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帝王,胸襟气度与思维异于常人。
顷刻之间,李渊已经大概明白来龙去脉,作乱的是谁显而易见。
这重要吗?
又能怎么样呢?
长子和四子已经死了,次子能成事,必定早有布置。
尉迟恭披甲执锐见驾,说明宫禁已经不安全。
此时如果一意孤行,问罪李世民,狗急跳墙之下会是什么结果?
尉迟恭完全可能对自己动手,最终将弑君弑父的罪名推给已经死去的建成、元吉,李世民以平叛,匡扶社稷之名登基顺理成章。
李渊惜命,所以他不敢冒险。
除此之外,他是大唐的皇帝,他必须要为大唐的未来着想。
长子、四子已经去了,其他诸子年岁还小,本事能耐也有限,自己百年之后能否坐稳江山,守住这份家业?
他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眼下这份上,只有次子李世明能够接掌江山。
不得不承认,老二才能出众,甚至远比长子建成更出色。
李渊不是没有想过,奈何长幼有序的礼法制度,长子表现也算不错,故而只得作罢!
但眼下这般情景,还有旁的选择吗?
尽管内心无比悲痛、愤怒,他不得不撑着,艰难应对。
询问宰相,不过是例行之举,找个台阶下而已。
也不知是被惊到,还是内心纠结,裴寂竟一时无语。
萧瑀则淡定道:“圣人起兵晋阳,反抗残暴前隋,太子与齐王一无谋略策应,二无赫赫战功,却嫉妒秦王劳苦功高,威望恩宠。
二人竟然一起策划奸邪阴谋,意图谋逆,危害圣人与秦王殿下,本就罪无可恕。”
萧瑀本就与秦王府过从甚密,此刻闻讯,摆明了是支持李世民。
故而一脚将李建成与李元吉踩入泥中,变得一无是处,而且扣上一定嫉贤妒能,阴谋篡逆的大帽子。
意料之中的反应,李渊只是默默听着,轻轻点头。
陈叔达接茬道:“圣人,太子与齐王作乱,好在被秦王及时发现,声讨诛杀。
秦王殿下本就功劳卓著,天下归心,为今之计,圣人不若以秦王为储,托付朝政社稷大事,当再无事端,国泰民安。”
李渊微微侧目,萧瑀一向偏向秦王不是什么秘密,但素来公允持中的陈叔达竟也……
他到底是老成谋国?
还是见势不妙随风倒?
或者他早就是李世民的人了。
否则也不至于在陈鱼的事情上推出孙伏伽,反对东宫举荐的郑善果。
想到这里,李渊仅存的一点奢望也荡然无存。
宫禁被控,宰相都站在次子一边,自己这个皇帝权威全无,自然也就没有其他选择。
李渊暗叹一声:“善,此亦朕之心愿。”
“圣人,东宫与齐府叛军仍在作乱,恳请圣人颁诏,由秦王约束长安兵马,整顿乱局,以安社稷。”
见李渊有所松动,尉迟恭立即请旨。
“理应如此。”
李渊别无选择,唯有点头应允。
随后赶来的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立即拟写圣旨,李渊看都没看便吩咐符宝郎用印玺。
见宇文士及带着圣旨离开,黄门侍郎裴寂有些慌了。
适才萧瑀、陈叔达都已经明确表态支持秦王,唯独自己什么都没说,事后秦王难免会对自己有所猜疑,甚至是记恨。
得罪了未来储君,不…帝王,如何了得?
裴寂赶忙道:“圣人,东宫与齐府难免有些愚昧之将,恐一时难以领会圣意,负隅顽抗,为防万一,臣请前去劝导。”
“好吧!”
李渊没有阻拦,顷刻之间,宰相们纷纷向次子示好,自己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陡然间好像成了空架子。
地位、权威,甚至是皇位,恐怕都保不住了,这一切偏生还是被儿子用暴力夺走,李渊心里当真不是滋味。
尉迟恭也默许了裴寂的做法,这个时候,安抚人心,恢复秩序才是关键,宰相出面效果无疑更好。
……
却说东宫与齐王府兵马匆忙进攻秦王府。
前锋少许兵马到达,但薛万彻、冯立等人率领的主力却在芳林门被阻截。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里竟然涌出了千余刑徒。
一个个衣衫褴褛,却都是正经的亡命之徒,被开释并得到刑部尚书高士廉许诺之后,全都手持兵刃前来玩命。
他们并不知发生何事,只知道今日只要拼杀出战,所有罪过就可以既往不咎,一笔勾销。
对于大部分死罪难逃的刑徒而言,无疑有着莫大吸引力,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把。
于是乎,芳林门前血流成河。
刑徒死伤不在少数,最后实在顶不住战力强劲的东宫六率和齐王府精锐。
薛万彻与冯立突破芳林门,赶到了秦王府前,但已经迟了大半个时辰。
长孙无忌、侯君集与独孤彦云随即赶到,手中提着建成、元吉的头颅,鲜血兀自滴答。
“建成、元吉犯上作乱,已然授首,尔等还要执迷不悟吗?”
东宫和齐府的将士见到头颅,心中的侥幸与奢望顿时荡然无存,太子和齐王已死,还能为谁而战?
继续负隅顽抗,围攻秦王府还有什么意义?
不仅无功,而且是天大的祸事。
不想薛万彻却坚持道:“太子生前,我等多蒙恩惠,如今太子一死,我等便要忘恩负义,逃难避祸吗?”
“薛万彻,莫要执迷不悟。”
长孙无忌大惊,原以为建成、元吉首级在此,东宫与齐府众人该作鸟兽散,哪曾想薛万彻竟如此忠义坚持。
薛万彻不管不顾,继续朝秦王府冲杀。
有部分亲兵立即跟了上去,但大部分兵马都开始迟疑,等到宇文士及与裴寂双双赶到,圣旨亮出后,情势完全尘埃落定。
听到裴寂喊出“放下兵器,既往不咎”时,大部分兵卒立即响应,一时间兵刃坠地之声此起彼伏。
薛万彻与冯立仰天长叹:“罢了,也算对得起太子了。”
二人率领为数不多的亲卫,突围而出,奔向了长安城外。
当此之时,局势依旧危急,长孙无忌也顾不上追击,匆忙赶回秦王府。
确认妹妹与三个外甥(女)平安无事后,长孙无忌才长松一口气。
“阿兄,二郎他?”
悬心大半天的长孙氏急忙询问。
“放心,大势已定,秦王殿下这会入宫见陛下去了。”
长孙无忌轻笑道:“吓死我了,幸好你们平安无事。”
“有惊无险。”
长孙无忌惊叹道:“舅父果然老辣,危急时刻,竟能以刑徒阻敌,妙哉!”
“不…”
长孙氏摇头道:“阿兄,实不相瞒,此事并非舅父的主意。”
“嗯?”
“是他!”
见妹妹指向陈鱼,满脸狐疑的长孙无忌顿时瞪大了眼睛。
顷刻之间,李渊已经大概明白来龙去脉,作乱的是谁显而易见。
这重要吗?
又能怎么样呢?
长子和四子已经死了,次子能成事,必定早有布置。
尉迟恭披甲执锐见驾,说明宫禁已经不安全。
此时如果一意孤行,问罪李世民,狗急跳墙之下会是什么结果?
尉迟恭完全可能对自己动手,最终将弑君弑父的罪名推给已经死去的建成、元吉,李世民以平叛,匡扶社稷之名登基顺理成章。
李渊惜命,所以他不敢冒险。
除此之外,他是大唐的皇帝,他必须要为大唐的未来着想。
长子、四子已经去了,其他诸子年岁还小,本事能耐也有限,自己百年之后能否坐稳江山,守住这份家业?
他必须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眼下这份上,只有次子李世明能够接掌江山。
不得不承认,老二才能出众,甚至远比长子建成更出色。
李渊不是没有想过,奈何长幼有序的礼法制度,长子表现也算不错,故而只得作罢!
但眼下这般情景,还有旁的选择吗?
尽管内心无比悲痛、愤怒,他不得不撑着,艰难应对。
询问宰相,不过是例行之举,找个台阶下而已。
也不知是被惊到,还是内心纠结,裴寂竟一时无语。
萧瑀则淡定道:“圣人起兵晋阳,反抗残暴前隋,太子与齐王一无谋略策应,二无赫赫战功,却嫉妒秦王劳苦功高,威望恩宠。
二人竟然一起策划奸邪阴谋,意图谋逆,危害圣人与秦王殿下,本就罪无可恕。”
萧瑀本就与秦王府过从甚密,此刻闻讯,摆明了是支持李世民。
故而一脚将李建成与李元吉踩入泥中,变得一无是处,而且扣上一定嫉贤妒能,阴谋篡逆的大帽子。
意料之中的反应,李渊只是默默听着,轻轻点头。
陈叔达接茬道:“圣人,太子与齐王作乱,好在被秦王及时发现,声讨诛杀。
秦王殿下本就功劳卓著,天下归心,为今之计,圣人不若以秦王为储,托付朝政社稷大事,当再无事端,国泰民安。”
李渊微微侧目,萧瑀一向偏向秦王不是什么秘密,但素来公允持中的陈叔达竟也……
他到底是老成谋国?
还是见势不妙随风倒?
或者他早就是李世民的人了。
否则也不至于在陈鱼的事情上推出孙伏伽,反对东宫举荐的郑善果。
想到这里,李渊仅存的一点奢望也荡然无存。
宫禁被控,宰相都站在次子一边,自己这个皇帝权威全无,自然也就没有其他选择。
李渊暗叹一声:“善,此亦朕之心愿。”
“圣人,东宫与齐府叛军仍在作乱,恳请圣人颁诏,由秦王约束长安兵马,整顿乱局,以安社稷。”
见李渊有所松动,尉迟恭立即请旨。
“理应如此。”
李渊别无选择,唯有点头应允。
随后赶来的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立即拟写圣旨,李渊看都没看便吩咐符宝郎用印玺。
见宇文士及带着圣旨离开,黄门侍郎裴寂有些慌了。
适才萧瑀、陈叔达都已经明确表态支持秦王,唯独自己什么都没说,事后秦王难免会对自己有所猜疑,甚至是记恨。
得罪了未来储君,不…帝王,如何了得?
裴寂赶忙道:“圣人,东宫与齐府难免有些愚昧之将,恐一时难以领会圣意,负隅顽抗,为防万一,臣请前去劝导。”
“好吧!”
李渊没有阻拦,顷刻之间,宰相们纷纷向次子示好,自己这个高高在上的皇帝,陡然间好像成了空架子。
地位、权威,甚至是皇位,恐怕都保不住了,这一切偏生还是被儿子用暴力夺走,李渊心里当真不是滋味。
尉迟恭也默许了裴寂的做法,这个时候,安抚人心,恢复秩序才是关键,宰相出面效果无疑更好。
……
却说东宫与齐王府兵马匆忙进攻秦王府。
前锋少许兵马到达,但薛万彻、冯立等人率领的主力却在芳林门被阻截。
他们万万没想到,这里竟然涌出了千余刑徒。
一个个衣衫褴褛,却都是正经的亡命之徒,被开释并得到刑部尚书高士廉许诺之后,全都手持兵刃前来玩命。
他们并不知发生何事,只知道今日只要拼杀出战,所有罪过就可以既往不咎,一笔勾销。
对于大部分死罪难逃的刑徒而言,无疑有着莫大吸引力,左右是个死,还不如搏一把。
于是乎,芳林门前血流成河。
刑徒死伤不在少数,最后实在顶不住战力强劲的东宫六率和齐王府精锐。
薛万彻与冯立突破芳林门,赶到了秦王府前,但已经迟了大半个时辰。
长孙无忌、侯君集与独孤彦云随即赶到,手中提着建成、元吉的头颅,鲜血兀自滴答。
“建成、元吉犯上作乱,已然授首,尔等还要执迷不悟吗?”
东宫和齐府的将士见到头颅,心中的侥幸与奢望顿时荡然无存,太子和齐王已死,还能为谁而战?
继续负隅顽抗,围攻秦王府还有什么意义?
不仅无功,而且是天大的祸事。
不想薛万彻却坚持道:“太子生前,我等多蒙恩惠,如今太子一死,我等便要忘恩负义,逃难避祸吗?”
“薛万彻,莫要执迷不悟。”
长孙无忌大惊,原以为建成、元吉首级在此,东宫与齐府众人该作鸟兽散,哪曾想薛万彻竟如此忠义坚持。
薛万彻不管不顾,继续朝秦王府冲杀。
有部分亲兵立即跟了上去,但大部分兵马都开始迟疑,等到宇文士及与裴寂双双赶到,圣旨亮出后,情势完全尘埃落定。
听到裴寂喊出“放下兵器,既往不咎”时,大部分兵卒立即响应,一时间兵刃坠地之声此起彼伏。
薛万彻与冯立仰天长叹:“罢了,也算对得起太子了。”
二人率领为数不多的亲卫,突围而出,奔向了长安城外。
当此之时,局势依旧危急,长孙无忌也顾不上追击,匆忙赶回秦王府。
确认妹妹与三个外甥(女)平安无事后,长孙无忌才长松一口气。
“阿兄,二郎他?”
悬心大半天的长孙氏急忙询问。
“放心,大势已定,秦王殿下这会入宫见陛下去了。”
长孙无忌轻笑道:“吓死我了,幸好你们平安无事。”
“有惊无险。”
长孙无忌惊叹道:“舅父果然老辣,危急时刻,竟能以刑徒阻敌,妙哉!”
“不…”
长孙氏摇头道:“阿兄,实不相瞒,此事并非舅父的主意。”
“嗯?”
“是他!”
见妹妹指向陈鱼,满脸狐疑的长孙无忌顿时瞪大了眼睛。