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隔着老远就看到了梯田夹缝里的翻车,这些翻车都是采用畜力牵引的先进翻车,比人力牵引的效果好太多了,此时已经过了农忙时节,所以,暂时翻车那里没有人,也没有牵引的牲畜。
要说这翻车,主要有人力翻车,畜力翻车,还有水力翻车,其中,人力翻车又分为脚踏和手摇等种类。
在这其中,人力翻车无疑是最落后的,毕竟,人力的力量是最弱的,翻车的效率也最低,而畜力翻车就比较先进了,牛马的力气远大于人,用牛马来驱动翻车,效果比人力驱动要好得多,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翻车,而最先进的翻车,则要属水力翻车了,这种翻车是利用流水的力量驱动翻车运动的,不需要额外的人力和畜力,是最省事的,不过,水力翻车的使用是有条件限制的,不是什么地方都能使用的,在水流较快的河流上,可以使用水力翻车,而在水流很慢,甚至河水静止的地方,水力是不存在的,自然也就无法使用水力翻车了。
就比如小塔山下面的河流,水流极为平缓,水力几乎没有,就算制造最先进的水力翻车那也是完全无法使用的,如此一来,使用畜力翻车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了,是比较符合小塔山这里实际情况的。
要说这翻车,在古代的时候叫龙骨水车,是华夏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华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在三国曹魏时期,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的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即可灌溉,亦可排涝。
翻车有大有小,最大的翻车外形酷似巨大的古代车轮,轮辐直径能达到二三十米,小一些的也有十来米直径,这样就可以将河水直接提高到十几米以上的高度,直径越大的翻车,所能提高的高度越高,若是田地在水源的几百米高度,那就只能选择逐级提高了,毕竟,翻车造的太大有困难,驱动的时候困难更大,按照古代的技术水平,能够将河水提高十几米已经算是极限了,太高位置的水源需求,也就只能采用逐级提水的办法了,多造几个翻车就是了。
就算是后世的抽水机,那也是一级一级往上提水的,每一级的提水也就只有十几米,大多数都是十几米或者几十米的高度,只是抽水机的效率非常高,远远高于翻车这种古老的东西。
李安很有兴趣亲自去看看翻车,在京城已经制造出抽水机的此刻,翻车其实已经落伍了,只是由于产能有限,也就只有京城附近才能普及抽水机,蜀中的绝大多数区域,仍然只能借助这古老的翻车来调水。
要说翻车,其实还有一种风力翻车,不过,风力翻车的应用是最少的,因为风力翻车对风力的要求很高,哪里会有那么多强风呢?若是没有足够的强风,风力翻车那就是一个摆设,水力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稳定的,而风力是难以维持稳定,所以,风力翻车的应用实在是太少了,甚至根本无法有效的使用,只有在常年强风的区域才能勉强使用。
“这个翻车够大的啊!足有五六丈。”
李安看到了眼前硕大的翻车,开口说道。
这里还有一个圆盘,上面有供牛马牵引的木杆,旁边还有一些绳子,只要把牛马牵来,就能够马上开始翻水了。
硕大的翻车没入水中的深度足有半丈,大部分区域仍旧在水面以上,这些翻车露天放置,整天风吹日晒的,是比较容易风化的,一般要不了几年就要进行维修和更换,使用寿命有些太短了,而为了增加翻车的使用寿命,在某些部分特意搭建了小鹏子,将翻车的部分设备遮挡在阳光之下,从而避免被阳光风化,而对于最大的大圆盘,就没法进行遮挡了,但可以采用更耐风化的好木材,并在木材的表面刷上油漆,如此一来,翻车的使用寿命就可以大大增加了。
不过,就算翻车的寿命很短也没有关系,翻车所使用的材料就是木材,大唐亩产丰富,难道还会缺少木材么,根本就不会缺乏木材,油漆是山地资源充足的蜀中,那更是永远都不会缺乏木材的,这里的木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由于小塔山梯田最高处距离山下的小河有六十丈的高度差,所以,这翻车不止一个,而是逐级向上运输河水的,每一级提高五六丈的高度,十级翻车就能把小河里的水提高到最高处了。
而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畜力,浇水的时候,也是每一级负责相对应高度的梯田,在与自己等高和与下一级水等高之间进行灌溉,不会无限制的往下浇灌,而因为每一级的高度差仅有五六丈,所以,能够浇灌的梯田只有十几层而已,再往下就是下一层的任务了。
因为这里梯田的数量着实太多,在需要浇水的时候,翻车都是十二时辰不间断调水,越是下层的翻车所面临的压力就越大,毕竟,下层不但要负责自己区域的浇水任务,还要往上供应,压力自然是最大的了,另外,下层梯田的面积也比上层要多得多,压力大的不是一星半点。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下层的翻车数量比上层要多一些,翻车的个头也更大,一个翻车可以翻更多的水。
比如第一级的翻车足有六个,二三阶梯的有五个翻车,四五两级则是四个翻车,六七两个阶梯是三个,**两个阶梯是两个翻车,最后的第十阶梯只有一个翻车,如此部署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供水不足,避免下层出现水源不足的情况。
另外,每一层的蓄水池也都比较大,可以容纳不少水源,以免下层稍微翻点水上来,上面一层的水就满了,这样调节的时候压力就太大了。
李安找了几个挖野菜的村民一问,这里的翻车一年要使用很多次,在上面缺水的时候,这些翻车就负责往上翻水,而最紧张的时候,所有翻车全部开动,三十五个翻车日夜不停的往上面翻水,而为了提供足够的驱动力,至少要准备一百多头健壮的黄牛。
大一些的翻车需要两头牛一起牵引,小一些的一头就可以了,另外,牛也是会疲累的,需要多准备一些黄牛,随时进行换班,这里可没有什么三班倒休假什么的,黄牛的最高待遇就是两班倒,两拨黄牛轮流干活,基本上两个时辰就换一次,以保持黄牛的体力,避免因为黄牛体力不足而拖慢翻水的进度。
这些黄牛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家的,全都是杨家的黄牛,而杨家提供这些黄牛,那也不是白提供的,是要进行收费的,不过,倒也不是直接收钱,而是加在租子里,或者要百姓提供相应的劳力来弥补他们。
比如,杨家需要建造一座楼房,这些百姓需要过去免费干活,打造花园,挖个地窖啥的,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活儿依靠再多的黄牛也没用,必须依靠人力,而这些曾经使用他们家黄牛的佃农,自然就要提供劳力来报答他们。
古代进行各种建设,人工的花费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支出,若是这比支出可以省了,几年下来也是能够节约不少钱的,由此可见,这杨家真是太精明了,家里养的大量黄牛闲着也是闲着,在农忙的时候提供给佃农耕地,在需要浇水的时候,提供给佃农作为翻车的驱动力,这样可以多路挣钱,还能给自己省钱。
当然,很快李安又发现还不止于此,在远处的小路上,有一支黄牛运输队,看上去足有三十多头黄牛,每一头黄牛的身后都有一辆装满货物的货车,而身旁的村民告诉李安,这就是杨家的黄牛,闲暇的时候也会帮益州的商人运输货物,而这个是直接收费的,虽然每头黄牛每天的运输费很低,但数量庞大的黄牛,经常跑去运输物资,这收入就不低了。
“这杨家的家主到底是什么人,怎么这么有商业头脑,他们家的黄牛,那真是没白养啊!”
李安开口感叹道。
按照李安的记忆,后世小时候,家乡的村民也有几家养黄牛的,不过,那些村民家养的黄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悠闲的吃着草料,很少会出去干活,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会去地里干活,那可真的是养牛千日,用牛一时啊!简直是把牛当祖宗供着啊!
当时的李安年纪还小,并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啥的,也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的,可现在看到杨家的黄牛一直不闲着,李安便觉得后世自己小时候所遇到的那些养牛人太傻了,在农闲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家的黄牛挣钱啊!至少去给别人拉货也行啊!这样也能挣不少钱。
记得有一户人家养驴,没事的时候就会拉着驴车去给人送货,主要送蜂窝煤,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钱,因为驴不能耕地,那户养驴的人家,主要就是为了给人拉货,而养牛的人家,因为牛可以耕地,平时便当祖宗一样养着,只有在耕地的时候才会拉出来干活,实在是太浪费了,牛的拉车能力并不比驴差,要论力气还是牛最厉害,驴可以拉货,牛就一定也可以,而且,只会比驴更好,牛的力气和耐力比驴要强得多。
按照李安的经验,后世小时候的邻居家,不论是养牛的还是养驴的,养殖的成本都非常低廉,甚至可以说没有成本,因为他们养牛和养驴都是用农村常见的草料养活的,家里人去野地里割草,拿回来喂养牲畜,偶尔也会牵着牲畜去路边吃野草,就这么简单,根本就不需要花钱,这也许就是造成很多人家不在乎浪费牛力的主要原因,因为养牛除了辛苦一点之外,实在是没有一丁点的成本。
“老乡,这杨家到底有多少黄牛啊!”
李安看到一名挖野菜的老农,开口问道。
“差不多有两百多头,但家里最多能看到一百头,剩下的都在外面拉货,家里的还有不少是小牛犊,不过,到了耕地和翻水的时候,杨家就不做拉货的生意了,所有黄牛全部用来下地干活,这也是早就跟我们这些佃农说好了的,我们租他们的地,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要提供耕牛,不过,地租也就贵了一些,比别处都要贵,但只要有牛用,地租贵些也值得。”
老农开口说道。
李安闻言,开口问道:“这二百多头黄牛,每天吃掉的草料也不会少,这些草料都是谁准备的,是你们这些佃农,还是他们自己雇人准备的。”
老农说道:“草料根本就吃不完,我们平时要额外帮东家处理山上果园的杂草,处理的这些杂草不能留在原地,要拿去给东家喂牛,另外,每年秋收的时候,有那么多的秸秆,这些秸秆堆满了东家的草料场,我们每家每户的门前也都堆了一大摞,再多的牛也吃不完啊!更多的是留着烧火用的。”
对于使用秸秆喂养黄牛,李安也是理解的,秸秆确实可以用来喂养黄牛,不过,这种秸秆的营养并不高,长期只用干燥的秸秆喂养黄牛,是会造成黄牛掉膘的,而掉膘的黄牛力气必然不足,不论是运货还是耕地都会显得没有力气,而解决的办法就是不能只喂秸秆,还是要多喂一些别的食物才行。
要说这翻车,主要有人力翻车,畜力翻车,还有水力翻车,其中,人力翻车又分为脚踏和手摇等种类。
在这其中,人力翻车无疑是最落后的,毕竟,人力的力量是最弱的,翻车的效率也最低,而畜力翻车就比较先进了,牛马的力气远大于人,用牛马来驱动翻车,效果比人力驱动要好得多,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翻车,而最先进的翻车,则要属水力翻车了,这种翻车是利用流水的力量驱动翻车运动的,不需要额外的人力和畜力,是最省事的,不过,水力翻车的使用是有条件限制的,不是什么地方都能使用的,在水流较快的河流上,可以使用水力翻车,而在水流很慢,甚至河水静止的地方,水力是不存在的,自然也就无法使用水力翻车了。
就比如小塔山下面的河流,水流极为平缓,水力几乎没有,就算制造最先进的水力翻车那也是完全无法使用的,如此一来,使用畜力翻车就成了最好的选择了,是比较符合小塔山这里实际情况的。
要说这翻车,在古代的时候叫龙骨水车,是华夏民间灌溉农田用的龙骨水车,为世界上出现最早、流传最久远的农用水车,是一种刮板式连续提水机械,是中华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最著名的农业灌溉机械之一。
在三国曹魏时期,经过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后汉书》记有毕岚作翻车,三国马钧加以完善,翻车的龙骨叶板用作链条,卧于矩形长槽中,车身斜置河边或池塘边,下链轮和车身一部分没入水中驱动链轮,叶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长槽上端将水送出。如此连续循环,把水输送到需要之处,可连续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运方便,还可及时转移取水点,即可灌溉,亦可排涝。
翻车有大有小,最大的翻车外形酷似巨大的古代车轮,轮辐直径能达到二三十米,小一些的也有十来米直径,这样就可以将河水直接提高到十几米以上的高度,直径越大的翻车,所能提高的高度越高,若是田地在水源的几百米高度,那就只能选择逐级提高了,毕竟,翻车造的太大有困难,驱动的时候困难更大,按照古代的技术水平,能够将河水提高十几米已经算是极限了,太高位置的水源需求,也就只能采用逐级提水的办法了,多造几个翻车就是了。
就算是后世的抽水机,那也是一级一级往上提水的,每一级的提水也就只有十几米,大多数都是十几米或者几十米的高度,只是抽水机的效率非常高,远远高于翻车这种古老的东西。
李安很有兴趣亲自去看看翻车,在京城已经制造出抽水机的此刻,翻车其实已经落伍了,只是由于产能有限,也就只有京城附近才能普及抽水机,蜀中的绝大多数区域,仍然只能借助这古老的翻车来调水。
要说翻车,其实还有一种风力翻车,不过,风力翻车的应用是最少的,因为风力翻车对风力的要求很高,哪里会有那么多强风呢?若是没有足够的强风,风力翻车那就是一个摆设,水力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稳定的,而风力是难以维持稳定,所以,风力翻车的应用实在是太少了,甚至根本无法有效的使用,只有在常年强风的区域才能勉强使用。
“这个翻车够大的啊!足有五六丈。”
李安看到了眼前硕大的翻车,开口说道。
这里还有一个圆盘,上面有供牛马牵引的木杆,旁边还有一些绳子,只要把牛马牵来,就能够马上开始翻水了。
硕大的翻车没入水中的深度足有半丈,大部分区域仍旧在水面以上,这些翻车露天放置,整天风吹日晒的,是比较容易风化的,一般要不了几年就要进行维修和更换,使用寿命有些太短了,而为了增加翻车的使用寿命,在某些部分特意搭建了小鹏子,将翻车的部分设备遮挡在阳光之下,从而避免被阳光风化,而对于最大的大圆盘,就没法进行遮挡了,但可以采用更耐风化的好木材,并在木材的表面刷上油漆,如此一来,翻车的使用寿命就可以大大增加了。
不过,就算翻车的寿命很短也没有关系,翻车所使用的材料就是木材,大唐亩产丰富,难道还会缺少木材么,根本就不会缺乏木材,油漆是山地资源充足的蜀中,那更是永远都不会缺乏木材的,这里的木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由于小塔山梯田最高处距离山下的小河有六十丈的高度差,所以,这翻车不止一个,而是逐级向上运输河水的,每一级提高五六丈的高度,十级翻车就能把小河里的水提高到最高处了。
而为了尽可能的减少畜力,浇水的时候,也是每一级负责相对应高度的梯田,在与自己等高和与下一级水等高之间进行灌溉,不会无限制的往下浇灌,而因为每一级的高度差仅有五六丈,所以,能够浇灌的梯田只有十几层而已,再往下就是下一层的任务了。
因为这里梯田的数量着实太多,在需要浇水的时候,翻车都是十二时辰不间断调水,越是下层的翻车所面临的压力就越大,毕竟,下层不但要负责自己区域的浇水任务,还要往上供应,压力自然是最大的了,另外,下层梯田的面积也比上层要多得多,压力大的不是一星半点。
正是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所以,下层的翻车数量比上层要多一些,翻车的个头也更大,一个翻车可以翻更多的水。
比如第一级的翻车足有六个,二三阶梯的有五个翻车,四五两级则是四个翻车,六七两个阶梯是三个,**两个阶梯是两个翻车,最后的第十阶梯只有一个翻车,如此部署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供水不足,避免下层出现水源不足的情况。
另外,每一层的蓄水池也都比较大,可以容纳不少水源,以免下层稍微翻点水上来,上面一层的水就满了,这样调节的时候压力就太大了。
李安找了几个挖野菜的村民一问,这里的翻车一年要使用很多次,在上面缺水的时候,这些翻车就负责往上翻水,而最紧张的时候,所有翻车全部开动,三十五个翻车日夜不停的往上面翻水,而为了提供足够的驱动力,至少要准备一百多头健壮的黄牛。
大一些的翻车需要两头牛一起牵引,小一些的一头就可以了,另外,牛也是会疲累的,需要多准备一些黄牛,随时进行换班,这里可没有什么三班倒休假什么的,黄牛的最高待遇就是两班倒,两拨黄牛轮流干活,基本上两个时辰就换一次,以保持黄牛的体力,避免因为黄牛体力不足而拖慢翻水的进度。
这些黄牛自然不是普通百姓家的,全都是杨家的黄牛,而杨家提供这些黄牛,那也不是白提供的,是要进行收费的,不过,倒也不是直接收钱,而是加在租子里,或者要百姓提供相应的劳力来弥补他们。
比如,杨家需要建造一座楼房,这些百姓需要过去免费干活,打造花园,挖个地窖啥的,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活儿依靠再多的黄牛也没用,必须依靠人力,而这些曾经使用他们家黄牛的佃农,自然就要提供劳力来报答他们。
古代进行各种建设,人工的花费虽然不多,但也是一笔很可观的支出,若是这比支出可以省了,几年下来也是能够节约不少钱的,由此可见,这杨家真是太精明了,家里养的大量黄牛闲着也是闲着,在农忙的时候提供给佃农耕地,在需要浇水的时候,提供给佃农作为翻车的驱动力,这样可以多路挣钱,还能给自己省钱。
当然,很快李安又发现还不止于此,在远处的小路上,有一支黄牛运输队,看上去足有三十多头黄牛,每一头黄牛的身后都有一辆装满货物的货车,而身旁的村民告诉李安,这就是杨家的黄牛,闲暇的时候也会帮益州的商人运输货物,而这个是直接收费的,虽然每头黄牛每天的运输费很低,但数量庞大的黄牛,经常跑去运输物资,这收入就不低了。
“这杨家的家主到底是什么人,怎么这么有商业头脑,他们家的黄牛,那真是没白养啊!”
李安开口感叹道。
按照李安的记忆,后世小时候,家乡的村民也有几家养黄牛的,不过,那些村民家养的黄牛,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里悠闲的吃着草料,很少会出去干活,只有在农忙的时候,才会去地里干活,那可真的是养牛千日,用牛一时啊!简直是把牛当祖宗供着啊!
当时的李安年纪还小,并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啥的,也没觉得这样做有什么不妥的,可现在看到杨家的黄牛一直不闲着,李安便觉得后世自己小时候所遇到的那些养牛人太傻了,在农闲的时候,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家的黄牛挣钱啊!至少去给别人拉货也行啊!这样也能挣不少钱。
记得有一户人家养驴,没事的时候就会拉着驴车去给人送货,主要送蜂窝煤,一年下来也能挣不少钱,因为驴不能耕地,那户养驴的人家,主要就是为了给人拉货,而养牛的人家,因为牛可以耕地,平时便当祖宗一样养着,只有在耕地的时候才会拉出来干活,实在是太浪费了,牛的拉车能力并不比驴差,要论力气还是牛最厉害,驴可以拉货,牛就一定也可以,而且,只会比驴更好,牛的力气和耐力比驴要强得多。
按照李安的经验,后世小时候的邻居家,不论是养牛的还是养驴的,养殖的成本都非常低廉,甚至可以说没有成本,因为他们养牛和养驴都是用农村常见的草料养活的,家里人去野地里割草,拿回来喂养牲畜,偶尔也会牵着牲畜去路边吃野草,就这么简单,根本就不需要花钱,这也许就是造成很多人家不在乎浪费牛力的主要原因,因为养牛除了辛苦一点之外,实在是没有一丁点的成本。
“老乡,这杨家到底有多少黄牛啊!”
李安看到一名挖野菜的老农,开口问道。
“差不多有两百多头,但家里最多能看到一百头,剩下的都在外面拉货,家里的还有不少是小牛犊,不过,到了耕地和翻水的时候,杨家就不做拉货的生意了,所有黄牛全部用来下地干活,这也是早就跟我们这些佃农说好了的,我们租他们的地,他们在需要的时候要提供耕牛,不过,地租也就贵了一些,比别处都要贵,但只要有牛用,地租贵些也值得。”
老农开口说道。
李安闻言,开口问道:“这二百多头黄牛,每天吃掉的草料也不会少,这些草料都是谁准备的,是你们这些佃农,还是他们自己雇人准备的。”
老农说道:“草料根本就吃不完,我们平时要额外帮东家处理山上果园的杂草,处理的这些杂草不能留在原地,要拿去给东家喂牛,另外,每年秋收的时候,有那么多的秸秆,这些秸秆堆满了东家的草料场,我们每家每户的门前也都堆了一大摞,再多的牛也吃不完啊!更多的是留着烧火用的。”
对于使用秸秆喂养黄牛,李安也是理解的,秸秆确实可以用来喂养黄牛,不过,这种秸秆的营养并不高,长期只用干燥的秸秆喂养黄牛,是会造成黄牛掉膘的,而掉膘的黄牛力气必然不足,不论是运货还是耕地都会显得没有力气,而解决的办法就是不能只喂秸秆,还是要多喂一些别的食物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