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霞光柔和的撕开天幕,星星点点的落在城里。秦淮河边清风徐徐,卷走许多躁意,拂动杨柳,沙沙而响。
江宁城自从七月里诸多事情之后,已然实行宵禁,此时天色虽未完全沉寂下来,但街道上已经少有人烟,并是偶有看见也都是匆忙往家赶的小贩,官差业已领了班,三五一行上了街。
事实上在一个繁华的城市,再大的事情不过也就那么片刻光景,之后也就是升斗小民茶余饭后的闲谈,若非是江宁安宁太久,想来也不会有人过分去关注这些事,况且朝廷的严令之下,这些发生了的事渐渐也就消弭下去,真正还牵挂着的也只有衙门里坐堂的那几位。
升斗小民关注的到底不是这些家国的大事。
江南繁华,百姓富裕,自然没有北方百姓那种切实的感受,因此家国情怀往往还不如对一些才子佳人的青睐。
奢靡到骨子里的江南,断然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近段时间,汇集于城外的灾民,官府伙同几家商人搭了粥铺,江宁的百姓大多未曾见过这种场面,反倒是有许多凑过去看热闹的,至于在此过程中,也有灾民见不过而大打出手的事情,官府后来派了军队过来,倒是杜绝了生事的可能。
然而,少部分人已经能够看出江南百姓与灾民之间不可磨合的矛盾,现下的“太平”年景,或许因为地域的关系不会太过明显。但从某种不好的角度去想,无论是似今年这样的大灾,又或者更为严重的兵祸之下,北方百姓一旦往南而来,那么此时淤积的矛盾如果被有心人揭开,没人敢想象将会造成何种样的局面。
苏家的马车从城门缓缓进来,长街上的影子显得那般渺小,走出去不远,艰涩的吱呀声里,厚重的城门将最后一缕光挡在了外面,长街那头身着甲胄的官军走了过来。
夜幕将起。
苏筱妍有一阵没出门了,今日家里待得过于沉闷,于是带着两个丫头去了城外的粥铺,苏家本身算得上这城里的富商,这点钱粮自是不在意的,再者关于皇商的事,苏家有意掺和一番,因此对于“讨好”上官的事情也就做的用心了。
从苏筱妍自身的角度来讲,她确实也同情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但自小在商人堆里长大,她这种同情也仅仅只是同情而已。
苏筱妍看得要比别人多些,远些,知晓眼下的局势其实算不得什么好年景,但身在这样的世道,她能做的也只是为自己多积累些人脉之类,也许某一天突然就用到了。就算用不到,也没必要刻意的去得罪。
人来人往,大抵的人情,不外如是。
绿儿面色戚戚,她本也算不上富贵人家。自小并被卖到苏府,尽管苏筱妍待她如姐妹,但一小的苦难多少留了些在心里,先前城门外见到的那一幕,勾起一些伤心事来,这一路上闷着不说话,那眼泪倒是忍住了。
旁边的杏儿也好不到哪去,但见着小姐与绿儿模样,她也就藏起自己那些心思,装出几分“没心没肺”的样子来。
主仆三人在这样一种谁都没注意到的压抑气氛里,进了城,沿着大街走了一阵,入了苏家的门。
到得前院,名为纪文波的男子正与苏老爷说着什么。
苏筱妍步伐不由快了几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来。
烛火透过灯笼,透出来的光微弱得可有可无。
苏筱妍走了过去,见过父亲,随即向一边的纪文波微一福身,对方拱手还礼。
“纪先生回去一趟,不曾想走了这许久,书院那边几个孩子可是想念得紧。”
纪文波微微一笑:“家里临时出了些事,留下处理。”
话是这般说着,各自心思却大抵不如表明这么简单。
江宁闭城之后,苏家的书院已经没有开启过,纪文波顶着个先生的名头,事实上也一直待在苏家,苏筱妍口中的几个孩子,不过是苏家旁系的几位子侄辈的孩子,闭城前送入苏家书院,随后未能及时回家而住在苏家,纪文波在这边的几日偶有碰见说了几个故事。
大家的交情也全然没有达到老师与学生的地步。
那些孩子想念故事,这般说要更恰当一些。
苏筱妍的角度来讲,心情却又要更复杂一些。
若说这么些年,见过的人也不少,文人才子也好,一般的商贾人家也罢,大抵她都是见得全了。只是相处下来,最后终究牵扯到一些感情之外的事情,因此她对于嫁人尚且还是心存芥蒂的。至于与纪文波的相识,大抵有些戏剧,想来是话本小说看得多了,对于这个救了自己性命的人并有了另样的好感。
但……
她抬起头看着面前儒雅的青年,心底悠然一叹,但人家已有了妻室了。
那么两人终究是没有可能了。
打过招呼,苏筱妍并告辞而去,离开两人的视线,她的伪装并也就此卸了下去。
绿儿满脸心疼,杏儿则大抵还没转过弯来。
苏老爷从女儿背影上收回视线,骤然开口:“我这女儿不错吧。”
纪文波错愕,随即倒也明白过来:“苏小姐撑起偌大之家,确然不错的。”
苏老爷悠悠一叹:“苦了她了。”
纪文波扯着笑意,却不再结接话了。
老头说到这里话锋一转,说到了书院的事情上。
说来书院是苏家指望进军书香之家的一个途径,因此颇下了些功夫的,只是不知道是否请的夫子太过迂腐无用,还是苏家子侄真就笨得不行,是以付出之后的回报寥寥。
真要指望自家孩子能有好的出路,差不多时候也是会转到别的更好的书院,苏家自家的书院,大抵变成了个技术培训学院。大部分在这边读过书的后来都进了苏家各处的店铺,帮着管理或是打杂。
然而对于纪文波来讲,这倒是个合适的差事,倒也真心的想着教教学生的。
江宁城自从七月里诸多事情之后,已然实行宵禁,此时天色虽未完全沉寂下来,但街道上已经少有人烟,并是偶有看见也都是匆忙往家赶的小贩,官差业已领了班,三五一行上了街。
事实上在一个繁华的城市,再大的事情不过也就那么片刻光景,之后也就是升斗小民茶余饭后的闲谈,若非是江宁安宁太久,想来也不会有人过分去关注这些事,况且朝廷的严令之下,这些发生了的事渐渐也就消弭下去,真正还牵挂着的也只有衙门里坐堂的那几位。
升斗小民关注的到底不是这些家国的大事。
江南繁华,百姓富裕,自然没有北方百姓那种切实的感受,因此家国情怀往往还不如对一些才子佳人的青睐。
奢靡到骨子里的江南,断然也不可能感同身受。
近段时间,汇集于城外的灾民,官府伙同几家商人搭了粥铺,江宁的百姓大多未曾见过这种场面,反倒是有许多凑过去看热闹的,至于在此过程中,也有灾民见不过而大打出手的事情,官府后来派了军队过来,倒是杜绝了生事的可能。
然而,少部分人已经能够看出江南百姓与灾民之间不可磨合的矛盾,现下的“太平”年景,或许因为地域的关系不会太过明显。但从某种不好的角度去想,无论是似今年这样的大灾,又或者更为严重的兵祸之下,北方百姓一旦往南而来,那么此时淤积的矛盾如果被有心人揭开,没人敢想象将会造成何种样的局面。
苏家的马车从城门缓缓进来,长街上的影子显得那般渺小,走出去不远,艰涩的吱呀声里,厚重的城门将最后一缕光挡在了外面,长街那头身着甲胄的官军走了过来。
夜幕将起。
苏筱妍有一阵没出门了,今日家里待得过于沉闷,于是带着两个丫头去了城外的粥铺,苏家本身算得上这城里的富商,这点钱粮自是不在意的,再者关于皇商的事,苏家有意掺和一番,因此对于“讨好”上官的事情也就做的用心了。
从苏筱妍自身的角度来讲,她确实也同情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灾民,但自小在商人堆里长大,她这种同情也仅仅只是同情而已。
苏筱妍看得要比别人多些,远些,知晓眼下的局势其实算不得什么好年景,但身在这样的世道,她能做的也只是为自己多积累些人脉之类,也许某一天突然就用到了。就算用不到,也没必要刻意的去得罪。
人来人往,大抵的人情,不外如是。
绿儿面色戚戚,她本也算不上富贵人家。自小并被卖到苏府,尽管苏筱妍待她如姐妹,但一小的苦难多少留了些在心里,先前城门外见到的那一幕,勾起一些伤心事来,这一路上闷着不说话,那眼泪倒是忍住了。
旁边的杏儿也好不到哪去,但见着小姐与绿儿模样,她也就藏起自己那些心思,装出几分“没心没肺”的样子来。
主仆三人在这样一种谁都没注意到的压抑气氛里,进了城,沿着大街走了一阵,入了苏家的门。
到得前院,名为纪文波的男子正与苏老爷说着什么。
苏筱妍步伐不由快了几分,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来。
烛火透过灯笼,透出来的光微弱得可有可无。
苏筱妍走了过去,见过父亲,随即向一边的纪文波微一福身,对方拱手还礼。
“纪先生回去一趟,不曾想走了这许久,书院那边几个孩子可是想念得紧。”
纪文波微微一笑:“家里临时出了些事,留下处理。”
话是这般说着,各自心思却大抵不如表明这么简单。
江宁闭城之后,苏家的书院已经没有开启过,纪文波顶着个先生的名头,事实上也一直待在苏家,苏筱妍口中的几个孩子,不过是苏家旁系的几位子侄辈的孩子,闭城前送入苏家书院,随后未能及时回家而住在苏家,纪文波在这边的几日偶有碰见说了几个故事。
大家的交情也全然没有达到老师与学生的地步。
那些孩子想念故事,这般说要更恰当一些。
苏筱妍的角度来讲,心情却又要更复杂一些。
若说这么些年,见过的人也不少,文人才子也好,一般的商贾人家也罢,大抵她都是见得全了。只是相处下来,最后终究牵扯到一些感情之外的事情,因此她对于嫁人尚且还是心存芥蒂的。至于与纪文波的相识,大抵有些戏剧,想来是话本小说看得多了,对于这个救了自己性命的人并有了另样的好感。
但……
她抬起头看着面前儒雅的青年,心底悠然一叹,但人家已有了妻室了。
那么两人终究是没有可能了。
打过招呼,苏筱妍并告辞而去,离开两人的视线,她的伪装并也就此卸了下去。
绿儿满脸心疼,杏儿则大抵还没转过弯来。
苏老爷从女儿背影上收回视线,骤然开口:“我这女儿不错吧。”
纪文波错愕,随即倒也明白过来:“苏小姐撑起偌大之家,确然不错的。”
苏老爷悠悠一叹:“苦了她了。”
纪文波扯着笑意,却不再结接话了。
老头说到这里话锋一转,说到了书院的事情上。
说来书院是苏家指望进军书香之家的一个途径,因此颇下了些功夫的,只是不知道是否请的夫子太过迂腐无用,还是苏家子侄真就笨得不行,是以付出之后的回报寥寥。
真要指望自家孩子能有好的出路,差不多时候也是会转到别的更好的书院,苏家自家的书院,大抵变成了个技术培训学院。大部分在这边读过书的后来都进了苏家各处的店铺,帮着管理或是打杂。
然而对于纪文波来讲,这倒是个合适的差事,倒也真心的想着教教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