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江面,轻烟未霁,雾霭迷蒙。
远处荡来一艘行舟,船头立着一位不太高的公子,宽敞的船舱中,他的好友正在安歇。
说起与宋戢的偶遇,孟清晔简直要感慨际遇巧合,当日崇都城破,大赵灭亡后,孟清晔便向奚言请辞,他是时候该去找自己的父兄了。
祁安虽攻陷崇都,但对于一些他并不痛恨的老臣,祁安还是没有下杀手,只是削去官职,各自软禁在府中。
消息传到安定,孟清晔悬着的心也定了下来,却也稍感放松,因为他此次回去,便不是站在奚言的对立面。
奚言和安若飞倒也未多做挽留,只给他配备好侍卫,又准备足银两、通关文谍,才放心地让他登上曲江渡口的船头。
当夜行船靠岸补给时,天色太暗,船上所有人都未发现侧舷旁有一叶轻舟,大船将小舟掀翻,原本安眠在舟中的那人顿时落水,孟清晔急着将那人救上来后,发现这赫然是阔别数月的宋戢。
所幸宋戢只是落水受惊,除此外并无大碍,孟清晔一时又是高兴,又是歉疚。
当日宋戢只身离开安定,他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多少有些对不住他,世面正乱,自己未多加思索便让阿戢独自离开了……若是他路上遇险,该怎么办?
但宋戢也不是无知之人,世道不太平,刚出陵江,他便看到山贼抢杀百姓的场面,索性回头买下一艘轻舟,独自在曲江上游荡。
直到遇见孟清晔,宋戢已独自在曲江上生活了近九十个日夜。
船尾忽而飘来笛声,孟清晔似是听得怔了,一曲终了,不见宋戢的身影,只有江上数峰间仍在回响。
宋戢从舱后出来,一袭青色衣衫,仍不改当初的清瘦。
“阿戢?”
宋戢浅浅一笑,道:“听船夫们说,最迟后日,便可到曲江上的最后一个渡口,那时……我们是不是就要改乘车了?”
孟清晔掐指一算,回应道:“确实如此,只是曲江上尚算安稳,出了陵江,恐怕就不太平了……”
看宋戢忽而面露愁容,孟清晔一挥手道:“不过我们不用怕,带着这么多人呢,又是安定奚府的标牌,谁敢为难?”
“我……我倒不是怕这个,在曲江上独自生活数个月,哪能怕那些呢?只是……阿晔有家可回,我却……”
“你跟我走就是了,”孟清晔大咧咧地揽过宋戢的肩,“咱们既是朋友,本就该有福同享,同去同归。”
宋戢忍不住展颜一笑:“有阿晔此言,我真是放心的不得了。”
……
行舟划破水面顺流而下,只是两天,孟清晔和宋戢的大船便泊在了渡口边。
行船改为马车,向着北边的崇都辘辘而去,只是一路上,无数的饥民成群结队,向着有粮食的地方蜂拥而去。
他们本都是大赵衣食无忧的子民,可干旱再加上战争的摧残,本就挣扎不出波澜的人们,只能沦为饥饿的奴隶,你要你肯给他食物和清水,他甚至愿意付出自己的妻儿。
才见到这样的景象,孟清晔便将手上能用的散碎银两都分了出去,只剩下大块银锭和银票还留着。
“原先我离家时,大赵还是锦绣江山,不过两三年……怎会变成这样一副凋零景象?”
一名侍卫打量着走上前,拱手道:“小公爷,前面又有流民了,咱们是不是绕路?”
孟清晔自嘲地笑了一声,面目凄清道:“我早已不是什么小公爷,大赵的江山都亡了,我的父兄……也都只是祁氏阶下幽囚着的大赵旧臣,还留得一条命苟活,就已不错了。”
“那……咱们是不是绕路走,流民太多,前面过不去了。”
“绕吧……”
孟清晔郁然地别过头,不让自己再去看车帘外那些百姓的逃亡景象。
于他而言,宿命、身份从来都由不得他做主,他的身家性命,曾经是与大赵国运联系在一起的,如今大赵已灭,他自然也不是可以作威作福、高高在上的孟小公爷,只是和所有百姓一样,他是大赵的旧民。
若是幸运些,他还可以衣食无忧地活下去;若是不幸,或许某日睁开眼,祁氏一封赐死的诏书便会送到他的面前。
只是再如何,孟清晔都要回去,离开父兄近两年,他早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去,要陪在他们身边。
“天一旱,几家又大动刀兵,百姓哪里还有活路?”
此次归途也似游历般,山河还是曾经大赵的山河,但民风却全然不同了……
曲江外的民情和陵江完全不一样,陵江连年丰收,奚言推行的又是轻徭薄赋之策,百姓生活倒是滋润,孟清晔也万万不曾想到,饥馑原来是这样可怕的一件事情。
宋戢一直静坐在孟清晔身侧,看着此情此景,他也禁不住也叹道:“想来崇都城中,是见不到这样景象的吧?”
孟清晔的目光忽而悠远起来,低低诉说起崇都城中的高墙黛瓦、一草一木。
“从前我在家中时,闲暇间便一个人骑着马,不带一个护卫,顺着崇都城里的每一条街巷,从内城跑到外城,又绕着城中的湖……最后从南门出城去,一直到洗心湖畔奚家的山庄……后来玩腻了,我便从家里拿些银两,带上十几个人,去游历大赵的山河……我最记得那年过小孤山时喝的那碗茶,新鲜的茶叶,就地取用泉水冲泡,真是清爽甘洌之极……”
宋戢静静倾听着,他知道孟清晔从小生长在绮罗锦绣中,这样的萧索,他无能接受。
“记得旧时闹,偏要哥哥教捉虾,墙角挖青苔,梢头斗知了,而今人长大,心湖荡起潮……”
孟清晔语声低缓,这首歌谣他从小便会唱,而今人真正长大,他终于懂得,过往岁月中那些平静的日子,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从前在酒桌上,在筵席中,他也曾和几位兄长拍着胸脯说过男儿当保家卫国这样的话,只是天下真的烽烟四起时,他却再不敢拔出鞘中的寒剑。
远处荡来一艘行舟,船头立着一位不太高的公子,宽敞的船舱中,他的好友正在安歇。
说起与宋戢的偶遇,孟清晔简直要感慨际遇巧合,当日崇都城破,大赵灭亡后,孟清晔便向奚言请辞,他是时候该去找自己的父兄了。
祁安虽攻陷崇都,但对于一些他并不痛恨的老臣,祁安还是没有下杀手,只是削去官职,各自软禁在府中。
消息传到安定,孟清晔悬着的心也定了下来,却也稍感放松,因为他此次回去,便不是站在奚言的对立面。
奚言和安若飞倒也未多做挽留,只给他配备好侍卫,又准备足银两、通关文谍,才放心地让他登上曲江渡口的船头。
当夜行船靠岸补给时,天色太暗,船上所有人都未发现侧舷旁有一叶轻舟,大船将小舟掀翻,原本安眠在舟中的那人顿时落水,孟清晔急着将那人救上来后,发现这赫然是阔别数月的宋戢。
所幸宋戢只是落水受惊,除此外并无大碍,孟清晔一时又是高兴,又是歉疚。
当日宋戢只身离开安定,他思前想后,觉得自己多少有些对不住他,世面正乱,自己未多加思索便让阿戢独自离开了……若是他路上遇险,该怎么办?
但宋戢也不是无知之人,世道不太平,刚出陵江,他便看到山贼抢杀百姓的场面,索性回头买下一艘轻舟,独自在曲江上游荡。
直到遇见孟清晔,宋戢已独自在曲江上生活了近九十个日夜。
船尾忽而飘来笛声,孟清晔似是听得怔了,一曲终了,不见宋戢的身影,只有江上数峰间仍在回响。
宋戢从舱后出来,一袭青色衣衫,仍不改当初的清瘦。
“阿戢?”
宋戢浅浅一笑,道:“听船夫们说,最迟后日,便可到曲江上的最后一个渡口,那时……我们是不是就要改乘车了?”
孟清晔掐指一算,回应道:“确实如此,只是曲江上尚算安稳,出了陵江,恐怕就不太平了……”
看宋戢忽而面露愁容,孟清晔一挥手道:“不过我们不用怕,带着这么多人呢,又是安定奚府的标牌,谁敢为难?”
“我……我倒不是怕这个,在曲江上独自生活数个月,哪能怕那些呢?只是……阿晔有家可回,我却……”
“你跟我走就是了,”孟清晔大咧咧地揽过宋戢的肩,“咱们既是朋友,本就该有福同享,同去同归。”
宋戢忍不住展颜一笑:“有阿晔此言,我真是放心的不得了。”
……
行舟划破水面顺流而下,只是两天,孟清晔和宋戢的大船便泊在了渡口边。
行船改为马车,向着北边的崇都辘辘而去,只是一路上,无数的饥民成群结队,向着有粮食的地方蜂拥而去。
他们本都是大赵衣食无忧的子民,可干旱再加上战争的摧残,本就挣扎不出波澜的人们,只能沦为饥饿的奴隶,你要你肯给他食物和清水,他甚至愿意付出自己的妻儿。
才见到这样的景象,孟清晔便将手上能用的散碎银两都分了出去,只剩下大块银锭和银票还留着。
“原先我离家时,大赵还是锦绣江山,不过两三年……怎会变成这样一副凋零景象?”
一名侍卫打量着走上前,拱手道:“小公爷,前面又有流民了,咱们是不是绕路?”
孟清晔自嘲地笑了一声,面目凄清道:“我早已不是什么小公爷,大赵的江山都亡了,我的父兄……也都只是祁氏阶下幽囚着的大赵旧臣,还留得一条命苟活,就已不错了。”
“那……咱们是不是绕路走,流民太多,前面过不去了。”
“绕吧……”
孟清晔郁然地别过头,不让自己再去看车帘外那些百姓的逃亡景象。
于他而言,宿命、身份从来都由不得他做主,他的身家性命,曾经是与大赵国运联系在一起的,如今大赵已灭,他自然也不是可以作威作福、高高在上的孟小公爷,只是和所有百姓一样,他是大赵的旧民。
若是幸运些,他还可以衣食无忧地活下去;若是不幸,或许某日睁开眼,祁氏一封赐死的诏书便会送到他的面前。
只是再如何,孟清晔都要回去,离开父兄近两年,他早已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去,要陪在他们身边。
“天一旱,几家又大动刀兵,百姓哪里还有活路?”
此次归途也似游历般,山河还是曾经大赵的山河,但民风却全然不同了……
曲江外的民情和陵江完全不一样,陵江连年丰收,奚言推行的又是轻徭薄赋之策,百姓生活倒是滋润,孟清晔也万万不曾想到,饥馑原来是这样可怕的一件事情。
宋戢一直静坐在孟清晔身侧,看着此情此景,他也禁不住也叹道:“想来崇都城中,是见不到这样景象的吧?”
孟清晔的目光忽而悠远起来,低低诉说起崇都城中的高墙黛瓦、一草一木。
“从前我在家中时,闲暇间便一个人骑着马,不带一个护卫,顺着崇都城里的每一条街巷,从内城跑到外城,又绕着城中的湖……最后从南门出城去,一直到洗心湖畔奚家的山庄……后来玩腻了,我便从家里拿些银两,带上十几个人,去游历大赵的山河……我最记得那年过小孤山时喝的那碗茶,新鲜的茶叶,就地取用泉水冲泡,真是清爽甘洌之极……”
宋戢静静倾听着,他知道孟清晔从小生长在绮罗锦绣中,这样的萧索,他无能接受。
“记得旧时闹,偏要哥哥教捉虾,墙角挖青苔,梢头斗知了,而今人长大,心湖荡起潮……”
孟清晔语声低缓,这首歌谣他从小便会唱,而今人真正长大,他终于懂得,过往岁月中那些平静的日子,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从前在酒桌上,在筵席中,他也曾和几位兄长拍着胸脯说过男儿当保家卫国这样的话,只是天下真的烽烟四起时,他却再不敢拔出鞘中的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