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到喜悦当中的李才和古郁,已经把打赌什么的事情,都给忘到脑袋后边去了。
角色定了,接下来就得谈合同了,于是,也就有了前文第一章开始时,三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的画面。(哎妈,写了整整十章,终于回到这儿了)
办公室在西单这边,是敬元良自己的工作室,离着传大不算远,几人是坐着敬元良的车子过来的。
说实话,敬元良是有点儿懵圈的。
当他和古郁沟通,表示要签一下合同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对方居然会羞涩的,红着脸,很羞耻地回答道:“不好意思,合同的事情您可以和我的经纪人谈。”
然后,经纪人李才就舔着大脸,笑的跟个傻子似的从旁边蹦出来了。
敬元良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还没大学毕业的在校学生,就已经签经纪公司了,他赚的那点钱儿能养得起经纪人?
好在不论明白还是不明白,理解还是不理解,李才这个经纪人的出现,都并不会影响签合同的事情,毕竟大家的诉求方向都是一致的。
敬元良之所以到学校来招演员,就是因为拍摄的花销太高,他没有太多资金请明星大腕,所以图个便宜好用。
而古郁演这个角色,片酬固然重要,但是撑死也没多少钱的片酬,显然并不能代表一切。
对他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抓住这个机会,演好角色,让自己扬名,被更多人知道,这样将来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以图更好的发展,这叫结个善缘。
一个想要省钱,一个想要出名,并不会太在意片酬的高低,这么一来,合同自然也就很好谈了。
简单地沟通,相互的退让后,最终定下来的片酬为八万元人民币,拍摄周期两个月。超过两个月之后,每多拍摄一个星期,便增加五千元。
后面这一条,是在李才的强烈要求之下,敬元良才答应的。
之所以有这个要求,是因为李才听说过敬元良这方面的故事,据说这老哥拍摄慢是常事,可能因为精益求精的关系吧,他的拍摄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
本来设定好一天就能拍完的戏,他最后可能就得拍上三五天的时间,才能够结束。
合同里说好拍摄周期是俩月,但估摸真等杀青,怎么着也得三个多月了。要是不把这条提出来,不就等同于要白给他打一个多月的工吗,这是不能接受的。
而除了这一点之外,双方就没有其他的争议了。八万元的片酬,确实算不上高,甚至有些偏低了,但对于古郁这么一个纯新人,在校大学生来说,也算是良心价了。
……
事情定下来,之后敬元良就打电话通知了制片人,让他带着合同过来。
其实一般情况下,合同什么的应该跟制片人谈才对。但是很遗憾,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是投资商的小舅子,纯外行,跟古郁一样的纯新人,所以谈合同的事情,也就只能让导演敬元良来代办了。
或者说的再准确一些,这部电影的所有筹备工作,全都是敬元良自己一肩挑的,这就是独立电影的坏处。
世界上不分国家,不分区域,所有的电影都会被分为两类,一类叫独立电影,一类叫商业电影。
所谓的商业电影,并不是指商业类型的影片,事实上,商业电影也有文艺片,也有邪典片,甚至连纪录片都有,当然最主要的门类还是商业片。
所谓的商业电影,是指由大型电影公司筹备、电影公司投资,电影公司出品、电影公司发行的一切类型电影。
而与之相反的独立电影,则一般都是导演自己找投资商,自己筹备拍摄计划,自己参加各种电影节,自己想办法出品发行的电影。
独立、商业,很明显的区别。
举个最简单的列子,冯小刚算是顶起了华谊的半壁江山吧。冯导在华谊拍的所有影片,不论是主旋律的《集结号》,还是后来这部打擦边球的《芳华》,就都是典型的商业电影,虽然从类型片上看,它们并不商业。
而假如有一天,冯导和华谊闹翻了,自己出来独立拉投资,拍电影。
即便他拍摄的是《天下无贼》或者《非诚勿扰》这种纯商业片,他也必然是一个独立电影导演,而并非商业电影。
敬元良就是一个这样的独立电影导演,说实话,拍摄独立电影对新人来说是好事儿。
因为,为了卖一个高价,独立电影总会被导演和制片带到各种各样的影展去参展。几十个影展逛下来,保不齐你这个新人,就在哪个影展幸运地得一什么奖,再不济也能跟行业内混个脸儿熟。
这对于古郁来说,当然有有益无害的……
很快,小舅子制片人就带着新鲜打印出来的合同赶到了。
签合同之前,李才先仔细的,一丝不苟地帮古郁审阅了一遍。他太清楚这些人了,混这行的人心都忒特么赃,谁知道合同里有没有什么陷阱啊。
一条一条逐一翻遍了所有条款,还好,老敬这人还是挺靠谱的,没玩儿什么脏活。见此,李才也就没再多事儿,赶紧让古郁签了合同,早定下来,早利索。
古郁心里比他急,接过合同之后,看都没看一眼,就直接给签了,乐的跟捡了一大钱包似的。骗子就专门骗他这样的傻子,他也不怕这万一要是李才和敬元良设的局的可怎么办。
“万幸吧,他要不是傻子,自己也骗不到他呀!”这么一想,李才顿时便释然了。
合同签好之后,两人又在敬导的办公室里聊了一会儿,聊了聊角色以及之后拍摄的一系列问题。
不过敬导还是很忙的,几分钟就一个电话,办公室的门也时不时会因为各种事情被敲开,所有事情都要由他来做决断。
见此,李才和古郁两人也没敢久留,怕耽误人家正事儿。待了十几分钟后,很快,俩人就找了个由头告辞离开了。
敬元良也没留,把他们送到了办公室门口,自己就回去了。
恩,就送到办公室门口,连工作室的大门都没出。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知名导演,自己是个无名小卒呢,李才表示非常理解……
角色定了,接下来就得谈合同了,于是,也就有了前文第一章开始时,三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的画面。(哎妈,写了整整十章,终于回到这儿了)
办公室在西单这边,是敬元良自己的工作室,离着传大不算远,几人是坐着敬元良的车子过来的。
说实话,敬元良是有点儿懵圈的。
当他和古郁沟通,表示要签一下合同的时候。万万没有想到,对方居然会羞涩的,红着脸,很羞耻地回答道:“不好意思,合同的事情您可以和我的经纪人谈。”
然后,经纪人李才就舔着大脸,笑的跟个傻子似的从旁边蹦出来了。
敬元良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还没大学毕业的在校学生,就已经签经纪公司了,他赚的那点钱儿能养得起经纪人?
好在不论明白还是不明白,理解还是不理解,李才这个经纪人的出现,都并不会影响签合同的事情,毕竟大家的诉求方向都是一致的。
敬元良之所以到学校来招演员,就是因为拍摄的花销太高,他没有太多资金请明星大腕,所以图个便宜好用。
而古郁演这个角色,片酬固然重要,但是撑死也没多少钱的片酬,显然并不能代表一切。
对他而言真正重要的,是抓住这个机会,演好角色,让自己扬名,被更多人知道,这样将来才能得到更多的机会,以图更好的发展,这叫结个善缘。
一个想要省钱,一个想要出名,并不会太在意片酬的高低,这么一来,合同自然也就很好谈了。
简单地沟通,相互的退让后,最终定下来的片酬为八万元人民币,拍摄周期两个月。超过两个月之后,每多拍摄一个星期,便增加五千元。
后面这一条,是在李才的强烈要求之下,敬元良才答应的。
之所以有这个要求,是因为李才听说过敬元良这方面的故事,据说这老哥拍摄慢是常事,可能因为精益求精的关系吧,他的拍摄计划,永远都赶不上变化。
本来设定好一天就能拍完的戏,他最后可能就得拍上三五天的时间,才能够结束。
合同里说好拍摄周期是俩月,但估摸真等杀青,怎么着也得三个多月了。要是不把这条提出来,不就等同于要白给他打一个多月的工吗,这是不能接受的。
而除了这一点之外,双方就没有其他的争议了。八万元的片酬,确实算不上高,甚至有些偏低了,但对于古郁这么一个纯新人,在校大学生来说,也算是良心价了。
……
事情定下来,之后敬元良就打电话通知了制片人,让他带着合同过来。
其实一般情况下,合同什么的应该跟制片人谈才对。但是很遗憾,这部电影的制片人,是投资商的小舅子,纯外行,跟古郁一样的纯新人,所以谈合同的事情,也就只能让导演敬元良来代办了。
或者说的再准确一些,这部电影的所有筹备工作,全都是敬元良自己一肩挑的,这就是独立电影的坏处。
世界上不分国家,不分区域,所有的电影都会被分为两类,一类叫独立电影,一类叫商业电影。
所谓的商业电影,并不是指商业类型的影片,事实上,商业电影也有文艺片,也有邪典片,甚至连纪录片都有,当然最主要的门类还是商业片。
所谓的商业电影,是指由大型电影公司筹备、电影公司投资,电影公司出品、电影公司发行的一切类型电影。
而与之相反的独立电影,则一般都是导演自己找投资商,自己筹备拍摄计划,自己参加各种电影节,自己想办法出品发行的电影。
独立、商业,很明显的区别。
举个最简单的列子,冯小刚算是顶起了华谊的半壁江山吧。冯导在华谊拍的所有影片,不论是主旋律的《集结号》,还是后来这部打擦边球的《芳华》,就都是典型的商业电影,虽然从类型片上看,它们并不商业。
而假如有一天,冯导和华谊闹翻了,自己出来独立拉投资,拍电影。
即便他拍摄的是《天下无贼》或者《非诚勿扰》这种纯商业片,他也必然是一个独立电影导演,而并非商业电影。
敬元良就是一个这样的独立电影导演,说实话,拍摄独立电影对新人来说是好事儿。
因为,为了卖一个高价,独立电影总会被导演和制片带到各种各样的影展去参展。几十个影展逛下来,保不齐你这个新人,就在哪个影展幸运地得一什么奖,再不济也能跟行业内混个脸儿熟。
这对于古郁来说,当然有有益无害的……
很快,小舅子制片人就带着新鲜打印出来的合同赶到了。
签合同之前,李才先仔细的,一丝不苟地帮古郁审阅了一遍。他太清楚这些人了,混这行的人心都忒特么赃,谁知道合同里有没有什么陷阱啊。
一条一条逐一翻遍了所有条款,还好,老敬这人还是挺靠谱的,没玩儿什么脏活。见此,李才也就没再多事儿,赶紧让古郁签了合同,早定下来,早利索。
古郁心里比他急,接过合同之后,看都没看一眼,就直接给签了,乐的跟捡了一大钱包似的。骗子就专门骗他这样的傻子,他也不怕这万一要是李才和敬元良设的局的可怎么办。
“万幸吧,他要不是傻子,自己也骗不到他呀!”这么一想,李才顿时便释然了。
合同签好之后,两人又在敬导的办公室里聊了一会儿,聊了聊角色以及之后拍摄的一系列问题。
不过敬导还是很忙的,几分钟就一个电话,办公室的门也时不时会因为各种事情被敲开,所有事情都要由他来做决断。
见此,李才和古郁两人也没敢久留,怕耽误人家正事儿。待了十几分钟后,很快,俩人就找了个由头告辞离开了。
敬元良也没留,把他们送到了办公室门口,自己就回去了。
恩,就送到办公室门口,连工作室的大门都没出。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知名导演,自己是个无名小卒呢,李才表示非常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