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人才储备,撬朱棣墙角-带着超脑回明朝5200
第六十三章 人才储备,撬朱棣墙角-带着超脑回明朝5200-带着超脑回明朝-笔趣阁
带着超脑回明朝
作者:朱丹御笔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御笔华丽三鞠躬,真挚感谢b1issメ星踪、derrinetg、雪之恋bbj
书友2o1o1oo2o2oo3oo57四位书友的慷慨赏赐。谢谢谢谢,御笔肉牛满面啊。呼呼,昨天推荐票破千了,各位书友们的力量真是强大无比。今天的还差两百破千,不知还能破千否???
**********
“众卿事务繁忙,朕也就不耽搁尔等了。”李修远见事情都已商议的差不多了,便对众人说道,看了眼神色踌躇不定的方孝孺,想了想又接着道,“嗯,张爱卿及方爱卿留下,其余卿家都各自回府吧。”
“臣等告退。”众人略微有些诧异的瞄了瞄同样脸现疑惑之色的张紞与方孝孺两人,行了一礼,躬身告退。
众人一走,东暖阁里便只剩下皇帝、吏部尚书张紞、翰林侍讲方孝孺。不知道为什么,张紞与方孝孺两人都是侍君多年的老官员了,此刻单独面对皇帝,心里竟微微有些紧张和局促不安。
“二卿都坐下吧,无需拘谨。朕今日只是与两位卿家随便聊聊。”李修远看出了张紞两人的心情,不由笑了笑,指了指座位示意他们两个坐下,自己也坐回龙椅上。
两人得了皇帝的命令,待皇帝坐下后,才各自用屁股沾着一小片椅子边上坐下,然后正襟危坐的望着皇帝。
“张爱卿,朕这里有份名单,你不妨看看。”李修远说着,从一份奏本里抽出一张折叠着的纸,张紞见状,慌忙起身,郑重其事的接过,然后打开纸张看起来。
从头到尾细细的将纸张上的内容都看了一遍,张紞的眉头微微皱起,双手捏着纸张,开始沉思,心中则暗自琢磨着皇帝此举的含意。因为纸张上所列出的名单基本都是本朝官员,从地方到朝廷各衙门都有,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名字是他从未听说过的,想来应该是尚未入仕的布衣之身。
作为掌管天下官吏拔擢贬谪等任命的朝廷重臣,张紞对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有一些了解。但他不知道皇帝是如何得到这份官员名单的,因此一时间还猜不出皇帝此举的含意所在。
“方爱卿也看看吧。”李修远对张紞多表现出来的慎重谨慎态度比较满意,瞥了眼一旁目不斜视的方孝孺,对张紞说道。
“恕微臣愚钝,不知陛下是否是想要微臣考察他们一番?”张紞将名单传递给方孝孺,沉吟了大约盏茶时间,才起身开口询问道。
“张爱卿可对他们有所了解?”李修远手指轻敲着桌案,向张紞投去赞赏的目光,微笑着点头道。
“除几个布衣之身外,微臣均略知一二。”张紞从皇帝的目光里知道自己所料不差,心中松了口气时,亦有些欣喜,赶忙回答道。
“嗯。”李修远嗯了一声,眉头皱了皱,说道,“朕本欲重用名单上所列之人,又恐有所纰漏,既然张爱卿对他们略知一二,那就再继续多多了解,当作重点考察对象。尚是布衣之身的杨士奇,有经国治世之才,现在大抵应在湖广江夏授徒自给,你可派人寻之。至于杨荣、周忱、王艮、吴溥、萧用道、孙汝敬等人,若是朕所料不差,他们此刻应还在寒窗苦读,将来必是进士之身,你也可遣人到其户籍所在地查一查,若是查到了就将他们接到国子监,让他们修学,待科举开科之岁,再参加科举。况钟年方十六,年纪尚小,但聪颖好学,秉心方直,习知礼仪,处事细敏,你也可一并接入国子监进修。其余本朝官员,你就趁着这次整治朝纲之机,好好研究一下。”李修远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将名单上几人的概况稍微介绍了一遍,再郑重其事的嘱咐了一句。
李修远说的这些人,要么是历史上建文帝年间的进士,要么是永乐时期的重臣名臣,均是各有所长的治世之才。如今李修远既然有脑这个作弊器帮助,自然不能白白浪费这些人才而弃之不用。他们到底是不是能臣,李修远现在不能确定,但这些人一部分都是永乐年间的朝廷手握权柄的辅臣,想来能力还是有的。
比如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学行出众,拥有赫赫有名的内阁朝辅人称‘三杨’之二中‘西杨’之称的杨士奇,以及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具有‘东杨’之称的杨荣,都是永乐年间及之后鼎鼎有名的人物。只是这两人中杨荣太过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而且喜好收受边将的贿赂,常为他人诟病。
还有善于理财的周忱,忠君爱国的王艮、吴溥,曾被后世毛太祖与周总理推荐观看的昆曲‘十三贯’而名闻天下的一代清官况钟等等。
这些都是人才,李修远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要把这些人才都紧紧抓在手里,让他们物尽其用,帮助自己治理国家。能够预先知道人才,并知人善任,这算是李修远在有了脑之后的另一个得益之处,也是比其他君王占据极大优势的地方。而现在,李修远要做的就是把朱棣的墙角先给撬到自家墙下。
正所谓千军易得而一将难求。人才,自古以来都是所有统治者所迫切需求的,李修远自不例外。
“恕臣无礼,微臣斗胆问一句,莫非陛下还未曾见过这些人?”张紞听着皇帝将他们都略微介绍了一番,还说这些人将来都是治世能臣,不由甚是好奇。可是听着听着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直到后来他才现端倪所在,忍不住出声问道。
“呃……”李修远一时语塞,旋即微微一笑,道,“朕也无须刻意隐瞒两位两卿。朕的确未曾见过他们,甚至连听都未曾听过,但他们有治世之能却是毋庸置疑的。别忘了,朕能未卜先知。”李修远故作高深莫测的说道。
“这……”张紞闻言不由哑然,没想到皇帝居然真的从来没见过这些人。若是换做别人说这等话,估计他张紞早就一巴掌抽过去了,偏偏说这话的是皇帝,而且皇帝说起他们的情况了有鼻子有眼的,好像了如指掌般,连籍贯年龄现在在干什么都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这让张紞和方孝孺两人震惊之余又感觉极其诡异,不由面面相觑的对视了一眼,极有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要说皇帝能预知天灾,那也就罢了,毕竟天子本就是天神之子,天神可直接托梦。可是如今皇帝连人才都能预知,还能知道这些人的具体情况,这也未免太过虚幻神奇了吧,感觉像是在听天大明可是整整有六千多万人口啊,若是锦衣卫遍布天下之时,尚能做到,但现在锦衣卫早已收敛,只在京城当值,早已没了昔年的风光,平时找个人都跟大海捞针似得。
“莫非二位卿家不信?”李修远眯着眼反问道。
“陛下恕罪,臣等不敢。”张紞与方孝孺同时被皇帝目光一扫,心中一凛,连忙跪地告罪。
“是不敢相信吧。”李修远也不动怒,斜了方孝孺一眼,神情悠哉悠哉的说道,“方爱卿啊,你之前是否一直在考虑官田民土之事啊?”
“啊!”方孝孺陡然听到皇帝的问话,忍不住惊呼一声,待话音落下,他才猛然想到自己此举大为不妥,连忙压下心中的讶异,解释道,“回陛下,微臣的确是在考虑官田民土之事。”
“你脑子里应该是在想着,要不要向朕提议,在全国实行秦汉之前曾施行过的井田制吧?”李修远继续假装随意的问道,但他愈是如此,方孝孺和张紞两人就越感觉皇帝深不可测,整个人好似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陛下,您……您怎会知道微臣心中所想?”方孝孺浑身一震,一脸震惊的望着皇帝,目光中满是不可思议之色,连说话的声音也变得颤抖起来。
如果说皇帝目光如炬,能猜出自己心中有所思也就罢了,但皇帝竟能连自己心里思的是什么都知道,就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太过骇人听闻了。
张紞开始还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忽然和方孝孺把话题扯到官田民土上,当听到皇帝向方孝孺问话的内容时,他还尚且不信皇帝真的能说的出方孝孺心中所思所想,但此时见方孝孺无比震惊的样子,他就知道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朕是如何知道的?”李修远坐正身子,神秘的一笑,却不解释,只是淡淡的说道,“方爱卿,以我朝的情况而言,井田制是绝不适合的,而且其弊病太多,因此你就不必再费心思在这上面了。”
不待张口欲言的方孝孺说话,李修远又转头对张紞说道,“张爱卿,朕委命你的这件事,不可掉以轻心啊。”
“微臣一定尽心尽力,绝不敢有丝毫懈怠。”此刻的张紞心中已不敢再对皇帝所说的话有任何疑惑了,望着皇帝的目光里满是敬畏与崇仰之情。
“嗯。”李修远点点头,看了两人一眼,“事情都已差不多了,两位爱卿可先回各自衙门办事了。”
“陛下圣安,臣等告退。”方孝孺张了张嘴,似是对皇帝一口否决自己准备提出的‘井田制’之法犹不死心,但犹豫了一会儿,他还是偕同张紞叩拜了一礼,然后在张紞眼神的示意下,躬身缓缓退出了东暖阁。
待两人离开东暖阁,李修远忍不住轻笑出声,看来这方孝孺被自己吓得不轻。其实方孝孺方才是不是在想井田制的事情,李修远并不确定,但依照史料所记载,方孝孺曾专门给朱允炆提过要复行井田制的建议,结果却是被众多朝臣所弹劾,解缙是弹劾他最猛的一个。
今天君臣会议的内容里,官田民土是中心主题内容,李修远在君臣商议对策时就专门注意过方孝孺的神色变化,后来看他多次想开口说话,最终却又默默沉思。李修远就判断他是想提议复行井田制,只是时间仓促,他没来得及查阅相关的详细资料,所以才三番两次的忍住了。
没想到他这个想法却被自己这个半吊子神棍拿来唬人,而且从张紞与方孝孺都被吓得一副震惊骇然的样子来看,效果相当不错。
看来自己这皇帝当的越久,这神棍也当的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推荐一部讲述明朝历史的大神之作:
[bookid=na=《阉党》]
书友2o1o1oo2o2oo3oo57四位书友的慷慨赏赐。谢谢谢谢,御笔肉牛满面啊。呼呼,昨天推荐票破千了,各位书友们的力量真是强大无比。今天的还差两百破千,不知还能破千否???
**********
“众卿事务繁忙,朕也就不耽搁尔等了。”李修远见事情都已商议的差不多了,便对众人说道,看了眼神色踌躇不定的方孝孺,想了想又接着道,“嗯,张爱卿及方爱卿留下,其余卿家都各自回府吧。”
“臣等告退。”众人略微有些诧异的瞄了瞄同样脸现疑惑之色的张紞与方孝孺两人,行了一礼,躬身告退。
众人一走,东暖阁里便只剩下皇帝、吏部尚书张紞、翰林侍讲方孝孺。不知道为什么,张紞与方孝孺两人都是侍君多年的老官员了,此刻单独面对皇帝,心里竟微微有些紧张和局促不安。
“二卿都坐下吧,无需拘谨。朕今日只是与两位卿家随便聊聊。”李修远看出了张紞两人的心情,不由笑了笑,指了指座位示意他们两个坐下,自己也坐回龙椅上。
两人得了皇帝的命令,待皇帝坐下后,才各自用屁股沾着一小片椅子边上坐下,然后正襟危坐的望着皇帝。
“张爱卿,朕这里有份名单,你不妨看看。”李修远说着,从一份奏本里抽出一张折叠着的纸,张紞见状,慌忙起身,郑重其事的接过,然后打开纸张看起来。
从头到尾细细的将纸张上的内容都看了一遍,张紞的眉头微微皱起,双手捏着纸张,开始沉思,心中则暗自琢磨着皇帝此举的含意。因为纸张上所列出的名单基本都是本朝官员,从地方到朝廷各衙门都有,除此之外还有几个名字是他从未听说过的,想来应该是尚未入仕的布衣之身。
作为掌管天下官吏拔擢贬谪等任命的朝廷重臣,张紞对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有一些了解。但他不知道皇帝是如何得到这份官员名单的,因此一时间还猜不出皇帝此举的含意所在。
“方爱卿也看看吧。”李修远对张紞多表现出来的慎重谨慎态度比较满意,瞥了眼一旁目不斜视的方孝孺,对张紞说道。
“恕微臣愚钝,不知陛下是否是想要微臣考察他们一番?”张紞将名单传递给方孝孺,沉吟了大约盏茶时间,才起身开口询问道。
“张爱卿可对他们有所了解?”李修远手指轻敲着桌案,向张紞投去赞赏的目光,微笑着点头道。
“除几个布衣之身外,微臣均略知一二。”张紞从皇帝的目光里知道自己所料不差,心中松了口气时,亦有些欣喜,赶忙回答道。
“嗯。”李修远嗯了一声,眉头皱了皱,说道,“朕本欲重用名单上所列之人,又恐有所纰漏,既然张爱卿对他们略知一二,那就再继续多多了解,当作重点考察对象。尚是布衣之身的杨士奇,有经国治世之才,现在大抵应在湖广江夏授徒自给,你可派人寻之。至于杨荣、周忱、王艮、吴溥、萧用道、孙汝敬等人,若是朕所料不差,他们此刻应还在寒窗苦读,将来必是进士之身,你也可遣人到其户籍所在地查一查,若是查到了就将他们接到国子监,让他们修学,待科举开科之岁,再参加科举。况钟年方十六,年纪尚小,但聪颖好学,秉心方直,习知礼仪,处事细敏,你也可一并接入国子监进修。其余本朝官员,你就趁着这次整治朝纲之机,好好研究一下。”李修远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般将名单上几人的概况稍微介绍了一遍,再郑重其事的嘱咐了一句。
李修远说的这些人,要么是历史上建文帝年间的进士,要么是永乐时期的重臣名臣,均是各有所长的治世之才。如今李修远既然有脑这个作弊器帮助,自然不能白白浪费这些人才而弃之不用。他们到底是不是能臣,李修远现在不能确定,但这些人一部分都是永乐年间的朝廷手握权柄的辅臣,想来能力还是有的。
比如勤奋好学、坚韧不拔、宽容严谨、学行出众,拥有赫赫有名的内阁朝辅人称‘三杨’之二中‘西杨’之称的杨士奇,以及谋而能断、老成持重,尤其擅长谋划边防事务具有‘东杨’之称的杨荣,都是永乐年间及之后鼎鼎有名的人物。只是这两人中杨荣太过恃才自傲,难容他人之过,而且喜好收受边将的贿赂,常为他人诟病。
还有善于理财的周忱,忠君爱国的王艮、吴溥,曾被后世毛太祖与周总理推荐观看的昆曲‘十三贯’而名闻天下的一代清官况钟等等。
这些都是人才,李修远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要把这些人才都紧紧抓在手里,让他们物尽其用,帮助自己治理国家。能够预先知道人才,并知人善任,这算是李修远在有了脑之后的另一个得益之处,也是比其他君王占据极大优势的地方。而现在,李修远要做的就是把朱棣的墙角先给撬到自家墙下。
正所谓千军易得而一将难求。人才,自古以来都是所有统治者所迫切需求的,李修远自不例外。
“恕臣无礼,微臣斗胆问一句,莫非陛下还未曾见过这些人?”张紞听着皇帝将他们都略微介绍了一番,还说这些人将来都是治世能臣,不由甚是好奇。可是听着听着却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直到后来他才现端倪所在,忍不住出声问道。
“呃……”李修远一时语塞,旋即微微一笑,道,“朕也无须刻意隐瞒两位两卿。朕的确未曾见过他们,甚至连听都未曾听过,但他们有治世之能却是毋庸置疑的。别忘了,朕能未卜先知。”李修远故作高深莫测的说道。
“这……”张紞闻言不由哑然,没想到皇帝居然真的从来没见过这些人。若是换做别人说这等话,估计他张紞早就一巴掌抽过去了,偏偏说这话的是皇帝,而且皇帝说起他们的情况了有鼻子有眼的,好像了如指掌般,连籍贯年龄现在在干什么都能明明白白的说出来,这让张紞和方孝孺两人震惊之余又感觉极其诡异,不由面面相觑的对视了一眼,极有默契的保持了沉默。
要说皇帝能预知天灾,那也就罢了,毕竟天子本就是天神之子,天神可直接托梦。可是如今皇帝连人才都能预知,还能知道这些人的具体情况,这也未免太过虚幻神奇了吧,感觉像是在听天大明可是整整有六千多万人口啊,若是锦衣卫遍布天下之时,尚能做到,但现在锦衣卫早已收敛,只在京城当值,早已没了昔年的风光,平时找个人都跟大海捞针似得。
“莫非二位卿家不信?”李修远眯着眼反问道。
“陛下恕罪,臣等不敢。”张紞与方孝孺同时被皇帝目光一扫,心中一凛,连忙跪地告罪。
“是不敢相信吧。”李修远也不动怒,斜了方孝孺一眼,神情悠哉悠哉的说道,“方爱卿啊,你之前是否一直在考虑官田民土之事啊?”
“啊!”方孝孺陡然听到皇帝的问话,忍不住惊呼一声,待话音落下,他才猛然想到自己此举大为不妥,连忙压下心中的讶异,解释道,“回陛下,微臣的确是在考虑官田民土之事。”
“你脑子里应该是在想着,要不要向朕提议,在全国实行秦汉之前曾施行过的井田制吧?”李修远继续假装随意的问道,但他愈是如此,方孝孺和张紞两人就越感觉皇帝深不可测,整个人好似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陛下,您……您怎会知道微臣心中所想?”方孝孺浑身一震,一脸震惊的望着皇帝,目光中满是不可思议之色,连说话的声音也变得颤抖起来。
如果说皇帝目光如炬,能猜出自己心中有所思也就罢了,但皇帝竟能连自己心里思的是什么都知道,就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太过骇人听闻了。
张紞开始还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忽然和方孝孺把话题扯到官田民土上,当听到皇帝向方孝孺问话的内容时,他还尚且不信皇帝真的能说的出方孝孺心中所思所想,但此时见方孝孺无比震惊的样子,他就知道自己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朕是如何知道的?”李修远坐正身子,神秘的一笑,却不解释,只是淡淡的说道,“方爱卿,以我朝的情况而言,井田制是绝不适合的,而且其弊病太多,因此你就不必再费心思在这上面了。”
不待张口欲言的方孝孺说话,李修远又转头对张紞说道,“张爱卿,朕委命你的这件事,不可掉以轻心啊。”
“微臣一定尽心尽力,绝不敢有丝毫懈怠。”此刻的张紞心中已不敢再对皇帝所说的话有任何疑惑了,望着皇帝的目光里满是敬畏与崇仰之情。
“嗯。”李修远点点头,看了两人一眼,“事情都已差不多了,两位爱卿可先回各自衙门办事了。”
“陛下圣安,臣等告退。”方孝孺张了张嘴,似是对皇帝一口否决自己准备提出的‘井田制’之法犹不死心,但犹豫了一会儿,他还是偕同张紞叩拜了一礼,然后在张紞眼神的示意下,躬身缓缓退出了东暖阁。
待两人离开东暖阁,李修远忍不住轻笑出声,看来这方孝孺被自己吓得不轻。其实方孝孺方才是不是在想井田制的事情,李修远并不确定,但依照史料所记载,方孝孺曾专门给朱允炆提过要复行井田制的建议,结果却是被众多朝臣所弹劾,解缙是弹劾他最猛的一个。
今天君臣会议的内容里,官田民土是中心主题内容,李修远在君臣商议对策时就专门注意过方孝孺的神色变化,后来看他多次想开口说话,最终却又默默沉思。李修远就判断他是想提议复行井田制,只是时间仓促,他没来得及查阅相关的详细资料,所以才三番两次的忍住了。
没想到他这个想法却被自己这个半吊子神棍拿来唬人,而且从张紞与方孝孺都被吓得一副震惊骇然的样子来看,效果相当不错。
看来自己这皇帝当的越久,这神棍也当的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推荐一部讲述明朝历史的大神之作:
[bookid=na=《阉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