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有些不满的看着福贵。23us问道:“怎么现在宫里稍稍偏一点儿的地方,那么脏?”
“皇上,不是奴才们偷懒,实在是人手不够。”福贵忙回道,同时用救助的眼神看着一旁的玉妃。
玉妃笑了笑,道:“皇上,福公公说的是实情,如今宫中的人手不如以前了,自然有些地方会有照应不到,臣妾以为,不若让宫女和太监一起轮值吧?在哪儿当差的,就负责把哪儿给打扫干净了,您看可妥当?”
光绪皱了皱眉头,道:“也罢,你和皇后看着办吧,如今废除了阉割之刑,可是这宫里侍候的人,到底应该如何安排,却一直都没个说法。”
“怎么没说法了?”一侧的珍嫔,暗带嫉恨的看了玉妃一眼,道:“皇上。那宫外面,不是还有好些无名白吗?不如把他们给招揽进宫吧?他们不让收太监,可是也总要有人来侍候皇上吧?如今这宫里人手不足,难道要皇上您自己去洗衣煮饭吗?”
光绪愣了一下,看了珍嫔一眼,却又不好明说,这宫里,早就有无名白了,想了想,问道:“玉妃,要不你和皇后商量一下这件事儿吧?你们二人如今在掌管后宫,就由你们决定吧。”
玉儿稍稍愣了一下神,笑着行了一礼,自去了,一出来,就直接去慈宁宫找皇后,禀告了此事,皇后也是一筹莫展。
这一边,珍嫔却开始抱怨道:“为何皇上要由着他们废除了太监呢,如今选宫女,也有这么多的限制,还不再是奴才了,他们真是能折腾。”
光绪笑了笑,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之前也有洋人说起这件事来,都指责我们太不人道,这件事,你也不用烦心。自有皇后和玉妃去操心便是。”
我在府里,路过客厅时,看到哥哥的跟前跪了一地,皱了皱眉头,知道那些人是要放出府去的太监,我们府里的太监也就十来个,平时我和哥哥都不太喜欢使太监,小鱼儿对于我来说,都是个例外的。
有人评论过,大清的人,都有病,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反自以为荣,还为自由了,而担惊受怕。这就是一种骨子里的奴性,有好些人都是,一失去了主子的庇护,就觉得天都塌了下来,自己也将朝不保夕,却从未想过。若不是他们,他们的那些个主子,只怕也成不了事儿。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
陈宝箴看着手里的那个东西,有些皱眉,看着儿子,问道:“你真的觉得,这样下去,会是好事?不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父亲,您放心,这件事,在新派中一定能得到支持,不管旧派如何阻挠,这大清宪法也即将颁布了,他们再闹也没有用了。”
“洋人奉行的,就真的是最好的?”陈宝箴犹豫着,虽然他支持变法,可是若是太过惊世骇俗,他也会有些吃不消的。
“父亲,儿子去德国时,格格曾经跟儿子讲过一个故事。”
“哦?什么故事?说来听听。”陈宝箴有了一些兴趣。
“几十,德国皇帝的父亲,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认为这座磨坊“有碍观瞻”。”
“于是,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信给现在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当时格格曾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才应该是百姓最基本的权利,是他们生存的权利。’”
“父亲,虽然一时之间,也许百姓们会不明白,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懂的,如今各地的识字班报名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好现像。”
“哎。为父老了,你们总是说什么自由、民主,可是我们这一代,已经是没有那个精力去把它闹明白了,但是,你们也应该知道,这种作法,就是把你们自己放在火上烤着。一个不好,只怕就要说,你们是在造反了。”
“父亲,您多虑了,如今大清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事情,已经是完全不用担忧的了,不会有人再说我们是要造反了。”
“汉人不会说,满人呢?我可听说了,他们对于废除奴隶的事情,极是不满,虽然那些旗奴,如今好些都有了身份,可是对于那些旗人来说,旗奴是他们现在,唯一还能抓在手里,并加以利用的了。”
“父亲,这件事情,我和王爷已经仔细商量过了,以前不敢说,但是现在,却是必须要把这件事进行到底的了,若是我们再不强硬,只怕,那些人又会抱有一丝期待,暗中乱搅,界时,只怕更是不好。”
“罢了,我老了。你们看着办吧,为父不能承诺支持你们,只能尽量劝劝那些老臣,让他们也保持沉默吧。”
陈三立面显喜色,道:“多谢父亲。”
“自由是什么?”我看着台下的学生,问道:“你们每天都在说民主,说要自由,那么,你们告诉我,什么是民主,什么又是自由?老规矩,现在不用回答,把这个当作你们的作业,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交上来。”
自由是什么?我都说不清楚,自由在每一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在我看来,如今的我,是绝对没有自由的,我最近常常会感觉到被束缚着,让我不能任性而为。
当然,任性也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这种气氛,却让我感觉到沉闷,这应该是当一个新时代来临之前,而必有的一种现像吧,不是常说,这正是爆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我虽然说过,不再过问什么朝政,可是随着大清宪法既然出炉,日子越来越紧,局势也越来越紧张,新派和旧派之争,可说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最高点。
这一次,只怕真的是要不死不休了,我沉着脸,看了一眼教室外的天色,学生们有些意外,这是我第一次下了课,却并没有马上离开,我不离开,他们自然也不敢动,有人轻轻咳了一声,我醒过神来,看着他们。
好半晌,终于开口道:“你们要记住,自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口的东西,它的出现,是许多人,用他们的鲜血去验证出来的,但是,并不是说,我就是在鼓励你们用你们的热血,做一些昏头的事情。”
有人发出了一阵低笑,我也笑了起来,道:“不要觉得好笑,昏头的事情,谁都会做,这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尽量要让自己觉得值得,也许有一天,证明你是错的了,可是,至少你以后不会去想,如果当初怎么样,现在会如何。”
我拿起学生们上一次的作业,走出了教室,心里暗暗做了一个决定,无论如何,还是要让罗胜他们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不管最后的结局会如何,至少,我也曾经努力过了,不知道这个空间的后世,会如何评价我,但是,我只要问心无愧便好了。
汪兆铭看着复生,有些激动地道:“先生现在讲的课,已经越来越大胆了,我敢打赌,《大清宪法》出台的日子,也一定不远了。”
复生一只手掌盖到他的脸上,把他推到一边去,道:“别挡道,我要去打饭了。你说的是白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清宪法》就要出来了。”
“对了,上次的作业,我有些没把握,为什么会让我们来评论我们中国的历史?我把什么书都翻完了,可是却总觉得,要好好把我们的历史给说清楚,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汪兆铭有些颓丧。v
“皇上,不是奴才们偷懒,实在是人手不够。”福贵忙回道,同时用救助的眼神看着一旁的玉妃。
玉妃笑了笑,道:“皇上,福公公说的是实情,如今宫中的人手不如以前了,自然有些地方会有照应不到,臣妾以为,不若让宫女和太监一起轮值吧?在哪儿当差的,就负责把哪儿给打扫干净了,您看可妥当?”
光绪皱了皱眉头,道:“也罢,你和皇后看着办吧,如今废除了阉割之刑,可是这宫里侍候的人,到底应该如何安排,却一直都没个说法。”
“怎么没说法了?”一侧的珍嫔,暗带嫉恨的看了玉妃一眼,道:“皇上。那宫外面,不是还有好些无名白吗?不如把他们给招揽进宫吧?他们不让收太监,可是也总要有人来侍候皇上吧?如今这宫里人手不足,难道要皇上您自己去洗衣煮饭吗?”
光绪愣了一下,看了珍嫔一眼,却又不好明说,这宫里,早就有无名白了,想了想,问道:“玉妃,要不你和皇后商量一下这件事儿吧?你们二人如今在掌管后宫,就由你们决定吧。”
玉儿稍稍愣了一下神,笑着行了一礼,自去了,一出来,就直接去慈宁宫找皇后,禀告了此事,皇后也是一筹莫展。
这一边,珍嫔却开始抱怨道:“为何皇上要由着他们废除了太监呢,如今选宫女,也有这么多的限制,还不再是奴才了,他们真是能折腾。”
光绪笑了笑,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之前也有洋人说起这件事来,都指责我们太不人道,这件事,你也不用烦心。自有皇后和玉妃去操心便是。”
我在府里,路过客厅时,看到哥哥的跟前跪了一地,皱了皱眉头,知道那些人是要放出府去的太监,我们府里的太监也就十来个,平时我和哥哥都不太喜欢使太监,小鱼儿对于我来说,都是个例外的。
有人评论过,大清的人,都有病,什么病?做了奴隶,而不知道自己是奴隶,反自以为荣,还为自由了,而担惊受怕。这就是一种骨子里的奴性,有好些人都是,一失去了主子的庇护,就觉得天都塌了下来,自己也将朝不保夕,却从未想过。若不是他们,他们的那些个主子,只怕也成不了事儿。
林语堂先生曾说过,中国有一类人,身处社会最底层却有着统治阶级的思想。
陈宝箴看着手里的那个东西,有些皱眉,看着儿子,问道:“你真的觉得,这样下去,会是好事?不会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父亲,您放心,这件事,在新派中一定能得到支持,不管旧派如何阻挠,这大清宪法也即将颁布了,他们再闹也没有用了。”
“洋人奉行的,就真的是最好的?”陈宝箴犹豫着,虽然他支持变法,可是若是太过惊世骇俗,他也会有些吃不消的。
“父亲,儿子去德国时,格格曾经跟儿子讲过一个故事。”
“哦?什么故事?说来听听。”陈宝箴有了一些兴趣。
“几十,德国皇帝的父亲,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认为这座磨坊“有碍观瞻”。”
“于是,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信给现在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当时格格曾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这才应该是百姓最基本的权利,是他们生存的权利。’”
“父亲,虽然一时之间,也许百姓们会不明白,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会懂的,如今各地的识字班报名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个好现像。”
“哎。为父老了,你们总是说什么自由、民主,可是我们这一代,已经是没有那个精力去把它闹明白了,但是,你们也应该知道,这种作法,就是把你们自己放在火上烤着。一个不好,只怕就要说,你们是在造反了。”
“父亲,您多虑了,如今大清的局势,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些事情,已经是完全不用担忧的了,不会有人再说我们是要造反了。”
“汉人不会说,满人呢?我可听说了,他们对于废除奴隶的事情,极是不满,虽然那些旗奴,如今好些都有了身份,可是对于那些旗人来说,旗奴是他们现在,唯一还能抓在手里,并加以利用的了。”
“父亲,这件事情,我和王爷已经仔细商量过了,以前不敢说,但是现在,却是必须要把这件事进行到底的了,若是我们再不强硬,只怕,那些人又会抱有一丝期待,暗中乱搅,界时,只怕更是不好。”
“罢了,我老了。你们看着办吧,为父不能承诺支持你们,只能尽量劝劝那些老臣,让他们也保持沉默吧。”
陈三立面显喜色,道:“多谢父亲。”
“自由是什么?”我看着台下的学生,问道:“你们每天都在说民主,说要自由,那么,你们告诉我,什么是民主,什么又是自由?老规矩,现在不用回答,把这个当作你们的作业,下一次上课的时候交上来。”
自由是什么?我都说不清楚,自由在每一人的心里,都有着不同的标准,在我看来,如今的我,是绝对没有自由的,我最近常常会感觉到被束缚着,让我不能任性而为。
当然,任性也的确不是什么好事,但是,这种气氛,却让我感觉到沉闷,这应该是当一个新时代来临之前,而必有的一种现像吧,不是常说,这正是爆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
我虽然说过,不再过问什么朝政,可是随着大清宪法既然出炉,日子越来越紧,局势也越来越紧张,新派和旧派之争,可说是已经达到了一个最高点。
这一次,只怕真的是要不死不休了,我沉着脸,看了一眼教室外的天色,学生们有些意外,这是我第一次下了课,却并没有马上离开,我不离开,他们自然也不敢动,有人轻轻咳了一声,我醒过神来,看着他们。
好半晌,终于开口道:“你们要记住,自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口的东西,它的出现,是许多人,用他们的鲜血去验证出来的,但是,并不是说,我就是在鼓励你们用你们的热血,做一些昏头的事情。”
有人发出了一阵低笑,我也笑了起来,道:“不要觉得好笑,昏头的事情,谁都会做,这是不能避免的,但是,尽量要让自己觉得值得,也许有一天,证明你是错的了,可是,至少你以后不会去想,如果当初怎么样,现在会如何。”
我拿起学生们上一次的作业,走出了教室,心里暗暗做了一个决定,无论如何,还是要让罗胜他们做好应对一切的准备。
不管最后的结局会如何,至少,我也曾经努力过了,不知道这个空间的后世,会如何评价我,但是,我只要问心无愧便好了。
汪兆铭看着复生,有些激动地道:“先生现在讲的课,已经越来越大胆了,我敢打赌,《大清宪法》出台的日子,也一定不远了。”
复生一只手掌盖到他的脸上,把他推到一边去,道:“别挡道,我要去打饭了。你说的是白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清宪法》就要出来了。”
“对了,上次的作业,我有些没把握,为什么会让我们来评论我们中国的历史?我把什么书都翻完了,可是却总觉得,要好好把我们的历史给说清楚,还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汪兆铭有些颓丧。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