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既明将魔法花盆用大口袋装好之后藏在一尊佛像脚下的石洞之中,这才背着背包下山。
等他回家的时候,老爸沈建亭早就已经回来了,正在院子里喂鸡,看着他提着柴刀身上沾满了草叶蓬头垢面的样子,忍不住问他去哪儿了。
沈既明赶紧从背包里面拿出来一个水灵灵的嫩葫芦说:“爸,我到石梯庙去了一趟,看到那儿长了老大一颗葫芦藤,上面还有嫩葫芦,就摘了一个回来,刚好晚上炖腊排骨吃。”
沈建亭接过葫芦看了一眼,露出非常惊讶的神色说:“怎么都入秋了还有嫩葫芦?”
“对了,爸,那里长了好大几棵野柿子树,我摘了一些回来,一会儿泡上过几天吃!”
沈既明一打岔,沈建亭立刻皱着眉头说:“石梯庙不要去,那儿不吉利!”
“为啥?”沈既明好奇的问。
“前年有两个城里的人爬上去玩儿,结果昏倒在上面被人抬下来的,他们醒过来说古庙闹鬼。”沈建亭说。
“爸,还有这事儿?我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起过?”沈既明惊讶不已。
“还不是怕你们这些年轻人好奇逞能!后来隔壁村三个在外面的打工的年轻娃子回来后不相信,非要上去看看,结果也被吓的连滚带爬的跑了下来,有的说看见了佛像上有一条黑影,有的说听到佛像在说话……”
“爸,这种胡话你也信?”沈既明忍不住撇嘴。
“反正不要上去,那座庙动乱的时候死过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沈建亭瞪了儿子一眼,然后拿着葫芦去削皮。
沈既明摇摇头去厨房找出来一个瓦罐子,提到水井边上打水洗干净,然后装上半罐水,将洗干净的柿子丢进去泡上,盖上盖子放在房檐下。
古庙闹鬼?这事他是不会相信的。
佛像会说话更加鬼扯了。
因为从沈既明记事起,那座古庙他上去过不下数百次,也就是最近几年才没什么人上去,以前从来就没有听说过闹鬼的事。
沈既明虽然对老爸的话不太在意,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放在心上,因为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完全就可用见鬼来形容。
齐正海死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股龙卷风一样的黑雾,而自己连续三次的诡异梦境,还有魔法花盆,都完全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理解的范畴。
再说,自己的魔法花盆还放在古庙里面,即便是闹鬼,也还得去把它拿回来吧?那可是给老妈治病甚至是自己以后发财必不可少的宝贝。
刘玉芹因为身体恢复的很好,虽然医生一再叮嘱不要劳累,尽量卧床休养减少对肾脏的压力,但她习惯了这种农村里里外外的忙碌生活,从回家开始就没怎么停歇下来。
家里两个男人都是那种不太灵光的品种,不善交流不说,生活还不怎么讲究,吃穿住用没女人照顾,家里已经乱的她看不下去了。
而沈建亭父子两个也无法阻挡她,只能尽量让她做一些轻体力的劳动,比如做饭和收拾衣物。
因此还刚刚傍晚的时候,厨房里已经飘出来一股诱人的香味,惹的沈既明肚子里面咕咕乱叫。
最近老妈住院的个把月,可以说他吃不好睡不好,而且还弄了一个魔法花盆弄的他提心吊胆,生怕在家种菜被人发现了,煮的稀饭被医生发现了,花盆被偷了,被打碎了,没魔力了……
总之是一切的担心。
现在回到家,回到这个基本上算是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他彻底放松下来。
一家三人围在一起享受很久都没有过的家庭晚宴。
一盆腊排骨炖葫芦,一盘青菜,香肠,花生米,酸辣萝卜干,酱豆角,然后还有一坛自家酿的枣子酒。
父子两个喝酒,彼此话也不太多,偶尔聊几句城市的生活,刘玉芹则坐在旁边不断的给父子两个夹菜,满脸都是许久没有过的笑容。
吃过晚饭,又有村里面的一些人过来串门,看看康复回家的刘玉芹,而且还送来不少瓜果蔬菜,拉拉家常说说话,让沈既明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和熟悉。
似乎一转眼,这些村子里熟悉的叔叔婶婶就都已经老了,但却还是如同往日一般亲切和慈祥。
当然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对沈建亭两口子的羡慕,夸奖两人生了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这种在农村早已被判了死刑的重病,竟然还能康复过来,完全就是一个奇迹,刘玉芹能够这么快回家,肯定和沈既明不无关系,特别是听说他一次就拿出来十多万住院费,一个个都羡慕不已。
“我家那批娃儿就知道找老子要钱!前几天还在打电话让我把牛卖了帮他凑钱交买房的首付款!”李大叔抽着烟,满脸的无奈。
“不是个啥子哦!”赵婶儿也跟着搭腔,“我家二娃子读大学借的钱还没还完,这几天又在吵嚷着要在山城买车买房,我们一个土里刨食的苦哈哈去哪儿给他找钱去,要是他有明娃子一半儿孝顺我都笑的睡不着了!”
“还不都是你惯的!”赵婶儿的男人在旁边生闷气。
“怪我咯,你给大丫头在县城买房交了首付,难道不给二娃子买,女子迟早都要嫁出去,你养老还得靠二娃子撒!”赵婶儿忍不住对着自家男人嚷嚷。
“球大爷要他娃养老,老子自己种自己吃,老的不得动了就自己饿死算逑!”赵婶儿男人哼哼。
“你现在就干脆饿死算哒!”赵婶儿也气的直哼哼。
“吵啥子嘛?”旁边的张三爷看不下去了,用烟袋敲敲椅子腿说:“娃子的事不都球一个样,一年到头回来不到一次,一次也就三五天屁影子都看不到,这石梯村恐怕等我们这些人死光了,也就安静了,只有明娃子是好样的,是我们村的榜样,我明天要让赵石匠给打一块碑立在村口上,让所有人都知道孝顺是值得传扬下去的,这人啊,无论怎么变化,孝道是要排在第一的!”
“三叔,这太过了点儿吧?”沈建亭红着脸说。
“哪里过了?一年到头不回来看望父母长辈才叫过,年纪轻轻啃老才叫过,这石梯村我张老三说了还算话?”张三爷转头看着一个中年人说。
“三叔的话自然算话!”中年人赶紧点头。
等他回家的时候,老爸沈建亭早就已经回来了,正在院子里喂鸡,看着他提着柴刀身上沾满了草叶蓬头垢面的样子,忍不住问他去哪儿了。
沈既明赶紧从背包里面拿出来一个水灵灵的嫩葫芦说:“爸,我到石梯庙去了一趟,看到那儿长了老大一颗葫芦藤,上面还有嫩葫芦,就摘了一个回来,刚好晚上炖腊排骨吃。”
沈建亭接过葫芦看了一眼,露出非常惊讶的神色说:“怎么都入秋了还有嫩葫芦?”
“对了,爸,那里长了好大几棵野柿子树,我摘了一些回来,一会儿泡上过几天吃!”
沈既明一打岔,沈建亭立刻皱着眉头说:“石梯庙不要去,那儿不吉利!”
“为啥?”沈既明好奇的问。
“前年有两个城里的人爬上去玩儿,结果昏倒在上面被人抬下来的,他们醒过来说古庙闹鬼。”沈建亭说。
“爸,还有这事儿?我以前怎么没听你说起过?”沈既明惊讶不已。
“还不是怕你们这些年轻人好奇逞能!后来隔壁村三个在外面的打工的年轻娃子回来后不相信,非要上去看看,结果也被吓的连滚带爬的跑了下来,有的说看见了佛像上有一条黑影,有的说听到佛像在说话……”
“爸,这种胡话你也信?”沈既明忍不住撇嘴。
“反正不要上去,那座庙动乱的时候死过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沈建亭瞪了儿子一眼,然后拿着葫芦去削皮。
沈既明摇摇头去厨房找出来一个瓦罐子,提到水井边上打水洗干净,然后装上半罐水,将洗干净的柿子丢进去泡上,盖上盖子放在房檐下。
古庙闹鬼?这事他是不会相信的。
佛像会说话更加鬼扯了。
因为从沈既明记事起,那座古庙他上去过不下数百次,也就是最近几年才没什么人上去,以前从来就没有听说过闹鬼的事。
沈既明虽然对老爸的话不太在意,但也并不是完全没放在心上,因为最近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完全就可用见鬼来形容。
齐正海死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股龙卷风一样的黑雾,而自己连续三次的诡异梦境,还有魔法花盆,都完全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理解的范畴。
再说,自己的魔法花盆还放在古庙里面,即便是闹鬼,也还得去把它拿回来吧?那可是给老妈治病甚至是自己以后发财必不可少的宝贝。
刘玉芹因为身体恢复的很好,虽然医生一再叮嘱不要劳累,尽量卧床休养减少对肾脏的压力,但她习惯了这种农村里里外外的忙碌生活,从回家开始就没怎么停歇下来。
家里两个男人都是那种不太灵光的品种,不善交流不说,生活还不怎么讲究,吃穿住用没女人照顾,家里已经乱的她看不下去了。
而沈建亭父子两个也无法阻挡她,只能尽量让她做一些轻体力的劳动,比如做饭和收拾衣物。
因此还刚刚傍晚的时候,厨房里已经飘出来一股诱人的香味,惹的沈既明肚子里面咕咕乱叫。
最近老妈住院的个把月,可以说他吃不好睡不好,而且还弄了一个魔法花盆弄的他提心吊胆,生怕在家种菜被人发现了,煮的稀饭被医生发现了,花盆被偷了,被打碎了,没魔力了……
总之是一切的担心。
现在回到家,回到这个基本上算是与世隔绝的小山村,他彻底放松下来。
一家三人围在一起享受很久都没有过的家庭晚宴。
一盆腊排骨炖葫芦,一盘青菜,香肠,花生米,酸辣萝卜干,酱豆角,然后还有一坛自家酿的枣子酒。
父子两个喝酒,彼此话也不太多,偶尔聊几句城市的生活,刘玉芹则坐在旁边不断的给父子两个夹菜,满脸都是许久没有过的笑容。
吃过晚饭,又有村里面的一些人过来串门,看看康复回家的刘玉芹,而且还送来不少瓜果蔬菜,拉拉家常说说话,让沈既明感受到一种久违的亲切和熟悉。
似乎一转眼,这些村子里熟悉的叔叔婶婶就都已经老了,但却还是如同往日一般亲切和慈祥。
当然大家说的最多的还是对沈建亭两口子的羡慕,夸奖两人生了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这种在农村早已被判了死刑的重病,竟然还能康复过来,完全就是一个奇迹,刘玉芹能够这么快回家,肯定和沈既明不无关系,特别是听说他一次就拿出来十多万住院费,一个个都羡慕不已。
“我家那批娃儿就知道找老子要钱!前几天还在打电话让我把牛卖了帮他凑钱交买房的首付款!”李大叔抽着烟,满脸的无奈。
“不是个啥子哦!”赵婶儿也跟着搭腔,“我家二娃子读大学借的钱还没还完,这几天又在吵嚷着要在山城买车买房,我们一个土里刨食的苦哈哈去哪儿给他找钱去,要是他有明娃子一半儿孝顺我都笑的睡不着了!”
“还不都是你惯的!”赵婶儿的男人在旁边生闷气。
“怪我咯,你给大丫头在县城买房交了首付,难道不给二娃子买,女子迟早都要嫁出去,你养老还得靠二娃子撒!”赵婶儿忍不住对着自家男人嚷嚷。
“球大爷要他娃养老,老子自己种自己吃,老的不得动了就自己饿死算逑!”赵婶儿男人哼哼。
“你现在就干脆饿死算哒!”赵婶儿也气的直哼哼。
“吵啥子嘛?”旁边的张三爷看不下去了,用烟袋敲敲椅子腿说:“娃子的事不都球一个样,一年到头回来不到一次,一次也就三五天屁影子都看不到,这石梯村恐怕等我们这些人死光了,也就安静了,只有明娃子是好样的,是我们村的榜样,我明天要让赵石匠给打一块碑立在村口上,让所有人都知道孝顺是值得传扬下去的,这人啊,无论怎么变化,孝道是要排在第一的!”
“三叔,这太过了点儿吧?”沈建亭红着脸说。
“哪里过了?一年到头不回来看望父母长辈才叫过,年纪轻轻啃老才叫过,这石梯村我张老三说了还算话?”张三爷转头看着一个中年人说。
“三叔的话自然算话!”中年人赶紧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