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术业有专攻,”

    果然,按照张环的方法,沈括自己也能轻松的掌握算盘的用法,沈括捻须大笑,心情畅快,张环立即就能判断出沈括确实醉心于学问,非是伪装掩饰。

    唉,这人就该当到司天监、国子监、户部任职,而不要卷入晦暗倾轧的政治里,入错行了啊。

    沈括此人在历史上争论很多。

    有人说他利欲熏心,攻击朋友苏东坡,炮制了一个乌台诗案,他所言苏东坡对新政不满的言语被新党中人利用,攻击苏东坡对皇帝和王安石不满,苏东坡因此被贬黄州。

    有人说他阿谀奉承,对新政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隐瞒不报,一味的吹捧新政的好处。

    后来的得势的保守派到处攻击新政,说北宋衰败,被金灭国,都是新政的结果。

    其中沈括作为新政的中坚力量之一当然也是被攻击的对象,几乎到了体无完肤的地步,政治的攻伐到了无丝毫底线程度。

    张环读史书向来是自己分辨,从来不盲从什么大家。

    北宋仁宗年间始,其实北宋从上至皇帝下到执宰、重臣到普通的士人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大宋已经到了一个不得不改变的时候。

    这也是庆历新政、熙宁新政的基础,没有非改不可的认知,这两次改革无论如何是不能开始的。

    所以新政是必须的,区别只是怎么样改良的问题。

    首先范仲淹的庆历新党和王安石的熙宁新党中人有勇气改变,他们坚持自己的执念和旧党进行几十年的抗争,有些人甚至不顾身前身后名,颇有胆气。

    当然,他们被痛骂专权和所用非人也是真的,任用亲信也是真的,问题是不专权如何掌控局势,让新政继续下去,如果不用新党之人,旧党的人不是没用过,一个个的阴奉阳违,不但不推进新政,还四处设置障碍,所以迫不得已启用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官员,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些良莠不齐之辈,为了官位不择手段之徒,在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正常,队伍里的复杂程度无以复加。

    但是两次新政是注定要失败的,由于他们是和整个的士族士大夫集团相抗争,这些手握海量田亩,发放高利贷,家里享有蒙荫等特权的顽固派团结起来疯狂反扑,所以新政必然失败。

    不过,即使失败也不能掩盖范仲淹、王安石等人光辉。

    比如沈括,此人私德不佳,但虽私德有亏,但是只要在他任上,於田,制定新历、改良三司形制、出使辽国偷绘辽国舆图,尽皆尽心竭力,可谓能吏。

    相比之下出门寒门的三苏却成了保守势力的代表。

    苏辙一生致力于破坏新政,总之怎么让新政崩坏,他怎么做,甚至神宗去世后,司马光脑残般的归还西贼几处边寨,寄希望西夏领情不再扣边的愚蠢卖国行径中他也投了赞同票。

    苏东坡不如他哥哥偏激,但是也对新政发表了很多反对看法,苏东坡诗词豪迈,光辉照耀华夏千年,但是他忧国忧民上远远不如他诗歌上大胆豪放,在政事上裹足不前,晚年更是居于家中每日焚香吟诗作赋,对国事全然不理。

    虽在杭州和广州任上做了些事,对广州和杭州的城市布局有很深的影响,但是小修小补无助大宋大局,

    所以,沈括在这个面临转折的时代他对新政是用尽了自己全力的,可以说对大宋的贡献上他俯仰无愧,只是这个人政治上的眼光以及情商太差。

    所以,张环不认为沈括此人十恶不赦,不过私德有亏而已。

    至于私德,这方面有瑕疵的多了,程颐、程颢灭人欲存天理,听听什么东东,问题是你先把自己的人欲清理了再说,你可以不要蒙荫的嘛,你接受了是不是有人欲。

    黄庭坚为一意孤行造成十余万人战殁的徐禧写墓志铭,上面恭维徐禧深悉兵事云云,就是他恭维的这位徐禧竟然没有在永乐城预留足够的水源,让数万大宋西军精锐葬身于此,一位马谡般的人物为何得他夸赞呢,因为两人是亲戚,就是这么简单。

    而沈括一生忠于国事,在政事上基本没有大错,却死后连墓志铭都没有人撰写,悲哉。

    因此张环从来不全盘接受史书的记载,因为那是胜利者书写的,里面无关正义,只有冲突的胜利者才拥有书写权利。

    沈括在张环看来,为人差点意思,但是为官相当的勤勉尽职,只是此人因为乌台诗案后人缘太差了,

    他现在想的是是不是和沈括走的太近了,在这时代这关系到站队的问题,不是个小事,到时候攻击沈括的炮火殃及他这个小小的池鱼,到时候平白挂了岂不是太冤枉了。

    “两位先生不知,本官正在为大军运转,庶务烦乱忧心,如有此物相助,吾无忧矣,”

    此时沈括想到依然是纷乱的战况。

    嗯,老沈也特么的真不易啊,行了,不管如何夸奖他几句吧,这人的结局也可怜了些,

    ‘大人果然素来忧国忧民,勤于政事,学生钦佩,’

    张环拱手道。

    “哦,张公子知道我有何旧事啊,”

    沈括可能平日里逢迎他的人不少,但是敢于说他过去旧事的人不多,所以很是兴奋的问道,

    刘越、姜先生有点紧张,他们好像平日里说过沈括的一些坏话,这小子有点混不吝,别是都说出来吧,

    “万春于千顷良田,修订历法,改制三司,绘制辽国舆图尽皆出自大人之手,大人可谓有功于百姓社稷,”

    张环笑道,他捡着他所知道的沈括功绩讲了讲。

    沈括眼中精光大盛,他上下好好端详了一下张环,

    “你可知天下尽皆讨伐本官的声音,就连官家桌上弹劾本官的折子也有尺许高,本官功绩如今谁也不敢提及,你就不怕。。。。”

    沈括笑眯眯道。

    ‘此大人功业,如何不敢提及,功过还须分开,此为学生的操守,’

    张环拱手无畏道。

    ‘哈哈哈,刘先生教出的好学生啊,将来必是栋梁之材,’

    沈括缓缓点头笑道,心中快慰非常,张环这几话帮他算是正了名,此子显然知道他的功业,不是虚掩搪塞。

    刘越无奈的笑着拱手口称过誉了,心里却道小子胡闹,这是这几句话传出去你这辈子就甭想有丝毫幸进了。

章节目录

宋末终结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十年不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三十二章 老沈此人也不易-宋末终结者,宋末终结者,笔趣阁并收藏宋末终结者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