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汪新展示自己智慧的机会是在一个星期天出现的。
这时候还不到农历的五月,中午的太阳虽说有了些温度,但也并不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汪新正躺在家门口树荫里的凉席上捧着一本不知道从哪儿翻出来的故事书看着,旁边放着本破破烂烂的新华字典,这是在看到有人来的时候装样子的。
汪新已经装了一个多月了,现在感觉非常痛苦。还好事情都像自己计划的那样展,至少现在这些全是字的书比那些基本全是画的要耐看得多。
然而这一本几十页的故事集也不过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汪新便翻了一遍,也就是顺便背了下来,然后便开始无聊,只得坚持着表演刚会查字典的小孩看书的戏码,故事书翻一页便把字典拿过来查上好多次。
这实在是非常地难过,汪新只把手去翻着,眼光却偷偷地四处乱瞄,指望着能瞅到什么好玩的物事,却一次次地大失所望。
姑姑在院子里叫他,要吃午饭了,汪新把书和字典合起来,无精打采地卷起席子往门口走,便在这时,旁边有声音传来:“看到没有,那个小孩的样子就叫呆(dai)板。”
汪新斜着眼看去,说话的是村东头老孙家的孩子孙明礼,正上着初中,旁边一个也是初中生,却是村后汪兴民家的老二汪家强。
本来汪新没想理他们,但汪家强却说了句:“他本来挺聪明可爱的,就是前些时候生病,烧傻了,你就别说了。”
这是在劝孙明礼,但汪新听了却极不舒服:其一,谁傻了?其二,辈分问题。
汪新是振字辈,下面是兴字辈,再下面是家字辈——汪家强就是他孙子辈的(注:本书中‘汪’姓辈份纯属虚构),孙子说爷爷聪明可爱?汪新就郁闷了。想了想,或许正可以借这个机会表现一点。
于是汪新把书朝孙明礼摔了过去,本想打在他没提防的脸上,但隔得有点儿远,他力气又小,只砸到了肚皮。然而这个无关紧要,汪新要说话显能耐才是重点:“你老师该把你吊在梁头上抽,那念aiban!”
(ps:“呆板”的音好像是从1987年改的,说是从众,但俺总怀疑其根本的理由是不是因为领导们在那之前都照现在字典上的那个音来念——好吧,就算从众,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人多,就怎么都可以的?这不,错的都成对的了吗!)
才3周岁不到的小孩奶声奶气地说出这话来,让孙明礼和汪家强吃了一惊,但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头,汪新顿了下,又对汪家强道:“汪兴民都得喊我叔,你喊我什么?那些话是你能说得吗?”
两个初中生面面相觑,十来秒之后,汪家强先反应了过来,竖起了大姆指:“小老(‘老’是爷爷的意思),我是真当你烧傻了,没想到你是脑袋更好使了——那书你真能看懂?”
汪新白了他一眼:“废话,看不懂我抱着书干嘛,我又没病!”
——可不就是当你有病吗?汪家强心里想着这话,却不敢说出来,因为他看到了大门里探出了一张女人的脸,赶紧打招呼:“老太(曾祖父和曾祖母都称‘老太’),吃过了?”
那女人是汪新的二姑汪丽,她刚在院子里叫了汪新吃饭,等了下他没来,便要出来再催一声。刚到门口便听着了那几句话,好像是自己侄子的声音,但又想着他才多大,怎么能说得出这种话来,便伸出了头来观望。
没有其他人!就孙家和庄后汪家的小孩,除了他们,也就是汪新在眼前了。
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汪丽问汪新:“你刚刚说什么呢?”
“怎么?”汪新显得很无辜,“我说得没道理吗?”
要说那几句话没道理,那可让人张不开嘴;但就因为那几句话有道理,才更让人觉得吃惊——说那话的人年纪太小了点儿!
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把月怎么老是不正常呢?汪丽心里惊疑不定,却也不知道怎么面对这情况,便只叫道:“赶紧吃饭了——你们两个吃过了吗?没吃过就进来一块。”
两个初中生自然是拒绝了她的客套话,带着惊奇走了。汪新回屋吃饭,表现得跟这个把月没什么两样,倒是汪丽因为心中存了疑虑,老是去看汪新,饭吃得心不在焉,被汪增富看出了问题:“二丫,怎么回事?”
汪丽看看她爹,看看她侄子,张了张嘴,又止不住看了她大哥大嫂一眼,方才回道:“吃完饭俺再跟你讲……”
汪增富瞪了汪丽一眼,手里的碗往桌上一放便起了身:“你跟我出来!”
几分钟之后,父女俩回了屋,汪新琢磨着二姑是把自己刚才的神奇表现对爷爷说了,看着汪增富的眼神有些不对,不禁心中忐忑,吃饭的度不由加快了几分。
吃完饭之后,卷着席子出门找处树荫趴下继续装模作样地翻书,不多会儿便见汪丽出了门,眼神奇怪地看了自己几眼,便往东去了。
她平日里这个时候可是不愿意出门的,地里的活儿都是让汪新的妈妈孙慧玲去做,她们姐俩都嫌热嫌累,汪增富也舍不得让她们吃苦头——今天倒是奇怪了,肯定是有事!
前一世很小便跟着父亲去了乡里的中学,西淮村及其周边的情况汪新从来没有关注过,所以二姑出去想干什么,汪新一下子猜不出来。
但汪新也不怕出什么事,主要是这个把月憋得太难受了,哪怕是被人家看作怪物也顾不得了——何况这乡下虽说多有鬼上身之说,却也不少星宿下凡的传闻呢。
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装疯卖傻,父母虽说平日里在家里百般忍耐,却也是有坚持的人,总不会看着自己被爷爷怎么着。再退一万步讲,只要自己不被弄死,哪怕给送出千里之外去,还能找不回家了?
—————————————下面是ps时间—————————————
或许有读者会对前文提到的一些把孩子送人掐死之类的事情不相信,所以说明一下。
生女孩便掐死的事情肯定是有的,网上一搜便可以搜到,多见于农村,但还有不少因为是怀疑鬼上身把男孩弄死的事情我可以讲一下。
有两个故事,是我妈妈小时候亲身经历的。
其一
村里有一对夫妇,连生了几胎,都是一男一女穿花生,但总是养不过周岁,便愁得难过。那一年又怀上了,按照规律是个男孩,眼看着就要临盆,但二人都没什么欢喜之情。
这一日,女人在门口坐着干些轻闲活儿,一个走江湖的先生经过这村子见到了,盯着看了几眼,便向他们邻居打听:“这家小孩是不是留不住?”邻居们据实以告,那先生便叹着气过去,问女人道:“你家孩子留不住是吧?”女人流着泪应是。那先生便道:“你家男人可在家,我跟他说些事。”
男人正好在家,便到了屋里,那先生便道:“这是你那故去的父母害你们呢,他们老两口轮流托生的……”
男人自然不信,那先生便道:“这样,到你媳妇要生的那天,你谁都别跟讲,到你父母坟头去睡一觉你就明白了。你要是听到了什么东西,那么别管生下的小孩是男是女,拎着到你父母坟头一劈两半,以后的孩子就留得住了。”
到了女人要分娩那天,男人真是到了父母坟头,半睡半睡之前真是听着老父母在那儿聊天,母亲的声音道:“这次该你去了,过上几个月,混身花衣服花帽子回来……”
男人醒了后急着往家跑啊,那接生员是头晚便来家中住下的,男人到家时,正好接生出来一个男孩,接生员知道他家的情况,忙着往孩子身上拴红丝线呢。男人二话不讲,抢过孩子拎着到了父母坟前一下摔死,恍惚听着父亲的声音讲:“奶奶哟!可不去了,摔得疼啊!”
之后再生孩子便能养大了。
其二
我妈妈附近村子的,两个男孩都没留住,都是四五岁的时候死的,第三个又有四五岁了,当爹的担心啊,便有空去盯着。
正当夏天,天热吗,就让孩子光着屁股,这孩子偏喜欢往河边跑,当爹的就偷偷地跟着,怕下水出了声,却不小心听孩子自言自语:“俺想走,怎么还不给俺花衣服穿呢;俺想走,怎么还不给俺花衣服穿呢……”
不断重复。
当爹的先是莫名其妙,然后就毛骨悚然,又观察了两天,现总是这样,便下定了主意。这一日跟孩子讲:“来洗澡换身衣服,带你出去玩去。”
洗好,换好衣服,领着孩子去了一片坟地,扯着两条腿撕成了两半。
然后孩子便留住了。
那是六七十年代,听我妈讲,这种事情时有听闻,而实际上,哪怕是到了2o世纪末以至现在,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也是有的。
愚昧是最大的悲剧!
这时候还不到农历的五月,中午的太阳虽说有了些温度,但也并不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汪新正躺在家门口树荫里的凉席上捧着一本不知道从哪儿翻出来的故事书看着,旁边放着本破破烂烂的新华字典,这是在看到有人来的时候装样子的。
汪新已经装了一个多月了,现在感觉非常痛苦。还好事情都像自己计划的那样展,至少现在这些全是字的书比那些基本全是画的要耐看得多。
然而这一本几十页的故事集也不过就是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汪新便翻了一遍,也就是顺便背了下来,然后便开始无聊,只得坚持着表演刚会查字典的小孩看书的戏码,故事书翻一页便把字典拿过来查上好多次。
这实在是非常地难过,汪新只把手去翻着,眼光却偷偷地四处乱瞄,指望着能瞅到什么好玩的物事,却一次次地大失所望。
姑姑在院子里叫他,要吃午饭了,汪新把书和字典合起来,无精打采地卷起席子往门口走,便在这时,旁边有声音传来:“看到没有,那个小孩的样子就叫呆(dai)板。”
汪新斜着眼看去,说话的是村东头老孙家的孩子孙明礼,正上着初中,旁边一个也是初中生,却是村后汪兴民家的老二汪家强。
本来汪新没想理他们,但汪家强却说了句:“他本来挺聪明可爱的,就是前些时候生病,烧傻了,你就别说了。”
这是在劝孙明礼,但汪新听了却极不舒服:其一,谁傻了?其二,辈分问题。
汪新是振字辈,下面是兴字辈,再下面是家字辈——汪家强就是他孙子辈的(注:本书中‘汪’姓辈份纯属虚构),孙子说爷爷聪明可爱?汪新就郁闷了。想了想,或许正可以借这个机会表现一点。
于是汪新把书朝孙明礼摔了过去,本想打在他没提防的脸上,但隔得有点儿远,他力气又小,只砸到了肚皮。然而这个无关紧要,汪新要说话显能耐才是重点:“你老师该把你吊在梁头上抽,那念aiban!”
(ps:“呆板”的音好像是从1987年改的,说是从众,但俺总怀疑其根本的理由是不是因为领导们在那之前都照现在字典上的那个音来念——好吧,就算从众,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只要人多,就怎么都可以的?这不,错的都成对的了吗!)
才3周岁不到的小孩奶声奶气地说出这话来,让孙明礼和汪家强吃了一惊,但更让他们吃惊的还在后头,汪新顿了下,又对汪家强道:“汪兴民都得喊我叔,你喊我什么?那些话是你能说得吗?”
两个初中生面面相觑,十来秒之后,汪家强先反应了过来,竖起了大姆指:“小老(‘老’是爷爷的意思),我是真当你烧傻了,没想到你是脑袋更好使了——那书你真能看懂?”
汪新白了他一眼:“废话,看不懂我抱着书干嘛,我又没病!”
——可不就是当你有病吗?汪家强心里想着这话,却不敢说出来,因为他看到了大门里探出了一张女人的脸,赶紧打招呼:“老太(曾祖父和曾祖母都称‘老太’),吃过了?”
那女人是汪新的二姑汪丽,她刚在院子里叫了汪新吃饭,等了下他没来,便要出来再催一声。刚到门口便听着了那几句话,好像是自己侄子的声音,但又想着他才多大,怎么能说得出这种话来,便伸出了头来观望。
没有其他人!就孙家和庄后汪家的小孩,除了他们,也就是汪新在眼前了。
漫不经心地“嗯”了一声,汪丽问汪新:“你刚刚说什么呢?”
“怎么?”汪新显得很无辜,“我说得没道理吗?”
要说那几句话没道理,那可让人张不开嘴;但就因为那几句话有道理,才更让人觉得吃惊——说那话的人年纪太小了点儿!
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把月怎么老是不正常呢?汪丽心里惊疑不定,却也不知道怎么面对这情况,便只叫道:“赶紧吃饭了——你们两个吃过了吗?没吃过就进来一块。”
两个初中生自然是拒绝了她的客套话,带着惊奇走了。汪新回屋吃饭,表现得跟这个把月没什么两样,倒是汪丽因为心中存了疑虑,老是去看汪新,饭吃得心不在焉,被汪增富看出了问题:“二丫,怎么回事?”
汪丽看看她爹,看看她侄子,张了张嘴,又止不住看了她大哥大嫂一眼,方才回道:“吃完饭俺再跟你讲……”
汪增富瞪了汪丽一眼,手里的碗往桌上一放便起了身:“你跟我出来!”
几分钟之后,父女俩回了屋,汪新琢磨着二姑是把自己刚才的神奇表现对爷爷说了,看着汪增富的眼神有些不对,不禁心中忐忑,吃饭的度不由加快了几分。
吃完饭之后,卷着席子出门找处树荫趴下继续装模作样地翻书,不多会儿便见汪丽出了门,眼神奇怪地看了自己几眼,便往东去了。
她平日里这个时候可是不愿意出门的,地里的活儿都是让汪新的妈妈孙慧玲去做,她们姐俩都嫌热嫌累,汪增富也舍不得让她们吃苦头——今天倒是奇怪了,肯定是有事!
前一世很小便跟着父亲去了乡里的中学,西淮村及其周边的情况汪新从来没有关注过,所以二姑出去想干什么,汪新一下子猜不出来。
但汪新也不怕出什么事,主要是这个把月憋得太难受了,哪怕是被人家看作怪物也顾不得了——何况这乡下虽说多有鬼上身之说,却也不少星宿下凡的传闻呢。
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装疯卖傻,父母虽说平日里在家里百般忍耐,却也是有坚持的人,总不会看着自己被爷爷怎么着。再退一万步讲,只要自己不被弄死,哪怕给送出千里之外去,还能找不回家了?
—————————————下面是ps时间—————————————
或许有读者会对前文提到的一些把孩子送人掐死之类的事情不相信,所以说明一下。
生女孩便掐死的事情肯定是有的,网上一搜便可以搜到,多见于农村,但还有不少因为是怀疑鬼上身把男孩弄死的事情我可以讲一下。
有两个故事,是我妈妈小时候亲身经历的。
其一
村里有一对夫妇,连生了几胎,都是一男一女穿花生,但总是养不过周岁,便愁得难过。那一年又怀上了,按照规律是个男孩,眼看着就要临盆,但二人都没什么欢喜之情。
这一日,女人在门口坐着干些轻闲活儿,一个走江湖的先生经过这村子见到了,盯着看了几眼,便向他们邻居打听:“这家小孩是不是留不住?”邻居们据实以告,那先生便叹着气过去,问女人道:“你家孩子留不住是吧?”女人流着泪应是。那先生便道:“你家男人可在家,我跟他说些事。”
男人正好在家,便到了屋里,那先生便道:“这是你那故去的父母害你们呢,他们老两口轮流托生的……”
男人自然不信,那先生便道:“这样,到你媳妇要生的那天,你谁都别跟讲,到你父母坟头去睡一觉你就明白了。你要是听到了什么东西,那么别管生下的小孩是男是女,拎着到你父母坟头一劈两半,以后的孩子就留得住了。”
到了女人要分娩那天,男人真是到了父母坟头,半睡半睡之前真是听着老父母在那儿聊天,母亲的声音道:“这次该你去了,过上几个月,混身花衣服花帽子回来……”
男人醒了后急着往家跑啊,那接生员是头晚便来家中住下的,男人到家时,正好接生出来一个男孩,接生员知道他家的情况,忙着往孩子身上拴红丝线呢。男人二话不讲,抢过孩子拎着到了父母坟前一下摔死,恍惚听着父亲的声音讲:“奶奶哟!可不去了,摔得疼啊!”
之后再生孩子便能养大了。
其二
我妈妈附近村子的,两个男孩都没留住,都是四五岁的时候死的,第三个又有四五岁了,当爹的担心啊,便有空去盯着。
正当夏天,天热吗,就让孩子光着屁股,这孩子偏喜欢往河边跑,当爹的就偷偷地跟着,怕下水出了声,却不小心听孩子自言自语:“俺想走,怎么还不给俺花衣服穿呢;俺想走,怎么还不给俺花衣服穿呢……”
不断重复。
当爹的先是莫名其妙,然后就毛骨悚然,又观察了两天,现总是这样,便下定了主意。这一日跟孩子讲:“来洗澡换身衣服,带你出去玩去。”
洗好,换好衣服,领着孩子去了一片坟地,扯着两条腿撕成了两半。
然后孩子便留住了。
那是六七十年代,听我妈讲,这种事情时有听闻,而实际上,哪怕是到了2o世纪末以至现在,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也是有的。
愚昧是最大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