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过得很快,转眼之间一个月就快要过去了,这次的任务时间就要到了。
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邹文房都忙着学习,其实只用了半个月,他就把书记下来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向老师疑难求解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很充实,邹文房学得很开心。
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他是天才,也可以是天生的音乐蠢材,也有跟普通人一样的有血有肉,会笑会闹。大家在言谈间发现,这个小个子不简单啊,竟然想着报考军校,所图不小啊。大家都很羡慕邹文房的过目不忘的记忆,也很佩服他的志向远大和坚定不移。不过,却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一样投身军校。远在大后方的他们,也就只能在报纸上看看前线的战况而已,偶尔参加一下游行喊喊口号,他们是会去的,可要是叫他们现在就去进军校,他们也考不上当然也是不想考。安心地待在大后方不好吗?全中国那么多人,哪里在乎自己这么一个?
邹文房所在的学校是当地的学校,学生基本都是当地的学生,他们自然是不懂敌占区的艰苦的。自去年抗战的全面爆发以来,好多学校都开始转移到了西南,无数的学生潮涌进川蜀地区。临时学校一座座地组建了起来。虽然没有当地学校的优势条件,但是临时学校的师生们都不畏艰苦,很多军事人才就出自这些学校。
邹文房没去管别人的志向,只要管好自己就好了。学完高中的所有课,他就将要离开,离开这一群还处于象牙塔的孩子们。
这一个月期间,老家的回信也是寄了过来,老爹跟他说:来信已收到,你兄长之事我已尽知……吾儿志存高远,当展鲲鹏之志,报效国家……家里一切安好,勿念。
老爹的回信给予邹文房极大的鼓励,这是对他的肯定和支持。邹文房朝老家的方向跪下磕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邹文房却是远游在千里之外,没能侍奉在老爹老娘身边,他也只能磕头告罪了。
来cd执行任务的这段时间,陈诗莲不像刘冰那样有丰富宣传能力,她就只拉到了两个小姐妹。在这方面,陈诗莲无疑是不合格的。这里不是她擅长的领域,她能拉到人就不错了。她擅长的是英勇的作战,是血海的搏斗。
游击队队长廖玉璧的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要求他们迅速将队伍带回到华蓥山,之后就是要去延安了。陈诗莲不知道刘冰那里的情况,还好队长是自己人,了解她的秉性,没给她硬性安排指标,不然她肯定是没法完成任务的。
陈诗莲已经通知了大家。
邹文房是功成身退,不必留在这里了的,不能进黄埔,他只能向往着去抗大了。
陈诗莲本来是想把秀香留下的,可是,秀香自己死活不愿意,陈诗莲跟邹文房又不放心,也只好带着她了。
而秀香的姑姑罗茜自然也是要跟着秀香的,虽然不知道去哪里,可是她还是选择跟着他们走。
黄清跟吴燕萍这对小姐妹考虑了一阵子以后,都决定离家出走,北上延安了。
小队伍来的时候是三个人,回去的时候却是六个人,这一趟,收获还是不小的。
无声无息地,班里就少了三个学生和一个新来的老师,学生们也只是猜测了一阵子,这事很快就被遗忘了。
4月7号,一行6人回到了华蓥山,不知情的罗茜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是进了游击队大本营了,不过她也不在乎这些了,她只求跟秀香在一起,去哪里都一样。不过她还是看了陈诗莲一样,心想道难怪这姑娘身手那么矫健,高手啊。
邹文房回到华蓥山才知道他的便宜徒弟跑得没影迷踪了,其实他也早该想到,他们不愿意跟着去蓉城,就是有心想走的。华蓥山这里这么艰苦,他们那耐不住寂寞的性子怎么可能呆的下去啊。想归想,他心里还是有些可惜的,毕竟少了两个可以说话的人啊。
与此同时,刘冰跟韩子栋的队伍也回来了,却不见韩子梁的身影。相比陈诗莲这边的六人小队,政委刘冰拉来的学生人数就要多得多了,二十多人呼啦啦一片挤在大厅里。大学生有,高中生也有,他们全都还是稚嫩的脸庞,却是眼中都目光闪亮。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到延安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些人就是这样,他们在刘冰政委的宣传鼓动下,也是向往着去延安。
修整一天。
得知了韩子梁东进,想进从南京搬出来的黄埔军校的消息时,邹文房也是吃了一惊,那小子有点男子汉气概了啊。随后,他又想到了自己,他的年龄根本不够进黄埔军校,他就打起了延安抗大的注意了。他对陈诗莲说出了想去延安抗大的想法。
本来陈诗莲只是把这次的任务当一次普通的任务来执行,可是现在看来是不行了,或许连她自己都可能会留在延安了。现在的延安可是国内许多青年才俊的汇聚地,作为革命的“圣地”,很多知识青年千里迢迢、不畏艰险也要到延安去。陈诗莲没去过延安,她也曾在心里向往着。
想了一阵,她就同意了下来:“嗯,我觉得可以,我也很支持你,可是,你也是知道,你的年龄还是偏小了一些,要进抗大的话,可能会被回绝。”
“可是,我还是想去试一试,说不定我运气好就进去了呢。你也知道我的学习能力有多强,现在大学之前的知识我都已经具备了。”邹文房郑重其事地说着,“我一定要进军校,只有抗大这里才是我向往的地方。”
“嗯,我相信你。”陈诗莲自然是相信他的能力的。
4月8号,三十个学生,加上陈诗莲小队的六人,再加上游击队员十四人,五十人的队伍由陈诗莲带队出发,前往延安。刘冰跟韩子栋没跟队出发,两人留在游击队,不过他们进入了《中华日报》,从事宣传工作。
延安距离华蓥山七八百公里,路途艰辛。这次是大部队的出行,马车不够,只能提供给女学生乘坐,其他人都是步行。学生身体素质又不够高,一路上自然是没法全力加速的。为了照顾这帮学生,队伍的行进速度相对缓慢。还好的是大家的热情不减,向着向往的革命“圣地”坚持前行,从不言弃。
(第二卷终!!!)
这近一个月的时间,邹文房都忙着学习,其实只用了半个月,他就把书记下来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向老师疑难求解了。高中的学习生活很充实,邹文房学得很开心。
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他是天才,也可以是天生的音乐蠢材,也有跟普通人一样的有血有肉,会笑会闹。大家在言谈间发现,这个小个子不简单啊,竟然想着报考军校,所图不小啊。大家都很羡慕邹文房的过目不忘的记忆,也很佩服他的志向远大和坚定不移。不过,却没有多少人愿意跟着他一样投身军校。远在大后方的他们,也就只能在报纸上看看前线的战况而已,偶尔参加一下游行喊喊口号,他们是会去的,可要是叫他们现在就去进军校,他们也考不上当然也是不想考。安心地待在大后方不好吗?全中国那么多人,哪里在乎自己这么一个?
邹文房所在的学校是当地的学校,学生基本都是当地的学生,他们自然是不懂敌占区的艰苦的。自去年抗战的全面爆发以来,好多学校都开始转移到了西南,无数的学生潮涌进川蜀地区。临时学校一座座地组建了起来。虽然没有当地学校的优势条件,但是临时学校的师生们都不畏艰苦,很多军事人才就出自这些学校。
邹文房没去管别人的志向,只要管好自己就好了。学完高中的所有课,他就将要离开,离开这一群还处于象牙塔的孩子们。
这一个月期间,老家的回信也是寄了过来,老爹跟他说:来信已收到,你兄长之事我已尽知……吾儿志存高远,当展鲲鹏之志,报效国家……家里一切安好,勿念。
老爹的回信给予邹文房极大的鼓励,这是对他的肯定和支持。邹文房朝老家的方向跪下磕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邹文房却是远游在千里之外,没能侍奉在老爹老娘身边,他也只能磕头告罪了。
来cd执行任务的这段时间,陈诗莲不像刘冰那样有丰富宣传能力,她就只拉到了两个小姐妹。在这方面,陈诗莲无疑是不合格的。这里不是她擅长的领域,她能拉到人就不错了。她擅长的是英勇的作战,是血海的搏斗。
游击队队长廖玉璧的消息很快就传来了,要求他们迅速将队伍带回到华蓥山,之后就是要去延安了。陈诗莲不知道刘冰那里的情况,还好队长是自己人,了解她的秉性,没给她硬性安排指标,不然她肯定是没法完成任务的。
陈诗莲已经通知了大家。
邹文房是功成身退,不必留在这里了的,不能进黄埔,他只能向往着去抗大了。
陈诗莲本来是想把秀香留下的,可是,秀香自己死活不愿意,陈诗莲跟邹文房又不放心,也只好带着她了。
而秀香的姑姑罗茜自然也是要跟着秀香的,虽然不知道去哪里,可是她还是选择跟着他们走。
黄清跟吴燕萍这对小姐妹考虑了一阵子以后,都决定离家出走,北上延安了。
小队伍来的时候是三个人,回去的时候却是六个人,这一趟,收获还是不小的。
无声无息地,班里就少了三个学生和一个新来的老师,学生们也只是猜测了一阵子,这事很快就被遗忘了。
4月7号,一行6人回到了华蓥山,不知情的罗茜到了这里才知道自己是进了游击队大本营了,不过她也不在乎这些了,她只求跟秀香在一起,去哪里都一样。不过她还是看了陈诗莲一样,心想道难怪这姑娘身手那么矫健,高手啊。
邹文房回到华蓥山才知道他的便宜徒弟跑得没影迷踪了,其实他也早该想到,他们不愿意跟着去蓉城,就是有心想走的。华蓥山这里这么艰苦,他们那耐不住寂寞的性子怎么可能呆的下去啊。想归想,他心里还是有些可惜的,毕竟少了两个可以说话的人啊。
与此同时,刘冰跟韩子栋的队伍也回来了,却不见韩子梁的身影。相比陈诗莲这边的六人小队,政委刘冰拉来的学生人数就要多得多了,二十多人呼啦啦一片挤在大厅里。大学生有,高中生也有,他们全都还是稚嫩的脸庞,却是眼中都目光闪亮。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到延安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这些人就是这样,他们在刘冰政委的宣传鼓动下,也是向往着去延安。
修整一天。
得知了韩子梁东进,想进从南京搬出来的黄埔军校的消息时,邹文房也是吃了一惊,那小子有点男子汉气概了啊。随后,他又想到了自己,他的年龄根本不够进黄埔军校,他就打起了延安抗大的注意了。他对陈诗莲说出了想去延安抗大的想法。
本来陈诗莲只是把这次的任务当一次普通的任务来执行,可是现在看来是不行了,或许连她自己都可能会留在延安了。现在的延安可是国内许多青年才俊的汇聚地,作为革命的“圣地”,很多知识青年千里迢迢、不畏艰险也要到延安去。陈诗莲没去过延安,她也曾在心里向往着。
想了一阵,她就同意了下来:“嗯,我觉得可以,我也很支持你,可是,你也是知道,你的年龄还是偏小了一些,要进抗大的话,可能会被回绝。”
“可是,我还是想去试一试,说不定我运气好就进去了呢。你也知道我的学习能力有多强,现在大学之前的知识我都已经具备了。”邹文房郑重其事地说着,“我一定要进军校,只有抗大这里才是我向往的地方。”
“嗯,我相信你。”陈诗莲自然是相信他的能力的。
4月8号,三十个学生,加上陈诗莲小队的六人,再加上游击队员十四人,五十人的队伍由陈诗莲带队出发,前往延安。刘冰跟韩子栋没跟队出发,两人留在游击队,不过他们进入了《中华日报》,从事宣传工作。
延安距离华蓥山七八百公里,路途艰辛。这次是大部队的出行,马车不够,只能提供给女学生乘坐,其他人都是步行。学生身体素质又不够高,一路上自然是没法全力加速的。为了照顾这帮学生,队伍的行进速度相对缓慢。还好的是大家的热情不减,向着向往的革命“圣地”坚持前行,从不言弃。
(第二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