,不到十年,仅安国向大食纳税以及被抢掠的财富就有可能达到两千万迪勒木。这么庞大的财富,即便是你们安国一千年的进贡,也不会超过一千万迪勒木。况且那一次你们进贡,我朝没有隆重的回赠?再者,唇齿相依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你们不明白。河中地区狭长单薄,很难防御。大食这些年内部有乱,波斯也没有消化掉。一旦内部平稳,波斯消化掉。下一步必然是河中,先是安国,后是康国,然后是曹国,石国。一个休想逃掉,为什么你们不能齐心?不要说我们唐朝,少了你们进贡,对我们唐朝半点影响也没有。但大食人善长热带地区作战,过了天山葱岭,必败无疑。就是他们吞掉你们整个河中,也不会危害唐朝一块地盘。我们唐朝为什么非要不顾在不善长的地形,与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不远万里,率领一群不齐心的军队出战?请你们给我一个出兵的理由。”
说完了,扬长离开。
一个个国王王子面面相觑。
等了大半天,李威也没有回来,也醒悟过来了,唐朝的皇帝想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吵了一天,第二天李威才再次现身。
各国的使者立即表示,有的要纳钱,有的要主动纳税,有的要纳粮,不一而足。
听他们说完了,李威才开口说话。
第一个是将你们什么王,什么太后一起去掉,你们都是国王了,还与我们唐朝有何瓜葛。这一条很容易答应,很早就接受唐朝的册封了。于是再度恢复唐朝十几年前的编制。
第二条是让子女进入长安学习,教他们唐朝的礼节文化语言文字,但不是什么猫啊狗的都能塞入长安的,这些学习的王子一旦回国,必须成为将来各部的继承人。但李威着重地说了一句:“是让我朝教你们继承人以后如何做一个好皇帝的。”
与人质是两个性质,事实上是培养将来各国亲唐朝首领。
都臣服唐朝了,不亲唐还能怎么着?也没有反对。
第三条是粮食,眼下的难关得要过去,用货物与他们等价交换粮食。这不是条件,从唐朝内陆会运来大批的货物,即便河中各国消化不了,还可以运向拜占庭,或者大食销售。大食占据了波斯,商道没有隔阻,只是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下而己,但依然有许多商人继续进入呼罗珊与塞斯坦经商。提出这个条件,是后面一点,不过李威也不知道会移多少百姓过来,如果万一粮食不够的,请求各国支援。但不会太多。时间也仅是一年,一旦碎叶川开耕出来,到了明年自给自足,也不需要河中地区继续支援了。
“请问陛下,会差多少粮食?”史国的国王问道。
商业发达,皆会算账。若是唐朝移过来一百万百姓,仅靠河中地区也是吃不消的。
“不会太多,具体的我现在也不清楚,有可能不会差,有可能会差一些。但有一个上限,若是差距十万百姓的口粮,我会下制书,继续从中原调来物资,与你们等价交换。”
从咽面得到了一批财富,但这些财富都奖励下去了。不然将士没有作战的动力。要么就是粮食与牲畜,粮食都没有办法维持几万将士的消耗,更不要说移民了。还有牲畜,这是留下来给移民自己放牧的,又不能动。甚至以后还陆续通过战争,或者购买等手段,继续添置一批牲畜,交给百姓饲养。
但是几年大食没入侵河中,让河中存储了一批粮食,却解了李威燃眉之急。交换方式,成本很低的,比如瓷器,运到河中损耗也很大,但价格不是以唐朝瓷器计算的,而是以河中地区价格计算的。因此,不是损耗,反而差价将从河中运到碎叶城的粮食损耗弥补上来。
各人心中继续盘算了一下。既然交换,那个不能算的。顶多十万百姓的口粮,对于整个河中均摊下来,负担并不沉重,于是再次答应下来。
第四条就是宗教。
对此,所有人都忽然了,包括王方翼在内。他们全部低估了宗教的力量,李威说也说不清楚,只是强硬地说,祆教是你们祖先就遗传下来的神灵,连这个你们都忘记了,而转去信仰大食人的神灵,你让我如何相信你们有坚决抵抗大食的勇气。对伊斯兰教李威不排斥,但对大食,李威很排斥。
这一条也答应下来。
各国的国王们同样排斥伊斯兰教,他们本身,包括何国的国王在内,全部信仰祆教。那一个愿意信仰他国的宗教,无奈大食太强势,因此不敢主动阻拦大食人传教,这才导致境内一些百姓被误导,改信伊斯兰教了。
既然唐朝持强硬支持的态度,为什么自己还讨没趣,不去拜读《通斯古经》,不去拜祭阿胡拉.马兹达,而去读人家的《苦兰经》。
第五条是整合军队。
河中地区单论士兵个体,战斗力不弱。个人是一条龙,可编成了军队,缺少训练,战斗力反而变得很悲哀。没有大食人的入侵,李威很愿意他们出现目前的状况,好统治。然而有了大食人的入侵,必须要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并且各国士兵数量很少,抵抗大食入侵,各国各部要联手,这一来战斗力更变得低下了,所以往往几万军队十几万军队,却能够被大食数千士兵击败。越败越没有信心,最后只能臣服于大食,以求安宁。
他们越臣服,结果越糟糕。每年进贡的大批税务,又滋养了大食人后勤供给,壮大他们的实力。这得一步步来,第一步是训练整编他们军队。因此将河中划成了康、安、石、曹、米、何、史、火寻与拔汗那九个部分,乘农闲之机,将河中所有将士整编起来,让李谨行与薛讷、郭待封、江四斤、刘德言、骆务整率五千唐军进入河中,分驻各国,
进行指导,进行训练,以及传授一些战术。主要还是在安国,李谨行亲自率两千唐军入驻沛肯城。
这是河中各国最想看到的,想都没有想,答应下来。
第六条是要各国交待出他们能有多少精兵,要精兵,不能要老弱病残的,训练的也是这些精兵,一旦向呼罗珊与塞斯坦发起进攻,必须让这些军队出动。但李威又说了一句:“不攻则己,一旦进攻,我将联合吐火罗,以及突厥,甚至从西方动援拜占庭,向大食发起总攻。将波斯国重新扶立起来,让他们成为你们最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后面不说,也会同意。大食人虎视眈眈,不是大食生,就是河中亡,势不两立了。况且假如唐朝皇帝开战,唐朝必然拖下水去,难道唐朝这个听说很有本事的皇帝,坐看自己率军失败不成?
所有人在脑海里想了一下,各国将自己能抽出多少能上战场的将士,说了出来。数量是可观的,毕竟面积也不少,环境不象后世恶劣,因此人口密度不低,有了人口也就有了将士。结果合计了一下,居然各国将家底子抽一抽,几乎达到九万士兵。但开战了,不可能全部抽走的,能抽走一半就算好的了。而且这个数量,也别当真,能当两万军队用,李威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那么各位请回吧。”
“没有了?”米国国王狐疑地问。
昨天唐朝皇帝丢下一句牢骚满腹的话就走了,难道只是这个条件?可是除了让他们支援一批粮食外,其他的几乎不是条件了,改为唐朝官职,是虚的,没有人在意。让子弟进入长安学习,看似人质,也是必须的,也是为他们培养***人。这算那门子条件?
“难道你们还想付出什么?若是有,一旦波斯立国,遭到大食人围攻,你们必须在后方提供强力的支援,千万不要再做出以前那样眼看波斯灭亡的傻事了。”
“是,是,陛下,我们愿意永世效忠大唐天朝。”米国国王说完后,立即伏下来。比起大食人的残暴,唐朝太好了。
“不用了,都回去吧,时间宝贵,时机来临,说开战就要开战,毕竟我在西域不能呆太久。”
“喏。”
一个个高兴的离开。
但李威不是不想剥削,不会嫌钱帛多了烫手,一旦反击开始,大食这种进取不满足的精神,会拉开反攻。这一战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也许是一百年。河中这点家底子,远远填不够的。大家都打完了,唐朝向西拓展也变得容易了,也变得容易统治。在他手中很有可能享受不到了,这是为子孙留下的基础。包括在欧洲的布局,那更长远。
很快各国使节离开,陪他们离开的还有李谨行五千唐军。
但还没有结束,李威要等泥涅师与阿史那都泥涅到来,还有张仁愿能带回什么消息,各个斥候的情报,对呼罗珊仍然不了解,不了解就不能冒然开战。并且还有移民,也要在战前安排下去。不过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厚了。
在大量斥候寻找下,王方翼终于圈定了两个人选,一个叫阿史那咄扑,一个叫阿史那可贺。他让手下将这两人请来,李威与他们谈了谈,也没说请他们的来意,看似随意地交谈了一下。无意中提出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其实是在进行最后的察看。一是看他们才能,没有才能是不行的,象阿史那真,朝廷用他做了可汗,没有起到好作用,反而起了严重的反作用。有才能还不行,还要看他们对唐朝的态度,以及对突骑施的态度。对唐朝态度要有一颗畏惧之心,对突骑施态度,要有一颗自立之心。
前面一条好办,看一看,听一听,也不要他们是成吉思汗,大差不差即可。后面一条却有矛盾冲突了,既有自立之心,又如何对唐朝效忠。这个冲突李威也没有办法解决,只好走一步算一步了。
大约谈了一会儿,李威选择了后者,言语诚恳谦卑,对百姓族人的态度也是悲天悯人。
决定了人选,李威让斛瑟罗与唐休璟着手切割突骑施,将车鼻施以及其他一些小别部从突骑施切割出来,并且借斛瑟罗之嘴授封阿史那可贺为车鼻施部叶护。自己也下了制书,于夷播海畔选了一块领地,设了车鼻施州,让阿史那可贺为刺史。
突骑施部族民敢怒不敢言,族中几乎所有贵族都让唐朝抓了起来,如何反抗。除了愤怒外,还有担心,害怕唐军象对咽面人一样,对他们也来个灭族。这件事对其他各部震动也是很大的。
李威这才将各部的酋长们召集在一起,主要是五咄陆部。
也将乌质勒喊来,先没有谈移民,而是谈了税务:“天山南北叛乱不休,我朝不得不派驻军队,也征了一些税务,这也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当然,我朝的一些官员品行不好,也是一方面。今天在此,我想将税务明确下来,每年七户人家合交一匹良马,或者等价的牛羊粮食与金银。于碎叶﹑龟兹﹑于阗﹑疏勒四镇就近交纳。”
在唐朝人心中,有的人将羁縻之地,完全视为唐朝的领土,有的人却将他们视作外番,外国,最好丢掉不管,李威心中却不是这两种看法。对羁縻之地的认识,就如同他身上这件皇袍,是皇帝,但只是一小半的皇帝。也就是说是唐朝的领土,只沾到一小半的边。也不认同这个政策。
比如河中地区,说它是唐朝领土,若是自己不前来经营,是不是一场笑话?西域与大漠皆是如此,朝廷花了无数的代价,死了许多壮士,最后也未必能真正成为唐朝的土地。于其这样,不如象大食人那样,利用武力,残暴地将一切推翻重来,以后会不会长久下去不提,至少眼下能为国家与百姓带来大量的好处与贡税。
也不是说非要一体化,但至少要象后来的一国两制一样,朝廷有很大的管辖权利,有一定的税务,文化语言文字是将唐朝的文化语言文字作为主流,向中央集权靠拢。各羁縻地可以保留一定的权利,但不能保留军权。
唐朝推广的羁縻制度已经“深入人心”,李威没有办法再改变了。除非象***厥那样来一个全族暴动,彻底推翻重来。所以李威只好做一些微调,加强管理。
移民是第一步,税务是第二步。
税务越简单越好,将噶尔父子在吐蕃施行的牛腿税搬了过来。吐蕃占据西域时,也实施这一税务,但换成了四户一马,四户一马也不重,然而实际上到最后,一户一马都不止,再到后来,连裤子都扒下来带到逻些城了。
一匹马在中原价格很高,可在西域,一区良马价值仅在十五贯左右。劣马有可能不足十缗。也不可能指望他们全部拿出部族中最好的马匹,因此均摊下来,一户仅交纳两缗不足的税。
但是人多。
李威估测了一下,自肃州向西,天山南北到金山,各族百姓有可能有四百多万人,七十万到八十万户,仅是安西到碎叶一带,若是全族动援,就可以拥兵四十万(突骑施后来强盛时占据这一带的三分之二领地,胜兵三十万)。朝廷没有具体统计过,构成又复杂,一征税,会少掉一半。可就是那样,能征到四十来万户,也会有近八十万左右的税务。有了这笔税务,足以能维持西域整个军事的运转,而且大量移民,保征了兵源与粮草供应,西域危害将会下降一半。
可是众人眼中都闪过一些犹豫。
李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又说道:“这将会成为定例,以后无论朝廷授派任何将领过来,都不得以其他名义加苛税务,包括采取供给,都必须向各部用钱帛按市价购买。要么对付外敌有军事行动时,各部必须承担兵役。除了这两条外,官员不准用任何借口骚扰各部。”
“这样好。”几部酋首一起响亮地答道。
对此唐朝以前一直含糊不清,有的是官员不好,有的是特殊情况,象杜怀宝就是如此,也许他想贪污,也许确实因为唐朝增加了军队,入不敷出,于是让加重了对各部的征收,所以才造成阿史那车薄一反,许多部族响应的后果。
李威制订了税法,成了定例,变成了透明化,反而会减轻各部负担。
但也不会是那么回事,各部以后会想办法逃税,官员也会想办法生出其他的名堂中饱自己腰包。只能说有比没有好,也会减少一半的纷岐。
同意了此事后,李威才问道:“我一直很不理解,朝廷待你们不薄,政策也仅是羁縻,不象吐蕃人与大食人那样鱼肉,可你们为什么非要时常反叛?”
“陛下,我们没有啊。”
“那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天山南北,发生了那么多次的***,甚至有人不惜勾结吐蕃人入侵?”
“那不是我们。”
正等着他们这句话,李威接着说道:“既然你们不想背叛唐朝,为什么反对移民?难道不知道移民的真正作用是用来随时随地就近征调一批军队,对付叛乱与外敌,同时又有充足的粮草供应吗?难道你们看不出我将移民的地点选择在碎叶,是因为河中与吐火罗地区受到大食危胁,以后要重点拱卫河中与吐火罗安全吗?”
有意混淆,移民最终用意还是挤压突厥人的空间。不知道黑齿常之能弄来多少灾民,若是能弄来二十万,以后生育与不断的迁移,有可能几十年后,西域就能达到五十万,甚至一百万。过了一百年后,有可能会达到一百多万,两百万。四战之地,半耕半牧,就能保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那样的话,西域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唐朝的领地。
当然,对付大食人,拱卫吐火罗与河中安全,也是其中的一个任务,但不是最大的重点。
可那个人能猜出来李威心中的想法?
胡禄屋部族长张大嘴巴说道:“原来是这样啊。”
“不是这样,你以为你们几个小部族想谋反,能值得我亲自前来,还带了两三万人马过来?”
这是**裸的蔑视,然而想想以前的各个战果,再看看人家的战果,一个个反驳不得。
但打大食人,几个人还是来了精神,说道:“陛下,让我们也参加吧。”
“你们就是不参加,我也要强行将你们拉上来的。况且大食在波斯洗掠了许多财帛,也可以拿它来发展西域,使西域变得更加繁华,成为我大唐最亮丽的风景线。”
“是,是。”更来了精神。
李威这才看着乌质勒,说道:“乌质勒,虽然你犯了一些错误,不过我还给你一个改正机会。以后莫要再耍什么小花招了,这世上比你聪明的人有很多。正好,你们几个人全部过来了,再过两天,各国使者来齐,我们一道商议。商议完了,你带着你的家人与属下返回去吧。”
“谢过陛下,”乌质勒大喜过望,伏下说道。虽然割去了近三分之一的族人,然而比送到长安养老好啊。
很快碎叶城热闹起来。
虽说是使者,此次各国出使的使者份量很高的,有不少是“国王”本人亲自前来,即便是国王不来,也是王叔、王弟与王子,安国掌权的老太后都亲自乘着车辇从安国赶过来了。
都是有份量的人,再加上各个侍卫,过来了数千人。甚至从来都没有出自史书的一些小部族,比如东安国南边只有***百人的小鸡国,国王也亲自前来碎叶拜见。象这样蛋大的小国家,有个屁用,纯是凑热闹的。
来了这么多人,不仅是唐朝的皇帝来到了西域,还有这个皇帝释放了一个承诺,有可能会协助他们出兵大食。
一月之期已满,几乎没有一个主要的国家挪了下来,甚至连谋夫城北边的花剌模子,都悄悄地派了一个王子,前来叩见。
将各国尊贵的人物召齐,李威等他们拜见完毕,然后说道:“我有两个疑问没有弄明白,请各位指教。首先我们大唐不远万里,为什么要帮助你们河中各国?各位莫要说你们进贡,不到十年,仅安国向大食纳税以及被抢掠的财富就有可能达到两千万迪勒木。这么庞大的财富,即便是你们安国一千年的进贡,也不会超过一千万迪勒木。况且那一次你们进贡,我朝没有隆重的回赠?再者,唇齿相依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你们不明白。河中地区狭长单薄,很难防御。大食这些年内部有乱,波斯也没有消化掉。一旦内部平稳,波斯消化掉。下一步必然是河中,先是安国,后是康国,然后是曹国,石国。一个休想逃掉,为什么你们不能齐心?不要说我们唐朝,少了你们进贡,对我们唐朝半点影响也没有。但大食人善长热带地区作战,过了天山葱岭,必败无疑。就是他们吞掉你们整个河中,也不会危害唐朝一块地盘。我们唐朝为什么非要不顾在不善长的地形,与这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不远万里,率领一群不齐心的军队出战?请你们给我一个出兵的理由。”
说完了,扬长离开。
一个个国王王子面面相觑。
等了大半天,李威也没有回来,也醒悟过来了,唐朝的皇帝想要从他们身上得到什么,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吵了一天,第二天李威才再次现身。
各国的使者立即表示,有的要纳钱,有的要主动纳税,有的要纳粮,不一而足。
听他们说完了,李威才开口说话。
第一个是将你们什么王,什么太后一起去掉,你们都是国王了,还与我们唐朝有何瓜葛。这一条很容易答应,很早就接受唐朝的册封了。于是再度恢复唐朝十几年前的编制。
第二条是让子女进入长安学习,教他们唐朝的礼节文化语言文字,但不是什么猫啊狗的都能塞入长安的,这些学习的王子一旦回国,必须成为将来各部的继承人。但李威着重地说了一句:“是让我朝教你们继承人以后如何做一个好皇帝的。”
与人质是两个性质,事实上是培养将来各国亲唐朝首领。
都臣服唐朝了,不亲唐还能怎么着?也没有反对。
第三条是粮食,眼下的难关得要过去,用货物与他们等价交换粮食。这不是条件,从唐朝内陆会运来大批的货物,即便河中各国消化不了,还可以运向拜占庭,或者大食销售。大食占据了波斯,商道没有隔阻,只是商人的地位比较低下而己,但依然有许多商人继续进入呼罗珊与塞斯坦经商。提出这个条件,是后面一点,不过李威也不知道会移多少百姓过来,如果万一粮食不够的,请求各国支援。但不会太多。时间也仅是一年,一旦碎叶川开耕出来,到了明年自给自足,也不需要河中地区继续支援了。
“请问陛下,会差多少粮食?”史国的国王问道。
商业发达,皆会算账。若是唐朝移过来一百万百姓,仅靠河中地区也是吃不消的。
“不会太多,具体的我现在也不清楚,有可能不会差,有可能会差一些。但有一个上限,若是差距十万百姓的口粮,我会下制书,继续从中原调来物资,与你们等价交换。”
从咽面得到了一批财富,但这些财富都奖励下去了。不然将士没有作战的动力。要么就是粮食与牲畜,粮食都没有办法维持几万将士的消耗,更不要说移民了。还有牲畜,这是留下来给移民自己放牧的,又不能动。甚至以后还陆续通过战争,或者购买等手段,继续添置一批牲畜,交给百姓饲养。
但是几年大食没入侵河中,让河中存储了一批粮食,却解了李威燃眉之急。交换方式,成本很低的,比如瓷器,运到河中损耗也很大,但价格不是以唐朝瓷器计算的,而是以河中地区价格计算的。因此,不是损耗,反而差价将从河中运到碎叶城的粮食损耗弥补上来。
各人心中继续盘算了一下。既然交换,那个不能算的。顶多十万百姓的口粮,对于整个河中均摊下来,负担并不沉重,于是再次答应下来。
第四条就是宗教。
对此,所有人都忽然了,包括王方翼在内。他们全部低估了宗教的力量,李威说也说不清楚,只是强硬地说,祆教是你们祖先就遗传下来的神灵,连这个你们都忘记了,而转去信仰大食人的神灵,你让我如何相信你们有坚决抵抗大食的勇气。对伊斯兰教李威不排斥,但对大食,李威很排斥。
这一条也答应下来。
各国的国王们同样排斥伊斯兰教,他们本身,包括何国的国王在内,全部信仰祆教。那一个愿意信仰他国的宗教,无奈大食太强势,因此不敢主动阻拦大食人传教,这才导致境内一些百姓被误导,改信伊斯兰教了。
既然唐朝持强硬支持的态度,为什么自己还讨没趣,不去拜读《通斯古经》,不去拜祭阿胡拉.马兹达,而去读人家的《苦兰经》。
第五条是整合军队。
河中地区单论士兵个体,战斗力不弱。个人是一条龙,可编成了军队,缺少训练,战斗力反而变得很悲哀。没有大食人的入侵,李威很愿意他们出现目前的状况,好统治。然而有了大食人的入侵,必须要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并且各国士兵数量很少,抵抗大食入侵,各国各部要联手,这一来战斗力更变得低下了,所以往往几万军队十几万军队,却能够被大食数千士兵击败。越败越没有信心,最后只能臣服于大食,以求安宁。
他们越臣服,结果越糟糕。每年进贡的大批税务,又滋养了大食人后勤供给,壮大他们的实力。这得一步步来,第一步是训练整编他们军队。因此将河中划成了康、安、石、曹、米、何、史、火寻与拔汗那九个部分,乘农闲之机,将河中所有将士整编起来,让李谨行与薛讷、郭待封、江四斤、刘德言、骆务整率五千唐军进入河中,分驻各国,
进行指导,进行训练,以及传授一些战术。主要还是在安国,李谨行亲自率两千唐军入驻沛肯城。
这是河中各国最想看到的,想都没有想,答应下来。
第六条是要各国交待出他们能有多少精兵,要精兵,不能要老弱病残的,训练的也是这些精兵,一旦向呼罗珊与塞斯坦发起进攻,必须让这些军队出动。但李威又说了一句:“不攻则己,一旦进攻,我将联合吐火罗,以及突厥,甚至从西方动援拜占庭,向大食发起总攻。将波斯国重新扶立起来,让他们成为你们最坚实的第一道防线。”
后面不说,也会同意。大食人虎视眈眈,不是大食生,就是河中亡,势不两立了。况且假如唐朝皇帝开战,唐朝必然拖下水去,难道唐朝这个听说很有本事的皇帝,坐看自己率军失败不成?
所有人在脑海里想了一下,各国将自己能抽出多少能上战场的将士,说了出来。数量是可观的,毕竟面积也不少,环境不象后世恶劣,因此人口密度不低,有了人口也就有了将士。结果合计了一下,居然各国将家底子抽一抽,几乎达到九万士兵。但开战了,不可能全部抽走的,能抽走一半就算好的了。而且这个数量,也别当真,能当两万军队用,李威就笑得合不拢嘴了。
“那么各位请回吧。”
“没有了?”米国国王狐疑地问。
昨天唐朝皇帝丢下一句牢骚满腹的话就走了,难道只是这个条件?可是除了让他们支援一批粮食外,其他的几乎不是条件了,改为唐朝官职,是虚的,没有人在意。让子弟进入长安学习,看似人质,也是必须的,也是为他们培养***人。这算那门子条件?
“难道你们还想付出什么?若是有,一旦波斯立国,遭到大食人围攻,你们必须在后方提供强力的支援,千万不要再做出以前那样眼看波斯灭亡的傻事了。”
“是,是,陛下,我们愿意永世效忠大唐天朝。”米国国王说完后,立即伏下来。比起大食人的残暴,唐朝太好了。
“不用了,都回去吧,时间宝贵,时机来临,说开战就要开战,毕竟我在西域不能呆太久。”
“喏。”
一个个高兴的离开。
但李威不是不想剥削,不会嫌钱帛多了烫手,一旦反击开始,大食这种进取不满足的精神,会拉开反攻。这一战也许是十年,也许是二十年,也许是一百年。河中这点家底子,远远填不够的。大家都打完了,唐朝向西拓展也变得容易了,也变得容易统治。在他手中很有可能享受不到了,这是为子孙留下的基础。包括在欧洲的布局,那更长远。
很快各国使节离开,陪他们离开的还有李谨行五千唐军。
但还没有结束,李威要等泥涅师与阿史那都泥涅到来,还有张仁愿能带回什么消息,各个斥候的情报,对呼罗珊仍然不了解,不了解就不能冒然开战。并且还有移民,也要在战前安排下去。不过战争的阴云越来越浓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