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赶鱼
今天天气比昨天还暖和,太阳晒在身上,简直连兽皮也有点披不住,因为晚上气温就高于零度,所以河里根本就没有结冰,河水又宽又浅,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大部分地段都在几十厘米,浅层水已经晒得有点温和了。
这条河下面直通大湖,因为河里饵料更丰富,所以很多鱼会逆流而上,并滞留在这里,只要能成功将其捕获,便可以解决五千族人过冬的大半食物供应。
我让伐竹组这两三百吃完午饭的男子,一部分拿着枪担簸箕,一部分背着毛竹,来到河边,然后把意图告诉了大家,让几名长老分头包干。族人也没有异议,纷纷入水,干自己的活去。
这条河窄的地方也有三四百米宽,不过,大多数地段是浅滩,我让他们浅的地方就挖土堆坝,深的地段就密密麻麻插上毛竹,整个样子呈喇叭形,由上到下从宽至窄。
最后,在一段河水深约六七十公分的地方收口,只留一个宽三十公分的口子,下层与上层各横着绑上几根竹子,中间就剩下三十公分的正方形口子,正好用来套我让编织组编制的口袋筐,不,应该叫鱼篓。
当然,这一切,我都只是指手画脚,河水这么冷,我是不下去的,翻了风湿性关节炎怎么办?族人们忠实地执行了我的命令。
编织组送来了六七个鱼篓,我让她们先吃饭,吃完饭继续,这时,河上的工程也已经全面展开。长老们很称职,基本上不用我纠正,除了少数斜率不顺畅之处需要指点一下,后来大家就很明白了。
这个工程量也不算太大,下午三点光景,已经接近收尾,浅的地方都筑好了土坝,深的地段也都插上了毛竹,并杂以一些带叶的树枝,当然是倒绑的,以防鱼儿从缝隙中脱逃,如此,一个喇叭形的地形已经完成。
接下来,就是赶鱼了。天冷,鱼不爱游动,不赶的话收获很小。
--------------------------------------
我将大多数男子都派了出去,沿河而上,大约走出四五里路,再下水,排成一字长蛇阵,用手中的竹竿与身体驱赶河里的鱼。
这边剩下的几十个男子,我让他们四个人负责一个鱼篓,编号顺序,挨个堵口接鱼。
在河里行走,显然度快不了,所以我们伸长脖子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人影。
不过鱼显然比人快,早在赶鱼人露头之前,这边负责抓鱼篓的人就已经感到鱼儿在篓里冲击了,这些鱼大多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老鱼精,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大大小小,长的过人身高,所以一会儿,鱼篓四个人就抓不住了。
赶紧换人吧,我手一挥,马上就有四个人拿着新鱼篓顶了上去,这边又下去十几个人一起帮忙,才将这篓鱼拖到岸上,倒在草地上一看,好家伙,大大小小几百条,堆起了一座银光闪耀的小山,还纷纷蹦跳不止,大的足有四五十斤,小的除了重达一两斤的“老板鲫鱼”外,也有各种杂鱼,柳条泥鳅之类更是不计其数,在一旁观看的族人顿时欢呼起来。
叫什么叫,还不赶紧上前帮忙!我瞪了众人一眼,部众这才欢呼着上前,有的分拣大小鱼,有的开始给鱼破膛,这时,第二篓鱼也已经满了,第三队顶了上去。
这可不行,太快了,接下来肯定顶不住,我赶紧让人前去通知,让赶鱼人稍稍缓一缓,等这边招手再加快动作。
这些鱼都是族人今后的粮食啊,可不能轻易放掉。
因为鱼太多,用过的鱼篓在拖到岸上时已经有所破损,我连忙让编织组过来十几个妇女修补,这边,让人给大鱼开膛破肚,还要指挥拿鱼篓的人换班,又得指导一些妇女拾掇小鱼泥鳅之类,忙得忙的是不亦乐乎。
鱼一篓接一篓地拖上了岸,这条河虽然水不深,但是宽广,饵料丰富,不知道积累了多少年的丰富资源被我们一篓篓打捞上来,真是大丰收了。
因为怕鱼篓破损太厉害,所以我让族人加快换篓的度,都是不到一半即起篓,就算这样,一篓鱼的重量也在两百斤以上,足足捞了将近一个小时!
现在,抓到岸上的鱼至少已经过了四十篓,平均一篓鱼两百斤的话,就有八千斤!事实上可能还要多点,这个数量看上去不少,但是全族六千来人,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就一斤多点,当然,河里还有更多,可是这冬天,一接近傍晚,气温就急剧下降,本来白天比较暖和,在水里赶鱼的人还坚持得住,可是气温一下降,大家就受不了了。
看来还是缺乏经验,动手太晚了,族人要是冻坏了就麻烦了,但是将这些鱼放弃了又可惜,我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指挥赶鱼人加快进度,这边又让几组人直接下到喇叭口里,用鱼篓抓鱼,此时喇叭口里鱼群十分密集,所以也是很好抓,加上狩猎队凯旋而归后,马上也投入了捕鱼,进度立刻大大加快。
前后捕了一百多篓鱼,族人热情还是非常高涨,不过我看看气温实在太低了,还是下令鸣金收兵。在喇叭口绑上几根毛竹,将口子堵住,明天继续。
这么多鱼,一两天也杀不完,好在气温不算太高,放几天也没事。
晚上自然还是兽肉禽肉鱼肉野菜汤,烧汤的鱼都是大的,现在族人还不习惯吃鱼,小鱼我怕他们哽了喉咙,所以,我打算等明天将这些杂鱼用动物脂肪炸脆了再让族人食用,一来增加一种饮食品种,二来炸脆后,就算是孩子吃了也没事,三来也可以给出外的人员当干粮。
-------------------------
龙族人有鱼吃了,大鱼大肉管饱,大家要是不想穿过来,就收藏吧,谢谢。
今天天气比昨天还暖和,太阳晒在身上,简直连兽皮也有点披不住,因为晚上气温就高于零度,所以河里根本就没有结冰,河水又宽又浅,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大部分地段都在几十厘米,浅层水已经晒得有点温和了。
这条河下面直通大湖,因为河里饵料更丰富,所以很多鱼会逆流而上,并滞留在这里,只要能成功将其捕获,便可以解决五千族人过冬的大半食物供应。
我让伐竹组这两三百吃完午饭的男子,一部分拿着枪担簸箕,一部分背着毛竹,来到河边,然后把意图告诉了大家,让几名长老分头包干。族人也没有异议,纷纷入水,干自己的活去。
这条河窄的地方也有三四百米宽,不过,大多数地段是浅滩,我让他们浅的地方就挖土堆坝,深的地段就密密麻麻插上毛竹,整个样子呈喇叭形,由上到下从宽至窄。
最后,在一段河水深约六七十公分的地方收口,只留一个宽三十公分的口子,下层与上层各横着绑上几根竹子,中间就剩下三十公分的正方形口子,正好用来套我让编织组编制的口袋筐,不,应该叫鱼篓。
当然,这一切,我都只是指手画脚,河水这么冷,我是不下去的,翻了风湿性关节炎怎么办?族人们忠实地执行了我的命令。
编织组送来了六七个鱼篓,我让她们先吃饭,吃完饭继续,这时,河上的工程也已经全面展开。长老们很称职,基本上不用我纠正,除了少数斜率不顺畅之处需要指点一下,后来大家就很明白了。
这个工程量也不算太大,下午三点光景,已经接近收尾,浅的地方都筑好了土坝,深的地段也都插上了毛竹,并杂以一些带叶的树枝,当然是倒绑的,以防鱼儿从缝隙中脱逃,如此,一个喇叭形的地形已经完成。
接下来,就是赶鱼了。天冷,鱼不爱游动,不赶的话收获很小。
--------------------------------------
我将大多数男子都派了出去,沿河而上,大约走出四五里路,再下水,排成一字长蛇阵,用手中的竹竿与身体驱赶河里的鱼。
这边剩下的几十个男子,我让他们四个人负责一个鱼篓,编号顺序,挨个堵口接鱼。
在河里行走,显然度快不了,所以我们伸长脖子等了一个多小时,才看到人影。
不过鱼显然比人快,早在赶鱼人露头之前,这边负责抓鱼篓的人就已经感到鱼儿在篓里冲击了,这些鱼大多是不知道多少年的老鱼精,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大大小小,长的过人身高,所以一会儿,鱼篓四个人就抓不住了。
赶紧换人吧,我手一挥,马上就有四个人拿着新鱼篓顶了上去,这边又下去十几个人一起帮忙,才将这篓鱼拖到岸上,倒在草地上一看,好家伙,大大小小几百条,堆起了一座银光闪耀的小山,还纷纷蹦跳不止,大的足有四五十斤,小的除了重达一两斤的“老板鲫鱼”外,也有各种杂鱼,柳条泥鳅之类更是不计其数,在一旁观看的族人顿时欢呼起来。
叫什么叫,还不赶紧上前帮忙!我瞪了众人一眼,部众这才欢呼着上前,有的分拣大小鱼,有的开始给鱼破膛,这时,第二篓鱼也已经满了,第三队顶了上去。
这可不行,太快了,接下来肯定顶不住,我赶紧让人前去通知,让赶鱼人稍稍缓一缓,等这边招手再加快动作。
这些鱼都是族人今后的粮食啊,可不能轻易放掉。
因为鱼太多,用过的鱼篓在拖到岸上时已经有所破损,我连忙让编织组过来十几个妇女修补,这边,让人给大鱼开膛破肚,还要指挥拿鱼篓的人换班,又得指导一些妇女拾掇小鱼泥鳅之类,忙得忙的是不亦乐乎。
鱼一篓接一篓地拖上了岸,这条河虽然水不深,但是宽广,饵料丰富,不知道积累了多少年的丰富资源被我们一篓篓打捞上来,真是大丰收了。
因为怕鱼篓破损太厉害,所以我让族人加快换篓的度,都是不到一半即起篓,就算这样,一篓鱼的重量也在两百斤以上,足足捞了将近一个小时!
现在,抓到岸上的鱼至少已经过了四十篓,平均一篓鱼两百斤的话,就有八千斤!事实上可能还要多点,这个数量看上去不少,但是全族六千来人,分到每个人头上,也就一斤多点,当然,河里还有更多,可是这冬天,一接近傍晚,气温就急剧下降,本来白天比较暖和,在水里赶鱼的人还坚持得住,可是气温一下降,大家就受不了了。
看来还是缺乏经验,动手太晚了,族人要是冻坏了就麻烦了,但是将这些鱼放弃了又可惜,我无可奈何之下,只得指挥赶鱼人加快进度,这边又让几组人直接下到喇叭口里,用鱼篓抓鱼,此时喇叭口里鱼群十分密集,所以也是很好抓,加上狩猎队凯旋而归后,马上也投入了捕鱼,进度立刻大大加快。
前后捕了一百多篓鱼,族人热情还是非常高涨,不过我看看气温实在太低了,还是下令鸣金收兵。在喇叭口绑上几根毛竹,将口子堵住,明天继续。
这么多鱼,一两天也杀不完,好在气温不算太高,放几天也没事。
晚上自然还是兽肉禽肉鱼肉野菜汤,烧汤的鱼都是大的,现在族人还不习惯吃鱼,小鱼我怕他们哽了喉咙,所以,我打算等明天将这些杂鱼用动物脂肪炸脆了再让族人食用,一来增加一种饮食品种,二来炸脆后,就算是孩子吃了也没事,三来也可以给出外的人员当干粮。
-------------------------
龙族人有鱼吃了,大鱼大肉管饱,大家要是不想穿过来,就收藏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