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九 上一个时代最后的残留物-东汉末年枭雄志TXT百度云
一千一百八十九 上一个时代最后的残留物-东汉末年枭雄志TXT百度云-东汉末年枭雄志-笔趣阁
东汉末年枭雄志
作者:御炎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毫无疑问,几乎所有豪强庄园在当年那场盐铁官营的行动中都留了一手。
他们秘密的保留了反抗的能力,训练了私兵。
而且他们也保留了冶铁设备和铁匠匠户。
盐铁官营行动在明面上获得了成功,可是私下里到底有多少铁器被藏着掖着,有多少冶铁设备和铁匠户被藏着掖着,大家也不知道。
庄园里的人口数目本来就不在朝廷的统计范围之内,他们藏着掖着朝廷也没办法知道。
所以这一下子,就给了他们反抗的底气,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一战的余力。
这种事情让贺渊感到不愉快,也让周渠感到不愉快,觉得他们曾经的努力都化作了飞灰,变得好像不存在一样。
这怎么能行呢?
但是无论怎么说,章武县和南皮县的反抗是被成功扑灭了的,县域内所有豪强都被铲除,一个都没活下来,战果颇丰。
再把情况扩大到整个渤海郡。
渤海郡的反抗力度是很强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另一方面,渤海郡的平叛力度也空前强烈。
当初郭鹏北伐鲜卑的时候,对冀州官场进行了大规模清洗和更新换代,换上了一大群训练营出身和黎庶出身的县令上任。
他们的上任空前巩固了冀州的基层政权。
大量民兵参与了平叛行动,成为平叛的主力,在军队没有加入进来的情况下,成功摁住了渤海郡的叛乱。
这就意味着郭某人深耕多年的基层路线给了他足够的回报。
即使没有正规军队的参与,这种规模的叛乱还是被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摁住了。
虽然监察体系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但至少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没有背叛他。
受到恩惠的百姓没有背叛他,给他带来了足够的帮助,让军队在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的情况下,得到了机动的时间。
更有甚者,叛乱已经被镇压了。
可以说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的下沉大大缩减了魏帝国的平叛成本。
所以,这场叛乱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们愕然发现,他们最大的敌人似乎并不是传说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悍的魏军,而是那一群群呐喊着叫嚷着冲过来与他们决一死战的泥腿子民兵们。
他们在专业退伍士兵的带领下结成相对严谨的军阵,那种在正规军看来吹弹可破的军阵在叛军眼里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双方交手之后,叛军无不被民兵队伍击溃、击垮。
实在是叛军没什么战斗意志,也不知道为何而战。
民兵们却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战斗的非常勇猛,有底气。
叛军主力都是炮灰,根本不愿意为了庄园主们而死。
临时成军的家伙们打顺风仗是还可以,跟着顺风烧杀抢掠是一点问题没有,但要是稍微遇到一点挫折,立马崩溃。
这一点,民兵们比他们好多了。
守护的是家园,身后是亲人,他们的战斗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在较为系统的军队军事技术的训练下,虽然远不如正规军,可是那种程度的叛军,他们丝毫不惧。
叛军也没有魏军专用的军械,民兵们却有一部分魏军用不掉下放下来的武器。
专门的军械工厂打造的军械,其好用程度远非叛军使用的那种军械可以相比。
郭鹏称帝以后,对军械锻造等钢铁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将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改为大规模工场式的生产。
军械制造方面则恢复了秦国式的流水线作业法,对钢铁生产模式进行了改革。
现在魏**械工场使用的炼钢法是比炒钢法要先进一些的灌钢法,集体化生产模式也增加了炼钢的效率。
整体而言,魏帝国官方的钢铁产量和钢铁质量绝非一般小作坊可以相比。
同样的军用环首刀,魏军制式环首刀就是要比非制式的环首刀更好一点,更锋锐一些,也更加坚韧一些。
两把兵器对撞在一起,没有对拼几下,叛军手里的环首刀就断裂了,而民兵们手上的环首刀还好端端的,这就是巨大的差距所在。
如此一来,两军交锋之下,就没有叛军不败退的道理了。
不得不说,这一波冀州暴乱的规模并不小。
郭阳的惨烈遭遇和韩浩的落马,加上冀州清丈土地的严格程度,使得拥有冀州生产土地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豪强庄园心惊胆战。
从袁绍时代因为站队正确而幸免于难就一直生存到现在的庄园主们愕然发现皇帝似乎不打算给他们活路了。
于是在渤海郡豪强决定起兵对抗以迫使皇帝妥协的档口,冀州十郡每个郡也都出现了暴乱豪强。
他们或是自发,或是听到风声,或是被渤海郡豪强联络到,纷纷集合庄园里属于他们的最后一支非官方武装力量,进行了最后的反抗。
东汉中后期士族、豪强泛滥以来,再到黄巾之乱前后地方武装风起云涌,二十年来,郭鹏荡平天下绝大部分非官方武装力量。
但是还有没有被荡平的,是汉帝国留下来的遗传病,郭某人最开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豪强庄园内的佃户、魏帝国官方账册上注明的【隐户】,就是魏帝国国境范围内的最后一支非官方武装力量。
他们数量众多,潜力巨大,且拥有盐铁官营时代残存下来的或者隐藏起来的前汉时代的武器装备,一旦成军,的确具有一定的威胁魏帝国统治的力量。
不过,魏帝国和其他帝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一个不一样的皇帝。
这个不一样的皇帝很早就意识到豪强庄园主对他的地方政权的危害,所以很早就开始设立村乡基层政权并且武装之,将豪强庄园分割、包围,从一开始就把他们防的死死的。
退伍士兵从军队里下到地方村落里担任民兵教官,村庄里的农户一户至少出一个男性壮丁,农闲时操练军事技术,农忙时一起下田耕地,军事训练、耕作田地两不误。
这个政策推行多年,中原、河北还有江南的大部分州郡都在运行这个制度,给魏帝国培养出了相当庞大的优秀的预备兵源。
而在国战没有需要到动员这些预备兵的时候,他们就留在老家耕田种地,操练军事技术,并且预防地方贼匪、小规模叛变。
郭鹏当时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所设定的假想敌,就是这些此时此刻依然占据了大量可耕种土地和大量劳动力的豪强庄园。
这些庄园是上一个时代最后的残留物,是生在魏帝国躯体上的脓包。
郭鹏没有一天不在想着如何把他们挤破,然后上药使之复原。
这一次推行清丈土地政策如此严苛、迅猛,为的就是逼他们造反,逼他们起事,好让自己有借口对豪强庄园下死手。
冀州豪强们没有辜负郭某人的期待,他们爆炸了。
不仅他们爆炸了,他们的爆炸还将产生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必将造成一场范围空前广大的大规模叛乱。
他们秘密的保留了反抗的能力,训练了私兵。
而且他们也保留了冶铁设备和铁匠匠户。
盐铁官营行动在明面上获得了成功,可是私下里到底有多少铁器被藏着掖着,有多少冶铁设备和铁匠户被藏着掖着,大家也不知道。
庄园里的人口数目本来就不在朝廷的统计范围之内,他们藏着掖着朝廷也没办法知道。
所以这一下子,就给了他们反抗的底气,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一战的余力。
这种事情让贺渊感到不愉快,也让周渠感到不愉快,觉得他们曾经的努力都化作了飞灰,变得好像不存在一样。
这怎么能行呢?
但是无论怎么说,章武县和南皮县的反抗是被成功扑灭了的,县域内所有豪强都被铲除,一个都没活下来,战果颇丰。
再把情况扩大到整个渤海郡。
渤海郡的反抗力度是很强的,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另一方面,渤海郡的平叛力度也空前强烈。
当初郭鹏北伐鲜卑的时候,对冀州官场进行了大规模清洗和更新换代,换上了一大群训练营出身和黎庶出身的县令上任。
他们的上任空前巩固了冀州的基层政权。
大量民兵参与了平叛行动,成为平叛的主力,在军队没有加入进来的情况下,成功摁住了渤海郡的叛乱。
这就意味着郭某人深耕多年的基层路线给了他足够的回报。
即使没有正规军队的参与,这种规模的叛乱还是被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摁住了。
虽然监察体系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但至少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没有背叛他。
受到恩惠的百姓没有背叛他,给他带来了足够的帮助,让军队在还没有来得及作出反应的情况下,得到了机动的时间。
更有甚者,叛乱已经被镇压了。
可以说乡村制度和民兵制度的下沉大大缩减了魏帝国的平叛成本。
所以,这场叛乱的发起者和参与者们愕然发现,他们最大的敌人似乎并不是传说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悍的魏军,而是那一群群呐喊着叫嚷着冲过来与他们决一死战的泥腿子民兵们。
他们在专业退伍士兵的带领下结成相对严谨的军阵,那种在正规军看来吹弹可破的军阵在叛军眼里却有着强大的力量。
双方交手之后,叛军无不被民兵队伍击溃、击垮。
实在是叛军没什么战斗意志,也不知道为何而战。
民兵们却知道自己为何而战,战斗的非常勇猛,有底气。
叛军主力都是炮灰,根本不愿意为了庄园主们而死。
临时成军的家伙们打顺风仗是还可以,跟着顺风烧杀抢掠是一点问题没有,但要是稍微遇到一点挫折,立马崩溃。
这一点,民兵们比他们好多了。
守护的是家园,身后是亲人,他们的战斗毫不犹豫,勇往直前。
在较为系统的军队军事技术的训练下,虽然远不如正规军,可是那种程度的叛军,他们丝毫不惧。
叛军也没有魏军专用的军械,民兵们却有一部分魏军用不掉下放下来的武器。
专门的军械工厂打造的军械,其好用程度远非叛军使用的那种军械可以相比。
郭鹏称帝以后,对军械锻造等钢铁产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将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改为大规模工场式的生产。
军械制造方面则恢复了秦国式的流水线作业法,对钢铁生产模式进行了改革。
现在魏**械工场使用的炼钢法是比炒钢法要先进一些的灌钢法,集体化生产模式也增加了炼钢的效率。
整体而言,魏帝国官方的钢铁产量和钢铁质量绝非一般小作坊可以相比。
同样的军用环首刀,魏军制式环首刀就是要比非制式的环首刀更好一点,更锋锐一些,也更加坚韧一些。
两把兵器对撞在一起,没有对拼几下,叛军手里的环首刀就断裂了,而民兵们手上的环首刀还好端端的,这就是巨大的差距所在。
如此一来,两军交锋之下,就没有叛军不败退的道理了。
不得不说,这一波冀州暴乱的规模并不小。
郭阳的惨烈遭遇和韩浩的落马,加上冀州清丈土地的严格程度,使得拥有冀州生产土地百分之四十左右的豪强庄园心惊胆战。
从袁绍时代因为站队正确而幸免于难就一直生存到现在的庄园主们愕然发现皇帝似乎不打算给他们活路了。
于是在渤海郡豪强决定起兵对抗以迫使皇帝妥协的档口,冀州十郡每个郡也都出现了暴乱豪强。
他们或是自发,或是听到风声,或是被渤海郡豪强联络到,纷纷集合庄园里属于他们的最后一支非官方武装力量,进行了最后的反抗。
东汉中后期士族、豪强泛滥以来,再到黄巾之乱前后地方武装风起云涌,二十年来,郭鹏荡平天下绝大部分非官方武装力量。
但是还有没有被荡平的,是汉帝国留下来的遗传病,郭某人最开始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豪强庄园内的佃户、魏帝国官方账册上注明的【隐户】,就是魏帝国国境范围内的最后一支非官方武装力量。
他们数量众多,潜力巨大,且拥有盐铁官营时代残存下来的或者隐藏起来的前汉时代的武器装备,一旦成军,的确具有一定的威胁魏帝国统治的力量。
不过,魏帝国和其他帝国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有一个不一样的皇帝。
这个不一样的皇帝很早就意识到豪强庄园主对他的地方政权的危害,所以很早就开始设立村乡基层政权并且武装之,将豪强庄园分割、包围,从一开始就把他们防的死死的。
退伍士兵从军队里下到地方村落里担任民兵教官,村庄里的农户一户至少出一个男性壮丁,农闲时操练军事技术,农忙时一起下田耕地,军事训练、耕作田地两不误。
这个政策推行多年,中原、河北还有江南的大部分州郡都在运行这个制度,给魏帝国培养出了相当庞大的优秀的预备兵源。
而在国战没有需要到动员这些预备兵的时候,他们就留在老家耕田种地,操练军事技术,并且预防地方贼匪、小规模叛变。
郭鹏当时推行这个政策的时候所设定的假想敌,就是这些此时此刻依然占据了大量可耕种土地和大量劳动力的豪强庄园。
这些庄园是上一个时代最后的残留物,是生在魏帝国躯体上的脓包。
郭鹏没有一天不在想着如何把他们挤破,然后上药使之复原。
这一次推行清丈土地政策如此严苛、迅猛,为的就是逼他们造反,逼他们起事,好让自己有借口对豪强庄园下死手。
冀州豪强们没有辜负郭某人的期待,他们爆炸了。
不仅他们爆炸了,他们的爆炸还将产生连锁反应,这种连锁反应必将造成一场范围空前广大的大规模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